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441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docx

四川某中小河流治理设计方案

1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自然概况

旺苍县位于川陕两省交界的米仓山南麓,隶属广元市。

东邻巴中市南江县,西接朝天区、市中区和元坝区,南与苍溪县毗邻,北和陕西省的南郑、宁强县接壤。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8′24″至106°46′2″,北纬31°58′45″至32°42′24″。

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81公里。

全县幅员面积为2975.864平方公里。

辖15镇20乡3个街道办事处,共352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435个村民小组,3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6.8万,县政府驻地东河镇。

1.1.2水文气象

1、流域概况

旺苍河流水系主要为嘉陵江流域和渠江流域,东河是旺苍最大的河流,亦称宋江,源头有宽滩河、盐井河,东河主要支流在100km2以上的有小河、干河、黄洋河、白水河,较大的还有李家河、柳溪河,渠江渠主要有罗平河、五郎河、后坝河、清江河,较大的支流还有湾滩河、金鱼河、茶园河、花园河、碗厂河。

宽滩河为东河的左岸干流,与右岸干流盐井河在双汇镇汇合后为河道改名为东河,双汇镇的名称也由此而来,该河在旺苍境内全长87.2公里。

东河是嘉陵江的中上游的重要支流,河长307km,平均比降5.0‰,流域面积5191km2(其中四川省内4271km2),河口流量107m3/s。

宽滩河境流域面积河流域面积1164km2,河道长111.2km,多年平均径流量7.57亿立方米,河流沿岸场镇4个,分别是檬子、鼓城、英萃、正源,与盐井河在双汇镇汇合后改名为东河。

2、水文

宽滩河没有水文站,东河在旺苍县城区设有国家水文站旺苍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2701km2。

东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是34.3亿m3,实测最大流量11000m3/s,最小流量6.38m3/s,水位变幅为8~16米,旺苍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流量71.1m3/s,径流量22.4亿m3,苍溪县元坝镇以上多年平均流量107.3m3/s,径流量33.9亿m3。

总落差1536m(1880~344),水能蕴藏量23.7万kW。

宽滩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与暴雨发生的时间比较一致,洪水期一般在6~9月,一次性洪水过程为3~7d,峰顶时间表一般为1~2h,洪水是陡涨陡落的特点。

旺苍水文站断面历史洪水成果如下表。

表1.2.2-1旺苍水文站断面历史洪水成果表

洪水年份

水位(m)

流量(m3/s)

资料评价

推流方法

1912

46.5

11200

较可靠

推求

1981

45.96

10300

可靠

实测

3、气象

旺苍县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适宜,四季分明。

冬春季节,该区受北方冷空气影响,降水少。

年内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常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造成洪涝灾害。

其余的盛夏时间常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连晴高温天气,形成盛夏伏旱。

进入秋季后,冷空气逐渐加强南下,而高原近地面仍为热低压控制,低压东侧的偏南气流与南下冷空气在盆周相持,因而成云致雨,造成秋涝。

境内年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7.2℃,霜期变化情况由上游的257d向南下游增加为292d。

多年平均降雨量1226.2mm,实测最大一日降雨量260.3mm(1965年9月4日),多年平均蒸发量1204.7mm。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51.2h,相对湿度在74%左右,。

境内大风常出现在每年春秋季节转换交替阶段。

多年平均风速0.9m/s,最大风速34m/s,有时山口河谷达8~10级以上,相应风向NNE。

每年3月至5月和10至11月,大风日数最多,持续时间一般16至18小时,最长时间3天。

每年盛夏,雷雨常伴阵性大风,但持续时间较短。

1.1.3洪水概况

旺苍地处大巴山暴雨区,水灾严重,给人民造成很大损失,1950年至1990年40年间发生水灾29次,频率69.1%,1991年至2005年中,发生7次大暴雨,频率46.7%,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损失,水灾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毁灭性的,它危及人们的生存及安全。

1.1.4历史洪水灾害损失及成因

1、历史洪水灾害损失

根据《旺苍县志》等资料记载:

