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87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docx

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四

第三节射极输出器

一、电路结构

    射极输出器的电路结构如图2-15a所示,三极管的集电极直接接电源VCC,发射极接射极电阻Re。

对交流信号而言,基极是信号的输入端,发射极是输出端,集电极相当于接地,是输入、输出回路的公共端,故称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由于信号从发射极输出,所以又称射极输出器。

    二、静态分析

    由图2-15a的直流通路,有

    则

    三、动态分析

    1.电压放大倍数

    由图2-15b所示微变等效电路可得:

        Uo=Ui-Ibrbe

    通常Ube=Ibrbe很小,因此

        Uo≈Ui

    电压放大倍数

(2-20)

    可见,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数值相近、相位相同,即输出信号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因此又称射极跟随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射极输出器没有电压放大作用,但输出电流Ie是输入电流Ib的(1+β)倍,因此仍具有一定的电流放大和功率放大作用。

    2.输入电阻由图2-15b可以看出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为

(2-21)

    其中

    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高,可达几十千欧至几百千欧。

    3.输出电阻射极输出器的输出能跟随输入的变化,基本不受负载RL变动的影响,说明其输出电阻很小,通常用下式估算:

(2-22)

    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小,一般为几欧至几百欧。

    四、特点和应用

    综上所述,射极输出器具有静态工作点稳定(射极电阻Re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入电阻高和输出电阻低的特点。

    由于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高而输出电阻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电子测量仪器中,常用射极输出器作为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以提高输入电阻,提高测量仪表的精度。

当射极输出器作为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级时,可以使放大电路具有很低的输出电阻,从而提高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在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插入射极输出器可以减小后级对前级的影响,称为隔离级或缓冲级。

在集成电路中,常用射极输出器组成互补电路作为其输出级。

第四节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

由于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输入电阻高、噪声小等优点,因而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高内阻信号源放大时,常采用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图2-16为NMOS管共源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其偏置方式采用分压式自偏压电路。

图中,晶体管V为增强型NMOS管;RS为源极电阻,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Rg1、Rg2为分压电阻,Rg3用以提高输入电阻;Rd为漏极负载电阻,以获得随ui变化的输出电压uo。

C1、C2为耦合电容,起隔直和传递信号的作用;Cs是交流旁路电容,用以消除RS对交流信号的影响。

下面对该电路作静态和动态分析。

    一、静态分析

     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其静态工作点由偏压UGS决定。

不同类型的场效应管放大时需要的偏压也不同。

对于增强型NMOS管,应使UGS>0,如果是耗尽型NMOS管,则应使UGS<0。

由图2-16可知,在分压式自偏压电路中

(2-23)

     由式(2-23)可见,适当选择Rg1、Rg2和RS的电阻值,就可获得各类场效应管放大时需要的正、负或零偏压。

     已知增强型NMOS管的转移特性可近似表示为

     将上式及式(2-23)联立方程组,可求得静态工作点UGS和ID。

由图2-16还可求得UDS为

(2-24)

     实际应用中,常通过调节电阻Rg1以改变静态工作点。

     分压式自偏压电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如果是耗尽型或结型场效应晶体管还可采用图2-17所示自偏压电路,其静态工作点读者可自行分析。

二、动态分析

     图2-16所示共源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2-18所示。

图中,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动态电阻近似为无穷大,因而用开路表示;漏极电流id受uGS控制,因而等效为一个受电压uGS控制的电流源gmuGS。

    1.电压放大倍数

(2-24)

     式中gm——跨导(S)

     RL′——交流负载等效电阻,RL′=Rd//RL?

(Ω);

     由于一般场效应管的跨导gm只有几毫西,因此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比三极管放大电路小。

式(2-24)中,负号表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反。

     

(2)输入电阻

(2-25)

     一般取Rg3的阻值为几兆欧,使输入电阻大为提高。

     (3)输出电阻

(2-26)

     Rd的阻值一般为几千欧到几十千欧,因而输出电阻较高。

第五节多级放大电路

 实际应用中,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都是很微弱的,一般为毫伏级或微伏级。

为获得推动负载工作的足够大的电压和功率,需将输入信号放大成千上万倍。

由于前述单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通常只有几十倍,所以需要将多个单级放大电路联结起来,组成多级放大电路对输入信号进行连续放大。

    一、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框图如图2-19所示。

    多级放大电路中,输入级用于接受输入信号。

为使输入信号尽量不受信号源内阻的影响,输入级应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因而常采用高输入电阻的放大电路,例如射极输出器等。

中间电压放大级用于小信号电压放大,要求有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出级是大信号功率放大级,用以输出负载需要的功率。

    二、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及特点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级与级之间的联结方式称为耦合。

级间耦合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各级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信号能从前级顺利传送到后级;各级技术指标能满足要求。

