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237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docx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

《菩萨蛮》(其二)教学课例

【教材简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分为三个单元,每一单元之首配有一篇指导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短文。

第一单元的知识短文是: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的知识短文是: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的知识短文是: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学习教材中的某一作品,应关注作品与单元乃至整册书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这样的教学才会达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

在教授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之前,陈老师就对“诗歌之部”的三个单元的三篇知识短文进行了研究和梳理。

在教学中有机地将“旨趣”“想象”“意境”“吟诵”等知识点有机地融入课堂之中。

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篇幅极为短小,全词(包括词牌名、作者姓名)合计只有49个字。

如此短小的文本,用45钟的一个课时进行教学,不少人会认为教学时效性太低。

勉强上足一个课时,也可能会像有些被硬生生拉长的电视剧,掺水太多,显得稀松寡淡。

其实小题也可以大作,薄书也可以厚读。

短文章也可以有大嚼头,关键是看教师有没有丰厚的文化积累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全词情韵与画面俱足,可赏可品之处不少;写江南水乡美景美事美人,可引可联之诗文颇多。

可用滚雪球法拓展知识容量,可用举一反三法增进技能掌握。

短小隽永的词作,诵读、感悟、理解、识记,一样都不能少。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一语言简意丰,含不尽之义见于言外,背景材料有不同版本,该句内在意韵也很值一辨。

词中虚实结合、白描勾勒、衬托烘染等技法多样,也是该词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

【方法指津】

一、形式认读

让学生通过个体自由诵读和集体齐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中“探究·讨论题一”再进行品咂体会。

通过“形式认读”,让学生学会“辨体”,诗词的学习应有别于散文的欣赏,诗词的音韵之美不可忽视。

二、视频赏鉴

利用来自中央四台《解字说诗》栏目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视频朗读材料,让学生倾听比较主持人徐笑梅与一位老先生各自朗读的录音,通过品评优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三、披文入境

术语好说,理解运用则难,教者贵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运用的途径。

陈老师采用三大途径,帮助学生找到“披文入境”的门径,这三大途径是:

⒈疏通字句;⒉思考想象;⒊知人论诗

疏通字句是读懂诗词的第一步;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然后通过思考想象,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知人论诗才能正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四、诗文置换

鉴赏诗歌,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将诗词中的意境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显现出来,这是诗歌鉴赏的高层级境界。

以读哺写,以写促读,读写联动,互相促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课堂再现】

一、造势

课前利用PPT课件在教室屏幕上展映出课文名、作者名以及执教者姓名。

背景衬底是富有江南水乡之美的水粉画。

播放乐曲《江南好》。

二、形式认读:

师:

同学们,江南如画,美景如诗。

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是有福之人。

今天让我们在如画的江南来品读写江南如画的一首词。

请看大屏幕——

师:

写过《菩萨蛮》的词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菩萨蛮》的作者是——

生:

韦庄。

师:

对。

请问韦庄是什么朝代的人?

生:

(事先已作预习)五代十国时期。

师:

说得对。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韦庄的《菩萨蛮》(其二)。

学生读,教师倾听。

师:

刚才这位同学们读得十分响亮清晰,这很好。

但是白璧有微瑕,有一个字读错了,大家有没有听出来?

生:

“皓腕”的“腕”不是第三声,而应读第四声。

师:

听得仔细,说得好。

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

这下好多了。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探究•讨论题一”认真地研究一下《菩萨蛮》这一词牌的形式特点。

看看它的句子长短是怎么安排的,押韵有什么规律,怎样读更能读出味道。

学生诵读思考讨论。

最后由教师提问。

生:

《菩萨蛮》第一、二句为七字句,其余各句均为五字句。

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

诵读时,遇平声字“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做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一些。

师:

能结合课本资料,又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很不错。

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这位同学的温馨提示,拿出更为专业的水平再来诵读一遍韦庄的《菩萨蛮》。

学生齐读。

师:

味道好极了。

(生笑)

三、视频赏鉴

师:

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有一个很有文化品味的栏目,叫“解字说诗”,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多多观赏。

