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50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力市场:

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二、劳动力的三种含义:

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

三、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相分离,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

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的阐述: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五、工资:

是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按劳分配的工资和非按劳分配的工资

六、工资的基本形式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

七、工资按表现形式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也称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

八、劳动力市场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一般特性(五点):

1、市场性;2、开放性;3、竞争性;4、层次性;5、规范性

九、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1、资源配置;2、激励鞭策;3、经济促进;4、信息传递;5、窗口导向

一十、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

1、供求机制:

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自我协调机制

2、竞争机制:

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

3、工资机制:

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

一十一、非经济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

1、组织性因素的影响:

是指政府、工会以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

2、社会性因素的影响:

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

一十二、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

1、信息障碍:

是指由于信息缺陷和信息偏误,劳动力市场不能达成互惠交易

2、市场缺陷:

由于以下因素的干扰,劳动力市场不能达到均衡最优

(1)有效需求不足: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2)工资刚性:

使价格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失业或者市场的非均衡

(3)主观因素:

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者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

3、制度障碍:

是指劳动力市场的某些惯例、政策法规、体制安排给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造成了阻碍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分析

一、劳动力需求: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

二、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1、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2、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

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时,劳动力需求增加

三、劳动力需求的类型:

1、长期劳动力需求和短期劳动力需求

2、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四、总产量(TP)是指可变劳动投入和固定资本投入的组合所带来的产出

五、边际产量(MP)是指额外增加一单位的劳动量所带来的产出增量

六、平均产量(AP)由总产量除以总劳动量得出

七、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而言的,某种不变要素(如资本)和某种可变要素(如劳动)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当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时,则持续增加的可变要素的带来的产量增量,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

八、关于生产函数的总结(表2-2)结合图2-4理解(P29、30)

九、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完全竞争厂商——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其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

一十、我们假定等产量线有如下的一般特征:

(1)产出和投入都是同质,并且是可以计量的;

(2)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较高的产量水平;(3)至少在保证投入组合技术效率的情况下,等产量曲线在KOL平面上是向右下方倾斜的;(4)等产量曲线不会在其向下倾斜的部分相交;(5)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一十一、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记为MRTS

一十二、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一十三、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通常表达式为(理论上,通常取其绝对值进行讨论分析):

Ed=劳动力需求变化的百分比/工资率变化的百分比

一十四、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分类:

1、需求无弹性,即Ed=0

2、需求有限弹性,即Ed趋于无穷大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一十五、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1、产品的需求弹性

2、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3、要素间的相互替代:

技术方面的因素、制度方面的因素

4、资本的供给弹性

一十六、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有A和B两类,A类劳动力需求变动对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可以定义为劳动需求的交叉弹性。

(其表达公式见P44)

一十七、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

2、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3、在单个企业中或范围较小的经济体中,技术进步有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但在范围较大的经济体中,技术进步则很有可能通过收入的增加,带来对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增长,从而创造出为提供新增消费而产生的劳动力需求。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供给: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主体(家庭或者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二、劳动力供给的类型:

1、个别劳动力供给;

2、家庭劳动力供给:

是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

3、社会劳动力供给:

是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三、效用:

就是人们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

这种满足的程度越高效用越大,反之,就是效用越小。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其大小没有客观衡量标准。

四、理解图3-4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P58)

五、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与影响因素(重点掌握)

1、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是一个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基本概念,它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记住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公式、参与率公式——P67)

2、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1)宏观经济状况

(2)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

(3)劳动适龄人口规模

(4)教育体制与教育供给规模

(5)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6)社会保障制度

(7)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

六、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公式为: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七、劳动力供给弹性分类及图型

1、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图3-23(P83)

2、劳动力供给的正弹性——图3-24(P84)

3、劳动力供给的逆变弹性——图3-25(P84)

4、劳动力供给的无弹性——图3-26(P85)

八、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书上无答案)

九、讨论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与生命周期变化(书上无答案)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一、古典均衡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用来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方法;一般均衡分析,又称瓦尔拉均衡分析,是就所有单个商品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及其同时均衡问题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结合图型理解)

1、只存在买主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图4-9(P98)

2、只存在卖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图4-10(P99)

3、双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图4-11(P99)

三、动态均衡:

研究的是当工资离开均衡点后,在什么条件下劳动力的供求能重新回到均衡状态。

该研究是经济学原理中的蛛网理论和预期理论的一种应用。

四、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的基本模型(结合图型理解)

1、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动态模型,收敛型蛛网——图4-12(P101)

2、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动态模型,发散型蛛网——图4-13(P103)

