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16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学案.docx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学案

2019-2020年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学案

第一节葡萄糖 蔗糖

预习导航(预习教材,提供教材关键信息)

一、糖类

1.糖类是由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从前曾把糖类叫做_________,理由是当时发现它们的组成符合通式________。

但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发现有些糖的组成不符合上述关系,如鼠李糖,其分子式为_________。

有些符合该通式的物质也不属于糖,如乙酸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从结构上看,糖类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3.糖类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

二、葡萄糖

1.葡萄糖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它是一种_______,能与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具有______性。

2.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1mol葡萄糖最多可以与_______mol金属钠反应。

3.医生如何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三、蔗糖麦芽糖

1.阅读课本仔细找出蔗糖和麦芽糖的相同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分子式②官能团③能水解④水解产物⑤物理性质⑥银镜反应⑦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有甜味

2.将适量蔗糖溶液与少量稀硫酸混合,放在______中加热,然后加入_____中和,取一半与银氨溶液反应,现象为_____,取另一半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反应,现象为_______。

蔗糖水解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麦芽糖水解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蔗糖里加入稀硫酸或加入浓硫酸各发生什么反应?

4.某同学做蔗糖水解实验,取一半水解液与银氨溶液反应,未有明显现象,取另一半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该同学说蔗糖水解产物中不含葡萄糖。

你认为这个结论对吗?

为什么?

关键信息

一、

1.CHO

碳水化合物

Cn(H2O)m

C6H12O5

C2H4O2

2.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3.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

单糖、二糖和多糖

二、

1.C6H12O6

多羟基醛

还原性

2.略

5

3.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三、

1.

①③⑧

②④⑤⑥⑦

 

1.水浴

氢氧化钠溶液有光亮的银镜生成

有红色沉淀生成

 

3.水解氧化

不对,未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要点解析(名师点拨,重点、难点、热点轻松过关)

1.糖类定义

糖类是由C、H、O三

【例1】有关糖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

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其中单糖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二糖能水解,每摩尔二糖水解后产生2mol单糖;多糖能水解,每摩尔多糖水解后可产生许多摩尔单糖。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是因当时发现它们的组成符合通式Cn(H2O)m(n、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碳水化合物的名称没有正确反映糖类的组成、结构特征。

糖类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并不都是2:

1,也并不以水分子形式存在,如鼠李糖C6H12O5;而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也不全是碳水化合物。

故碳水化合物的名称虽然仍沿用,但已失去原有的意义。

2.葡萄糖结构和性质

葡萄糖结构中含有—OH和—CHO,应该具有—OH和—CHO的性质,能被催化氧化,能发生酯化反应,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能被弱氧化剂,Ag(NH3)2+、Cu(OH)2等氧化。

3.蔗糖、麦芽糖结构和性质的比较

相似点:

a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b都属于二糖,每摩水解后生成两摩单糖c水解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还原新制Cu(OH)2d都具有甜味(蔗糖更甜)

不同点:

a官能团:

蔗糖不含醛基,麦芽糖含有醛基;b化学性质:

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也不能还原Cu(OH)2能发生银镜反应,麦芽糖能还原Cu(OH)2;c水解产物: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B.糖类是具有Cn(H2O)m通式的物质

C.糖类是含有醛基或羰基的物质

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的物质

【解析】糖类不一定具有甜味,如纤维素是多糖,但没有甜味,反之,具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类,如甘油有甜味,属于多元醇,A错;糖类的通式为Cn(H2O)m,但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而少数符合此通式的物质又不是糖类,B错;糖类是含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物质,C中没有指明是否含有羟基,不准确;故应选D。

答案:

D。

【点拨】理解糖类的定义和分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是早期的习惯叫法,而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也不全是糖类,糖类也不一定符合通式Cn(H2O)m。

                         

【例2】可以把乙醇、乙醛、甘油、乙酸、葡萄糖五种溶液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

A.银氨溶液B.新制Cu(OH)2悬浊液

C.溴水D.酸性KMnO4溶液

【解析】这五种溶液中乙酸有酸性,乙醛和葡萄糖能被弱氧化剂氧化,因此要选择具有碱性的弱氧化剂,选项A和B都符合,但银氨溶液和乙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选择新制Cu(OH)2悬浊液。

在这五种试样中分别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后振荡,蓝色沉淀溶解的是乙酸,其余四种分成两组:

两个无变化的为甲组,它们是乙醇和乙醛;两个都变成绛蓝色溶液的为乙组,它们是丙三醇和葡萄糖。

然后把两组的四个试样分别加热。

甲组中生成红色沉淀的原液是乙醛,另一个是乙醇;乙组中生成红色沉淀的原液是葡萄糖。

另一个是甘油。

答案:

