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997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Word下载.doc

教学重点

(1)认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大气压强的测量;

(3)能够应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与讨论相结合、探究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矿泉水瓶、水、空易拉罐、面团、鸡蛋、吸盘、弹簧测力计、玻璃板、胶头滴管、吸管、注射器、多媒体课件。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演示有趣的小实验引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做“压手掌”小游戏。

提问:

是什么东西“粘”住了手掌?

2.教师演示“易拉罐变憋”实验.

是什么力量“压扁”了易拉罐?

  

【类比猜想】我们生活在地球表层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大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同学们讨论一下,气体是否和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

[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

拿出一个空饮料瓶(瓶底有小孔),将小孔用手指堵住,灌满水,用乒乓球顶到瓶口,慢慢倒置,水不流出,乒乓球不掉下来。

此时教师提出问题:

乒乓球为什么不掉下来?

到底是谁托住了乒乓球和水?

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是乒乓球下方空气的作用。

饮料瓶转向各个方向乒乓球均不掉下来。

【设问】这又说明什么呢?

【总结归纳】大气压强不但存在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师将手指松开,乒乓球和水立即掉下来,进行对比分析。

【继续设问】为什么松开手指,乒乓球和水就会下落?

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松开手指,外界空气立即从小孔进入瓶子,瓶子上下空气作用平衡,乒乓球和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

【设问】通过这个实验,大家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

大气压强可以托起一定高度的水(液体)柱。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

结合课本86页,设计实验,体验大气压强

1、塑料片托水的实验

2、“瓶吞鸡蛋”实验

3、吸管“吸”饮料

4、滴管吸水等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这些实验证明:

大气存在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通常把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

解释课题引入实验:

手掌“粘”住和易拉罐变瘪实验。

(大气压强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历史上曾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生动大胆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家看多媒体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并利用吸盘模拟实验。

结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设计估测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16匹马才能将马德堡半球分开,说明大气压非常的大,同时在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时也能感觉到大气压的巨大“威力”。

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测量呢?

结合课本87页【想想做做】,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如何利用课桌上的器材来测量大气压的值?

(器材:

玻璃板、小吸盘、弹簧测力计)

并提示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利用什么原理来测量?

2、具体如何操作?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压强”知识进行分组设计实验估测大气压。

【提问】通过实验,你是否发现此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实验自身存在的一些原因,测量结果相对而言不很精确,但是,此法可作为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提问】如何才能更准确的测出大气压的值呢?

1、带领学生回忆前面试验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大气压可以托起一定高度的水(液体)柱,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2、引导学生总结出用“大气压托液体柱”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早在17世纪(1643年6月20日),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也和我们进行了同样的思考,并最早设计实验测量了大气压强值。

因为水银(汞)蒸气有毒,不能在课堂上实际操作,同学们结合课本87页的内容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

3、结合课本87页的内容和视频资料讲解“托里拆利”实验;

4、引出:

760mm汞柱对应的压强值为标准大气压P。

【提问】既然水银有毒,那么可否用其他液体代替?

1.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用水代替水银。

【提问】大气压强能托起多高的水柱?

2.分配具体任务到每个学生,重点强调安全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此实验,连续测10组数据,并详细记录。

(由于此实验的特殊性,部分男同学安装、操作实验仪器,部分女同学进行数据记录,剩下的同学观察实验过程。

3.告诉学生实验所用水的密度数值和当地重力加速度数值,指导学生应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强值。

4.展示气象局给出的当时当地的大气压强值,让学生进行对比。

【设问】为什么我们测得数值与气象局给出的数值不完全一样?

5.引导学生得出数据不完全一样是由于实验误差的原因。

6.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

三、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提问】大气压强数值是不是总是不变的呢?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哪些?

1.播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

高度是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之一。

即: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反之亦然。

2.引导学生得出影响大气压强的其他因素:

如温度等。

【提问】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往往需要测量当地的大气压,有那些工具方便我们使用呢?

测量工具:

水银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

四、大气压强的应用

【提问】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吗?

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抽水机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同学们通过老师制作的动画分析抽水机如何实现抽水过程。

拓展到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介绍在航天中航天服上的应用。

【议一议】

北京时间2008年九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三名宇航员送上太空。

中华民族向太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宇航员要在太空中穿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的作用很多,你能说出其中几点吗?

(防寒冷;

防辐射;

使人体内外压强平衡)

学生参与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类比猜测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分组展开激烈的讨论。

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结论:

空气(大气)内部存在压强。

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压强的方向。

学生阅读课本86页内容,设计实验并进行展示。

观看视频,利用吸盘切身体验。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设计并完成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粗略计算大气压强值。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实验原理正确,但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弹簧测力计读数困难或吸盘漏气等 

学生回忆实验现象和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观看视频

学生讨论分析:

是否可以用水代替水银

学生注意安全,积极参与、合作完成此实验。

计算利用水柱高度测得的当地大气压数值。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学生分析讨论:

是大气压使得水被抽上来。

学生小组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能够参与,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引出学习课题。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松开手指,乒乓球和水下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从而证明乒乓球没掉下来不是被水“粘”住而是大气压强的作用,证明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

此实验突破了学生的传统思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试验体会,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提升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充分理解“以液测压”的思想。

1.此实验在托里拆利实验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思维延伸和转换的能力。

2.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到实验中,由于此实验的特殊性,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3.通过数值比较,提出“误差”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事务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4.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培养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相关应用实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物理、学物理、用物理”的热情。

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讨论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研讨】利用网络资源,写一篇以“假如没有了大气”为主题的文章。

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团结协作完成。

复习巩固新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随高度变化

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气压计:

水银、无液(高度计)

我们称它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四、大气压的应用

大气压强的特点: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马德保半球实验喝饮料、滴管吸水

抽水机等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一个标准大气压:

2.大气压能托起多高的水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