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19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x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

窗体顶部

【原文出处】中国语文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1

【原刊页号】17~31

【分类号】H1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307

【标题】语气副词的围、类别和共现顺序

【标题注释】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中的一部分,承蒙导师马庆株先生精心指导,并得到家煊、袁毓林、伯江、方梅等先生的指教,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意。

【作者】史金生

【作者简介】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八系 47100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100732

【容提要】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

它与情态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是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一类副词。

文章首先讨论了语气副词的围和类别,在搜集大量连用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类语气副词连用的顺序,并用管辖围原则、主观程度原则、连贯原则和凸显原则对常规连用顺序和非常规连用顺序做出了解释。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语气副词/情态/连用顺序/连用原则

【正文】

      ○ 引言

    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这是语言具有“主观性”(subjectivity)的表现。

近年来关于语言的主观性和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即“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研究成为语言学领域一个热门课题,但汉语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正如家煊(2001a)所指出的,“汉语中有哪些表现主观性的方式,汉语的演变史中有哪些涉及主观化;汉语和世界其他语言在主观性和主观化上有哪些共通性,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主观化有没有反例,即有没有主观化减弱的情形。

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在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试图通过对语气副词这种表示说话人主观情态的语法形式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汉语主观表达的方式和特点。

    语气和情态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很多著作中甚至不加区分,用来指同一种现象,因此,本文仍把“也许、毕竟”这类副词称为语气副词。

文章在确定语气副词围,从语义角度为语气副词分类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各类语气副词的连用情况,并尝试从语义、语用和认知角度对语气副词的连用顺序做出解释。

      一 语气副词的围

    语气副词在主要汉语语法著作中都有所涉及,但各家对语气副词的围认识并不一致。

王力(1943)认为语气副词与语气助词一样,都是表示说话人的情绪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出现的位置不同,语气助词只用于句末,而语气副词则用在谓词之前。

他把语气副词分为诧异语气(“只、竟”)、不满语气(“偏”)、轻说语气(“倒、却、可、敢”)、顿挫语气(“也、还、到底”)、重说语气(“又、并、都、就、简直”)、辩驳语气(“才”)、慷慨语气(“索性”)、反诘语气(“岂、宁、庸、讵、难道”)八个类别。

他所说的语气副词围较窄,他把“大约、还许、果然、幸亏”等归入方式副词,把“必、一定”等归入可能、必要副词。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把“岂、难道”等归入语气词,把“竟”等归入一般限制词,把“必”归入判断限制词。

他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也把语气副词与疑问副词分成两类,语气副词列有“才、可、却、倒、偏”,疑问副词只列了“难道”。

元任《中国话的文法》把“刚刚、恰恰、刚好、恰好、几乎、差点儿、索性”等归入围和数量副词,把“可、却、倒、偏、就、还、竟、硬是、幸亏、居然、果然、其实、究竟、根本、简直、反正”等归入估价副词,把“是、非、不妨、毫不”等归入肯定否定副词,把“准、许、真、一定、必定、实在、的确、大概、也许”等归入可能与必然副词。

    另外,语气副词与程度副词、连词等也存在着划界的问题。

比如“怪”在多数论著中都归入程度副词。

“宁、宁可、宁肯、宁愿”这几个词《现代汉语八百词》归入副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则把它们归入连词。

“免得、省得、以免”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归入连词,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则把它们归入副词。

    之所以有上述分歧,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目前对语气副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鉴别标准。

王力采用的是意义标准,他说,“语气副词的辨认,自然以缺乏实义,仅表情绪为标准。

……从中西语言的比较上,也可以看得出某一个词是不是语气副词。

凡居于副词所常在位置,而西洋语言(如英语)又没有一个副词与它相当者,大约总是语气副词。

”(注:

见《王力文集》第一卷第229-231页。

)这种观点代表了绝大部分研究者的思路,即把能够表示语气的副词称为语气副词,但什么是语气,语气应该包含哪些容,则没有深入的讨论,这样单纯根据意义标准得出的类别难免见仁见智。

另一方面,词类是一个原型畴,其部成员的地位并不相等,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

语气副词在这方面特点更突出。

而且很多副词如“又、也、才、都”等可以分别在命题世界、认识世界、言语行为场景三个不同的层面上操作,表示不同的意义,这其中既有客观意义,也有主观用法,既有表情态的功能,也有连接功能。

(注:

关于副词在三个话语平面上的语义差异,可参看毕永峨(1994)。

)语气副词的这些特点也为其围的确定带来了困难。

    词类从本质上来说是语法意义的类,分布是词类本质的外在表现。

划分词类的根本任务是确定语法功能同词类性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我们在确定语气副词围时,必须首先确定语气副词的语法意义。

我们认为,语气副词是表达说话人情感认识的副词。

根据家煊(2001a),情感(affect)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认识(epistemicmodality)是说话人主观上对命题是否真实所做出的判断,涉及可能性和必然性等。

所以,我们把能够表示上述语法意义的副词都归入语气副词。

有的副词既有表语气的义项,也有其他非语气的义项,为了方便,我们径直把它们称作语气副词。

有的副词在同一个义项中既有客观的意义,也有主观性,比如“怪”,它有一定的程度义,但同时也有表示“超出预期限度”、“惊异”这样的主观义,我们把这样的副词也归入语气副词。

    语法意义是词类的本质,但只根据语法意义并不能给词分类。

在具体确定词的分类和归类时,还是要借助于语法形式,也就是词的分布。

这里,我们考虑用以下三条具有相容性的功能标准来界定语气副词:

    1)与其他成分组合后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2)与判断词“是”共现时的位置;

    3)在句子中的位置。

    首先来看第一条标准。

我们知道,句子是表述的最小单位,主语、宾语、定语等是句子部的成分,它们与句子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不具有表述性,一些只能在句子层面出现的结构或成分是不能在词组或从句中出现的。

语气副词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主观认识,这种主观性的成分也是属于句子层面的,有它参与构成的小句一般不能充当句子中谓语、补语以外的成分。

    

(1)a.*老王开车喜欢索性行驶。

 b.老王开车喜欢高速行驶。

    

(2)a.*这本书看了幸亏三天了。

 b.这本书看了已经三天了。

    (3)a.*毕竟学过英语是你最大的优势。

 b.曾经学过英语是你最大的优势。

    (4)a.*也许不去的人就不要报名了。

 b.可能不去的人就不要报名了。

    (5)a.*她怪腼腆地笑了。

 b.她很腼腆地笑了。

    (6)a.*飞机的确漂亮地在空中划了一条弧线。

 b.飞机非常漂亮地在空中划了一条弧线。

    上面几个例子中划线的部分分别充当宾语、主语、定语和状语,其中a句都包含语气副词,b句包含非语气副词,a句都是不能成立的。

    语气副词可以用于补语之中,对补语的类型也是有选择的,它只能出现于组合式补语的前面,而不能出现于黏合式补语的前面。

如:

    (7)a.这个坑挖得确实太浅了。

    b.*这个坑挖确实浅了。

    (8)a.这孩子长得其实很漂亮。

    b.*这孩子长其实漂亮了。

    (7)(8)中,a句“得”后的补语都是状态补语,它们具有独立的表述性。

这种表述性还体现在补语小句可以有自己的语气词,比如(7a)中的“了”只能认为是附属在“太浅”上的,不能认为是附属于全句的。

    有些语气副词可以用于主语小句中。

例如:

    (9)或许想来怎么办?

      (10)到底去不去还不知道。

    语气副词通常不能用于宾语小句中,但当谓语是“知道、明白、告诉、觉得、怀疑、认为”这些表言语、心理或认知义动词时,很多语气副词又可以用于其宾语小句中。

例如:

    (11)他知道其实这件事并不难。

  (12)他告诉我下午也许开会。

    这种现象与宾语小句的独立表述性以及谓语动词的情态化倾向有直接的关系。

朱德熙(1982)和黄国营(1994)都指出,“知道、告诉”这类动词所带的宾语小句可以有独立的句末语气词,比如“你觉得(谁去合适/呢)?

”中语气词“呢”就是附在“谁去合适”之后的,而不是加在整个句子之后的。

能够带独立的句末语气词是具有表述性的体现。

方梅(2001)对认证义动词在现代汉语里的语法化作了考察,她通过小句有独立的时体标记、句法上自足、可以为非嵌形式、不可用代词替换等句法证据,证明谓宾动词所带小句往往有独立的表述功能,同时谓宾动词有强烈的向情态词方向虚化的趋势。

    可见表述性与非表述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各种句法成分的表述性的程度也不相同,它们大致形成下面这样一个等级:

    定语/状语>宾语>主语>补语>谓语

    语气副词在这个等级中使用的几率是不同的,越是靠左的成分限制越大,越是靠右的成分限制越小。

(注:

各种小句中都可能有语气情态的问题,根据Palmer(1986)的考察,有些语言里,小句有语气标记,在罗曼斯语中,主句的动词与宾语的补语小句之间有对应关系,如西班牙语主句中的事实(factive)动词与补语小句中的虚拟语气相联系,非事实(non-factive)动词与述语气相联系。

汉语关于各种小句的语气情态问题的研究还很不深入,本文也只涉及一点语气副词在小句中的使用情况,很多问题无法展开。

)另外,语气副词部也不是均质的,有的语法化程度很高,有的则相对低一些,不同的语气副词在各种成分中的使用也不均衡,语法化程度高的语气副词既不能出现在定语、状语小句中,一般也不能出现在主语、宾语、补语小句中,语法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语气副词不能用于定语、状语小句,但很多可以用于宾语小句。

    下面来看第二条标准,即与判断词“是”共现时的位置。

据古川裕(1989)的考察,有些副词能够与判断词“是”共现,有些副词不能与判断词“是”共现。

我们发现,他列出的316个能够用于“是”前面的副词多数是语气副词。

虽然用于“是”前面的不一定都是语气副词(如“都、也、共、总”等),但至少可以说,语气副词通常只用于“是”的前面,而不用于“是”的后面。

例如:

    (13)幸亏是在夜里看不清脸色,若是在大白天她无论如何也放不下这个脸。

(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14)有鸡鸣就必有村庄,说不定也许是北辛安吧?

(老舍《骆驼样子》)

    用于“是”后面的通常不是语气副词:

    (15)我这不是才听到信么。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16)流氓罪行……的本质特征是公然藐视法纪,以凶残、下流的手段破坏公共秩序。

    当然,在语料中也有少量语气副词用于“是”后面的例子:

    (17)国民党也就是幸亏及时跑了,要不屎盆子也得扣他们脑袋上。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18)啊,她那意思是反正帮忙。

对对,那个。

(《人在纽约》)

    这一点与前面谈到的语气副词一般不能用于宾语小句这一特点是一致的。

(17)中的“是”与一般的判断动词有区别,可以认为“就是”已经虚化为一个表肯定的副词了,(18)中“是”后的“反正帮忙”是一种引语,是元语用法。

    判定是否语气副词的第三条标准是根据它在句子中的位置。

语气副词是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认识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句子常处于最外层,而且比较灵活,很多能够移到句尾。

    一般副词的位置通常在主语之后,语气副词很多既可以用于主语之后,也可以用于主语之前,有的还可以易位到句末。

下面以“也许”为例来看语气副词位置的灵活性。

    (19)也许,他愿意这样永远地,日久天长地仰卧在大海的碧波之上。

(王蒙《海的梦》)

    (20)可见徐承宗的说法儿也许并不准确,如果是我偏听偏信,开口骂了义父亲金一趟,那可就是错上加罪了!

(建功、大年《皇城根》)

    (21)“没看见,在纸底下,也许。

”他们不约而同的说。

(老舍《二马》)

    (19)(20)中的“也许”都是很常见的用法,说明句首和句中都是“也许”的常规位置。

什么样的语气副词可以有句首和主语后两种位置,与语气副词的语义特点、音节长度都有关系。

具体制约条件和两个位置的功能差异有待深入探讨。

    (21)中的“也许”出现在句末,这是口语中的易位现象。

从语义辖域(semanticscope)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词有能够易位和不能易位两种用法,能够移到句外的用法语义辖域一般要大于不能易位的用法。

家煊(2001b)就曾指出,在口语中,元语增量的“还”可以移到句外,如“小车通不过呢还”,一般增量的“还”不能这么外移。

能够易位到句末的语气副词数量不多,主要有“大概、反倒、反正、该、还、好歹、何妨、或许、简直、竟然、究竟、居然、恐怕、难道、起码、恰好、千万、兴许、幸好、也许、至少、准保、还”等。

    语气副词用于句子最外层的另一个表现是当它与别的副词共现时,总是先于别的副词。

这一点黄河(1990)和谊生(2000)都有论述,可以参考。

    我们看到,以上几条标准并不是对具有普遍性、对外具有排他性的,都有一定的适用围。

这主要是语气副词的原型(prototype)畴特点决定的。

词类是一种原型畴,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语义和分布上的家族相似性而聚集成的类,属于同一类的词不一定共有一项或几项为其他词类所无的特征。

