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182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凸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之为焦距;

(3)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A、据图可知,该装置是透镜,所以光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由于不知道该光斑是不是最小、最亮的那一点,所以不能确定该点是否是焦点,故B错误;

CD、据图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用于矫正远视眼,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会聚、发散作用的判断等知识点,是一道基础题目.

3.(2分)关于黑板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黑板表面越粗糙,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

B.用粉笔写字时,粉笔的密度在逐渐变小

C.粉笔灰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D.黑板擦接触黑板的面积越大,擦黑板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考点】漫反射;

密度及其特性;

重力;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其他综合题.

【分析】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实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

镜面反射是将光朝同一方向反射,漫反射是将光朝各个方向反射.【版权所有:

21教育】

②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它受物质种类和温度的影响.

③地面及其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A、黑板表面越粗糙,越容易发生漫反射,黑板表面越光滑,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

B、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过程中,粉笔变短了,所含物质在减少,所以质量减小;

质量减小,重力也减小,体积也减小,而粉笔密度不变.故B错误;

C、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粉笔灰最终落向地面,故C正确.

D、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因此擦黑板时受到的摩擦力不会随着黑板擦接触黑板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漫反射、密度及其特性、重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4.(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www.21-cn-

A.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其两端的电压变大

B.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都保持不变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逐渐变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欧姆定律.

【分析】由图知,灯泡与R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R支路的电流,由滑片移动方向判断R连入阻值变化,由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判断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R并联,电流表测R支路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所以滑片移动后电压表示数不变;

因为并联电路支路间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的移动后,灯泡支路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不变;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阻值变大,由欧姆定律知通过R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小.

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正确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物理量是关键.

5.(2分)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子热运动、内能.

(1)根据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角度分析解答问题.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2·

y

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瓶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

故A错误;

www-2-1-cnjy-com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

故B错误;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故C正确;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即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少;

故D错误.

C.

【点评】本题考查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

B.在阳光下晒晒被褥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红外线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由于折射形成行状各异的光斑

D.雨后的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其中红、绿、黄是色光的三原色

【考点】光的色散;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紫外线;

能源的分类..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1)能源按照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紫外线的用途:

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如验钞机)、杀菌消毒等.

(3)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

A、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故A正确;

B、在阳光下晒晒被褥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紫外线,故B错误;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

D、雨后的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其中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能源的分类、光的直线传播、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7.(3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磁铁吸起许多大头针,下列关于电磁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

B.电磁铁吸起大头针,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对调电源正负极后,电磁铁会吸起更多的大头针

D.只减少图中线圈缠绕匝数,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会减少

【考点】安培定则;

磁化;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专题】图析法;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①开关闭合后,根据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螺线管的磁极;

②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流方向改变时,电磁体的极性也会发生改变;

③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A、电流从上端流入,下端流出,故据安培定则可知,此时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故A正确;

21·

cn·

jy·

com

B、电磁铁吸起大头针,说明通电螺线管具有磁性,不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会发生改变,导致电磁铁的极性也会发生改变,但不能增强磁性,所以电磁铁不会吸起更多的大头针,故C错误;

21教育网

D、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只减少图中线圈缠绕匝数,电磁铁磁性减弱,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会减少,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此题为一道电磁综合题,既考查了磁场方向的认识,又考查了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

8.(3分)如图所示是妈妈为小明准备的营养早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吸管吸牛奶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B.烤面包机内的电热丝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烘烤面包的

C.闻到香喷喷的烤面包味,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D.烤面包机的电源线带有三角插头,是为了使金属外壳接地

【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扩散现象;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分子热运动、内能;

电流和电路;

电与热、生活用电;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2)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要发热,这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如电灯、电炉、电烙铁、电焊等都是电流的热效应的例子;

(3)扩散是指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与三脚插头的第三个脚相连,三孔插座的第三个孔与地线相连,用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就把用电器的外壳接地,这样防止人触电.

A、用吸管吸牛奶时,口腔内气压小于牛奶瓶中的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牛奶压入口内,这是有大气压的缘故,故A正确;

B、烤面包机内的电热丝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烘烤面包的,故B正确;

C、闻到香喷喷的烤面包味,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的缘故,故C错误;

D、烤面包机的电源线带有三角插头,是为了使金属外壳接地,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压的应用、扩散现象、电流的热效应和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9.(3分)如图所示,拨动弹性钢片,把小钢球与支柱之间的塑料片弹出时,小钢球并没有随塑料片飞出.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性钢片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弹性钢片恢复原位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C.塑料片被弹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小钢球没有随塑料片飞出,因为小钢球具有惯性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力的作用效果;

惯性..

运动和力;

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在物体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A.弹性钢片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正确;

B.弹性钢片恢复原位的过程中,形变变小,速度变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

C.塑料片在力的作用下被弹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由于小钢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惯性的应用、物体间能量的转化等问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0.(2分)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会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定性思想;

推理法;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

①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形成的.

②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凉爽.

故答案为:

液化;

吸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熔化和液化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1.(2分)在《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中,很多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被拍摄的景物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 实 (填“实”或“虚”)像.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 运动 (填“运动”或“静止”)的.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参照物及其选择..

透镜及其应用;

长度、时间、速度.

(1)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实;

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

12.(3分)如图是一种滑轮鞋的示意图,其中的滚动轴承是利用滚动带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滚轮与转轴之间的 摩擦 ,滑轮鞋的内靴是用又厚又软的材料制成的,这样能增大脚与鞋之间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 压强 ,使脚在鞋内感觉更舒适.在旱冰场上,穿着滑轮鞋的人用力向前推场地周围的栏杆,人会向后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力作用的相互性;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重力、弹力、摩擦力;

压强、液体的压强.