B。

【点拨】首先分析五种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异同,再考虑五种有机物分别与下列四种溶剂反应的现象的差异,然后逐一考虑。

烃的衍生物中官能团决定着有机物的性质,需要了某一有机物的性质时,一定要先观察它的官能团。

如:

葡萄糖结构中含有—OH和—CHO,应该具有—OH和—CHO的性质。

     

【例3】蔗糖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可发生:

①水解反应,②脱水反应,③加成反应,④取代反应,⑤加聚反应的是()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③④⑤

【解析】蔗糖是二糖(C12H22O11),它与稀H2SO4共头热时,发生水解反应:

蔗糖与浓硫酸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A。

【点拨】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蔗糖的性质,在稀硫酸存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在浓硫酸存在下脱水发生碳化。

这一知识点在高一《硫酸》中已学过,本学科内知识小综合是高考的方向。

                  

【例4】在课外实验中,某学生用蔗糖、碳铵、消石灰和H2SO4四种药品,从AgNO3(内含少量Fe3+、A13+)废液中提取银,试在下列设计方案的方框中填写适当的物质的名称或分子式。

【解析】碳铵和消石灰共热可制得NH3,NH3通入AgNO3(内含少量Fe3+、A13+)废液中可制得银氨溶液。

蔗糖在硫酸存在条件下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反应可析出金属银。

答案:

①NH3②银氨溶液③Fe(OH)3、Al(OH)3④蔗糖⑤葡萄糖、果糖

【点拨】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要制得NH3和葡萄糖,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从银铵溶液中还原出银。

                        

综合应用创新(学以致用,这可是新高考方向)

1.(应用题)

(1)榨糖时,用甜菜的_______部分,用甘蔗的_______部分;我国熬糖技术是从______学来。

(2)3.42g蔗糖完全水解,可得______g葡萄糖和_____g果糖;葡萄糖在人体内被_____吸收。

经过血管吸收进入肝脏。

(3)将蔗糖加浓硫酸后搅拌,会使白色固体变黑,形成疏松状多孔物质,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

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这个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性。

(4)将蔗糖加稀硫酸后水浴一段时间,取出少量加到新制Cu(OH)2。

悬浊液中,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其原因是______。

【解析】

(1)榨糖时主要使用甜菜的块状根和甘蔗的茎榨成汁后再结晶;我国熬糖技术是从印度传过来的。

(2)因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342180180

3.42gxy

据此可列式解得x=1.8gy=1.8g

葡萄糖在人体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完成,然后经过肝门静脉血管吸收进入肝脏。

(3)蔗糖中加浓硫酸后白色固体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产生的气体则是因为浓硫酸将炭化后生成的碳单质氧化,本身被还原成了刺激性的SO2气体。

(4)因为含醛基物质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环境必须是强碱性,而糖类物质一般是在酸性环境中水解,必须先加足量的碱中和酸至溶液呈强碱性,否则实验是不可能成功的。

2.(综合题)葡萄糖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甲乙

(1)上述平衡中的环状结构乙的分子是通过链状结构甲分子中的__________基和________基之间发生_______反应而生成的。

(2)欲制备

的醚,试写出以乙烯为原料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解析】

(1)甲、乙两种结构从缺氢或碳四价观点来看,显然甲具有不饱和性,而乙是饱和的,因此甲-乙发生的是在羟基和醛基之间的加成反应,即羟醛缩合反应。

(2)根据

(1)提供的信息,制备

时,需分别含有-CHO和-OH的两种物质,即乙醇和乙醛。

答案:

(1)醛基羟基加成

3.(创新题)在课外实验中,某学生用蔗糖、碳铵、消石灰和H2SO4四种药品,从AgNO3(内含少量Fe3+、Al3+)废液中提取银,试在下列设计方案的方框中填写适当的物质的名称或分子式。

【解析】从设计方案的图示可知,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要制得NH3和葡萄糖,碳铵和消石灰共热可得NH3,NH3通入AgNO3(内含少量Fe3+、Al3+)废液中可制得银氨溶液。

蔗糖在硫酸存在条件下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反应可析出金属银。

答案:

①NH3②银氨溶液③Fe(OH)3、Al(OH)3④蔗糖⑤葡萄糖、果糖

【点拨】本题是一道涉及到化学、生物、社会知识的应用题。

学习化学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能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要求学生不仅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博览群书,将各方面知识灵活运用于解题之中。

 

【点拨】本题起点高、落点低,仔细观察甲、乙的结构,并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就能解题。