我们在分类时可以先确定其典型成员,然后根据相似程度把其他成员划分到某个类别中去。

上面我们提出了语气副词在分布上的三个特点,符合这几个条件的是语气副词的典型成员,有些副词只符合其中的两项或一项,根据词类家族相似性的理论,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归入语气副词之中。

      二 语气副词的类别

    语气情态的表达应该是一个有层级的系统。

语法学者曾经为建立这样的系统做出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Palmer(1986)就尝试把情态作为一个普遍的语法畴,并建立了一个可以用来描写各种语言情态系统的体系框架。

从意义出发,Palmer把情态分为知识情态(epistemicmodality)和义务情态(deonticmodality)两类,在知识情态中又分证据类和判断类,在义务情态中又分指令(directives)、承诺(commissives)、愿望(volitives)和评价(evaluatives)。

关于汉语的语气系统,胡明扬(1981)作了初步的归纳,他把语气分为表情语气、表态语气和表意语气。

贺阳(1992)则把汉语的语气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功能语气系统、评判语气系统和情感语气系统。

本文主要参照Lyons(1977)和Palmer(1986)的情态体系,并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从语义的角度为语气副词进行分类。

    2.1首先我们可以把语气副词分为知识和义务两个大的类别。

知识类语气副词主要表示说话人对自己所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包括肯定和推断两个次类。

    肯定是对命题实然性的确认,又可以分为证实、断定、指明三个小类。

证实类语气副词有“看来、想来、想必、显然、当然;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这些语气副词所表达的肯定情态都跟一定的事实依据有关,是根据上文或当前情境对命题真实性的推定。

断定类语气副词有“的确、实在、确、确实、委实、着实、诚、诚然,压根儿、根本、原本、本来、本、断断、断、绝、绝对、决”等,这些语气副词都与说话人的信心有关,它们表示对肯定或否定的加强。

指明类语气副词有“才、就、可、并、也、又、还”,这些语气副词用于述句中,宣告一个与某个已有命题相关的事实。

    推断是对命题的真实性进行推测估量,它们主要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又分为揣度性推测(或然)和确定性推测(必然)两个小类。

表揣度性推测的语气副词有“恐怕、恐、怕、也许、或许、兴许、许、大概、或者、甚或、不定、大约、多半、该、似乎、好像、仿佛、好似;至少、最少、起码、最多、至多、顶多、充其量;几乎、简直、差不多、差点儿”。

其中“恐怕、也许”等是对质的真实性的推测,“至少、最少、起码、最多、顶多、充其量”是对数量或程度的最低限度或最高限度的推测,“几乎、简直、差不多、差点儿”则是对事件或情况接近某种程度的推测。

表示确定性推测的有“必得、必定、必然、势必、一定、一准、准、准保、定、定然;未必、未尝、未免、难免”等。

其中“必定”等是表示必然的语气,“未免”等是表示未必然的语气。

    2.2义务类语气副词表示说话人/施事的意志或对说话容的情感、评价。

意志主要体现为规定、禁止或愿望,又可分为指令和意愿两个小类。

表指令的语气副词有“万万、千万、切、切切、必须、高低、不妨”,它们主要用于祈使句中。

表意愿的语气副词有“宁可、宁、宁肯、宁愿、偏偏、偏、就、就是、死活、非得、非、毋宁;只好、只得、只有、不得不;索性、率性、爽性“等,它们都体现主体对某种行为、状态等的主观选择。

    情感类又分疑问和感叹两个小类,疑问语气副词主要用于疑问句中起加强或减弱疑问语气的作用,这样的语气副词有“到底、究竟、难道、何尝、莫非、别、别是;何必、何苦、何须、何妨、何不”等。

感叹语气副词包括“太、多、多么、怪、真、好、可”等,它们主要用于感叹句中。

    评价类语气副词表示的是对已知事实的价值、特点等的评价,而不是对真实性的承诺。

可分为关系和特点两个小类。

表示关系的有“反而、反倒、却、反、倒是;甚至、甚而、甚至于”等,其中“反而”表示所在的小句与预期或常情相反,“甚至”表示一系列事实中最极端的或最不可能发生的,这二者在语义上都含有进一层的含义。

表示性质特点的语气副词数量最多,包括:

    难怪、怪不得、怨不得,原来、敢情;

    反正、横竖、左右、好歹;

    明明、分明、明;

    竟然、居然、竟、竟自,果然、果不其然、果真、当真;

    幸亏、幸、亏、幸而、幸好、幸喜、好在、多亏、亏得;

