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220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docx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

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

10+30+5,既预习、互动、测评三环节。

“271法则”将课堂分为三大板块:

即一堂课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

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成果测评是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应该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在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来归纳提升。

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过程培养每个学习小组学会“共同分享”的能力,把教师的教学目标体现为小组的学习成果。

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等多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尤其是70%的中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

昌乐二中模式的具体表述:

(一)课前

1.学生分组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教师和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一起,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宜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

2.教师备课

①学期初,备课组长制定学期教学进度,分解备课任务并落实到每位老师(主备人)。

②备课组老师利用学期初的预备周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备课进度以超前两周为宜。

③每位老师在备学生、备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每节新授课的预习提纲(或预习课教学设计)。

同时,备好新授课教学设计,特别要把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要多设计几种方案。

④备课组活动前,由主备人提前将超前两周的预习提纲(或预习课教学设计)及新授课教学设计一并印发给本备课组老师认真审阅,以便备课组活动时,主备人陈述备课思路、过程及方法后,本备课组老师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充实优化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形成备课组集体授课的共用教学设计。

3.预习提纲的使用

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

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二)课堂

1.新授课实行“10+30+5”时间划分教学模式,分别为预习、互动、测评。

课堂前段10分钟:

进行组间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相同的不重复提出。

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所用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但又要让各小组充分发言)。

课堂中段30分钟:

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

①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

②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

③布置作业。

④公布或分发新的预习提纲。

2.预习课的教学模式

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然后,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预习课是针对内容难度偏大的章节而设计的。

(三)课后

1.知识梳理作业。

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2.强化训练作业。

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解决,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做到少而精。

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按时上交授课教师逐一批改。

3.依据预习提纲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昌乐二中学生在271模式中的学习行为

一、         计划导航

走进昌乐二中的教室,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有一个计划本——成长日记,这是专门用来制订日计划用的。

从进昌乐二中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人手一本,统一配备,在计划本的扉页上,学生确定自己三年为之奋斗的理想大学,在总目标确立前,班主任老师先介绍某些大学的情况,唤起学生心中的激情与向往。

每日早操后,学生一入教室坐定,先拿出5分钟的时间制订“日计划”。

初一的孩子虽然只有13岁,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制订计划的习惯。

凡是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都作了非常详细的安排,复习或是预习,阅读或是做题。

学生不但要制订计划,还要学会按照计划学习,只要是制订了,就一定要完成。

完成一项计划,就在计划本上用对号标出。

学生在每日计划的基础上,要制订每周的计划和学期计划。

在制订计划导航过程中,班主任是具体指导者,要帮助和督促学生们,力求制订的计划具有持久性——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下去,直到形成习惯;具有有效性——计划的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具有可操作性——计划忌大忌空,要切实可行,适合学生个性。

班主任要不断对学生计划制订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         课前预习

昌乐二中规定,学习新课之前,学生要专门拿出时间充分预习,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去预习。

学生在预习中只找出问题还不够,还要养成探究领悟的习惯。

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动手解决,可以通过自我研究、查阅资料、同学讨论等种种方式来解除困惑。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得主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专心上课

可以说,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所以,在如何上课上,八环节学习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

上课的准备要从课间休息时就开始,从心理上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做到精神饱满。

课堂上要以听为主,以思为主,但为了“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的问题,必须记好课堂笔记作为辅助。

充分利用老师留下的3~5分钟时间,做好小结并把课堂疑点记在“备忘录”上。

四、学案导读

昌乐二中还成功地运用“学案导读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吃透大纲(新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前提下,研究学生的思维训练方法,研究学习内容的本身特点,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由易到难不同的问题和训练题目,精心设计出预习学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预习,找出难点和疑点。

通过做预习学案,进一步巩固知识。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明确学生的难点、重点和易混点,然后通过恰当点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方式答疑。

在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学会了解题方法、技巧和规律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五、规范训练

作业是思考的锻炼,所以,二中要求学生要在作业过程中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考虑几种新的解题方法,并将其独立运用到作业中去的习惯。

如果在自习的时候走进教室,你会发现很多高中生都在一笔一画认真地练字。

这是因为,二中对作业书写要求及其严格:

