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983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6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个选项是正确的。

24.下列图片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转型B.封建大一统

C.文化大发展D.民族大融合

【答案】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制度•封建大一统

25.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

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

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

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A反映三元里人民自发的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B反映了天朝上国夜郎自大的形态,CD是为对外侵略扩张服务。

故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26.伯利克里说:

“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感情……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保护

C.注重维护城邦公共利益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体现出对城邦公共利益的维护,C项符合材料;材料“隔壁邻人为所欲为……我们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反映出B项,但不是重点;AD项材料没有反映,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城邦公共利益

27.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

“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

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

”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B.英法战争

C.普法战争D.法俄战争

【答案】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和普法战争

28.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1930年

1940年

拖拉机

92万台

156.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

6.1万台

19万台

玉米摘收机

5万台

11万台

A.推行“以工代赈”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30年至1940年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等工业品不断增加,说明美国的工业在不断恢复与发展,这与罗斯福新政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9.据下图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新中国经济建设中()

①生产关系的改革与调整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发展

③所有制形式的改变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股票凭证上有“公私合营”字样,可以推断是新中国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再结合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中的时间和性质,可以推出②④错误,①③体现了图示内涵。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公私合营

3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

B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C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D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中国的GDP占世界GDP比重年增长率与同时期欧洲相比呈较快上升状态,但不能得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因为英国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B项当时普鲁士的社会制度不如法国先进;D项墨西哥仍是发展国家。

故选C项。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改革

31.为期两天的欧盟春季峰会于2013年3月2日在布鲁塞尔闭幕。

当天,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欧盟成员国正式签署旨在巩固财政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又称“财政契约”。

据此推理可知()

A.欧盟在维持稳定的欧洲经济秩序上发挥重要作用

B.欧洲一体化由经济联合开始过渡到政治经济联合

C.欧洲在实现货币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

D.欧盟定期召开经济会议处理成员国内部纠纷问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强调欧盟成员国达成了关于稳定欧洲经济货币秩序的协议,说明了欧盟成员国在欧洲货币经济方面进一步联合,也就是欧盟发挥了积极作用。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

3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甲);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乙),题干中甲乙两处的内容很可能()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答案】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33.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1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得出此时期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及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足以证明妇女社会地位的确得到提升,图片中的材料仅仅是幼儿园“暂行”规程,也足以证明当时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还尚未初步建立。

故选A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初期的政治

34.明朝一位学者说:

“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

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中的真理,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五常,也就是天理。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指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恪守三纲五常,因此选择B。

ACD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35.有学者评价某画家的创作风格,“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一直流行的作品中的连贯性,并沉浸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将时间和空间同时表现在一个相对的关系中。

”这位画家最有可能是()

A.凡·高B.列宾

C.莫奈D.毕加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毕加索的绘画作品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和材料中的“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一直流行的作品中的连贯性”是完全吻合的,所以综上所述这位画家最有可能就是毕加索,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毕加索的绘画创作风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第45、46题任意选做一题,15分,共52分。

40.(25分)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

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随着东西方两大文化共同走向鼎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以“东学西传”为主。

起始于西汉,中国文化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从16世纪开始,在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了数百年的“西学东渐”现象。

在“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大大的超过了前一个时期。

——材料综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人与事,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上来说,那些陋习、弊端、问题与症结首先吸引住了西方中心主义者或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目光,引发了其浓厚的兴趣,并为其贬抑、丑化中国及中国人,为其"奴化中国"论调寻找所谓的客观依据。

他们沿续了十八世纪时那些关于中国认识上的否定式,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

——李朝全《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学西渐”的途径、主要特点。

(6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7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怎样的史观?

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

(6分)

【答案】

(1)途径: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2分)

主要特点:

没有大规模的展开;没有深入了解和认识;交流的层面大多停留在物态文化,如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

(4分,任答二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原因:

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转型;而中国由于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禁海锁国及资本主义萌芽微弱等原因,致使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文化未能充分发展。

(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2)看法:

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

(2分)

原因:

一系列侵华战争的胜利;中国社会存在的陋习、弊端与问题;站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立场(维护西方利益)。

(答出三点5分两点4分)

(3)史观:

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2分)

理解: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4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根据材料“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可以看出是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进行分析的。

概括材料“因此二十一世纪…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可以得出作者的观点,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整合。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东西方比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强国御辱的共同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史学理论和常识·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41.(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

(12分)(要求:

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答案】

【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

观点一:

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4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近代世界的起点。

(2分)

观点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

(4分)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

(2分)

【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观点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

(6分)

观点二:

1860年开始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

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

(6分)

【答案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

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为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

(6分)

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两次工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

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并无明显的分段。

因此观点二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实际是一个整体过程。

(6分)

考点:

史学研究•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的新认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通典》称:

“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

”……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

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

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

《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为:

“为君则鬼(怀),为臣则忠。

”并将“君鬼(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

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中,就曾留下了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

秦《除吏律》有多条法律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总主编《中国历朝行政管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生了什么影响?

(7分)

【答案】

(1)耕战优异;有才能;效忠皇帝;品行端正;有一定的年龄限制。

(答出四点即可。

每点2分,共8分)

(2)变化:

由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品行等为主(或:

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3分)

影响:

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

”选拨官吏要求耕战优异,有才能;“为君则鬼(怀),为臣则忠。

”要求官吏效忠皇帝;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要求品行端正;“除佐必当壮以上”。

要求有一定的年龄限制。

(2)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首先要明确前代选官制度指的是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重视血缘关系,结合材料可知秦的变化,由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品行等为主,即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影响要从统治基础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分析。

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选官标准及其变化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

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

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

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材料三有一群人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不是社会革命的风云人物,没有过振聋发聩的呐喊,没有过血雨腥风的厮杀,大浪淘沙,多少英雄豪杰都被雨打风吹去,这些人却默默地在中华民族历史变革的进程中,留下了许多长远的记忆和深深的印迹,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许多领域里,我们还在他们奠定的事业基础上前行。

在这一群人中,有一位出身于平民之家,终生奉献于中国交通事业,特别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詹天佑。

或许更多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国铁路之父”,其实,他的人生画卷正映照着近代中国苦难历程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如梦如幻。

詹天佑是清末和民国前期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人之一,至今他仍是最具世界影响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

他的成长史,他的家国情,映照着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多彩的历史画卷。

——摘自陈典松《詹天佑》

(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是指什么?

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8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救国理想?

该如何评价这一理想?

(7分)

【答案】

(1)指担任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因为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又没有自行修筑铁路的经验,而且京张铁路的施工难度非常大,外国工程师都很难完成,再加上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所以外国人认为中国工程师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任务。

(8分)

(2)理想:

科技救国。

评价:

有利于推动中国科技和经济(特别是铁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的地位;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也对今天的青少年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7分)

考点:

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