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057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学生版C级Word文档格式.doc

比如我们还要知道nm与d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

(2)按词头记忆:

记住国际单位制中带有各词头的单位与无词头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表所示),换算时由无词头单位作为过渡.如要进行与之间的换算,可由表得出:

国际单位词头

词头名称

词头符号

与无词头但未见的换算关系

以上两种方法在初学单位换算时较为适用,当对单位换算掌握得较为熟练后,便不用非得像上述两种方法那样机械地进行了.

例题精讲

【例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A.牛顿 B.焦耳 C.米 D.千克

【例2】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例3】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估计值较正确的是(  )

A.一枝圆珠笔从课桌上掉到地上大约需2s的时间

B.一个中学生的每只脚的面积约0.4m2

C.人的密度约1g/cm3

D.一张作业本的纸的厚度约1mm

【例4】下列是一位同学测量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一本字典的厚度3.5毫米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米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厘米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7×

10﹣3米

课堂检测

【课1】下列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  )

A.km B.m C.cm D.尺

【课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B.

C. D.

【课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以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可能是()

A.一个人的身高 B.物理课本的长度

C.一座山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知识点2.正确选择和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也是该刻度尺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和零刻线的位置.这样才能确定一次测量的最大值和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2)选择测量用具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则可选用分度值是、量程是左右的刻度尺;

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这样被测物体的长度就为物体两端读数之差.

【例1】安装窗户玻璃和窗帘时,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应该是()

A.毫米毫米B.厘米厘米C.毫米厘米D.厘米毫米

【例2】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  )

A.测量长度时,若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

B.测量长度时,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尺的零刻线起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D.测量长度时,一定要估读到尺的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3】如图所示,用一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读数是()

A.B.C.D.

【例4】如图所示,测量圆柱体截面直径,正确的是()

【课1】下列情况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是()

A.零刻线磨损的尺 B.量程比被测物体尺度小的尺

C.刻度不均匀的尺 D.分度值不是的尺

【课2】如图所示:

物体的长度是  .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其中数字部分应由准确值(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例如,上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其中,是由刻度尺上准确测得的,为准确值;

而是估读的,为估计值.由于在准确值的下一位已经为估计数字,是不准确的,所以再往下一位估计便无意义了,因此记录的结果只需一位估读值.

【例1】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从这个数据看,它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

【例2】下列几个测量值中准确程度最高的是()

A.B.C.D.

【例5】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

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课1】用某仪器测量某星球半径为,则所用仪器的分度值是()

A.1米B.1分米C.1厘米D.1千米

【课2】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量一个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倍,则该桌子的长度应记作,其中准确值,估计值.

【课3】某同学用某刻度尺先后四次测一物体长度如下:

,,,,那么更接近物体的长度的值是()

A.B.C.D.

【课4】某同学测定出物体的长度的三组数据分别是分米、分米、分米.求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多少?

测量中的准确值、估计值分别是多少?

本次测量的有效数字几位?

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少?

知识点4.实验误差

(1)误差与错误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能够避免的.而误差是指使用正确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来想办法减小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产生原因有测量的人和测量工具两方面因素,因为产生的原因不同,误差可分为:

①系统误差:

由于实验仪器本身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实验原理不完善等产生的误差.由于系统误差,出现测量的值比真实值若偏大,每次都偏大;

若偏小,每次都偏小.

②偶然误差:

由于各种因素对测量的人、测量仪器和测量物体影响而产生的误差叫偶然误差.由于偶然误差,测量值比真实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3)减小误差的办法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易知:

对于系统误差,可通过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的设计原理等办法减小误差;

对于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在初中阶段,由于实验条件及我们知识水平所限,最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对被测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时,常采用每次分别从刻度尺的不同起点开始测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测量估计位(偏大或偏小)引起的误差,另一方面可以减小由于刻度尺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的公式为:

,作为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于多次测量所取的平均值仍要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所以平均值的有效数值位数应与测量值的有效位数相同.对于除不尽的数,应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确定最后一位数.