1951年10月,治城镇淹没三街,金鼓岩渡船被冲毁,淹死27人,其中有剿匪解放军12人,教师1人。

1953年6月中旬大暴雨,淹死1人,冲毁农田8874亩,房屋倒塌20间。

1956年6月20日至24日,普降暴雨,山洪猛涨淹死3人,冲毁房屋721间,淹没稻田1400亩。

1977年,暴雨成灾,大两公社严重。

1978年洪灾,死亡12人,倒塌房屋41间,受灾农田4832亩。

1979年,4月12日暴雨袭击,损失严重。

7月,双河、白水、快活、麻英、燕子公社遭受洪灾,死亡39人,伤38人,垮塌房屋1604间,受害农田51273亩,粮食减产1337.7万斤。

1981年8月15日,洪水吞没旺苍新老城,9月21日再次遭受洪灾,死亡46人,伤87人,倒塌房屋2278间,受灾农田26.21万亩。

1983年,7月27日至31日暴雨,死亡2人,伤3人,冲毁房屋923间。

2003年,发生水灾3次,其中7月15日大暴雨造成福庆乡红花村105人无家可归。

2010年,7月23日凌晨零时至7月25日12时连降暴雨,最大降雨量达310.7毫米,为199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

全县38个乡镇(街道)中,23个乡镇(街道)达到特大暴雨及大暴雨,11个乡镇达到暴雨。

该县白水河白水镇至嘉川镇一线遭遇近100年以来最大一次洪水,东河城区段遭遇30年以来最大一次洪峰,北部山区遭遇30年以来最大一次洪灾。

全县38个乡镇(街道)36万人不同程度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27亿元。

旺苍县城历史交大洪灾损失统计情况见下表。

 

表1.2.5-1旺苍县城历史较大洪灾损失情况统计表

人口(人)

房屋

(间)

公路

耕地(亩)

损失

粮食

企业

损失

其它

直接

经济

损失

受灾

死亡

冲毁

损毁

(km)

损失

(万元)

淹没

冲毁

(万元)

(万元)

(万元)

62

7900

3000

4800

2400

1270

73

10300

1500

4500

2250

5600

1450

8200

81

14600

12

36000

10

500

29000

29000

2600

43500

4500

51745

87

8900

3100

1550

6700

1050

8465

98

4100

2900

1450

1000

750

2435

合计

45800

12

40500

10

500

44300

29000

10250

56800

7750

72115

2、历史洪水灾害损失

旺苍洪水灾害严重,其主要原因为:

①自然因数。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属大巴山暴雨区,暴雨强度大,洪水历时短。

根据气象资料记载,旺苍最大一日暴雨量达260.3毫米,多年平均最大一日暴雨量为114.8毫米,当P=10%时,最大一日降雨量达183.0毫米;当P=5%时,最大一日降雨量可达220.6毫米。

暴雨量级大,峰型尖瘦,由此形成的洪水具有起涨快,陡涨陡落,与暴雨过程基本同步的特点。

洪水多出现在6~9月,一次洪水过程历时1~2d,洪量多集中在1d内,峰顶时间表一般为1~2h。

②历史的原因。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

由于历史的原因,沿岸乡镇都有几十年或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沿河修建城镇这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山区地势狭窄,建设城镇受到一定限制,加之人们对洪水的认识也受到一定限制,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城镇难免受到洪水的威胁和损害。

③人为的因数。

由于人们对洪灾的认识缺乏深刻认识与了解,多数场镇都未修建防洪堤,也没有对河道进行整治,即使修建,也是标准很低。

特别是近些年来,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侵占河道,围河建堤、围河造地、在河道内弃土弃渣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河道堵塞,抬高河床,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另外,水土流失也是河床水位增高的重要原因。

1.2规划布局

宽滩河发源于南江县玉泉乡戴家河坝,经桃源、槐树乡到旺苍境内的檬子乡,宽滩河境流域面积河流域面积1164km2,河道长111.2km,境外河长52.3km,面积480.1km2,该河沿岸场镇有檬子、鼓城、英萃、正源。

1、檬子乡

檬子乡位于四川旺苍县北部,米仓山深处,处于东经106.2°,北纬32.6°,东临南江县桃源镇,西接鼓城乡,南靠英翠镇、水磨乡,北边陕西省南郑县黎坪乡。

面积173平方公里,乡政府距县城64公里,仅有一条8.1公里的山重四级公路通往山外,通讯闭塞,电网覆盖面仅在场镇,该乡共辖6个行政村36个农业合作社,农户948户3751人。

境内有成片原始森林15.6万亩,以高山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气温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海拔680米至2280米,落差大,水利资源、森林资源、石材资源十分丰富。

檬子乡境内的宽滩河,发源于川陕分界线上的秦巴山脉,由两条小溪会合而成。

一条起源于川陕分界线上的铁炉坝,积地下水而成溪,经盘龙弯、焦家河、桃园寺,向西流淌;另一条起源于陕西省南郑县庙坝乡高桥垭点滴之水,流经长沟里,汇合鱼洞河地下涌泉之水成溪,向南流经两河口,两溪汇流而成河,流入檬子乡,沿途注入13条小溪,集雨面积644km2。