老师从这个栏目里截取了一段关于韦庄《菩萨蛮》(其二)的赏读视频,请大家来观赏品评。

学生赏听“解字说诗”栏目分别由主持人徐笑梅与一位老先生朗读的视频,然后进行朗读优劣品评。

生1:

徐笑梅的朗读吐字清晰,语调柔婉,很好听。

生2:

徐笑梅的朗读缺乏感情的融入。

生3:

作为名主持人,徐笑梅将第四声的“腕”字念成第三声,实在不应该。

生4:

那位老先生朗读得好,读音准,有感情,感染力强。

师:

同学们谈了对这段视频的看法,说得很有道理。

老师的看法跟同学们说的差不多,归纳如下:

徐笑梅的朗读有其女性的优势,柔婉好听,但缺乏感情的融入,感染力不是很强。

而且还念错了常见的字,确实太不应该。

对《菩萨蛮》一词的声韵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

而那位老先生的朗读,字正腔圆,情感丰沛,韵律声调,轻重疾徐,处置得当。

那么咱们全班同学就仿照那位老先生的读法,来齐读两遍,一遍跟着老先生读,一遍离开老先生,自己读。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两遍。

四、披文入境:

师:

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试着来背诵一下这首词。

学生齐背韦庄《菩萨蛮》(其二)。

师:

背得很不错嘛。

但是作为高中学生,对于诗词作品,光满足于会读会背还不行,还得能理解鉴赏。

那么理解鉴赏应该从何入手呢?

“披文入境”是诗词鉴赏的一条很好的通道。

那么什么是“披文入境”呢?

请大家看屏幕——

披文入境

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

据为师看来,“披文入境”又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

请看(屏幕展示):

⒈疏通字句;⒉思考想象;⒊知人论诗

师:

先来看看“疏通字句”,疏通字句是读懂诗词的第一步。

要读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先要弄懂下面这些字词。

对于屏幕中划线的字、词,你都会解释了吗?

(屏幕展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游人只合江南老②春水碧于天③垆边人似月④皓腕凝霜雪⑤还乡须断肠

师抽一位学生回答。

生:

“于”是“比”的意思,“皓腕”是“洁白的手腕”的意思。

其他的还说不大来。

师:

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回答一下吧。

(发现不少同学边看书边回答,回答“须”字时声音明显轻下去,有说“必须”的,有说“要”的。

师:

看来有些同学还是被一些字、词难住了。

如果不必看书,就能把加线的字、词都解释出来,那就厉害了。

师:

下面请大家看参考答案。

(屏幕展示)

①应该②比③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④洁白⑤一定,应当

师:

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通过思考想象,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品的思想感情。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首词它写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看词作的第一和第二句。

大家能不能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来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

学生很快就回答出:

江南好。

师:

很好。

那么再请大家思考,江南具体(加重语气)好在哪里呢?

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学生很快答出: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

答得好。

大家能不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

学生陷入思考、讨论,经老师点拨,最后明确:

景美,情美,人美

师:

请大家展开想象,看看能不能用优美的散文笔调来描绘一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

请注意两点:

①想象要优美丰富;②想象应合情合理。

学生提笔作文,教师巡视提醒。

等学生写毕,请学生朗读自写文段。

生1:

江南的水比天空还要蔚蓝,坐在美丽的船上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醒来后,到岸上的酒店喝杯酒,看到老板娘肌肤胜雪,真是美丽。

师:

大家觉得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

想象是合理的,但不够丰富,有点像翻译。

师:

大家认为这位同学的评论有理吗?

生(齐答):

有。

师:

好的,老师也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看法。

我们再找找看,有没有想象丰富而合理的作品。

(找到一位写得较多的同学,请她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

好风似水水如天,在如画的江南之春,撑一只画舫,向春水深处更深处漫溯。

春水碧如天,人似天上行。

天上人间,人间天上,人在仙乡,快哉爽哉!

