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820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ocx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

   热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

副标题:

作者:

赵瑜,刘梅英,肖湘,巫强,彭鹏文章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p147-154点击数:

2003更新时间:

2007-4-4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耐用消费品,更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理性人根据教育投资的净收益值以及收益率的高低作出个人的教育投资决策。

研究表明,自费读研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

同时,学科、性别以及就业地区的选择等因素都将影响个人收益率和净收益值。

在研究生教育政策方面,国家应加大调控、引导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力度,鼓励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工作;重视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规范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逐步完善研究生奖、贷、助学金制度。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自费读研

  [作者简介]赵瑜(1982-),山西太原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劳动经济学。

 

  2005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首次超过百万人。

据教育部2004年统计显示,从1999年研究生开始扩招至今,招生规模年均递增26.9%,到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达33万人。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教育资源日趋紧张,人们对研究生收费的争论也日渐激烈。

  目前的看法大致有三类:

赞成收费、反对收费和维持现状。

[1]赞成收费者认为,研究生教育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畴,由公费转向自费是大势所趋;从教育成本分摊的角度看,个人应该参与分摊,等等。

反对收费者的理由是,读研本身就存在机会成本;收费会将众多成绩优异而家境贫寒的学子拒于门外,有悖教育公平;即便是已经入学的研究生,也会花费大量精力为钱奔波,无暇顾及学业;易使研究生"向钱看",缺少为国奉献的精神,等等。

认为应维持现状的人认为,目前我国人均收入还不高,民众支付能力有限,研究生教育目前还不宜采取全面收费政策;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生教育的公平化,应改变以分数决定差别收费的不合理现状,将有限的资源向贫困和优秀学生倾斜、向基础学科倾斜。

[1]

  有关研究生是否收费、怎样收费的争论仍在继续,虽然相关政策尚未浮出水面,事实上研究生收费早已部分执行。

人大、北大、北师大等高校相继出台了"自费研究生"的收费方案,学费额每年5000~10000元不等。

那么,花几万元读研到底值不值?

是选择读研还是就业?

选择读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

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在哪里工作?

显然,对自费读研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计算投资收益率,并比较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一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对上述问题作出相对理性的判断。

  一、相关研究回顾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西方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对教育投资收益率进行了估算。

加里。

贝克尔研究认为:

美国白人男大学生的私人收益率1939年为14.5%,1949年则为13%.在美国,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一直比较高,通常在10%~15%之间,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收益率。

[2]多数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收益率呈递减趋势。

  Williams和Gordon对英国2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收入函数法估计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13.0%,女性为9.9%.[3]Bosworth和Ford在英国Loughborough技术大学对261名学生进行调查,估计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22.0%~28.0%,女性为21.0%~26.0%.[4]世界银行教育与培训部经济学家Psacharopoulos对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内部收益率进行了长期研究,其主要结论为:

(1)教育收益率随教育层次的增加而递减;

(2)教育收益率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5]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克曼在对我国的教育投资进行研究后认为,中国教育投资的真实经济回报率可能高达30%~40%.[6]

  此外,大学教育在不同学科中存在明显的投资收益率差异。

在美国,大学主修自然科学、工程和商务的学生与主修教育、人文及社会科学(经济学除外)的学生相比,前者的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后者。

根据大学安置委员会的调查,1991年,与人文及社会科学(经济学除外)的学生相比,工程学专业的大学生初始工资高45%~70%,计算机科学专业高38%,自然科学专业高24%,商务管理专业高10%.[7]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测算出的教育投资收益率容易出现高估或者低估的问题,微观经济研究得出的高回报率缺乏宏观经济支持,私人收益率易被夸大。

[8]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在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足够的数据,比如除教育以外影响个人收入的其他因素等,所以用传统方法计算出的收益率并不可靠。

[9]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教育投资收益率。

例如,朱国宏估算出我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15.1%、9.02%和6.71%.[10]赖得胜对1万多名城镇职工的收入与其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平均个人收益率为5.73%.[11]陈晓宇、闵维方采用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和北京大学高教所联合调查得到的结果,估算出各级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分别为:

初中3.59%、高中4.19%、中专6.76%、大专4.67%、本科6.58%.[12]

  李实和丁赛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两次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发现简单明瑟收益率从1990年的2.4%上升至1999年的8.1%.[13]岳昌君采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城镇住户调查"的数据,计算出我国城镇职工的简单明瑟收益率从1991年的2.76%上升至2000年的8.2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年均教育收益率增大,分别为:

初中3.74%、高中5.24%、中专5.40%、大专6.24%、本科8.84%.[14]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国内学者对教育投资问题日益关注,而且已经有一些专门对研究生教育投资收益的研究。

