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942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1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ocx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1.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概述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

其中IGT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若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则危险性更大。

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研究组和WH糖尿病专家委员会首次确认IGT为一种疾病状态,即亚临床状态。

1986〜2002年间进行了几个大型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前瞻性研究,包

括中国大庆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芬兰的DPS美国的DP和欧洲的STOP-NIDC研究。

我国IGT的患病率高达4.72%,大城市达10%以上。

IGT患者中有1/3发展为糖尿病,1/3转变为正常,1/3维持在IGT阶段,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要经过IGT阶段。

IGT不仅是糖尿病耐危人群(每年有1.5%〜10%进展为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成人IGT的患病率因民族、地域、时代不同而差别较大,欧洲为3%〜10%,北美为11%〜20%。

1997年和1998年,广州和上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GT患病率达到10%以上。

IGT经过数年到10年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按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转化率低者约20%,高者达60%以上。

中国人IGT者向糖尿病转化的百分比每年达8%-11%。

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食郁”等范畴。

2病因病机

2.1发病因素禀赋异常,过食肥甘,久坐少动,情志失调等为糖尿病前期发生的主要原因。

禀赋异常为内因,过食肥甘为外因,且后者更为重要。

2.1.1饮食因素

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消,聚湿变浊生痰,形体肥胖。

《素问•奇病论》曰:

“,,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2.1.2久坐少动

脾胃呆滞,纳运迟滞,饮食变生痰浊。

2.1.3情志失调

一般IGT以过食肥甘为主,IFG以素体阴虚为主,而情志失调为重要的诱发因素。

2.2病机及演变规律

糖尿病前期是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兼夹为病,而食郁为其发生的基础。

按照病程的发展过程可归纳为:

先为食气,继之痰浊,最后化热(虚热、实热)。

整个过程均以实证为主,可兼虚(气虚、阴虚)、兼瘀(痰瘀、浊瘀),痰浊化热与否决定血糖是否升高。

2.3病位、病性糖尿病前期病位在五脏,以脾(胃)、肝为主,涉及心肺肾。

多以标实为主,或虚实夹杂,标为痰浊,本为脾虚。

3诊断

3.1临床表现

3.1.1症状糖尿病前期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糖尿病前期。

不少患者常首先发现或兼有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

3.1.2体征

糖尿病前期多形体肥胖或超重,其他体征不明显。

3•2理化检查检查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或OGTT

3.3诊断标准

3.3.1IFG空腹静脉血浆血糖》6.1mmo;TL(110mg/d1)且<7.0

mmo/1L(126mg/d1);及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1)。

3.3.2

IGT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J/L(126mg/d1);及负荷后2小时

血糖》7.8mmoj/L(140mg/d1)且<11.1mmojZL(200mg/d1)。

3.4

鉴别诊断

女性需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鉴别,PCO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月经异常(稀发、量少、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检查见卵巢多囊性改变、高雄激素血症和黄体生成素(LH)/促卵

泡激素(FSH)比值增咼,常伴有胰岛素抵抗或咼胰岛素血症、血糖升咼和高脂血症。

4治疗

4.1基础治疗

4.1.1饮食

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及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食用粗粮,多食绿色蔬菜。

4.1.2

运动单纯糖尿病前期体质强壮者可采用跑步、登山、游泳、打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体质虚弱者可采用太极拳、八段锦等强度较小的活动。

4.2

辨证论治糖尿病前期重在早期预防,提倡治“未病”。

其中肥胖或超重者多属痰浊,中等体型或消瘦者多属阴虚。

痰浊者总以消膏转浊为要,气滞痰阻者治以理气化痰,脾虚痰湿者治以健脾化痰,化热者佐以清热;阴虚气滞者治以养阴理气,消瘦者勿忘养阴。

4.2.1气滞痰阻证症状:

形体肥胖,腹型肥胖,或见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

治法:

理气化痰。

方药:

越鞠丸(《丹溪心法》)加减。

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半夏佩兰陈皮加减:

口苦、舌苔黄加黄连、全瓜蒌;脘腹胀闷甚加枳实。

4.2.2脾虚痰湿证症状:

形体肥胖,腹部增大,或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或黏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化痰。

方药:

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荷叶佩兰加减:

倦怠乏力加黄芪;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口黏腻加薏苡仁、白蔻仁。

4.2.3阴虚气滞证

症状:

形体中等或偏瘦,或见口干口渴,夜间为甚,两胁胀痛,盗汗失眠,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

养阴理气。

方药:

二至丸(《医方集解》)合四逆散(《伤寒论》)加减。

女贞子旱莲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加减:

两胁胀痛加青皮、橘叶;口干口渴加生地黄、石斛。

4.3其他疗法

4.3.1中成药越鞠丸,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等。

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天芪降糖胶囊,用于气阴两虚,症见倦怠乏力、口渴喜饮等。

4.3.2针灸耳针与体针可选用抑制食欲和减肥的穴位。

4.3.3按摩进行腹部按摩有利于减肥。

4.4西医治疗原则

4.4.1IGT,IFG人群的筛查

筛查人群为年龄》45岁者,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者。

如年龄<45岁者,有其他危险因素:

肥胖、糖尿病一级亲属、高危种族、巨大婴儿生产史或娃娠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曾为IGT或IFG者。

如筛查

正常,3年后重复筛查。

4.4.2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危险率降低30%-58%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一般要求每日减少主食100〜150g,运动量增加150分钟/周;体重指数(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减少5%-7%,每日减少总热量1.67-2.09KJ。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4.4.3药物干预

IGT患者对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满意,需考虑药物干预。

常用的有双版类药物、a-糖苷酶抑制剂和膜岛素增敏剂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糖尿病

糖尿病

概述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诊的DM患者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

在我国1980年D啲患病率为0.67%,1994年为2.51%,1996年上升到3.21%,大城市达4%〜5%,患病人数达4000万。

DM可分为原发性DMA继发性DM原发性DM又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KT1DI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T2DM为胰岛素不足伴抵抗;T1DM、须使用胰岛素治疗,T2DI多采用中西医综合控制。

在DM中90%以上为T2DM按其自然过程分为DI前期、DMfi与慢性并发症期。

Dh血糖严重升高者可发生DM同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升高可导致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或血管等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是D贓死致

残的主要原因。

DM1于中医“消渴”、“肥胖”等范畴。

出现并发症时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2病因病机

2.1发病因素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为DM发生的原因。

禀赋异常为内因,饮食情志为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DM。

2.1.1饮食因素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为主要病因。

《内经》云: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多食肥甘,滞胃碍脾,中焦壅滞,升降受阻,运化失司,聚湿变浊生痰,日久化热伤津,导致DM。

2.1.2久坐少动久坐少动,活动减少,脾气呆滞,运化失常;脾气既耗,胃气亦伤,脾胃虚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为膏,日久化热,导致DM。

2.1.3情志失调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则中焦气机郁滞,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壅而生热,滞而生痰,变生DM。

2.2病机及演变规律

DM为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

其病机演变基本按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发展。

发病初期以六郁为主,病位多在肝,在脾(胃);继则郁久化热,以肝热、胃热为主,亦可兼肺热、肠热;燥热既久,壮火食气,燥热伤阴,阴损及阳,终至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受损,病邪人络,络损脉损,变证百出。

2.3病位、病性

DM病位在五脏,以脾(胃)、肝、肾为主,涉及心肺;阴虚或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多虚实夹杂。

初期为情志失调,痰浊化热伤阴,以标实为主;继之为气阴两虚,最后阴阳两虚,兼夹痰浊瘀血,以本虚为主。

阴虚血脉运行涩滞、气虚鼓动无力、痰浊阻滞、血脉不利等都可形成瘀血,痰浊是瘀血形成的病理基础,且二者相互影响,瘀血贯穿DM台终,是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又可损伤脏腑,耗伤气血,使病变错综复杂。