【例1】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读数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错误是应该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一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例2】在我们所做的实验中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测量误差的是(  )

①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②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先后进行多次;

③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④伏安法测待测电阻的阻值.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例3】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减小人为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分度值小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B.多人分别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C.多种仪器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例4】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课1】测量长度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A.刻度尺未与被测物贴紧

B.观察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

C.读数时没有考虑到刻度尺起点的选择

D.对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得不够精确

【课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课3】在物理实验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相关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其中有的是为了通过多次测量寻找规律,有的是为了通过多次测量提高精度.下面四个实验中哪些是通过多次测量寻找规律的:

①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

②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多次改变物距观察成像情况;

③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多次调节钩码的个数及位置;

④在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对应的多组数据.(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5.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特殊测量)

在对物理量进行测量时,常常会遇到被测物理量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这时可采用如下的测量思路进行测量.

(1)积小为大;

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微小长度,如细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时,由于被测长度太小(可能比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会很不准确而导致测量错误,因此常可以采用“积累”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多匝金属丝的总直径或多张纸的总厚度,再算出一根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2)化曲为直:

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如圆周长、地图上河流长等,可用纸条、软线等软材料附着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正确记下始末位置,再将软材料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便是弯曲物体的长度,这样便利用“以直代曲”的替代方法,间接测出了曲线的长度.又如为测量形状不规则的跑道长度,可用“滚轮”的方法,先测出轮的周长,再乘以轮沿跑道滚过的圈数,即为跑道的长度这样便利用多个轮周长替代了跑道的长度,间接测出了跑道的长度.

(3)化内为外:

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被测长度由于在物体内部等原因而不能直接测量,如人的身高、球的直径、锥体的高等.这时应设法将内部的长度平移至外部进行测量.如右图所示的操作便将被测锥体的高平移到了刻度尺上的,读出的长度即为锥体的高.这里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以上间接测量方法虽然是以长度的测量为例来说明的,但这些方法的思路是普遍适用的,即可用于除长度以外的其他物理量的测量.这一点大家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体会,不断加深对这些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

(4)测多算少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待测的物体的单件量较小的时候,如测细铜丝直径可采取在圆柱形的铅笔上密绕匝,用刻度尺测出匝的总长度除以,就可测出细铜丝的直径,用同样的方法测出每张纸的厚度.

(5)构造相似三角形法(数理结合法):

对于某些较高的树木或建筑物等,由于不能分割或攀登,可以借助于一长度可测的木杆或人自身的高度,根据物体与影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树木或建筑物的高度,此种方法称为“构造相似三角形法”.例如:

要测一旗杆的高度,我们可以先测出其影长,人的高度及人的影长,它们分别构成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如上图所示.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所以

【例1】用分度值是的刻度尺,测量一张报纸的厚度,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可以直接测量

B.将报纸连续对折4次测出厚度除以4

C.将报纸连续对折4次测出厚度除以16

D.将报纸连续对折6次测出厚度除以64

【例2】有许多相同的小钢球,用什么方法可测出小钢球的直径?

【例3】有一个很大的球,它的直径比一般人的身高还要大,如何利用三角板、刻度尺、一个小球、一根较长的本棒测量出大球的直径?

【课1】观察你所在学校的教学楼或你家住宅楼,如何测量出整栋楼的高度?

知识点6.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及换算

(故事)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

“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吗?

”阿凡提沉思一下后一本正经地说:

“如果桶跟这池塘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

如果桶有池塘的一半的话,那就有两桶水;

如果桶只有池塘曲十分之一,那就有十桶水……”国王听后拍手大喊:

“你果真聪明!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阿凡提抓住了可以人为地确定桶的大小作为测量标准这一方法,(老师参考使用)

体积的国际单位:

立方米常用单位: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换算关系:

2.体积的测量方法

液体体积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固体体积测量:

规则的-----几何体积-----刻度尺

不规则-----排水法-----量筒或量杯

(1)讲解从长度到面积、体积的单位构成及换算记忆法(平方、立方).

(2)以下图为例讲解量筒使用方法、读数的液面和视线.

