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82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案例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习题.docx

《案例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例习题.docx

案例习题

一、工程控制测量与工程地形图测绘

1、收集哪些资料?

2、简述图根控制测量作业方法(GPS)

3、野外数据采集要素有哪些?

4、闭合/附合图根导线计算方法

5、地形图成果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6、提交成果资料

7、施工控制网的特点、投影面与中央子午线选择、坐标系选择

二、工程变形监测

1、变形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2、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有哪些内容?

3、布设变形监测点有哪些技术要求?

4、变形监测的注意事项

5、变形监测的数据包括哪些?

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6、工程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资料有哪些?

三、施工测量

1、放样方法、极坐标放样方法(计算)

2、与全站仪相比GPSRTK放样有什么特点?

3、施工层标高传递和轴线投测方法

4、归化法放样的特点及计算(直线)

5、道路工程里程、主点、曲线要素等计算

四、管线测量

1、在地下管线的调查中如何确定管线的测量点位?

2、对隐蔽管线的探查有何要求?

3、地下管线图测量包括哪些内容?

4、地下管线测量应提交的成果资料有哪些?

5、简述管线数据库包括的主要内容。

五、权属测量

1、房产面积计算(共有面积)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界线测绘

1)界线测绘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哪些主要成果

2)界桩编号

3)边界线走向说明采用16方位制(以真北为基准),

六、测绘航空摄影

1、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包括哪些内容

2、航摄因子计算

3、航空摄影成果质量检查的内容

七、数字空三及4D产品制造

1、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准备的数据有哪些?

2、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像点坐标测量的主要内容

3、“先内后外”、“先外后内”两种技术路线

4、摄影测量外业像控点选取的技术要求

5、摄影测量外业像片调绘的要素有哪些?

6、空三及4D生产的成果质量检查和提交(基于遥感影像的DOM制作)

八、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制作

1、收集哪些资料

2、地图幅面设计或比例尺设计

3、说明编图过程中如何使用所收集的资料

4、简述如何编绘基本地理要素

5、简述如何表示专题要素

 

地形图成果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控制资料和地形图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检查方法:

与参考数据对比、野外实测、内部检查

布设变形监测点有哪些技术要求

基准点应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且地质条件稳定的地方。

基准点应进行稳定性分析,选稳定点位参考点。

(两倍基础埋深)

工作基点应布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易于联测、稳定或相对稳定的地方稳定。

需根据基准点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

观测点应布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以上点位埋设后需进行保护

变形监测的数据包括哪些?

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基准网和变形监测网的周期观测数据(几何量):

坐标、高程、水平位移、沉降等

与变形相关的物理量:

应力、压力、水位、温度、湿度等

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包括:

观测资料整理、基准网和监测网平差计算、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变形的几何分析(统计计算)、变形的物理解释(建模、预报)

 

变形监测的注意事项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观测人员相对固定

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

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

每期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正,并做好记录。

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当处理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监测方案

监测内容的确定()

监测方法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监测基准网(坐标、高程系)的精度估算及布设

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

监测周期(频率)的确定

项目预警值

使用仪器设备

提供成果资料

 

施工层标高传递和轴线投测方法

施工层标高传递,宜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水准测量方法

也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和测距仪天顶测距的方法。

一般选2-3处分别进行传递,较差不超限取平均值

轴线投测宜使用激光铅垂仪或带弯管目镜的经纬仪,采用内控制形式进行。

为消除轴系误差,每个传递孔应进行四个方位的投点,取中点为最后位置;另外,全部投测完成后需检查投测点间的距离。

投测几个结构层后最好用GPS进行坐标的检查。

施工层标高传递和轴线投测尽量在无风的早晨或夜间进行

管线探测的工作流程

准备工作:

方法选择与仪器检校、实地踏勘

管线定位

管线测量

资料整理与管线图制作(管线信息系统)

成果质量检查与提交

对隐蔽管线的探查有何要求?