3、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动态模型,封闭型蛛网——图4-14(P104)

五、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主要原因是:

1、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率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调节

2、工资率作为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

3、由于劳动是人谋生的手段,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调节

六、为什么会出现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

1、工资漂浮是市场非均衡的结果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它是由于工资紧张的结果。

所谓工资紧张就是指某个企业集团以另一个集团或几个集团的工资为参照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对自己在相对工资关系中所处位置的不满。

正是因为这种不满才诱发了工资攀比,从而导致工资漂浮。

2、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工资漂浮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

因为在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并存的情况下,不同劳动者忙闲不均的责任不在于哪个劳动者个人或集团,劳动者个人或集团之间支出劳动的多少完全是劳动机会不均造成的,而不是哪个个人或集团自愿减少或增加劳动支出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资分配完全以劳动支出为标准,就会引起劳动机会少的人不满。

机会不均等只好用收入均等来弥补,于是,工资收入分配的平均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七、内部劳动力市场:

组织内部的人才资源可以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组织内部的人员通过移动或晋升来填补职位空缺;内部劳动力市场并不是一种市场,而是一种劳动力分配的管理系统

八、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条件

1、专业技巧和知识

2、建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

3、有效地激励员工

4、有利于人员的筛选

九、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

1、存在劳动力替换的成本

2、岗位的特殊性

3、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

第四章劳动力流动

一、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1、自愿性;2、自由选择性

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

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

4、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三、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4、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6、与工作匹配的意愿

四、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

1、企业组织及集团内部的流动

2、地域之间的流动:

又分为地区之间流动和国家之间流动两种形式

3、行业之间的流动

4、职业之间的流动

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6、就业和失业之间的流动

五、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性

1、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3、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4、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

5、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

六、二元经济:

是指就生产部门而言不发达经济(或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两个部门构成:

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部门,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生产的、以农村为中心的农业部门。

七、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古斯塔夫拉尼斯与美籍华人发展经济学家费景汉在1961年提出了一个比刘易斯模型更加复杂的新的二元经济模型,被称之为“拉尼斯-费模型”或“费-拉尼斯模型”。

由于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是直接从刘易斯的模型中发展而来的,所以,又被称之为“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

八、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的意义及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主要政策措施:

1、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劳动力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促进经济增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3)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4)能够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2、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

(1)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2)深化劳动人事体制改革,逐步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因素

(3)完善法律法规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

(5)加快城市化进程

九、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1、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

2、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出农村社会体系,又难以被城市社会所接纳,往往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3、户籍障碍

4、成本障碍

第五章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一体化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

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等外在的制度性因素或者经济内生因素的制约,使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征和不同运行规则的领域;不同的领域在工资决定机制、工作稳定性、劳动者获得提升的机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劳动者很难在不同的市场之间流动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成原因

1、由于歧视和文化习俗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2、由于技术进步以及竞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3、由于政策法规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即制度性分割

三、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特点

1、城乡分割明显,城镇内部的劳动力也具有分割性,但是界限模糊

2、导致分割的因素种类多,但是制度性因素显著

3、分割状态变迁的速度非常快

4、市场分割的非制度因素影响增大

四、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和特征,主要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城乡实行不同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城乡劳动力的身份差别,使劳动力市场表现为制度性“城乡二元分割”

五、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

1、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特点是:

用工比较规范;社会保障制度完备;隐性失业严重

2、国有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特点是:

可竞争型就业是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社会保障不健全

六、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

1、降低经济效率

2、扭曲收入分配关系

3、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有违公正原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七、制度性分割:

是指因制度因素引起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国家通过一系列行政指令,在国有企业内部对劳动力资源进行计划配置的制度。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正是相对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提出的,所谓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就是指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第六章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与规制

一、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和其他劳动条件标准等,这三个构成要素在许多国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

P158

二、最低社会保障含义:

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P161

三、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因目标的不同,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P162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主要工具是:

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和发行公债。

P163

四、公共部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P169-170

1、公共部门就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公共部门就业是对国民生产能力的直接索取。

劳动力资源用于生产公共部门的产品和劳务,就意味着社会放弃了这些资源可创造的私人部门的物品和劳务。

2、公共部门的产品和劳务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公共部门的产品和劳务可通过多种影响劳动力需求

(2)公共物品和劳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五、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P172-173

1、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

2、保证劳动力市场在竞争和公平的基础上运行

3、能够改善劳动关系,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规则

4、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5、影响工资水平和就业量

六、劳动保护含义:

(狭义)是指国家和企业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组织和技术措施的总和。

P174

七、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P175-176

一方面,促进了劳动条件的改善和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这些法律直接干预劳动力市场。

