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906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ocx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随着农业生产机器化的不断普及,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其中以已婚人员进城务工人数居多,他们一般都会将孩子留给父母帮助照看。

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而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现将自己研究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大家分享。

1、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根据学术界和官方目前对留守儿童所做出的界定,我对“农村留守儿童”做出的界定为:

户籍在农村的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不能与其长期生活在一起(一般为半年以上),而由留守在家中的一方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看的儿童(0—18岁),这部分被留在农村的特殊儿童群体,我们称之为农村留守儿童。

他们的特点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且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期。

2、家庭教育的概述

人们通常把家庭教育理解为长辈主要指父母对于子女的批评、指导、培养和管理等活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变迁,纵观家庭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发生的变化。

我们对家庭教育的定义可作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构成人员之间的持续不断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活动。

它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自觉的或非自觉的,经验的或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多重水平上的影响,又包括家庭的社会背景、有庭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环境因素对其成员产生的影响。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在本文中我们对两种定义都有所涉及但是更多采用的是狭义的家庭教育。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状况

1、家庭教育中的亲情缺失。

父母进城务工,农民进城后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里老人或其他亲人代为照看形成的与孩子分离。

由于在农村的监护人从事的都是劳力活,监护人只需求供给留守儿童衣食,情感上缺少抚慰,留守儿童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即时进行沟通,心理上缺少疏导,留守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损害:

长期亲情缺失,情感缺少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2、家庭教育中的单亲教育。

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中,有一部分是父亲或母亲由于经常性或长期性外出务工,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成为隐性的单亲家庭,这些隐性单亲家庭的监护人不仅承担家务,还要忙于农耕,平日与孩子缺乏沟通与交流。

父亲或母亲由于长期性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对孩子的监管、教育与疼爱,使得这些孩子缺少父亲的“刚性”或母亲的“柔性”,父爱和母爱得不到和谐发展,孩子常表现出亲和力差、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儿童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

3、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

父母放心地将孩子留给他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

祖辈对孙辈虽能较多关注的是物质和生活上的需求,但由于他们之间相差两代,“代沟”非常明显,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代差。

对孙辈的教育和管理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往往给予过多的宽容,或是过分严厉。

动则打骂,从未有过鼓励,加之与外界接触太少,导致留守儿童内心封闭、孤僻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情绪消极,有的悲观失望,有的逆反任性。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产生的问题

1、学业成绩方面。

对于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他们因父母外出打工倒致不能指导或约束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明显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甚至有的只处于低智力水平。

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频繁转移、反应迟缓、缺乏灵活性、学习不主动,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习惯差、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边写作业边玩,学写潦草;学习无计划,效率低,学习态度消极,学业成绩不理想。

2、行为习惯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在农村的监护人只能供给留守儿童衣食,缺少健全的家庭教育,普遍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性,饮食无规律、卫生不讲究、行动没约束,学习无所求等。

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之身体素质差、自制能力弱、行为习惯不好,竞争意识薄弱,对理想的追求淡薄。

3、个性发展方面。

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的影响,教育者大都是文化水平低,教育行为都为粗暴的打、骂,基本上没有鼓励没面的言辞,导致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表现为两个极端:

一是攻击型:

动则吵闹打架,情绪自控力差,易冲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类是畏缩型:

表现为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个性障碍,甚至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如抢劫、偷盗等)。

大部分性格偏激,不太爱说话;有的自尊心相当强,极敏感,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有的情感脆弱,经常为一点小事哭泣等。

4、心理健康方面。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偏内向,“内向”是农村留守儿童性格上的缺陷,班主任反映:

这些学生平时胆小,遇事不敢作主。

导致他们性格内向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祖辈不能解决;二是学业成绩不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

在专家对留守儿童在对“当遇到困难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怎么处理”的调查中,42.7%的学生选择“把它闷在心里,不对外人说”,39.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的困惑与伙伴或同学交流”,仅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仅有1.3%的人“愿意给临时监护人说”。

五、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作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机构,如何带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更有效的教育辅导措施,正确调整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呢?