字要一笔一画地写,不准用涂改液,不准乱涂乱画,有错误用尺子画两条直线划去。

规定时间,限时训练。

作业按时完成后,及时上交。

通过强化时间观念,让学生养成更科学的思维步骤、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学生迅速、规范的思维能力。

二中学生人手一本“错题及典型习题档案本”,作业发现错误,都要记入错题档案,立即改正,并认真反思总结。

六、满分答卷

这个环节是针对考试的,因为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考试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既然考试这么多,占用了很多的学习时间,如何对待考试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满分答卷便是昌乐二中对这个问题交出的答卷。

这又是他们的一大创举。

每次发下考试试卷后,根据老师安排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先研究失分及原因,找出实得分、应得分和不该失的分。

根据上面分析,对于主要失分的原因,学生要制订相应的改正措施。

接下来便是认真听老师讲评。

之后,再与其他同学积极交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解法和思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此基础上,接下来就要完成满分答卷了——认真规范地在满分答卷上按要求进行纠错,每个错题都要注明错因并认真体会,对于和自己做法不同的优秀解法,也要认真整理并写到满分答卷上,最后写出后记。

完成满分答卷后,要把本次考试后的感悟总结出来,并加以体会和反思,写出简单后记,供以后学习参考。

通过这样一次考试,不但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这段学习的疏漏之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习才可能有的放矢。

七、课外阅读

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学校拿出专门时间开设阅读课。

(见前文,编者注)。

八、学习档案

走进昌乐二中的很多教室,你都会发现一张表格,上面有全班学生的名字和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还要求学生在班里找出学习榜样,在表格里写上:

某某同学是我的学习目标。

这是他们的学习档案的一个部分。

学习档案不但是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有力工具,而且,学生完成学习档案后,班主任要及时收起来,进行评阅,所以,学习档案还是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生活状况,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的渠道。

赵丰平说:

“科学的方法是成功的先导,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谁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捷足先登。

”所以,他从1992年开始就发明了这套八环节学习法并在之后不断地完善它。

赵丰平要给学生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昌乐二中的实践证明,八环节学习法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上课会听,自习会学,由不会学习变得善于学习,由不愿学习变得乐此不疲。

有的学生说:

“在二中不学习都不可能,在二中想不学习、不进步都不可能。

”学生答题规范的提高尤为突出,2004年春天高三市统考,昌乐二中抽考的英语试卷因答题规范、书写认真,被各县市区作为样板试卷进行复印参照学习。

这样规范化的学习活动使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尖子生,许多学生由“喜马拉雅”变成了“珠穆朗玛。

”山东省理科状元张涛涛曾深情地说:

“母校让我养成了积累典型习题的习惯,使我走向了更强,使我走向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范例

[作者:

佚名    来源:

莱西一中北校信息网    更新时间:

2010-1-258:

28:

34]

为更真切地了解感受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以高一(34)班腾雪芹老师上的一节政治课做为范例加以说明。

课题是民主决策:

做出最佳选择。

   整节课的流程如下:

   课前,学生聚精会神地根据老师事先下发的导学案在认真看书学习,老师则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主要知识体系网路写在黑板上。

   上课后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两个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然后带领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时4分钟,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知识体系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学生回答懂了,老师答既然大家都懂她就不讲了;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打出“学生自学(6分钟)”: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之比较”图表。

此时,发现许多学生导学案上的图表已填好,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背诵记忆理解。

6分钟到后,老师请每组的3号同学回答表格内要填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令我吃惊,不仅声音洪亮,而且全部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话十分流利地准确回答。

(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都稍作点评,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用多媒体又呈现出一道题目,有两问,要求“合作探究(7分钟)”,只见学生全部起立站着面对面互相讨论交流。

7分钟到后,老师叫两个小组里的2号同学回答,同时进行点评。

最出彩的是8分钟的模拟听证会,听证的内容是教育部关于高中文理要不要分科征询意见。

扮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长的班长走上讲台主持听证会,一个学生扮演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向教育部申请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此时我发现不同小组的桌上放着写有“家长代表”、“专家代表”、“学生代表”等各类不同代表的纸叠牌子,各方代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主张分科,有的反对分科,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有的等别的代表发言完后又进行补充。

主持人看大家发言比较充分和时间,请记录的同学把记录本交给他,由他宣布各方代表的态度。

模拟听证会结束后,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了个问题:

你亲历了听证会,请说说举行听证会有何意义?

