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58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1 大小:10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1页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1页
亲,该文档总共1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1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总练习题汇总.docx

外总练习题汇总

外总题库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

第十节休克

A1型题:

1.治疗外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本措施是补充血容量,一般宜首选

A.平衡盐溶液

B.10%葡萄糖溶液

C.右旋糖酐

D.5%碳酸氢钠

E.全血

答案:

A

解析:

外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

首先,可经静脉快速滴注平衡盐溶液和人工胶体液。

2.下列关于治疗休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是扩容

B.感染性休克时可应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C.失血性休克时,止血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手段

D.感染性休克时,应首先使用升压药

E.感染性休克应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答案:

D

解析:

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而休克未见好转时才应用心血管药物。

3.血压下降在休克中的意义为

A.是诊断休克的唯一依据

B.是休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C.是估计休克程度的主要指标

D.是组织细胞缺氧的主要指标

E.是休克最早的指标

答案:

C

解析:

通常认为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血压回升、脉压增大则是休克好转的征象。

所以血压下降是估计休克程度的主要指标。

4.中心静脉压高而动脉压在正常范围,反映

A.右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B.胸腔内压增加

C.右心功能不全或容量相对不足

D.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E.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答案:

C

解析: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表

中心静脉压血压原因处理原则

低低血容量严重不足充分补液

低正常血容量不足适当补液

高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给强心药物,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正常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舒张血管

正常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补液试验

5.休克监测中最常用的项目是

A.心脏指数

B.血气分析

C.肺动脉楔压

D.中心静脉压

E.心排出量

答案:

D

6.为感染性休克病人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时,下列各组液体中,首选的是

A.以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量血浆和全血

B.以胶体溶液为主

C.等张生理盐水加代血浆

D.葡萄糖溶液加代血浆

E.全血配合葡萄糖

答案:

A

解析:

感染性休克患者休克的治疗首先以输注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当的胶体液、血浆或全血,恢复足够的循环血量。

7.关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依据与方法,不正确的是

A.糖皮质激素可以稳定细胞及溶酶体膜

B.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心脏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C.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合并症

D.糖皮质激素应从大剂量开始

E.要取得疗效至少要使用5天

答案:

E

解析: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稳定溶酶体膜,缓解SIRS。

但应用限于早期、用量宜大,可达正常用量的10~20倍,维持不宜超过48小时。

否则有发生急性胃黏膜损害和免疫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

8.下列关于休克病人预防急性肾衰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及时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避免肾缺血

B.矫治休克时不宜使用易引起肾血管收缩的药物

C.对有溶血倾向的病人应保持肾小管通畅、碱化尿液,避免肾小管损害

D.休克合并DIC时,要及时应用肝素治疗

E.病人只要出现尿量减少时,要及时使用利尿剂

答案:

E

9.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为5cmH2O,血压80/65mmHg,处理原则为

A.适当补液

B.使用强心药物

C.用扩血管药

D.补液试验

E.充分补液

答案:

E

解析:

参考第4题。

10.休克的根本病因是

A.血压下降

B.中心静脉压下降

C.心排出量下降

D.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E.微循环障碍

答案:

D

解析:

休克的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血容量、心搏出量及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有效循环血容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容量,并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中,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容量。

11.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A.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B.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造成细胞自溶

C.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D.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糖酵解

E.毛细血管内有微细血栓形成

答案:

A

解析:

休克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具体表现为:

①微循环收缩期:

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外周血管包括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血液经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回流心脏,代偿性增加生命器官的供血,而真毛细血管网血流大大减少,使全身大多数的组织缺氧;②微循环扩张期:

由于组织细胞缺氧,乳酸增多,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麻痹扩张,而小静脉仍处收缩状态,真毛细血管网瘀血,静脉压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流缓慢;③微循环衰竭期:

随着血流缓慢和酸中毒加重,毛细血管内血液粘稠度不断增加,血细胞和血小板凝集,微血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过程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广泛出血。