3诊断

3.1临床表现

3.1.1症状

3.1.1.1DM期

典型的DM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在T2DM中约50%的患者无症状,80%DI患者以皮肤或外阴瘙痒、皮肤化脓性感染、视物模糊等为首发症状。

3.1.1.1.1主要症状多饮,多尿,烦渴,渴喜冷饮;小便频数量多,有泡沫,或有甜味。

3.1.1.1.2多食易饥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倍于常人。

3.1.1.1.3体重下降

T2D开始表现为肥胖或超重,当血糖异常升高至一定程度时,营养物质丢失,体重下降,往往伴有体力不支、倦怠乏力等。

3.1.1.1.4其他症状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等,女子带下量多,月经不调。

3.1.1.2并发症期

DI、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引起的脏器功能障碍等可出现相应的表现,如四肢麻木、视力障碍、便秘或大便时干时稀、心悸心慌、眩晕、水肿、男子性欲低下、阳痿等。

3.1.2体征早期病情较轻,大多无明显体征。

病情严重时出现、性并发症有失水等表现,病久则发生大血管、微血管、周围或内脏神经、肌肉、骨关节等各种并发症而出现相应的体征。

3.2理化检查

3.2.1血液检查

3.2.1.1血糖

DK诊断必须采用静脉血浆血糖,Dh监测可用指血检测毛细血管血糖。

3.2.1.2OGTT

DK前期人群,或DK疑似人群(有Dh家族史者,反复早产、死胎、巨婴、难产、流产的经产妇,或屡发疮疖痈疽者,或皮肤及外阴瘙痒者)及DM高危人群(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均需进行OGTT3.2.1.3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糖与红细胞膜血红蛋白逐渐结合形成HbAlc存在于红细胞生成到破坏的全过程中,可以反映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3.2.1.4糖化血清蛋白血糖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清蛋白,可以反映近1〜2周的血糖情况。

3.2.1.5空腹血浆胰岛素与胰岛素释放试验

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的贮备功能。

3.2.1.6C-肽释放试验

外源性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更适合测定C-肽。

3.2.1.7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常见的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3.2.1.8血脂

DM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其中甘油三酯升高最常见。

3.2.2尿液检查

3.2.2.1尿糖

正常人肾糖阈为8.96〜10.08mmoJZL(160〜180mg/d1),超过此水平时才出现尿糖。

3.2.2.2尿蛋白

一般无DM肾病者阴性或偶有微量白蛋白。

3.2.2.3尿酮体

见于DM同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也可因进食过少发生饥饿性酮症。

3.2.2.4其他

DM尿路感染时常规尿检或尿液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

3.2.3人体测量学

3.2.3.1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

BMI=^际体重/身高2(kg/m2)。

2001年提出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BMI在24.0〜27.9时为超重,》28时为肥胖。

3.2.3.2腰围与腰围臀围比率(waisthiprate,WHR)

中国人腰围:

男性》85cm女性》80cm为腹型肥胖。

WHR腰围宁臀围,WH是区分体脂分布类型的指标,正常人:

男性<0.90、女性<0.85。

若男性>0.90为中心性肥胖,女性>0.85为中心性肥胖。

3.2.4其他检查当出现急性并发症时要进行血酮、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度等相应的检查。

3.3诊断标准

按照1999年WH专家咨询委员会对DM勺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

(1)DM症状(多尿、多饮及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并且随机(餐后任何时间)血浆葡萄糖(VPG)>11.1mmoJ/L(200mg/d1);或

(2)空腹(禁热量摄入至少8小时)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j/L(126mg,,d1);或

⑶口服葡萄糖(75g脱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

(2hPG)水平》11.1mmoJ/L(200mg/dl)。

注:

在无引起急性代谢失代偿的商血糖情况下,应在另一日重复上述指

标中任何一项,以确定DM勺诊断,不推荐做第三次OGTT测定。

3.4鉴别诊断

3.4.1非葡萄糖尿

乳糖尿见于哺乳妇女或孕妇及婴儿,果糖及戊糖尿见于进食大量水果后,为罕见的先天性疾患。

3.4.2非DM性葡萄糖尿

当过度饥饿后,一次进食大量糖类食物,可产生饥饿性糖尿;少数正常人在摄食大量糖类食物,或因吸收过快,可出现暂时性滋养性糖尿;胃切除或甲亢可出现暂时性糖尿及低血糖症状。

肾炎、肾病等可因肾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而发生肾性糖尿。

怀孕后期或哺乳期妇女由于乳腺产生过多乳糖,且随尿排出产生乳糖尿。

脑出血、大量上消化道出血、脑瘤、窒息等,有时血糖呈暂时性过高伴尿糖为应激性糖尿。

尿酸、维生素C、葡萄糖醛酸等具有还原性物质或异烟肼、青霉素、强心苷、噻嗪类利尿剂等随尿排泄的药物使尿糖出现假阳性。

3.4.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为多食、易饥、口干口渴、怕热多汗、急躁易怒等高代谢状态,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4治疗

4.1基础治疗

4.1.1饮食

坚持做到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就是指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其他为辅,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喝汤、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根据病人体质的寒热虚实选择相应的食物:

火热者选用清凉类食物,如苦瓜、蒲公英、苦菜、苦杏仁等;虚寒者选用温补类食物,如生姜、干姜、肉桂、花椒做调味品炖羊肉、牛肉等;阴虚者选用养阴类食物,如黄瓜、西葫芦、丝瓜、百合、生菜等;大便干结者选黑芝麻、菠菜、茄子、胡萝卜汁、白萝卜汁;胃脘满闷者选凉拌苏叶、荷叶、陈皮丝;小便频数者选核桃肉、山药、莲子;肥胖者采用低热量、粗纤维的减肥食谱,常吃粗粮杂粮等有利于减肥的食物。

针对糖尿病不同并发症常需要不同的饮食调摄,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晚餐后减少水分摄人量,睡前排空膀胱;合并皮肤瘙痒症、手足癣者应控制烟酒、浓茶、辛辣、海鲜发物等刺激性饮食;合并脂代谢紊乱者可用菊花、决明子、枸杞子、山楂等药物泡水代茶饮。

4.1.2运动

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中有静、劳逸结合,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规划中。

青壮年患者或体质较好者可以选用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中老年患者或体质较弱者可选用比较温和的运动项目,不适合户外锻炼者可练吐纳呼吸或打坐功;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养身调心传统的锻炼方式适宜大部分患者;有并发症的患者原则上避免剧烈运动。

4.1.3心理调节

DM患者应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保持心情舒畅,调畅气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配合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监测。

4.2辨证论治

DM多因禀赋异常、过食肥甘、多坐少动,以及精神因素而成。

病因复杂,变证多端。

辨证当明确郁、热、虚、损等不同病程特点。

本病初始多六郁相兼为病,宜辛开苦降,行气化痰。

郁久化热,肝胃郁热者,宜开郁清胃;热盛者宜苦酸制甜,其肺热、肠热、胃热诸证并宜辨证治之。

燥热伤阴,壮火食气终致气血阴阳俱虚,则须益气养血,滋阴补阳润燥。

脉损、络损诸证更宜及早、全程治络,应根据不同病情选用辛香疏络、辛润通络、活血通络诸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4.2.1DM期

多由DM前期发展而来,气滞痰阻、脾虚痰湿或气滞阴虚者皆可化热,热

盛伤津,久之伤气,形成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两虚。

由于损伤脏腑不同,兼夹痰浊血瘀性质有别,可出现各种表现形式。

4.2.1.1痰(湿)热互结证症状:

形体肥胖,腹部胀大,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脘腹胀满,易饥多食,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或见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

清热化痰。

方药:

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减。

全瓜蒌半夏黄连枳实加减:

口渴喜饮加生石膏、知母;腹部胀满加炒莱菔子、焦槟榔。

偏湿热困脾者,治以健脾和胃,清热祛湿,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4.2.1.2热盛伤津证

症状:

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治法:

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

消渴方(《丹溪心法》)或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减。

天花粉石膏黄连生地黄太子参葛根麦冬藕汁甘草加减:

肝胃郁热,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胃热,三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肠热,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减;热盛津伤甚,连梅饮(《温病条辨》)加减。

4.2.1.3气阴两虚证症状:

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益气养阴。

方药:

玉泉丸(《杂病源流犀烛》)或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天花粉葛根麦冬太子参茯苓乌梅黄芪甘草加减:

倦怠乏力甚重用黄芪;口干咽燥甚重加麦冬、石斛。

4.2.2并发症期

肥胖型与非肥胖型T2DI日久均可导致肝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发生死亡。

4.2.2.1肝肾阴虚证症状:

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多梦遗精,皮肤干燥,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补肝肾。

方药:

杞菊地黄丸(《医级》)或麦味地黄汤(《寿世保元》)加减。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加减:

视物模糊加茺蔚子、桑椹子;头晕加桑叶、天麻。

4.2.2.2阴阳两虚证

症状:

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疲,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凉,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

滋阴补阳。

方药: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水肿者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制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加减:

偏肾阳虚,选右归饮加减;偏肾阴虚,选左归饮加减。

其他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4.2.3兼夹证4.2.3.1兼痰浊症状:

形体肥胖,嗜食肥甘,院腹满闷,肢体沉重,呕恶眩晕,恶心口粘,头重嗜睡,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治法:

理气化痰。

方药: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姜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加减:

脘腹满闷加广木香、枳壳;恶心口黏加砂仁、荷叶。

4.2.3.2兼血瘀症状:

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紫暗,胸闷刺痛,中风偏瘫,或语言謇涩,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痕斑或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药:

一般瘀血选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也可根据瘀血的部位选用王清任五个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枳壳赤芍桔梗炙甘草加减:

瘀阻经络加地龙、全蝎;瘀阻血脉加水蛭。

4.3其他疗法4.3.1中成药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

中成药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囊剂、浓缩丸或片剂。

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麦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等。

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等。

金匮肾气丸,用于肾虚水肿,腰酸腿软等。

同时,要注意非D函物的选用以治疗兼证,如肠热便秘者选复方芦荟胶囊或新清宁,阴虚肠燥者选麻仁润肠丸,失眠者选安神补心丸或天王补心丹,易感冒者选玉屏风颗粒,心烦易怒者选丹栀逍遥丸。

中西复方制剂:

消渴丸,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作用,每10粒含格列苯脲(优降糖)2.5mg使用方法类似优降糖,适用于气阴两虚而血糖升高的T2D患者。

4.3.2针灸

4.3.2.1体针

DM患者进行针法治疗时要严格消毒,一般慎用灸法,以免引起烧灼伤。

针法调节血糖的常用处方有:

上消(肺热津伤)处方:

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配穴,烦渴、口干加金津、玉液。

中消(胃热炽盛)处方:

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配穴,大便秘结加天枢、支沟。

下消(肾阴亏虚)处方:

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配穴,视物模糊加太冲、光明。

阴阳两虚处方:

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

4.3.2.2耳针耳针、耳穴贴压以内分泌、肾上腺等穴位为主。

耳针疗法取穴胰、内分泌、肾上腺、缘中、三焦、肾、神门、心、肝,配穴偏上消者加肺、渴点;偏中消者加脾、胃;偏下消者加膀胱。

4.3.3按摩

肥胖或超重DM患者可腹部按摩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水道等。

点穴减肥常取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也可推拿面颈部、胸背部、臀部、四肢等部位以摩、揿、揉、按、捏、拿、合、分、轻拍等手法。

4.4西医治疗原则

4.4.1DM治疗的原则和代谢控制的目标

纠正DM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风险,提高DM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