(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对接触面的压力、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2)减小压强的途径通常有两种:

一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的大小;

二是在压力大小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滚动轴承是利用滚动带替滑动的方法可以减小滚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

(2)滑轮鞋的内靴是用又厚又软的材料制成的,这是在压力大小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3)穿着滑轮鞋的人用力向前推场地周围的栏杆时,人对栏杆施加向前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栏杆也对人施加向后的力,所以人向后运动.

摩擦;

压强;

相互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力作用的相互性,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13.(2分)如图所示是通过电阻A、B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RA < RB(填“>”、“=”或“<”).若将电阻A和B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则电阻A和B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A:

PB= 1:

2 .

【考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电路和欧姆定律;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应用串联电路特点,由图示图象求出导体的电压与电流,然后应用电功率公式比较其功率大小关系.

两导体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

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由图示图象可知,电流:

I=0.1A时,

UA=1V,UB=2V,串联总电压为3V,

两导体电功率之比:

===,

即:

A和B消耗的PA和PB的大小关系是:

PA小于PB.

若串联在6V电源上,两导体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

I=0.2A时,

UA=2V,UB=4V,串联总电压为6V,

电阻A和B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A:

PB===;

<;

1:

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能从数据中归纳分析出有用的信息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4.(3分)把长短和粗细均相同的铜丝和镍洛合金丝,分别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把 铜丝 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会更亮一些,这说明 镍铬合金丝 的电阻更大.在这两种材料中,选用 镍铬合金丝 更适合制作电阻加热元件.(以上三空均填“铜丝”或“镍洛合金丝”)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热..

电压和电阻;

(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灯泡越暗;

(2)利用焦耳定律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哪个更适合制作加热元件.

(1)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铜丝的电阻小,所以把铜丝接入电路中灯泡更亮一些,说明镍铬合金丝的电阻更大;

(2)根据Q=I2Rt可知,在同样电流和相同的通电时间情况下,镍铬合金丝产生的热量多,故镍铬合金丝更适合制作电阻加热元件.

铜丝;

镍铬合金丝;

镍铬合金丝.

【点评】本实验涉及了一种实验方法﹣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电阻),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灯泡亮度)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

15.(2分)“彩球温度计”是一种家居装饰品.如图所示,在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有对温度敏感的液体,将一些体积相同的小球,按照密度大小排序,依次沉入液体中,球上标有设定好的温度用来读数.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变小、密度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使沉在容器底部的一些小球依次浮起,我们就用最后浮起的小球上标记的温度来表示外界的气温.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浮起的三个小球中 C (填字母)球的密度最大.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密度公式的应用..

密度及其应用;

浮沉的应用.

(1)容器内的液体质量一定,体积变小,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定性分析即可判断;

(2)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下沉;

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上浮;

如果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悬浮.据此分析判断.

(1)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容器内的液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由ρ=可知密度变大;

(2)当外界气温降低时,液体的密度变大,当液体的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时,小球就上浮,按小球上浮的先后顺序,先上浮的小球的密度较小,后上浮的小球的密度较大,所以浮起的三个小球中C球的密度最大.

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认真审题,灵活利用好物体浮沉与密度的关系是关键.

16.(2分)利用U形管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一些物理量的大小.

(1)将液体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如图甲所示,则ρ1 < ρ2;

(2)速度是v1和v2的气流,分别经过与U形管左端相连的管子时,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如图乙所示,则v1 > v2.(以上两空均填“>”、“=”或“<”)

【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压强、液体的压强;

(1)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表示了压强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压强的大小是相同的,再结合浸没的深度和p=ρgh可判断哪个杯中的液体密度小;

(2)没有吹风时,左右两管上方的压强相同都等于大气压强,当管子中有气体通过时,增大左管上方流速,减小左管上方的压强,液体在压强差作用下移动形成高度差,据此进行解答.

(1)由图甲可知,两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相同,说明压强相同,且两液体中左侧金属盒位置较深,

由p=ρgh的变形式ρ=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小于右侧液体的密度,即ρ1<ρ2;

(2)由图乙可知,左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说明左侧U形管中左侧液面上方压强较小,

由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可知,左侧管子中气体的流速较大,即v1>v2.

(1)<;

(2)>.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以及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知道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表示了压强的大小是关键.

17.(2分)出于对安全和环保的考虑,沈阳市政府为喜爱户外烧烤的市民提供了专门的场所.烧烤的主要原料是木炭,已知它的热值是3.4×

102J/kg,那么84g的木炭完全燃烧放出 2.856×

106 J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能使初温为20℃,质量为17kg的水,温度升高到 60 ℃[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

【考点】燃料的热值;

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热机、热值.

(1)利用Q放=mq求出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已知水吸收的热量,知道水的比热容和水初温,利用吸热公式可求出水的末温.

(1)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0.084kg×

3.4×

107J/kg=2.856×

106J,

(2)由题知,Q吸=Q放=2.856×

由Q吸=cm△t可得:

△t===40℃;

因此水的末温为:

20℃+40℃=60℃.

2.856×

106;

60.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和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利用好Q吸=Q放是关键,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21*cnjy*com

三、解答题(18题8分,19题10分,20题2分,21题4分,22题4分,23-25题各6分)

18.(8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电阻R0的阻值为20Ω,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的字样,电流表所用量程为0~0.6A.21·

世纪*教育网

(1)当S、S1闭合、S2断开,R1的滑片P1移到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为0.2A,求R1的最大阻值.

(2)当S、S1、S2都闭合,R1的滑片P1移到a端时,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条件下,求R2的最大电功率.21*cnjy*com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