  钟宇平、陆根书应用1998年对北京、南京、西安三地14所高校13511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估计出学生期望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平均为3.69%,研究生教育回报率平均为17.03%.[15]裴劲松、袁伦渠和赵忠义计算出我国研究生投资收益率达38.6%.[16]李元春基于2000年中国城市工资价位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及地区间的各级教育收益率进行了估算,结果如表1所示。

[17]

 

  孟东军、褚超孚估算出2003年本科生、硕士生、MBA、博士生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

73%、72%、109%、-5%.[18]

  另外,近几年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也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大多数文章主要讨论研究生教育是属于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研究生的生均教育成本,该不该收费,如何建立收费制度等问题,但对研究生教育的投资收益率的研究还很少。

  (三)小结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

总体上看,教育投资在各国的收益率都比较高,但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收益率呈现递减的趋势。

并且,高等教育在不同学科中存在明显的投资收益率差异。

我国学者估算出的教育收益率各异,很难具有可比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抽样数据所造成的。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高等教育不单是一种耐用的消费品,更是一项具有较高回报率的个人投资。

目前国内对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研究基本上以研究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层面为主,大部分的教育投资研究还没有涉及专门针对自费研究生个人的分析,也较少涉及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教育投资收益比较问题。

因此,对自费读研这种人力资本投资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命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命题

  本研究考察自费读研的成本和收益,我们分别从总体、学科、地域和性别四个角度,来分析自费读研这一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命题:

  命题一:

自费读研是一项值得选择的人力资本投资,其个人收益率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收益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8%~9%.[19]本文仅从微观的角度,考察自费读研这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个人成本与收益。

假设自费读研的个人收益率要大于市场上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收益率。

  命题二:

应用学科自费读研的个人收益率大于基础学科。

  学科差异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关于工作行业的选择,进而导致了收益的差异。

一般认为,基础学科(包括理学、文学、哲学等)的研究生毕业去向主要为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薪酬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应用学科(包括工学、管理学等)的研究生毕业去向主要为各大企业,这些单位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命题三:

读研前后工作地区的差异会影响个人收益率的大小。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平均工资水平,进而影响到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的大小。

事实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硕士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要高于西部地区相应学历毕业生的起薪。

这样就有四种情况:

(1)读研前后都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

(2)读研前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读研后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3)读研前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读研后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4)读研前后都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

初步判断,第二种方式的个人收益率最高,第三种方式的个人收益率最低,甚至为负值。

  命题四:

男生读研的收益率要大于女生。

  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性别的研究生有着不同的偏好,这使得不同性别的研究生的收益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男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不论是工作机会还是工资收入,都要远大于女生。

这可能影响到男女生读研的收益。

  

(二)研究方法

  为证实上述四个命题,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

我们广泛搜集了国内外有关教育收益率测算和其他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了解国外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大小以及不同学历之间、不同学科之间收益率的差异,总结中外学者关于国内教育投资成本收益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成果。

  

(2)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进行实证研究,我们设计了读研成本调查问卷并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在北京市部分高校中发放。

本次调查覆盖了北京9所高校中20多个专业的研究生。

共发放问卷9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70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8.56%.问卷涉及在读研究生的现(原)学校、现(原)专业、入学时间、不读研可能的就业城市和就业类型、是否辞职考研等相关信息。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自费读研直接成本以及不同学科、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之间差异的第一手数据。

  (3)网络调查数据引用及分析。

关于自费读研的收益部分,我们采用中华英才网()发布的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相关信息,如:

不同工作经验、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城市的薪资平均值等。

该报告每半年发布一期,是目前涉及行业、职业最多,地区范围最广的网上薪资调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此,我们希望得到:

(1)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随工作经验增加的工资差距变动趋势;

(2)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自费读研预期收益间的差距;(3)在东部沿海城市就业和在西部城市就业这两种不同的选择对自费读研的机会成本和预期收益的影响;(4)男女生读研预期收入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自费读研的成本收益分析

  关于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方法,目前学者们所广泛采用的主要有边际收益率(明瑟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两种方法。

本研究是在对读研的成本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展开的。

从本次调查来看,在读研究生大部分是应届考研的学生,有工作经验的比较少,即使有,也大多不足一年。

因此,在计算自费读研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时,我们采用的是加里。

贝克尔的内部收益率公式,即将投资限于期初,而将收益扩展为全部工作年限来计算,其公式表达为:

 

  式中,C表示接受完研究生教育所花费的直接成本;K表示受过本科教育的劳动者因接受研究生教育而放弃的可能的劳动收入;Xj表示受过本科教育的劳动者在第j年的劳动收入;Yj表示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劳动者在第j年的劳动收入;n表示受过研究生教育后可以用于工作赚取劳动收入的年数;r表示接受研究生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投资的内部收益率。

  直接成本包括学费、住宿费、书籍费、购置学习用品(如电脑、MP3)费用等。

将各年费用折算为2004年的现值。

折算的现金价值=实际费用/(1+近十年活期存款利率平均值1.52%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本文折算公式中所用的利率值均为1.52%.]见表2.