2007年,旺苍县人民政府、旺苍县建设局根据旺苍县总体规划聘请重庆市渝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檬子乡进行了总体规划。

檬子乡发展规划主要为:

1、发展旅游业;2、发展畜牧业;3、发展烤烟;4、发展交通;5、发展森林蔬菜;6、发展中药材。

没有农业园区与工业园区规划。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檬子乡的防洪规划主要求是对乡场镇与交通道路的防洪安全进行规划布局。

其防洪规划图如下:

2、鼓城乡

鼓城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北部,川陕交界的米仓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北纬32°34′。

总面积为154.3km2,总人口4582人,境内群山叠翠,水清林茂,幅员辽阔,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种地形分布交错,地簇差异显著,林地面积大,山峰壮观,沟整纵横,形成高、中、低三级阶梯状分布,为古城山风景旅游地。

鼓城乡场镇属于喀什特地貌,所在河流为干河,场镇有人口1200人,该乡镇镇常受洪水威胁。

由于喀什特地貌,干河境内3公里河段的河水从河床下流走,终年干涸,只是涨水时才能从河面流几天,固干河得名。

鼓城乡发展规划主要为:

1、发展旅游业;2、发展畜牧业;3、发展烤烟;4、发展交通;5、发展森林蔬菜;6、发展中药材。

没有农业园区与工业园区规划。

根据批准的《鼓城乡集镇建设规划》,防洪规划主要求是对乡场镇与交通道路的防洪安全进行规划布局。

其乡场镇与道路规划如下:

3、英萃镇

英萃镇位旺苍县北46公里处,米仓山中部,地跨北纬32°29′,东经106°17′5″,属中山区,全镇总幅员面积151km2,境内最高海拔1990.2米,最低海拔580米,年平均降雨量1088.1毫米,立体气候明显。

土壤大多为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冷沙黄泥,鱼眼沙黄泥等。

宽滩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全长约30公里,总人口8706人。

近年来,英萃镇已建成“中山—关嘴—新建—雄鹰—响水”的烤烟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建—长石—五岭—响水”的中药材产业带,“长石—新房—五岭—响水”的森林蔬菜产业园区等。

英萃镇场镇紧靠河边,场镇以上宽滩河集雨面积950.0km2,乡场河面宽100—150米。

英萃镇发展规划主要为:

1、发展旅游业;2、发展森林蔬菜;3、发展烤烟;4、发展中药材;5、发展交通。

没有农业园区与工业园区规划。

根据批准的《英萃镇总体规划》,防洪规划主要求是对乡场镇与交通道路的防洪安全进行规划布局。

其场镇与道路规划如下:

4、正源乡

正源乡位于旺苍县北部山区,距县城28公里,海拔620米,北接国华镇、英萃镇、南靠高阳镇,东邻普济镇、大两乡、黄洋镇、西结双汇镇,旺鼓旅游路从境内穿过。

全乡幅员面积110km2,辖7村61社1919户7289人,耕地面积7425亩,乡政府驻地较门村,场镇紧靠宽滩河边,有1200人场镇人口。

2007年,旺苍县人民政府、旺苍县建设局根据旺苍县总体规划聘请重庆市渝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正源乡进行了总体规划。

正源乡发展规划主要为:

1、发展烤烟;2、发展核桃;3、发展茶叶。

没有农业园区与工业园区规划。

“烤烟、核桃、茶叶”这三大产业,已在正源乡形成规模,年总产值达1500万元以上,全乡人均收入达2000元以上,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组成部分。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正源乡的防洪规划主要求是对乡场镇与交通道路的防洪安全进行规划布局。

其防洪规划图如下:

1.3建设任务

宽滩河河段溪河众多,沿河周围无县城、工业园区、集中安置点、新农村建设等分布。

根据宽滩河流域规划与发展布局要求,确定宽滩河流域规划治理的重点河段,建设任务为:

1、檬子乡。

重点治理河段的起点位置:

、终点位置,河道长度km。

2、鼓城乡。

重点治理河段的起点位置:

、终点位置,河道长度km。

3、英萃镇。

重点治理河段的起点位置:

、终点位置,河道长度km。

4、正源乡。

重点治理河段的起点位置:

、终点位置,河道长度km。

护滩、清淤长度1.5Km,护岸加固3Km,新建堤防4km。

根据河流发展规划情况,确定旺苍县檬子乡、鼓城乡、英萃镇、正源乡宽滩河段防洪治理工程的防洪要求。

项目区保护檬子乡、鼓城乡、英萃镇、正源乡宽滩河段农田1.02万亩,保护人口0.5万人,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结合旺苍县檬子乡、鼓城乡、英萃镇、正源乡的经济状况,旺苍县檬子乡、鼓城乡、英萃镇、正源乡宽滩河段堤防的防洪标准确定为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确定为2-5年一遇。

