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995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x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北京四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图1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

1.当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受乙图中所示气压带控制时,该地区气候特点为

A.夏季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少雨

C.冬季温和多雨D.冬季温和少雨

2.该地区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荒漠带

图2“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某地区冬春季节某日锋面活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

3.图中所示为某日北京时间0时的锋面活动情况,锋面移动速度为40千米/时,该日18时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大风、雨雪B.连续性降水

C.气温较高,天气晴朗D.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天气是在一定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并时刻变化的。

读图3,回答第4、5题。

4.图3所示天气系统为

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5.如果该天气系统影响北京,则北京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阴雨B.晴朗

C.盛行下沉气流D.气温下降

图4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7.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

2016年11月22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这是11月以来日本东北部发生的第2次震级超过6级地震。

读图5,完成第8~10题。

8.日本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

A.板块内部B.海洋内部C.板块交界处D.海陆交界处

9.关于亚洲东部海沟与岛弧,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由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俯冲形成

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D.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10.在南美洲西岸向北行驶的渔船,遇到的情况可能有

A.大气污染B.狂风暴雨C.海面封冻D.顺水航行

11.图6是“大西洋局部洋流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B.b洋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C.洋流能使污染范围不变,污染程度减轻

D.甲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图7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2.图中I、II、III、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I、IIB.III、IVC.I、IIID.II、Ⅳ

13.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8),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冷却凝固

B.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C.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上了它们的背面。

读图9,回答第14、15题。

14.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是

A.甲图上的景观B.乙图上的景观

C.丙图上的景观D.丁图上的景观

15.对乙图中珠穆朗玛峰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由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全部由外力作用而形成

读图10“长江巫峡景观图”,完成第16题。

16.M所指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B.地堑

C.向斜D.背斜

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图11),步骤一:

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

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

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读图回答第17、18题。

17.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冲积扇B.陡崖C.沙丘D.峡谷

18.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第19、20题。

19.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0.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

图12为某学者通过实地考察绘制的“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读图回答第21、22题。

21.图中山地所在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甲—丙—乙

22.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B.水分

C.坡向D.地形

图13为某山地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23.甲、乙、丙、丁是山地上不同海拔高度的四个点,位于该山地迎风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14“中国河西走廊示意图”。

完成第24题。

24.影响河西走廊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气候B.水源C.土壤D.生物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全面二孩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据此回答第25、26题。

25.“全面二孩”出台后,将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的

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迁出率

26.“全面二孩”实施后,可缓解的问题有

①劳动力不足②老龄化严重③城市环境问题④男女比例失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历史上的宜居古城甘肃永泰,到如今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迫使人口不断外迁。

据此完成第27、28题。

27.导致永泰古城人口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文化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经济因素

28.永泰古城人口外迁说明当地的

A.环境承载力提高B.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C.环境承载力降低D.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图15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29题。

29.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图16为北京市两地铁站进出站客流量小时分布曲线图,其中,Z-score标准化值为正,表示该站点一小时内的客流量高于当天平均客流量,为负则表示低于平均客流量。

读图回答第30题。

30.地铁站

A.甲、乙的客流量时间分布一致B.甲附近的功能区以商业区为主

C.乙附近以工业区或住宅区为主D.客流量变化可反映城市功能区分布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31.寒潮是冷锋所形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32.水循环可以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深刻影响地理环境特征。

33.南半球的气旋顺时针运动,反气旋逆时针运动。

34.板块消亡边界对应的典型的地表形态有:

海岭、海岸山脉、裂谷等。

35.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风力、流水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侵蚀的现象。

36.纬度地带性在中纬度地带表现更为明显,经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比较明显。

3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因素。

38.城市的服务功能越多、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39.一般而言,某区域人口的环境承载力都等于人口合理容量。

40.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是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的组合。

三、综合题(共2题,共3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2016年11月,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暴雪天气,局部地区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雪。

图17是我国东北及周边地区2016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1)A处是________气旋或反气旋)天气系统,在其控制下,易出现________天气。

(2分)

(2)B、C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请说明理由。

(3分)

(3)图示中控制北京地区的天气系统为________,其过境时,北京的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这次大范围暴雪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多项选择,3分)

A.霜冻、冰冻等农业冻害B.阻碍交通

C.洪水泛滥D.净化空气

(5)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口大量外迁,有人口总量减少的趋势,请分析这种人口迁移现象对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

(4分)

42.图18中的甲、乙两图分别为非洲、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①-⑦用来表示相应的自然带),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1)甲图中①、②、④分别对应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分布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经度或纬度)地带性规律。

(4分)

(2)乙图中⑤地对应的气候是________,⑥对应的自然带为________,产生⑤→⑥→⑦自然带差异变化现象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热量或水分)。

(3分)

(3)乙图中③和甲图中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名称)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⑦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达到,导致其气候温差________(大或小),降水________(多或少)。

(3分)

(4)甲图中马达加斯达岛东侧自然带与①对应的自然带相同,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其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

(5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A

A

D

C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C

B

D

A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D

B

A

C

C

C

A

D

31~40AAABBBAABA

41.

(1)反气旋晴朗

(2)BB地等压线较C地密集,风力大(3)冷锋雨雪、大风、降温(4)ABD

(5)积极影响:

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资金、信息的交流等

消极影响:

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2.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纬度地带性

(2)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水分

(3)副热带高压带大少

(4)地处热带,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降水,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带(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