 

  间接成本即机会成本,是指个人由于读研而未参加工作所放弃的工资收入。

机会成本可由那些没有读研的同龄人的收入来测度。

  假设具有不同工作经验的人的学历分布相同,将具有不同工作经验年限人员的人均年薪②[具体数据参见英才网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

]分别乘以本科薪资系数X本=1.22(本科生平均年薪43244元/人均年薪35437元)、硕士薪资系数X硕=1.86(硕士生平均年薪65948元/人均年薪35437元)[16],可得到因读研而未参加工作所放弃的工资收入数据及其折现值。

  经计算,读研的总成本如表3所示。

 

  读研的总收益是指因教育增加而带来的终生收入差额,即研究生毕业后与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工资的终生收入差距。

本文中出现的收益计算结果均为折现后的现值。

  计算结果见表4.

 

  根据加里·贝克尔的内部收益率公式,可以算出研究生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为14.4%.

  

(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基于本次调查,我们选择"文史哲教"(代表基础学科)和"通信"(代表应用学科)进行比较。

为便于研究,特做以下假设:

(1)这两个学科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即文史哲教学科的研究生毕业后将在培训机构/教育/科研院所工作,而通信学科的研究生毕业后都能到通讯/电信业去工作。

(2)两个学科的学生本科毕业若直接参加工作,都能在与本学科相应的行业中就业。

  (3)两个学科的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运用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两个学科读研的总成本、收益率和净收益折现总值,见表5.

 

  (三)不同地区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基于本次的问卷调查,有8.8%的学生本科时就读于西部省份,60.5%的学生本科时就读于东部省份。

根据研究命题中假设的四种情况,分别计算四种情况学生读研的总成本、收益率和净收益折现总值,见表6.

 

  (四)不同性别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性别的研究生有着不同的偏好,这使得不同性别的研究生的收益也不一样。

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男生占55.3%,女生占44.7%.考虑到不同性别员工的退休年龄不同,本文假设:

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

  运用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男女生读研的总成本、收益率和净收益折现总值,见表7.

 

  (五)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个人一生的荣辱成败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此,我们研究的只是通常情况下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所可能发生的现象和规律。

  1.对个人平均收益率(14.4%)的分析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自费读研的个人收益率为14.14%.另外,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因此从现期实证研究的结果和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两方面来看,自费读研都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

本文计算出的自费读研的个人平均收益率与一些学者计算出的结果有一定差距。

如裴劲松等人算出我国研究生投资收益率达38.6%[16],李元春计算出城市硕士生的教育收益率为21%等[17].其原因主要是:

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对某些专业的研究生收费,并逐渐扩大自费生的比例。

本次调查表明,707个样本中有61%的人不同程度地交了学费。

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的学费更高,这就增加了读研成本,降低了收益率。

另外,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扩招,研究生不像以前那样"稀缺",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硕士诚可贵,技工价更高"的现象。

研究生对预期收入普遍高估,导致研究生供给大幅增加,使得收益降低。

  2.对不同学科间未来收益差别的分析

  本文计算出应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收益率为21.3%,基础学科的收益率为2.2%,前者比后者要高出19个百分点。

与平均收益率14.4%相比可以看出,应用学科的投资收益率比平均值高近7个百分点,而基础学科的收益率比平均值低12个百分点。

造成不同学科未来收益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不同学科的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供需情况不一样,供过于求时工资较低,而供不应求时工资自然升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从短期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通信类人才的需求远大于对文史哲教类人才的需求,这部分地解释了两类学科的收益率差异。

  

(2)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够,一些行业仍然存在垄断,如电信、能源等,竞争者少,还属于买方市场,使得这些行业的工资一直高于正常水平。

  (3)基础学科的价值更多地体现为社会价值,而这种社会价值目前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公平补偿,致使基础学科的收益明显偏低。

  此外,基础学科的毕业生到教育研究机构工作,经济收入虽然较低,但工作稳定,心理收益较高。

例如,教师每年还有寒暑假这种非货币收益,而非货币收益难以计量,所以也使得本次研究中基础学科的教育收益率较低。

  人力资本投资像其他投资一样,也有风险,收入高的职业风险波动较大,收入低的职业风险波动较小。

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完全由收入来衡量。

  3.对在不同地域就业的分析

  从研究结果看,读研前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学生毕业后假如到东部地区工作,其收益最高。

不仅收益率达34.9%,净收益折现总值也高达157万元。

假如他回西部工作,收益率降至14.5%,净收益折现总值也降到55.7万元。

作为理性人,选择留在东部工作才能使他的教育投资收益最大化。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西部地区难以吸引、维系人才,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回西部。