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例1】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  ml,它的分度值是  ml;

C图中量筒剩余水的体积是  ml,矿石的体积是  cm3(1ml=1cm3).

【课1】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课2】如图1中,量筒内有  mL的水.为了测量木块的密度,李明将木块放入量筒,让其浮于水面上,水面位置如图2示;

再用钢针将木块压入水中,水面位置如图3所示.则该木块的体积是  mL,密度为  g/cm3.

知识点7.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改变而改变.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还有几个其他的常用单位,如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例1】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和所处空间的变化无关.

【例2】质量是2500mg的物体,它可能是()

A.一只羊的质量 B.一块橡皮的质量

C.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例3】用天平称出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例4】盛夏天气炎热,小佳将奶茶喝掉一半后盖上盖子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她拿出奶茶瓶,发现奶茶全结成冰,请问奶茶结冰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温度

【课1】密闭容器中装有100g水,若将它冷却后全部凝固成冰,则水凝固成冰的质量将会(  )

【课2】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把铁块加热后,再锻压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广州和在北京,质量是一样的

D.1㎏的棉花和1㎏的铁块的质量并不相等

【课3】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棉花所含物质较多

B.铁块所含物质较多

C.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

D.无法比较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的多少

【课4】为了探究物体质量的特点,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

一块铜块,用调好的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m.

(1)将它加热到,测得它的质量仍为m;

(2)将它压成铜片,测得它的质量仍为m;

(3)将它从一楼拿到三楼,测得它的质量仍为m;

(4)将它熔化成铜水,测得它的质量仍为m.

综上所述,你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知识点8.质量的测量

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杆秤、台秤、电子秤、磅砰、天平等,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托盘天平.

4.托盘天平

(1)原理:

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

(2)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天平的使用方法:

a.调节: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测量: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读数: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读数时应注意应以游码左边缘对应的刻度为准)

②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调节好天平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整横梁平衡;

b.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c.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d.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例1】使用托盘天平前先要进行调节,使它成为水平平衡状态.调节的方法是:

(1)把天平放置在上易于操作的地方.

(2)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

(3)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例2】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处

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D.所测物体质量可以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

【例3】用天平测质量时,如果砝码磨损掉一些,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A.相等B.小些C.大些D.无法确定

【例4】有一台调好的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mg,用这台天平称量某物体,当在右盘中加入36.20g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1.0小格,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

如果在右盘中再加100mg的砝码,天平指针则右偏1.5小格,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A.36.20gB.36.24gC.36.22gD.36.00g

【课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向右,则应该()

A.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B.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

C.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D.减少砝码并移动游码

【课2】有一架托盘天平,它的标尺上的刻度是0~5g,在0g和1g之间等分5份,给它配套的砝码总共有6个,分别是5g、10g、20g、20g、50g、100g,这架天平的量程和标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A.200gB.210gC.200gD.210g

【课3】使用天平测质量时,若游码未放到零刻线处就将横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量值比真实值将()

A.偏大B.偏小C.与真实值相同D.无法确定

【课4】小刚用天平测量一铁块质量,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正中央对着的刻度上,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横粱平衡,在天平左盘放上铁块,在天平右盘上放砝码一只,砝码一只,且将游码拨到刻度线处时,天平再次平衡,则铁块的质量为()

A.B.C.D.

知识点9.密度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密度是一个表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一般不等;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其体积一般不等这一物质的特性.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一定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表示.

3.公式:

说明:

(1)可以利用计算出某种物质的密度,但它不是密度的决定式,决定密度的是物质本身.对于同种物质来说,不论由这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如何变化,这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因为它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加几倍,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说密度跟物质的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

(2)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不同种物质,密度不同,在体积相同时,物质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不同种物质,密度不同,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利用密度公式解题时,常用到此比例关系,在利用此比例关系时,一定要注意比例式成立的条件.

4.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等.

5.密度表

从密度表可以看出: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对于同种物质来说,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较大,气体的密度较小,水的密度是,它的物理意义是:

的纯水的质量是.

6.密度的应用

(1)利用密度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来鉴别物质:

根据公式,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