 

 

【点拨】本题适宜采用倒推法求解。

        

 

同步达标(只学不练,等于白干)

A级(基础巩固)

1.对于糖类化合物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B.是碳和水的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

C.有甜味的物质

D.一般是多羟基的醛或多羟基的酮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2.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分子结构中的最大区别是麦芽糖有醛基而蔗糖没有醛基

B.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它的水解产物也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和麦芽糖都属于低聚糖,它们都能水解产生二分子单糖,同样二分子单糖在一定条件下能脱水聚合成二糖

D.蔗糖比麦芽糖甜,蔗糖是重要的甜味食物,麦芽糖

不用作甜味食物

3.3mol葡萄糖与足量的醋酸酯化生成葡萄糖醋酸酯时,最多可消耗醋酸()

A.9molBl2molC.15molD.18mol

4.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式量是葡萄糖式量的二倍

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

5.在ag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0% B.40%

C.50% D.数据不全,无法计算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按照我国居民的食物构成,人体所摄取的热能约有75%是由糖类提供的

B.为了使腌制肉类食品色泽鲜红,可多加亚硝酸盐添加剂

C.人体正常血糖是葡萄糖(质量分数)占血液0.1%

D.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7.现有含麦芽糖95%(质量分数)的糖50g,问:

(1)可制得酒精多少克?

(2)可制得醋酸多少克?

如果将些醋酸溶于100g的水中,测得溶液密度为1.0313g·mL-1,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已知:

一定条件下C6H12O6→C2H5OH+CO2)

B级(能力提高)

1.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僻反应的是()

A.甲酸甲酯B.蔗糖

C.葡萄糖D.麦芽糖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经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质量不变的是()

A.甲醇和甲醛B.乙醛和乙酸

C.甲醛和葡萄糖D.葡萄糖和蔗糖

3.下列各有机物中,官能团种类少于两种的是()

A.聚氯乙烯B.葡萄糖

C.氯乙烯D.TNT

4.在一定条件下。

既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又可以发生还原反应,还可以和羧酸发生蘸化反应的是()

A.乙醇B.乙醛C.乙酸D.葡萄糖

5.化合物CH4、CH3CHO、CH3CH2COOH、C6H12O6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

1,

那么,符合该条件的有机物的通式可用_______表示。

现有一些只含两个碳原子的烃的衍生物,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合如下比值,请在横线上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n(CO2):

n(H2O)=2:

3的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2)n(CO2):

n(H2O)=1:

1且能发生酯化反应,并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的有________。

6.经分析测得有机物A、B,

(1)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分子中C、H、O三元素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

22:

11;(3)A、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4)MA+M(H2O)=2葡萄糖;(5)A、B均易溶于水,A可

发生银镜反应,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6)A、B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稀硫酸溶液,经加热,所得产物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后均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并有红色沉淀析出。

(1)试计算A、B的摩尔质量。

(2)推断A、B的分子式,并写出其名称。

7.某有机物A分子式为CxHyOz,15gA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9gH2O。

(1)该有机物的最简式是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3)若A和Na2CO3混合有气体放出,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是易挥发有水果香味的液体,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其分子结构中含有6个碳原子,具有多元醇和醛基的性质,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达标答案

A级

1.D2.BD3.C4.C5.B6.D7.

(1)25.6

(2)4.3mol.L-1

B级

1.AD2.B3.C4.D5.

 

6.

(1)342g·mol-1

(2)A:

C12H22O11麦芽糖B:

C12H22O11蔗糖

7.

(1)CH2O

(2)HCHO(3)CH3COOH(4)HCOOCH3(5)CH2OH(CHOH)4CHO

考题样板(看看高考是怎样考的)

1.(全国高考题)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

A.食盐B.白酒C.乙醇D.葡萄糖

【解析】这是检查糖尿病的一种常用的简便方法,加入的NaOH溶液和CuSO4溶液,首先反应生成Cu(OH)2。

尿液中如果含有葡萄糖,加热时,葡萄糖就和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Cu2O沉淀,否则,尿液中就不舍葡萄糖。

答案:

D

2.(全国高考题)A、B、C、D四种有机物,它们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l质量比都是6:

1:

8。

在通常状况下,A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其水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的六倍,B常用作制镜工业的还原剂;C和D两物质的蒸气密度都是2.68g·L-1(标准状况),它们也互为同分异构体,但D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E是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具有水果香味。

试写出A、B、C、D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解析】因四种物质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

6:

1:

8,C、H、O原子个数比为

最简式为CH2O。

又因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2=30,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故A为甲醛。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6=180,分子式为CsH12O6,,又因B常用作制镜工业的还原剂,故B为葡萄糖。