选取合适类型的管线探测仪器,在管线探测仪器检校的基础上,利用仪器对隐蔽管线进行探查

对探查有困难或无法核实的管线,应进行开挖验证

对隐蔽管线探查结果,应进行重复探查和开挖验证,以检查质量

地下管线图表示的内容:

管线上的建(构)筑物、地面的建(构)筑物、其它地理地形要素

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建设内容:

基本地形图数据库建设、地下管线空间数据库建设、地下管线属性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库各类系统开发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流程

资料准备

DOM制作

内业解译判读

外业实地核实测量

内业数据编辑

面积计算

数据成果检查

成果整理与提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提交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含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提交成果:

技术设计书、标准分幅的正射影像图、土地权属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数据库、原始调查图件及调查记录手簿、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成果检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数据成果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与完整性检查、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5个方面。

1)空间参考系

空间参考系主要涉及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3个方面。

2)精度与完整性检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精度检查主要内容是:

采集、补测的线状地物和图斑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相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成果数据的接边是否符合要求,各个要素图层是否齐全无错漏。

3)逻辑一致性检查

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内容是:

数据的组织存储、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和数据文件命名是否符合要求,线的连续、面的封闭是否符合要求,空间拓扑关系、各个要素图层是否符合要求等。

4)表征质量检查

(1)注记检查

(2)图幅整饰检查

5)附件质量

附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

元数据、原始调查图件及土地调查记录手簿、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检验)报告、技术总结等。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准备的数据

1、控制测量数据:

基础控制测量成果、像控测量成果

2、航摄资料:

底片、像片(含数据),航摄略图、像片索引图、航摄仪鉴定表,航摄辅助资料,航摄成果质量验收报告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像点坐标测量的主要内容

野外像控点像点坐标测量、加密点像点坐标测量、相邻航带间公共点转标量测、相邻区域中相邻航带间公共点转标量测

航空摄影计算

某测绘项目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

2000的数字地形图。

测区面积约5000KM2,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60km,最高点高程300m,最低点高程100m。

原始影像采用真彩色航空摄影获取,航摄机RC-30,焦距152mm,像幅23cmX23cm,比例尺1:

8000,航向重叠65%,旁向重叠35%

计算分区、基线、航线间隔、相片数

数码航空摄影(像素大小:

0.009mm,影像大小:

7500×11500像素(航向×旁向))

两种立体测图模式

资料准备-像控测量-定向建模-立体量测-调绘-编辑成图-检查与提交成果

资料准备-像控测量与调绘-定向建模-立体量测与编辑成图-检查与提交成果

基于摄影测量的DOM制作与基于遥感图像的DOM制作

资料准备:

航摄资料、解析空中资料

色彩调整

DEM采集

影像纠正

影像镶嵌

图幅裁切

质量检查

成果整理与提交

资料准备:

卫星遥感影像、DEM、DOM、地形图、控制点等

色彩调整

控制点采集

影像纠正

影像融合

影像镶嵌

图幅裁切

质量检查

成果整理与提交

成果整理与提交:

DOM数据文件、正射影像镶嵌线数据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等

 

界线测绘

1、界线测绘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哪些主要成果

勘界准备-界桩埋设与测定-边界点测量-边界线及相关地形要素调绘-边界协议书附图制作-边界点位置及边界线走向说明

界桩登记表、界桩成果表、边界点成果表、边界协议书附图、边界点位置及边界线走向说明

2、界桩编号:

沿边界线东到西,北到南;

界桩完整编号为8位:

边界线编号(4)+界桩编号(3)+类型码

(1)

类型码:

同号双立用A、B,同号三立用C、D、E,单立用Q

3、边界线走向说明采用16方位制(以真北为基准),

北:

348°45′--11°15′,各区间为22°30′

北偏东北

东北

东偏东北

东:

78°45′--101°15′

…….

多功能综合楼共有面积分摊计算

例:

某大厦由车库、商业、住宅和办公用房四个功能区组成,总建筑面积34218.55

各功能区的套内建筑面积分别为:

车库、商业、住宅、办公用房

495.38639.5325049.23163.65=26347.79

在本功能区内且为本功能区单独分摊的共有面积

16.651586609.780=6784.43

不在本功能区内且为本功能区单独分摊的共有面积

00222.110=222.11

跨功能区分摊的共有面积

(1):

全楼共摊=745.92

11.5317.96712.753.68

跨功能区分摊的共有面积

(2):

商业和住宅=118.30

2.91115.39

各功能区所得分摊面积总和:

26.18178.877660.033.68=7870.76

各功能区分摊系数

0.0570.2800.3060.0225

导线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