有无劳动保护对劳动者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非工资因素,它会影响劳动供给,从而影响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

1、利润最大化厂商提供安全措施的行为分析

2、社会最优先的劳动保护水平

3、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社会保护立法将提供劳动保护的成本定为企业的法定成本,会避免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工人。

(2)可以缩小整个经济中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第七章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

一、非正规就业的含义:

国外称其为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组织形式就业。

非正规部门主要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规模很小的单位。

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的生产服务单位及独立的个体劳动者。

P181

二、不充分就业的含义:

(又称就业不足)指非个人原因,在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工作时间的一半(即20小时),并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人员。

P181

三、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

P183-184

1、劳动力市场严重供于求

(1)当前,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城镇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四股力量聚合,对就业形势构成了新一轮的压力。

(2)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

2、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吸纳新增劳动力能力还比较弱

(1)我国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第三产业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要小。

(2)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还偏低,难以满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就业要求。

3、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就业的多样化、广泛化发展,但从我国国情情况看,社保体系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很远。

4、劳动者整体素质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是影响就业的两个重要方面

四、我国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

P187-188

1、非正规就业无组织性

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包括两部分:

a城镇下岗、失业人员,b进城务工人员

2、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未受到保护

3、非正规就业人员缺乏社会保障

4、行政执法部门存在执法手段不当现象

第八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一、弱势群体的含义:

也叫社会脆弱群体。

是指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P202

二、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状况:

P203

1、生理性弱势群体(老龄化、残疾人、辍学儿童)

2、社会性弱势群体(城市失业和下岗、农民工等)

三、弱势群体的成因:

P205-206

1、城市差距大。

新来的城市移民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和活动,与城市原有的居民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发展资源,他们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从而也在城市中形成特有的“二元现象”。

2、城市化进程缓慢。

社会公正失衡所导致的社会排斥把农民工长期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愈益强化了农民工的弱势地位。

3、产业结构调整。

为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频繁,力度也会更大,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传统的产业工人队伍日益缩小,尤其是更加灵活的多种就业方式是劳动力市场分化了。

4、市场经济竞争出现分配不公。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发展目标的,而提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出现分配不公,从而加剧了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

四、弱势群体的社会困境体现在:

P207

1、就业困难。

弱势群体在遇到就业困难时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经济收入的减少。

从实际情况来看,就业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线边缘。

2、生活贫困。

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决定了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既表现为生活水平的低下,也表现为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

3、心理压力大。

由于弱势群体在经济上的低收入和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使他们在社会中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群体。

五、弱势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P207-208

1、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就业弱势群体问题的日益严重,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

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首先就表现在生产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

然而,对于就业弱势群体来说,就业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现象,显然都违背了就业中的社会公正原则。

2、对社会稳定影响

社会风险最易在社会承受力最低的弱势群体身上爆发。

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和歧视,就业弱势群体的生活贫困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排斥等现象,都使得就业弱势群体这一庞大的队伍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隐患,弱势群体问题如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

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就业弱势群体问题的日益严重,就业形势严峻,势必也会挫折在职吗、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会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六、弱势群体的特征:

P209

1、弱势群体贫困化;

2、弱势群体弱势化

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弱势地位。

这些人之所以陷入困境,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原因,都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的,尽管他们并不想改变上诉困境。

七、我国弱势群体的制度特征:

P210

1、改革中的弱势群体具有较高的群体同质性

2、改革中的弱势群体的弱势因素具有高度的重和性

八、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P218-222

1、广覆盖、社会化、可持续

2、用制度保证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重点抓:

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4、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

包括以下方面:

(1)健全最低保障制度;

(2)广泛的救助(经济救助、教育救助、精神救助)

5、建立与完善沟通机制

九、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哪些不足P218

1、参保率低

2、保险基金短缺

3、部分账户空账运行

第九章公共就业服务

一、公共就业服务含义:

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服务,向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中介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相应的职业培训等,帮助用人单位实现招聘和劳动者实现就业,从而更好地配置劳动力资源。

P223

二、失业补贴含义:

是指国家对失业者提供的收入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它主要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和发放。

P232

三、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于功能:

P226-227

1、公共就业服务有利于促进就业

2、公共就业服务有利于培育劳动市场,促进劳动力供给结合的实现

3、公共就业服务是国家调节和干预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手段

4、公共就业服务能够促进社会稳定

四、公共就业服务的内容:

P227

大体包括:

职业介绍、提供职业培训、失业补贴的管理与发放、组织生产自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