一个学生回答得非常好。

再后面是老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学生当场训练,当场反馈评价。

发现导学案上的习题有的打着星号,还有一道附加题,问身边学生是什么意思,学生说班级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和水平分成了A、B、C三个层次,没做任何记号的题目是基础题,要求所以同学(C)都要做,打星号的题,要求B级以上层次的学生做,附加题只要求A级学生做。

班长在主持模拟听证会

一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

学生全部站着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这节高效课堂,给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很少,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激励者和评价者,学生是演员,是课堂的真正主角。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落实和体现。

   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质疑。

以上三个环节约占课堂30分钟时间,即“271”中的“7”。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路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

该环节约占10分钟,即“271”中的“2”。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评价。

这个环节约占5分钟,即“271”中的“1”。

    为了落实“271”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昌乐二中特制定了高效课堂的22条军规:

1、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解释

A、三高:

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

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

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

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五学:

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和立志学

F、减负:

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3、高效课堂的途径

  A、核心:

自主、合作、探究

  B、技术:

掌握模式:

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C、技巧:

小组学习:

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D、功底:

导学案:

通过四级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

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

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5、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C、必须当堂达标测评

6、高效课堂的评价

  A、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B、学生“三看”: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具体是:

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

C、教师“四看”:

就是一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三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还要四看教师的备课情况。

7、高效课堂的要求

A、文本挖掘:

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

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结构:

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

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

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8、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

让50%的学生自主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

“先学后交,当堂达标”。

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

小组内部的“小展示”和集中进行的“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

展示“普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

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

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

在考试制度没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

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9、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第三者”:

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我们常讲,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

所谓教师的“决定者”,还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事实: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

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10、教师职业幸福的途径:

A、“小课题”研究B、教师个人俱乐部C、总结—反思—实践—总结模式

1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A、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

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

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B、组内展示由组长负责组织和考评。

C、教师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即时性评价”:

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D、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

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12、高效课堂的文化建设

  A、团队概念最好的概括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是“家人”。

  B、班级文化的构建应基于“责任”进行,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

 C、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放手就是爱。

一份信任换取百分惊喜。

 13、高效课堂的“命门”

    A、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B、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14、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A、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B、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

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C、实现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15、高效课堂这样解释“教育”、“教师”和“学生”

A、教育即解放B、教师即开发C、学生即创造D、教室即成长

16、高效课堂的管理

A、抓“两头”,促中间:

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习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

B、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

C、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

D、立足课堂,狠抓落实:

一谈二警三停。

17、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

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18、洋思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在中国教育从“猿到人”的进化史中,洋思是最重要的一个链条,如果把传统课堂比喻为“猿”,洋思应该属“猿人”,没有猿人的出现就没有今天完整意义上的“人”存在,感谢洋思。

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洋思的“进化”程度。

以杜郎口为标志的高效课堂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她解决了中国教育的“四大难题”:

即教育与育人的关系;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

19、对东庐讲学稿的评价

正如对洋思的“评价”,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显然是受东庐的启发。

但导学案较之于讲学稿是本质的超越。

导学案重“学”,讲学稿重“讲”;导学案服务于学生,讲学稿方便于教师;导学案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学稿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导学案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讲学稿是对老动作、就姿势的“革新”;导学案重学习的“过程”,讲学稿重课堂的“结果”。

20、从传统到高效的形象比喻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中国教育的诸多症结集中表现在课堂上,我们谓之为“课堂病发症”,找到了课堂这个“支点”,便能撬动“地球”。

共同体的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瞄准两率开始动手术的,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

21、高效课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

我们要求所有共同体学校用四个月时间进行“临帖”,这个阶段叫“继承”;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讲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的形态上。

没有批评就没有超越,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生成,“临帖”是为了“破帖”。

但一开始就忙着批判,结果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批判的学往往呈现为“貌似有见地”。

另外,即便是批评,我们也主张“行动批判”,而不是指手画脚瞎白话。

22、共同体致力于“力行教育”研究

A、在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具有不同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

B、共同体成员校未来要走三步路:

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到校园高度自治。

C、成立高效课堂推广与应用研究机构,创办《解读高效课堂》视频杂志。

D、每月推出一次“最佳高效课堂评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