1.4实施项目与实施意见

1.4.1河段防洪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四川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川水发[2004]40号)的规定,规划河段位于乡村,因此确定其工程防洪标准时可按乡村防护区的等级和防洪标准考虑,乡村防护区的防洪等级和标准见表1-1所示。

表1.4.1-1乡村防护区的等级和防洪标准

等级

防护区人口

(万人)

防护区耕地

面积(万亩)

防洪标准

[重现期[(年)]

>150

>300

100~50

150~50

300~100

50~30

50~20

100~30

30~20

<20

<30

20~10

同时根据《四川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

“河道管理范围:

有堤防的河道,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省内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河道管理范围,按5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省内县(区、市)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河道管理范围,按2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其余河道的管理范围,按1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

本河段范围内的保护对象均为乡镇场镇段,没有重要的工矿企业,宽滩河段堤防的防洪标准确定为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确定为2-5年一遇。

1.4.2实施项目

1、檬子乡:

新建堤段全长2.2Km,河道清淤1.5Km,护岸加固2.0Km。

2、鼓城乡:

新建堤段全长2.2Km,河道清淤1.5Km,护岸加固2.0Km。

3、英萃镇:

新建堤段全长2.2Km,河道清淤1.5Km,护岸加固2.0Km。

4、正源乡:

新建堤段全长2.2Km,河道清淤1.5Km,护岸加固2.0Km。

1.4.3实施意见

宽滩河是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名录的325条河流之一,按照安排意见,为2013-2015年实施项目。

根据沿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各治理项目在防洪体系中的重要性,按照建设的轻重缓急对规划项目进行排序,宽滩河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意见:

在2015年全部实施完毕。

2存在的问题及治理任务

2.1存在的问题

2.1.1河流洪水特性及历史洪灾损失

2.1.1.1河流洪水特性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属大巴山暴雨区。

据气象资料记载,旺苍最大一日暴雨量达到260.3毫米,多年平均最大一日暴雨量为114.8毫米,当P=10%时,最大一日降雨量达183.0毫米,当P=5%时,最大一日暴雨量可达220.6毫米。

其特点是年内暴雨集中,暴雨量和暴雨强度大,暴雨年际变化也大。

宽滩河流域形状狭长,水系发育,支流众多,成树枝状分布于两岸,上游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坡陡流急,洪峰高,历时短,洪水进入工程河段后,由于区间及支流洪水加入,常常形成大洪水,洪峰尖瘦,涨落较快,洪枯变幅大,一次洪水历时一般2~3d,峰顶历时0.5h~1h。

宽滩河的洪水与暴雨发生时间基本一致,洪水发生时间一般是6~9月,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发生时间是7~9月,个别年份也可能在5、6月份出现。

2.1.1.2历史洪灾损失及成因分析

1、历史洪水灾害损失

根据《旺苍县志》等资料记载:

1951年10月,治城镇淹没三街,金鼓岩渡船被冲毁,淹死27人,其中有剿匪解放军12人,教师1人。

1953年6月中旬大暴雨,淹死1人,冲毁农田8874亩,房屋倒塌20间。

1956年6月20日至24日,普降暴雨,山洪猛涨淹死3人,冲毁房屋721间,淹没稻田1400亩。

1977年,暴雨成灾,大两公社严重。

1978年洪灾,死亡12人,倒塌房屋41间,受灾农田4832亩。

1979年,4月12日暴雨袭击,损失严重。

7月,双河、白水、快活、麻英、燕子公社遭受洪灾,死亡39人,伤38人,垮塌房屋1604间,受害农田51273亩,粮食减产1337.7万斤。

1981年8月15日,洪水吞没旺苍新老城,9月21日再次遭受洪灾,死亡46人,伤87人,倒塌房屋2278间,受灾农田26.21万亩。

1983年,7月27日至31日暴雨,死亡2人,伤3人,冲毁房屋923间。

2003年,发生水灾3次,其中7月15日大暴雨造成福庆乡红花村105人无家可归。

2010年,7月23日凌晨零时至7月25日12时连降暴雨,最大降雨量达310.7毫米,为199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