春雨如酒,醉了江南,醒了诗心。

有女如花,俏立垆边,醇酒美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有多少依恋在这里孕育,有多少赞叹在这里生发……

全班一齐鼓掌。

师:

老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作品里提取两个字——“赞叹”。

从大家热烈的掌声里,老师听出了赞叹的分量。

刚才这段文字用诗化的散文语言有效地呈现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意境,真是想象丰富绮丽而又合情合理。

表明刚才这位同学对诗歌的意境有了相当深刻精确的把握。

老师一高兴,也写了一段文字,来描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诗歌意境。

请大家帮助评赏评赏。

请看屏幕——

师读:

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

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

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

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

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学生一齐鼓掌。

师:

谢谢大家的掌声鼓励。

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段名家写江南水之美的文字。

请看屏幕——

朱自清《绿》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学生边看边读

师:

同学们再想想,在你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文中,写雨写得特别精彩的美文有没有?

生:

《听听那冷雨》。

师:

对。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咱们来重温一下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中的精彩片断,请看屏幕,然后齐读屏幕中的语段。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师:

同学们,把厚书读薄是一种本事,把薄书读厚也是一种本事。

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是够短的,连词牌名、作者姓名都算进去,充其量也只有49个字。

但是,如果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能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充分地调动起来,你就能把这首词读得格外的丰满迷人,摇曳生姿。

五、知人论诗

师:

要准确理解一首诗歌作品的内在情感,还要学会“知人论诗”。

什么叫“知人论诗”呢?

那就是要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情趣爱好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下面老师提供两个背景材料,根据不同的背景材料,请大家思考一下诗歌所反映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背景材料一:

《菩萨蛮•》(其二)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思考题:

根据背景材料一,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

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

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

背景材料二: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

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

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思考题:

根据背景材料二,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

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六、技法研究

师:

这堂课到现在为止我们着重研究了韦庄《菩萨蛮》(其二)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要来探究一下韦庄是怎么写这首词的,也就是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咱们先从两个侧面来考察这首词,一个是正面,一个是侧面。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哪些句子是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哪些句子是侧面烘托“江南好”的。

学生阅读思考1分钟。

师:

大家一起说说看,这首词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句子是——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上来: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

回答得好。

那么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说“江南好”呢?

生:

(齐答)侧面。

师:

大家可能用了排除法吧。

既然前面六句用了正面叙说法,那么最后两句肯定是侧面烘托法了。

(生笑)办法不错,但谁能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

既然是烘托,就有个背景与主体的问题。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以什么背景来烘托什么主体呢?

生:

作者以“还乡须断肠”的奇特情感背景来反映对江南的恋恋不舍,从而间接地表现出“江南好”这个主体。

师:

回答得太好了。

文学鉴赏中有“无理而妙”的说法。

就是有些写法,表面看不可思议,仔细一咀嚼,反而觉得妙不可言。

“鸟语花香”本是挺美的景致,但杜甫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得好像很无理,但联系杜甫生逢乱世,国破家亡的背景,我们就能从他貌似不合情理的诗句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伤心人见美景而更添悲怆的感人力量。

同样,回到家乡应是喜事一桩,但离开江南回到家乡却会让人痛断肝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韦庄对江南之美真是“爱你爱到骨头里”了。

(生笑)借回乡之悲,衬江南之美,岂不妙哉!

师:

老师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

大家能说说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整首词都用了哪一种艺术技法吗?

(因为艺术技法名称太多,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

师:

我看同学们一时不容易找到突破口,那么请大家从拟人、白描、动静交织、托物言志等四种备选技法中选取正确的一种。

生1:

白描。

生2:

白描。

师:

刚才两位同学都说是“白描”,大家认为对不对?

生3:

对,因为“白描”的特点是简洁又不简陋;不花俏,却耐人寻味。

韦庄的这首词就有这样的特点。

师:

说得好。

这位同学真可以说是不单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七、课外拓展

师: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领略了韦庄《菩萨蛮》(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让我们这些有福的江南人投入感情再来齐背一遍这首词。

学生齐背。

师:

大家背得更有味道了。

在这堂课的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首著名的词,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词牌名都叫《菩萨蛮》。

请同学们抄录下来,课后去找一找,读一读,以便进一步加深自己的古典诗词修养。

(屏幕展示)

推荐阅读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学生边看边抄录。

等学生抄写完毕——

师:

好,下课!

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