    常见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直接耦合以及光电耦合等。

    1.阻容耦合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如图2-20所示。

图中,前级的输出电阻通过电容C2(称为耦合电容)与后级的输入电阻相连,因而称为阻容耦合。

    由于耦合电容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因而各级静态工作点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但交流输入信号可以在级间顺利传送。

为减小传送过程中的信号损耗,耦合电容应有足够大的容量。

    阻容耦合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在多级分立元件交流放大电路中获得广泛应用。

但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不能放大直流和缓变信号,并且集成电路中制造大电容也比较困难,使阻容耦合的应用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变压器耦合变压器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如图2-21所示。

图中,前级的输出通过变压器与后级的输入端相连,因而称为变压器耦合。

    由于变压器对直流无感应作用,因而各级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而交流信号则可以通过变压器的互感作用,从前级传送到后级。

变压器耦合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进行阻抗变换,实现负载与放大电路之间的阻抗匹配,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

    由于变压器具有体积大、笨重和频率特性差的缺点,同时也不能放大直流和缓变信号,因此应用较少。

    3.直接耦合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如图2-22a、b所示。

由图可见,前级的输出端直接与后级的输入端相连,因而称为直接耦合。

    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频率特性,不但能放大交流,还能放大直流和缓变信号,所以又称“直流放大电路”。

但由于前级与后级直接相连,因此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静态工作点相互牵制由图2-22a可见,V1管的集电极电位等于V2管的基极电位,被钳制在0.7V左右,处于接近饱和状态。

同时,V2管的基极电流由电源VCC经RC1提供,过大的偏流使V2管深度饱和。

可见,静态工作点的互相牵制使两级放大电路均无法进行正常的线性放大。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既保证信号的有效传递,又使每一级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1)抬高后级发射极电位图2-22a中,若在V2管的发射极接电阻或二极管、稳压管,则V2的发射极和V1的集电极电位被抬高,只要元件参数选择适当,放大电路就可以得到合适的工作点。

    2)用PNP和NPN管配合实现电平移动上述电路中,V2管的发射极电位抬高时,其集电极电位相应抬高,从而使输出电压的动态范围减小。

为降低输出端的直流电位,可在后级采用PNP管,因为PNP管的集电极电位低于基极电位,如图2-22b所示。

(2)零点漂移现象所谓零点漂移现象,就是当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路,即输入电压为零时,其输出端出现偏离静态值的缓慢无规则变化输出电压的现象。

零点漂移测试电路及漂移电压波形如图2-23所示。

   产生零点漂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三极管参数ICBO、β、UBE等随温度变化,使各级静态工作点产生变动,因此零点漂移也称为温度漂移。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前级与后级直接相连,故前级工作点的微小变化将会逐渐传递、放大,从而在输出端产生一个缓慢变化的漂移电压信号,以致影响整个放大电路工作。

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放大倍数越大,零点漂移就越大。

在各级漂移中,第一级的漂移对输出的影响最大,因此零点漂移的抑制着重在第一级,常用的方法是在第一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见第三章)。

    由于直接耦合无耦合电容、无变压器,因而在集成电路中获得广泛应用。

    4.光电耦合光电耦合电路如图2-24所示。

图中,方框内是光电耦合器,它由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组成。

前级输出信号使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晶体管接受光照后,产生光电流。

光电流的大小随输入端信号的增加而增大。

光电耦合器以光为媒介,实现电信号从前级向后级传输,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在电气上绝缘,具有抗干扰、隔噪声等特点,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和动态参数计算

    多级放大电路中的电压放大级属于小信号工作状态,可以用微变等效电路来分析其动态参数。

    例2-2两级放大电路如图2-25所示。

试计算总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已知β1=β2=50,rbe1=0.95kΩ,rbe2=1.65kΩ。

    分析图2-25所示两级放大电路,可用图2-26所示框图表示

1.电压放大倍数由图2-26可见,前级的输出电压uo1就是后级的输入电压ui2,而后级的输入电阻Ri2就是前级的负载电阻RL1,即uo1=ui2,RL1=Ri2。

    前级和后级的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经推导,对于n级放大电路,有

(2-27)

    即:

多级放大电路的总放大倍数为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

    工程上,放大倍数常用分贝(dB)表示,称为增益。

(2-28)

    用增益表示多级放大电路的总电压放大倍数时,总增益应为各级增益之和,即

(2-29)

    2.输入电阻由图2-26可见,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即

       Ri=Ri1(2-30)

 3.输出电阻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最后的第n级的输出电阻,即

       Ro=Ron(2-31)

    解1.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根据式(2-27),总电压放大倍数为

    由于第一级的负载电阻RL1就是第二级的输入电阻Ri2,因此

    其中

    所以

    2.计算输入电阻根据式(2-30),有

    3.计算输出电阻根据式(2-31),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