C、D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68×22.4=60,分子式都是C2H4O2,C溶液显酸性,D为油状液体,故C为乙酸,D为甲酸甲酯。

【答案】A.甲醛

【点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是利用其性质的一种表现。

 

【点拨】本题将计算与物质的性质紧密联系起来,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本题对4种最简式均为CH2O的有机物进行了归纳,使学生的知识由点到面。

 

趣味阅读

食品添加剂与健康: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称为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本身不是食品成分,不具有营养价值,而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或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质量所需要。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6大类、22小类,1500多个品种。

如:

①防腐抗氧保鲜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②发色剂(硝酸钠、亚硝酸钠等)、③甜味剂(糖精等)、④着色剂(胭脂红、柠檬黄等)、⑤增稠乳化品质改良剂、⑥营养强化剂(如大豆蛋白)。

还有漂白剂、酸味剂、疏松剂、凝固剂、香精香料等等。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

有人说:

“远离食品添加剂,就是远离现代食品工业”。

目前。

市场上不用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几乎没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它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和提高食品质量,有利于食品工业技术的创新。

提高工业的附加值和效益。

由此可见食品添加剂有许多各自不同的功能。

众所周知。

水和油脂本来是相分离的。

用乳化剂可以使水和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起稳定作用,蛋糕不至于分层;增稠剂在果汁饮料中经常用到,它可以使果汁饮料的外观看起来逼真。

口感更好;保湿剂是品质改良剂的一种,它可以使肉的水分不至于丧失,令肉保持新鲜;天然水果制成果汁饮料,在加温、搅拌过程中,颜色容易被破坏,香气也会受损失,用上香精、香料和食用色素就可以恢复水果本来的颜色,增加人的食欲;防腐抗氧保鲜剂可使食物在贮藏、运输、保存时防止因微生物繁殖而造成食品变质;甜味剂可以使食品既有可口的甜度,又不产生热量,适合特殊人群比如肥胖、糖尿病人的需要;营养强化剂包括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物质。

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食品添加剂种类的增多,而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则揭示了食品添加剂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危害。

归纳起来可有如下几类:

1.急慢性中毒:

用甲醛、硼砂作为牛奶、牛肉、猪血的防腐剂,可造成人及动物的急性中毒;用工业用盐酸制作化学酱油可引起慢性砷中毒;2.变态反应:

某些添加剂可引起某些高敏人群的变态反应,如糖精可引起皮炎,表现红、肿、痒;3.在体内的蓄积作用:

如抗氧化剂BHT可在体内蓄积。

达到一定量对人体会造成危害;4.远期危害:

亚硝酸盐是亚硝胺类的前体物质,而亚硝胺类具有致癌性已经得到证实。

从卫生学角度出发,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加管理。

具体原则如下:

1.食品添加剂本身,应该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鉴定程度,证明在限量范围内对人无害。

也不含有其他有毒杂质,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2.食品添加剂在进入人体后,最好能参加人体的正常代谢。

或能被吸收而全部排出体外;3.不能用添加剂来掩盖食品质量上的缺陷,或作伪造的手段;4.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使用甜味剂、香精、色素等添加剂;5.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正确使用添加剂,严格控制使用的品种、范围和数量。

第二节淀粉 纤维素

预习导航(预习教材,提供教材关键信息)

1.淀粉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1)分子组成_____

淀粉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_,

是由几百个到几千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天然___________化合物。

(2)物理性质

淀粉是__色、____味、__味道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破裂,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即糊化作用)。

(3)化学性质

①____还原性,_____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在_________________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淀粉遇碘单质变____色,该反应可用于淀粉与碘单质的相互检验。

(4)主要用途: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来制____________等。

2.纤维素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1)分子组成

纤维素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_,

是由几百个到几千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天然___________化合物。

与淀粉相比,虽然分子通式相同。

但由于n值不同,两者___同分异构体关系。

纤维素分手的每一个单糖单元有____个醇羟基,其分子通式也可表示为________

(2)物理性质

纤维素是__色、____味、__味道的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①____还原性,_____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在_________________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纤维素含有醇羟基,能表现出醇的性质,如制_____________。

关键信息

1.

(1)(C6H10O5)n

单糖单元(C6H10O5)

高分子

(2)白无无

 

(3)①不显不

②催化剂存在下加热葡萄糖

化学方程式略

③蓝

 

(4)葡萄糖和酒精

 

2.

(1)(C6H10O5)n

单糖单元(C6H10O5)

高分子

不是

3

[C6H7O2(OH)3]n

白无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