12.休克病人的一般监测,不包括

A.体温

B.血压

C.脉搏

D.意识

E.尿量

答案:

A

解析:

休克一般监测包括:

血压、脉搏、意识、皮肤色泽、尿量。

尿量是观察休克变化简便而有效的指标。

成人要求>30ml/h;小儿>20ml/h。

13.休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A.升高血压

B.恢复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恢复心排出量

E.恢复组织的血流灌注

答案:

E

解析:

恢复组织血流灌注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要尽快恢复循环血量,通过及时的血容量补充,发生时间不长的休克,特别是低血容量性休克一般均可较快得到纠正;不需要其他药物,不仅要补充已经丧失的血容量(全血,血浆和水电解质丧失量)还要补充扩大的毛细血管床。

14.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是

A.骨盆骨折

B.青霉素过敏

C.张力性气胸

D.绞窄性肠梗阻

E.脾破裂

答案:

D

解析:

感染性休克好发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坏死性胰腺炎、弥漫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脓毒败血症等,又称为内毒素性休克。

15.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是

A.补充血容量

B.补充血容量同时抗感染

C.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其他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失衡等

答案:

B

解析:

治疗原则是抗休克、抗感染同时进行;休克控制后,仍需抗感染。

16.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

A.每分钟心脏输出的血量

B.回流至心脏的血量

C.单位时间内通过毛细血管的血量

D.单位时间内心血管系统内循环血量

E.循环系统内血量加贮存脾脏的血量

答案:

D

解析:

休克的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血容量、心搏出量及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有效循环血容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容量,并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中,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容量。

17.治疗感染性休克时,纠正血容量不足的最适宜输液方案是

A.以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量血浆或全血

B.以胶体溶液(如代血浆)为主

C.以等渗生理盐水和代血浆为主

D.以等渗葡萄糖溶液和代血浆为主

E.以全血配合等渗葡萄糖溶液

答案:

A

解析:

参考第6题。

18.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为高,血压正常,处理原则为

A.使用强心药物

B.用缩血管药

C.用扩血管药

D.补液试验

E.充分补液

答案:

C

解析:

参考第4题。

19.休克的根本问题是

A.组织细胞受累

B.低血压

C.酸中毒

D.心功能不全

E.尿少

答案:

A

20.诊断休克的主要依据

A.临床表现

B.脉率变快

C.血压下降

D.动脉血氧分压<60mmHg

E.尿少

答案:

A

21.决定心肌微循环灌注量的主要因素是

A.动脉收缩压

B.动脉舒张压

C.外周血管阻力

D.心脏每博量

E.心肌收缩力

答案:

B

22.从病理生理角度看,休克的本质是

A.低血压

B.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C.组织和细胞缺氧

D.酸中毒

E.心血管功能紊乱

答案:

C

解析:

休克时的代谢变化非常明显,反映在许多方面,首先是能量代谢异常。

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体内的无氧糖酵解过程成为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23.休克病人早期尿的变化哪项是错的

A.尿量少

B.尿比重高

C.尿钠高

D.尿pH值下降

E.尿钾改变不明显

答案:

C

24.关于休克代偿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动静脉短路开放

B.直捷通路开放

C.微动脉收缩

D.微静脉收缩

E.毛细血管内血液淤积

答案:

D

解析:

休克早期,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着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由于内脏小动、静脉血管平滑肌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影响发生强烈收缩,动静脉间短路开放,结果外周血管阻力和回心血量均有所增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和后括约肌相对开放有助于组织液回吸收和血容量得到部分补偿。

但微循环内因前括约肌收缩而致“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

25.血容量不足时中心静脉压往往低于多少(cmH2O)

A.14

B.12

C.10

D.8

E.5

答案:

E

解析:

CVP的正常值为5~10cmH2O。

当CVP<5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5cmH20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VP超过20cmH20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26.成人每24小时排尿量不足多少为无尿

A.50ml

B.100ml

C.110ml

D.120ml

E.10ml

答案:

B

解析:

每日尿量<400ml为少尿,<100ml为无尿。

27.肱动脉收缩压下降至多少kPa以下时肾小球滤过基本停止

A.8.0kPa

B.9.0kPa

C.10.0kPa

D.11.0kPa

E.12.0kPa

答案:

A

28.循环骤停的临界时间是

A.1分钟

B.2分钟

C.4分钟

D.8分钟

E.10分钟

答案:

C

29.决定休克患者补液量较可靠的依据是

A.血压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脉搏

E.精神状态

答案:

C

30.休克患者经补液后,血压仍低,中心静脉压不高,5~10分钟内经静脉注入等渗盐水250ml,如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

A.心功能不全

B.血容量过多

C.血容量不足

D.血管张力过高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C

解析:

参考第4题。

31.各类休克的共同点为

A.血压下降

B.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C.皮肤苍白

D.四肢湿冷

E.烦躁不安

答案:

B

解析: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以及产生炎症介质是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32.休克患者采取何种体位最为合理

A.头低15°,足高25°

B.平卧位

C.头、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D.侧卧位

E.下肢低垂10°~15°

答案:

C

33.下列哪种休克的微循环变化和内脏继发性损害比较严重

A.心源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答案:

C

34.休克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心脏前负荷

B.增加心脏后负荷

C.增加心脏收缩力

D.提高组织的血液灌流量

E.降低组织代谢

答案:

D

解析:

近几十年来,主张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选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使原来处于微小动脉收缩状态的区域重新得到血流灌注,组织缺氧得以缓解,可望使休克得到纠正。

35.休克失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主要为

A.微循环收缩期

B.微循环扩张期

C.微循环衰竭期

D.直接通道开放

E.动静脉短路开放

答案:

C

36.应根据下列哪项来合理选择血管活性药物

A.血压的高低

B.心跳的快慢

C.休克的类型和阶段

D.病人的神志情况

E.尿量的多少

答案:

C

37.在治疗失血性休克中补充血容量时,最优越的晶体液为

A.5%葡萄糖溶液

B.5%葡萄糖盐水

C.平衡盐溶液

D.10%葡萄糖溶液

E.4%苏打溶液

答案:

C

解析:

参考第1题。

38.休克时反映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最简单、最可靠的指标是

A.神志

B.肢体温度

C.血压

D.脉率

E.尿量

答案:

E

解析:

尿量是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的很有价值的指标,也能反映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

39.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

A.0.098~0.392kPa(1~4cmH2O)

B.0.490~0.981kPa(5~10cmH2O)

C.1.079~1.471kPa(11~15cmH2O)

D.1.569~1.961kPa(16~20cmH2O)

E.2.059~2.452kPa(21~25cmH2O)

答案:

B

40.有效循环血量一般不依赖下列哪项

A.充足的血容量

B.通畅的微循环

C.有效的心排出量

D.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E.正常的心功能

答案:

B

解析:

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与三个要素有密切关系,即充足的血容量、足够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外周血管张力。

41.休克的治疗原则应除外

A.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

B.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

C.增加心脏功能

D.纠正微循环障碍

E.及时应用血管收缩剂

答案:

E

解析:

目前主张在扩容并应用扩血管药物无效之时,应该改用适当剂量的血管收缩剂。

扩容尚未完成的患者,使用血管收缩剂要谨慎,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

42.判断休克已纠正除血压正常外,尿量每小时至少应稳定在

A.25ml以上

B.30ml以上

C.40ml以上

D.50ml以上

E.60ml以上

答案:

B

解析:

当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时,则休克已纠正。

43.测定中心静脉压时,应先将刻度零点置于

A.腋前线水平

B.第五肋与锁中线交点处

C.腋中线水平

D.颈外静脉水平

E.腋后线水平

答案:

C

44.中心静脉压能直接反映

A.心包内压力

B.主动脉压力

C.左心房压力

D.左心室压力

E.肺静脉压力

答案:

A

解析:

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CVP的正常值为5~10cmH2O。

45.可导致心排出量高于正常值的休克类型是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神经源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答案:

A

A2型题:

46.女,85岁,因大量呕血、黑便送来急诊。

既往有冠心病,肾动脉硬化。

立即给予输血、补液及相应的止血措施。

对此患者指导液体入量及输入速度最有意义的参考指标是

A.中心静脉压

B.肘静脉压

C.血压

D.心率

E.尿量

答案:

A

解析:

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在反映全身血容量及心功能状况方面比动脉压要早,患者高龄,大量输血补液后易出现循环超负荷,因此A是最适合的选项。

47.女性,45岁,遭车祸时左季肋部撞伤脾破裂。

血压80/60mmHg(10.6/8kPa),神志尚清楚,脉搏120次/分,表情淡漠,口渴,面色苍白。

估计出血量达

A.400~500ml

B.600~700ml

C.800~1600ml

D.1700~2400ml

E.>2400ml

答案:

C

解析:

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休克中度,失血量应为20%~40%,因此选择C。

48.一成人烧伤面积60%,7小时后入院,经注射吗啡,头孢类抗生素和生理盐水1000ml,仍有休克,应考虑为

A.神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中毒性休克

答案:

D

解析:

大面积烧伤后体液丢失过多,可致低血容量休克,注射吗啡后可减少神经性休克,发病时间短,已经应用抗生素,暂不考虑感染性休克,虽经补生理盐水1000ml,但补充量远远不足。

49.女,22岁,腹痛伴频繁呕吐3天,以肠梗阻收入院,血Na+133mmol/L,血K+3mmol/L,HCO-38mmol/L,BP80/60mmHg,治疗应首先采取

A.纠正酸中毒

B.纠正低血钾

C.纠正低血钠

D.急诊手术,解除肠梗阻

E.纠正低血容量

答案:

E

解析:

患者频繁呕吐,血压低,脉压差小,考虑血容量不足,应首先纠正低血容量。

50.男性,40岁,腹痛、发热48小时,血压80/60mm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全腹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诊断为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答案:

B

解析:

患者血压低,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考虑为休克,另根据全腹肌紧张腹膜炎体征,考虑为感染性休克。

51.男,29岁,左下胸受压,伴腹痛,恶心,呕吐入院。

检查:

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120次/min,血压80/60mmHg.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

应采取正确的处理原则

A.直接送手术室手术

B.大量快速输液,纠正休克

C.积极抗休克,同时迅速手术

D.休克好转后再手术

E.抗感染,止血

答案:

C

解析:

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多存在需手术处理的原发病变,如内脏大出血的控制、坏死肠袢切除、消化道穿孔修补和脓液引流等。

应在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施行手术处理原发病变,才能有效地治疗休克。

有的情况下,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52.男,45岁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4cmH20,血压60/40mmHg,该病人可能

A.血容量严重不足

B.肾功能不全

C.心功能不全

D.肺功能不全

E.容量血管过度舒张

答案:

A

53.45岁,女性,反复腹痛、发热、黄疸1年,近3天上述症状加重,高热黄疸不退。

入院体温40℃,脉搏120次/分,血压70/50mmHg,该病人首选的治疗为

A.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感染后择期手术

B.全胃肠外营养后手术

C.立即手术

D.积极抗休克同时及早手术

E.应用血管收缩剂,血压升至正常后及早手术

答案:

D

54.女,70岁,急性心梗,查血压83/60mmHg,中心静脉压1.961kPa(20cmH2O),应首先采取哪项措施

A.应用速尿

B.应用毛花苷丙

C.应用激素

D.适当补液

E.继续观察

答案:

D

55.男,60岁,外伤后测得中心静脉压为0.294kPa(3cmH2O),外周动脉血压在正常范围,该病人可能是以下哪种情况

A.心功能不全

B.血容量不足

C.血容量过多

D.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容量血管过度扩张

答案:

B

56.男,60岁,腹痛伴发热和黄疸3天。

烦躁,有上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不明显。

血象WBC3.5×109/L,N0.85。

血尿淀粉酶正常。

经抗菌治疗第2天症状不缓解,患者神志淡漠,血压75/60mmHg,尿量减少。

此患者合并有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神经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答案:

E

57.一成人烧伤面积60%,7小时后入院,经注射吗啡、头孢类抗菌素和生理盐水1000ml,仍有休克,应考虑为

A.神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中毒性休克

答案:

B

58.男性,43岁,双侧股骨干骨折3小时,体温36.5℃,脉搏细弱,血压60/40mmHg,四肢冰冷,无尿。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高排低阻型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中度休克

D.重度休克

E.轻度休克

答案:

D

解析:

按照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休克中期、休克晚期。

1、休克早期:

相当于微循环收缩期,持续时间较短。

由于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腺轴兴奋。

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压差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

此时,如处理及时、适当,休克可较快得到纠正。

否则,病情继续发展,进入休克中期。

2、休克中期:

表现为:

病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出冷汗、口唇肢端发绀;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

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不出,尿少甚至无尿。

3、休克晚期:

相当于微循环衰竭期,典型表现为无脉、无尿、无血压症状。

若皮肤、粘膜出现瘀斑或消化道出血,提示病情已发展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

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发绀,虽给一般的吸氧而不能改善呼吸状态,应考虑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A3型题:

(59~61题共用题干)

某男,32岁,双下肢挤压伤,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明显口渴,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112次/分,血压90/60mmHg(12/8kPa),中心静脉压4cmH2O(0.398kPa),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血pH为7.32。

59.该病人的情况是

A.未发生休克

B.休克代偿期

C.中度休克

D.重度休克

E.虚脱

答案:

C

解析:

据患者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明显口渴,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快,血压低,考虑已发生休克,根据中心静脉压低,毛细血管充盈迟缓,血pH下降,进一步诊为中度休克。

本题考点为休克的诊断和程度。

60.其循环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心功能不全

B.血容量相对过多

C.血容量严重不足

D.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解析:

创伤性休克为低血容量休克,中心静脉低,因此为血容量不足。

61.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应用收缩血管药物

B.补充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给予强心药物

E.应用扩张血管药物

答案:

B

解析:

治疗休克最有效的措施为补充血容量。

(62~64题共用题干)

男性,30岁,从三楼跌下左腹部跌伤,左6、7、8肋骨骨折,脾破裂、肠破裂。

入院时精神紧张。

T38.5℃,面色苍白,肢端冰冷,脉搏细速,110次/分,血压130/100mmHg,尿量减少。

62.该病人的休克状态应属于

A.休克前期

B.中度休克

C.重度休克

D.暖休克

E.冷休克

答案:

A

解析:

据患者血压无下降,而面色苍白,肢端冰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考虑为休克前期。

63.目前不宜马上进行的检查是

A.血常规

B.腹腔穿刺

C.静脉肾孟造影

D.中心静脉压测定

E.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

答案:

C

解析:

休克后A、B、D、E均为急症要进行的检查,因此选择C。

64.首先考虑的治疗措施为

A.静脉输注血管收缩药物

B.立即剖腹探查

C.迅速补充血容量

D.大剂量应用抗生素

E.滴注利尿剂改善肾功能

答案:

C

解析:

创伤后处于休克前期,首先的处理应为补充血容量。

(65~66题共用题干)

男性,35岁,汽车撞伤左季肋区4小时,神志模糊,体温37.5℃,脉搏细弱,血压60/40mmHg,全腹压痛,无反跳痛,无尿。

65.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神经源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中度低血容量性休克

D.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答案:

D

解析:

首先根据外伤史及无腹膜炎体征考虑为脾破裂,再根据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考虑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再根据神志模糊,血压60/40mmHg,无尿进一步诊断为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

66.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静脉用强心药物

B.立即手术治疗

C.迅速补充平衡盐溶液

D.利尿剂改善肾功能

E.应用抗生素

答案:

C

解析:

低血容量休克首先的治疗为迅速补充血容量,因此选C。

(67~68题共用题干)

男性,43岁,双侧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