就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1、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还很不够,因此,应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的方式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留守儿童应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二是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人数正成千上万地递增,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2、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监督和保护未成年人的人称为监护人。

按我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其父母,如果父母双亡或丧失监护能力,依次是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妹等。

而由于我国现行体制的影响,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可能把孩子带到城里就读,只好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委托可信赖的人监护。

抽样调查表明,53.4%的留守儿童是由母亲监护;27.3%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监护;3.0%的留守儿童由父亲监护;4.9%的留守儿童由外公外婆监护;4.1%的留守儿童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9%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

这些监护人的监护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政府理应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因此,要强化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以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学校(幼儿园)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他们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教育,还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

因此,作为学校不仅有必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工作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以及时有效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而且还应该对学习困难、行为和性格异常的孩子做好帮助引导工作,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结对的互帮互助话动。

同时,应当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内容,客观真实、公正公平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体罚学生,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让校园、教师、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话动,鼓励、吸收留守儿童参加课外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

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我校长期以来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将爱心、热心、诚心送给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

以下是我校关注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1、“爱心救助展笑颜”

通过妇联我们稍户营子镇先后有18名儿童和县里各机关单位和个企老板的女强人建立联系,像铁维军、李国芬、马艳、关会春等,每学期她们给孩子送来学习用品和零用钱。

关爱杨忠宇同学的领导还把孩子接到家中,与自己的孩子玩,带孩子配眼镜。

孩子们经常和她们通电话,互致问候,互相询问学习工作情况,俨然是母子关系。

孩子们高兴的说:

“我们在义县城里有家了!

通过妇联,我们为我镇岫水沟村杨红(丈夫去世了)联系资金资助7000元,帮助解决住房问题,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家长把喜报送到了学校。

每年“六一,十月十三日”中心校我带头组织各校校长和老师捐款捐物为留守儿童送上书包、笔、本、衣服等学习生活用品。

2、“难忘的生日祝福”

黄土坎子小学有个留守儿童叫杨丽娟,三年级时老师看她的日记时,孩子写到:

我多羡慕别的孩子生日时妈妈的吻和拥抱啊!

生日那天齐秀杰老师走进教室,背着手神秘的说:

“今天老师要把一份生日礼物送给一个自立自强的孩子。

”接着老师走到她身边,拿出全班17名同学和老师一起叠的大大的心送给她,之后老师送给她一个甜甜的吻,一次真情的拥抱,当时孩子哭了,我们都知道这泪是孩子幸福的泪花。

一星期后黄土学校接到了一封来自吉林的信,信是杨丽娟爸爸写的,他说:

“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你们代替我给孩子无尽的爱,让我说什么好呢?

太谢谢你了。

”信内容很长,情真意切。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是初中生了,但是仍然好好的保存着这份礼物。

相信这份爱会影响孩子一生。

3、“可亲的代理妈妈”

在班主任科任职责上,再加上一个“代理妈妈”的职责。

让留守儿童获得多方面监护。

虽然我们老师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工作之余,老师们还是抽出时间陪孩子们聊天、玩耍、吃饭、来抚平孩子心理缺失,另外细心询问孩子生活学习上的问题,给予必要的辅导。

中心校有个孩子叫张博,与爷爷相依为命,可是祸不单行,一次意外小张博就连这一个亲人也失去了,孩子痛苦无依,班主任郝云艳老师做了他的代理妈妈,经常把孩子带回家,给自己孩子买穿的、买吃的、不忘记小张博,小张博的脸上开始有了孩子的天真,学习上有了进步,在这个代理妈妈、学校、妇联的帮助下,张博最终找到了好的归宿“朝阳孤儿院”,现在孩子在优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郝老师这个代理妈妈仍然担负起自己作为代理妈妈的职责,经常通过书信、电话与孩子沟通。

让孩子感到亲人就在身边。

4、“大手牵小手,亲情处处有”

“六一儿童节”举办的“大手牵小手”的活动。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绘画、表演、师生同舞、师生同台。

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特长,张张脸上写满自信。

至今我们还清晰的记得孩子们与“代理妈妈”的手语舞感恩的心,与孩子手牵手、肩并肩、心贴心的交谊舞孩子们更是喜欢。

当老师握着孩子胖乎乎的小手,孩子脸上的喜悦真是让我们感到满足。

这种满足是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我们(代理妈妈)很简单的举动对孩子是多么大的促动啊!