  读研前后都选择在东部地区工作的学生,其收益率与读研前后都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学生差不多,但是净收益折现总值要比后者高出30万元左右。

这说明东部地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收入差距更大。

但其毕业后如果选择去西部工作,教育投资回报率为-5.9%,净收益折现总值为-16万元,显然东部地区的学生一般不会考虑去西部工作。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研究生在不同地区就业后收入差距明显。

究其原因,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比较早,高速发展的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大。

学生在东部地区工作信息来源广,发展机会多,人力资本投资能获得更好的回报,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

  不过,在西部工作也有优势。

考虑到物价因素,西部地区的实际工资并不很低,生活质量不会和东部有太大差距。

另外,西部地区的竞争压力较小,个人脱颖而出的机会较多。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包括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等都将会大大改善。

  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个人经济收益也必然会逐步提高。

  4.对不同性别收益的分析

  女生读研的个人收益率为8.2%,远低于男生的收益率17.0%,也低于平均水平(14.4%)6个百分点。

从净收益折现总值来看,女生只有27.5万元,更是远低于男生的90多万元。

  女性研究生的收益率低于男性有以下原因:

首先,在刚开始就业时男女研究生就受到了不同的对待,男性研究生明显占优势地位,不仅待遇高,职业发展前景也相对较好。

其次,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女性自身的特点导致工作时间不连续,这些都使其职业发展、收入不如男性。

  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仍然限制着女性的发展,职业隔离及玻璃天花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女性自身的进取精神,也导致女性收入低于男性。

最后,女性退休要比男性早,目前国家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退休年龄为55岁或50岁,这样,女性的终身收入流就更少。

  (六)本研究的局限之处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北京市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对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既为准备考研者提供了实际的参考,也对相关部门规范硕士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主要体现为:

  

(1)受条件所限,本次调查的覆盖面较小。

来自重点大学的样本相对较多,并且专业也较为集中,这样就会对自费读研成本的计算产生一定影响。

  

(2)收益部分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华英才网的薪资调查,难免有偏差。

此外,本次调查是在北京部分高校中进行的,不少研究[20]以及新闻报道都表明北京是在京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而中华英才网的数据来自全国,这也会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3)由于间接收益难以量化,我们未能全面估计自费读研的个人收益。

事实上,读研带来的就业选择范围扩大和层次提升这一间接收益,以及教育的耐用消费品性质带来的心理收益和效用满足,也是广大自费研究生十分看重的。

  四、对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思考

  总结以上的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政策加以改进和完善。

  

(1)国家应加大调控、引导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力度。

  通过增加奖学金、减少学费,减免贷款等措施,鼓励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工作。

  建立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经济补偿制度。

现今学生往往热衷于到东部地区接受研究生教育,并继续留下来工作;而西部省份,特别是较贫困县区的单位非常需要研究生,却很少有学生愿意来。

市场在这方面的调节失灵,必须借助行政手段加以推动。

今后应建立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经济补偿办法,给予特别资助,鼓励和引导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就业。

  可以设立专项奖学金,并提高金额。

对于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项奖学金的研究生,让其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毕业后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若干年,或参加志愿服务项目、支援西部大开发等。

  对于毕业后选择到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工作的研究生,应该部分或全部返还其学费。

  在贷学金方面,应考虑采取减免贷款利息,延缓贷款偿还期等措施,提高研究生到西部工作的积极性。

  

(2)重视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

  人们普遍认为基础研究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基础研究。

如何保证基础学科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强我国本来就薄弱的基础研究,这是在发展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中应高度关注的战略性问题。

我们建议,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基础学科研究生的学费,吸引对基础研究有兴趣的学生,确保基础学科的生源。

另一方面,对基础学科提供研究资助。

  可以根据学生过去的成绩,对将来的能力和相应工作的胜任程度作出预估,在学期初替学生交纳学费,并在该学期按月付给生活费。

基础学科研究生阶段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至于应用学科,因其已有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学生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报酬,所以可以在考虑学生接受程度的基础上适当收费。

在确定学费过程中,需要考虑专业特点、自身教育质量、生源竞争、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工资等因素。

政府也要对应用学科类研究生学费定价提供政策指导,给予相应支持。

  (3)规范研究生教育收费。

  一方面,个人是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应承担一部分成本。

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就业渠道广、机会多、待遇好,攻读硕士研究生是值得选择的个人投资。

既然如此,由国家和社会全部承担研究生的学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另一方面,研究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国家都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国家和社会也应承担一定的成本。

  因此,我们建议,应该逐步推进研究生收费改革的进程,充分考虑学生和家庭的可承受度。

  另外,对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要区别收费,以平衡不同学科间的个人收益率差异。

  (4)逐步完善研究生奖、贷、助学金制度。

  近两三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学费增长甚为迅速,几万元的学费对不少学生和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过重的经济负担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