全县38个乡镇(街道)中,23个乡镇(街道)达到特大暴雨及大暴雨,11个乡镇达到暴雨。

该县白水河白水镇至嘉川镇一线遭遇近100年以来最大一次洪水,东河城区段遭遇30年以来最大一次洪峰,北部山区遭遇30年以来最大一次洪灾。

全县38个乡镇(街道)36万人不同程度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27亿元。

旺苍县城历史交大洪灾损失统计情况见下表。

表1.2.5-1旺苍县城历史较大洪灾损失情况统计表

人口(人)

房屋

(间)

公路

耕地(亩)

损失

粮食

企业

损失

其它

直接

经济

损失

受灾

死亡

冲毁

损毁

(km)

损失

(万元)

淹没

冲毁

(万元)

(万元)

(万元)

62

7900

3000

4800

2400

1270

73

10300

1500

4500

2250

5600

1450

8200

81

14600

12

36000

10

500

29000

29000

2600

43500

4500

51745

87

8900

3100

1550

6700

1050

8465

98

4100

2900

1450

1000

750

2435

合计

45800

12

40500

10

500

44300

29000

10250

56800

7750

72115

2、历史洪水灾害损失

旺苍洪水灾害严重,其主要原因为:

①自然因数。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属大巴山暴雨区,暴雨强度大,洪水历时短。

根据气象资料记载,旺苍最大一日暴雨量达260.3毫米,多年平均最大一日暴雨量为114.8毫米,当P=10%时,最大一日降雨量达183.0毫米;当P=5%时,最大一日降雨量可达220.6毫米。

暴雨量级大,峰型尖瘦,由此形成的洪水具有起涨快,陡涨陡落,与暴雨过程基本同步的特点。

洪水多出现在6~9月,一次洪水过程历时1~2d,洪量多集中在1d内,峰顶时间表一般为1~2h。

②历史的原因。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

由于历史的原因,沿岸乡镇都有几十年或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沿河修建城镇这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山区地势狭窄,建设城镇受到一定限制,加之人们对洪水的认识也受到一定限制,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城镇难免受到洪水的威胁和损害。

③人为的因数。

由于人们对洪灾的认识缺乏深刻认识与了解,多数场镇都未修建防洪堤,也没有对河道进行整治,即使修建,也是标准很低。

特别是近些年来,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侵占河道,围河建堤、围河造地、在河道内弃土弃渣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河道堵塞,抬高河床,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另外,水土流失也是河床水位增高的重要原因。

2.1.2河流防洪现状

宽滩河为东河的左岸干流,与右岸干流盐井河在双汇镇汇合后为河道改名为东河,双汇镇的名称也由此而来,该河在旺苍境内全长87.2公里。

宽滩河流域内行洪能力普遍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过去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开矿、炼焦等使河床抬高,由于人们对洪水灾害的认识不足,以及资金有限,沿河场镇大多数未设堤防。

截止2010年,宽滩河流域内仅修建河堤长8.7公里,而且防洪能力普遍偏低,现有堤防的设防标准普遍不能满足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2.1.2河流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是宽滩河防洪排涝的主要问题。

根据资料分析,宽滩河沿岸的檬子乡、鼓城乡、英萃镇、正源乡河道防洪标准均未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宽滩河沿岸一半以上的河段都未设防,在遭遇洪涝灾害时极易造成严重的损失,场镇间的重要乡村河段均未达到规定防洪标准。

加之受嘉陵江洪水的顶托影响,河道防洪能力低下,沿河场镇的防洪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二、宽滩河缺乏系统的规划工作,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薄弱,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河流沿岸的城镇规模日益扩大,社会财富日益聚集,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已有前期工作不能满足河流治理和管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近期河流的治理和保护。

三、宽滩河流域河道除地处山区的不利自然地理条件造成过洪能力低、防洪难度大外,一些人为的不满足行洪要求、侵占行洪宽度的永久建筑物也在一定程度减小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抬高了汛期洪水位,加重了沿江两岸的防洪压力和负担。

四、防洪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应完善的防洪堤至今尚未能完善,仅有很少的护堤在汛期毁损后得不到及时的恢复,保护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

一遇大洪水,洪水将从应修而尚未修、应完善而尚未完善、应恢复而尚未恢复的地段进入保护区,造成难以估计的洪灾损失。

五、防汛管理部门因资金原因,缺乏普通的洪水预报、及汛期抢险应有基本交通及通讯配备,导致汛期预报滞后,抢险工作不及时。

六、宽滩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平衡较脆弱,水土保持较差,生态防洪体系尚未建立。

每遇大暴雨,水沙无控,洪水泥沙俱下,进入河道,抬高河床,加重防洪治理难度。

2.2治理任务

2.2.1河流发展规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