5、“爱心午餐,真爱无限”

我们联系镇县妇联,借助她们的宣传力度,为我校三名贫困留守儿童联系爱心午餐,赞助者把钱交到孩子手中,学校为他们订了营养午餐,孩子的家长到校表示感谢。

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也更突出了。

6、“童心未泯的老教师”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很多热心教育的退休老教师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其中表现突出的有商贵志、刘平等,他们对身边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与孩子们谈心玩耍,孩子们亲切的称他们为“顽皮爷爷”“漂亮奶奶”退休老教师郑单,回家之后开始学习电脑,建立一个博客,经常写写文章教育孩子们端正学习态度,用自己三个孩子和从教30多年的经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永远是最正确的事。

7、“受欢迎的母亲学校”

在每学期的调查统计中,母亲监护的占留守儿童比重很高,但由于母亲自身素质不高,没有科学的家教理论作支撑,家庭教育误区重重。

为此,近两年来,我校着力在“母亲学校”“家教指南”“校园论坛”三大板块上做文章,“三管齐下”地培训家长,以此反哺和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配合,相得益彰。

1开办“母亲学校”做好理论指导。

2征订编印《家教周报》传递家教信息。

3开通“家校论坛”实现家校互动采取以上措施,我们欣喜的看到,家长从单存的注重分数,已经转化到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树林子王孟梦妈妈辅导孩子孩子学习为孩子建立错题集,每学期一本以上。

校内齐鑫的奶奶,虽然年纪大,但是还是坚持学习,辅导孙女学习。

8、“留守儿童之家,爱心的港湾”。

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让留守儿童感觉学校生活的美好。

⑴、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校园图书馆每周都对留守儿童开放,留守儿童可以借阅图书到家里,一周内归还。

⑵、开展“棋类、乒乓球类”娱乐活动。

在留守儿童之家里,由各级领导为我们捐献的体育器材,我们每周五都对外开放,孩子们可以尽情去玩,每月对于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队员我们组织竞赛活动,让孩子在竞赛中增强体质、锻炼身心、培养自信。

我们的孟紫玥同学因为活动的锻炼多次获竞赛一等奖。

⑶、开通亲情热线。

我们充分利用亲情卡,让孩子们定期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爸爸妈妈工作情况。

在电话记录中孩子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们放心吧,我们这里有“留守儿童之家”了!

看来“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⑷、营造轻松、愉悦、入境的氛围。

我们花费苦心精心布置孩子的活动室。

室内有我们的大型主题“让爱无缺陷、留守不孤单”的展板。

棚顶挂着孩子们亲手叠的千纸鹤,室内有孩子们自己的信箱,有风采少年展示板,特长廊等。

另外我们通过档案了解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的工种,定期收集图片播放他们工作的画面:

像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搬砖、砌墙,他们站在高高的铁架上,头顶烈日,脸晒黑黑的场景,让孩子们感到惊讶!

还有家政服务等。

我们目的是让孩子们走进父母生活的场景体会他们撇家远走的不易,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难处。

⑸、开启心理信箱,让孩子们把心里话投寄到信箱里,让有经验的老师予以解答。

每次当你打开信箱看到孩子们把自己的心声吐露,你一定会惊讶孩子们的成熟,记得一个孩子在信箱里留言说:

“我真的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不是享福去了,挣钱真不容易,长大了我要把大楼盖在农村、工厂建在农村这样就把爸爸妈妈能留家了!

为自己加油”多懂事的孩子,多上进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到!

这是我们老师的一句留言。

⑹、开展“给家长写一封信”活动。

我们发现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手机、电话通话快捷方便,但只是三五句话就挂断了。

我们鼓励孩子给家长写信定期汇报自己学习生活情况、问候父母。

这一封封信不寄出去,让孩子保存或由“之家”管理员保存,年终父母回来交给父母,一家人一起体会孩子成长经历。

我们也号召家长写打工经历与孩子一起分享。

⑺、开展“留守不孤单”演讲比赛活动。

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都开展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参加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们的老师默默地为孩子们奉献着,同时也感动着孩子。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及管理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始终关注每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