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20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卷Word文件下载.docx

D.结论

3.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

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

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4.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长劲漏斗

药勺

坩场钳

锥形瓶

5.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7.下面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8.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胸闷、呼吸不畅。

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进行实验

B.作出猜测

C.制定方案

D.得出结论

9.下列仪器都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①量筒 

 

②集气瓶 

③烧杯 

④试管 

⑤蒸发皿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④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发光、放热

B.燃烧的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

C.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蓝色硫酸铜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

D.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11.通过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物质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发生

C.使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D.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12.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C.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

13.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A.A

B.B

C.C

D.D

14.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闻药品的气味鉴别物质

D.分离溶液中的固体

15.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水滴石穿,金石可镂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6.观察酒精灯燃烧时,小明描述的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石灰水变浑浊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8.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是

量筒读数

B. 

滴加少量液体

C. 

取固体药品

D. 

熄灭酒精灯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20.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对某些药品,为了更明确性质,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或尝一下药品的味道

B.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

C.用双氧水制氧气后的废液需要回收,然后集中静置、过滤、晾干,获得的二氧化锰固体可供下次实验使用

D.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E.可将废酸液和废碱液互相混合,混合后测其pH约为7,再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F.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G.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管和电源,将试验台物品整理干净

21.分子是由_____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和带负电的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和_____构成的.

22.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序号,下同),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若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来完成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留适量的水(图F所示),水的作用是___.

(3)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

(4)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

23.2018年“3·

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

(1)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

面条是由面粉制成的,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

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科研人员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有机砷(C5H11AsO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2O3),证实“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是谣言。

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砒霜(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简要写出下列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时,管口朝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灯不用时,未盖上灯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倾倒盐酸时标签未向着手心而是朝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点燃镁带时未在实验桌上放置石棉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5.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操做的基本问题:

(1)从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实验时,发现酒精灯内酒精量很少,为了保证实验的连续进行,直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一些酒精可能会___________。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______后________,然后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四、科学探究题

26.过生日时,爸爸妈妈为小鹏买来精美的蛋糕,插上漂亮的生日蜡烛,开学后小鹏学做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就是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因而小鹏特别注意观察有关现象,并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同学们一起参与。

(发现问题)小鹏将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地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了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鹏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鹏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搜集证据)

(1)查阅有关资料:

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燃烧;

水蒸气是无色气体;

石蜡是白色固体,可燃烧。

烟是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形成的。

石蜡的熔点、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汽化和液化。

(2)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

小鹏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

小光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________的假设。

(解释与结论)

(3)由以上探究可知:

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4)小鹏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但他的结论不正确。

原因是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5)小鹏在实验后反思,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倒置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蜡烛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

27.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小李认为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猜想一:

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

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实验)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

b手摸烧杯有_________的感觉;

c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

分析:

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

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金属;

b通电中,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_;

c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发热属于_________变化。

(结论)猜想_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

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