    毕竟、到底、究、究竟、总、总归、终究、终竟、不愧;

    偏偏、偏、偏生,正、正好、偏巧、碰巧、恰好、恰巧、恰、恰恰、可巧。

    “难怪、原来”表示“醒悟”,“反正”强调必然性,“明明”强调显而易见,“竟然”强调出乎意料,“果然”表示意料之中,“幸亏”表示侥幸,“毕竟”强调事物本来的特点、原因,“偏偏、恰好”强调偏离或契合。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对于句子所述容的性质或特点的主观评价。

    上面从表达功能的角度对语气副词进行了逐层分类,这个分类系统可以归纳如下:

    附图

      三 语气副词的共现顺序

    3.1连用的常规顺序

    在11个语气副词小类中,指令和意愿可以用意志来概括,指明类副词用法比较复杂,在讨论常规连用顺序时暂未涉及,所以这里主要讨论9类语气副词的共现顺序。

根据我们对1000多个共现实例的分析并结合语感调查的结果,9个类别的语气副词共现时一般依照下面的顺序(“>”表示“先于”):

    A.证实>B.疑问>C.或然>D.关系>E.特点>F.断定>G.必然>H.意志/I.感叹

    

(一)证实类语气副词与其他语气副词连用时总是在前面。

例如:

    

(1)你们瞧,订婚之后马上就会结婚。

其实何必一番手脚两番做呢?

干脆同居得了。

(钱钟书《围城》) A>B

    

(2)他想着看来儿子将来恐怕连他都不如。

(方方《定数》) A>C

    (3)其实他明明知道老会计严格地奉守着“我不沾你一分,你也别沾我一毫”的处世原则,不会吃他的“请”的。

(贤亮《绿化树》) A>E

    (4)舌头一凉,马上联想到泻肚,其实心里准知道没有危险。

(老舍《习惯》) A>G

    

(二)表示疑问的语气副词要位于表证实的语气副词之后,其他语气副词之前。

例如:

    (5)加么,难道,也许,这个“胡乔木”真的就是胡乔木?

(祖fēn@①《真的就是胡乔木》) B>C

    (6)老天爷啊,莫非你这会儿倒要收回我的嚼谷不成?

(建功、大年《皇城根》) B>D

    (7)难道当真还有比这更令人绝望的吗?

(师陀《期待》) B>E

    (8)既然我把泥土当作了花草的生态环境,那又何妨索性让它多带一些泥土呢?

(余秋雨《山居笔记》) B>H

    (三)表或然的语气副词与其他语气副词连用时,不能先于表证实和表疑问的语气副词。

例如:

    (9)二哥心里很不高兴,虽然脸上不露出来——也许笑容反倒更明显了些,稍欠自然一些。

(老舍《正红旗下》) C>D

    (10)在过去,我们的卫生间简陋,也许确实是因为我们经济上落后,科技上落伍。

(心武《高雅的话题》) C>F

    (11)出了店门,他跟自己说:

“明年端阳也许必须吃日本点心了!

连我不也作了洋事吗?

……”(老舍《四世同堂》) C>H

    (四)表示关系的语气副词位置比较灵活,但不能用于证实、疑问这两类的前面,也不能用于意志类的后面。

例如:

    (12)那么,我想,像咱们这样有点用处的人,倒实在应当出来作点事,好少教我们的人民吃点亏。

(老舍《四世同堂》) D>F

    (13)他曾多次往原单位写信,要求返回,甚至宁愿去干校。

(袁绍杰《王任叔之死》) D>H

    (五)特点类在前的语气副词连用,后面通常是断定、必然、意愿这三类语气副词。

例如:

    (14)大学前历史系教授何肇发二十多年后这样认为,幸亏当年“造反派”根本读不懂寅恪的诗,不然寅恪极有可能当场被打死。

(陆健东《寅恪之死》) E>F

    (15)反正进去过的人必然的会记住,永远记住,谁是仇人,和仇人的真面目!

(老舍《四世同堂》) E>G

    (六)断定类语气副词相对灵活,但它不能用于必然、意愿、感叹这三类语气副词的后面。

    (16)老师的确必须立即开展工作,因为,就在这时,他班上的团支部书记惠敏找他来了。

(心武《班主任》) F>H

    (17)的的确确,这上的人和事该有多么广博多么复杂啊,哪能轻易地作出结论呢?

(心武《永恒的微笑》) F>I

    (七)必然类用于连用的语气副词的开头时,后面通常只能出现表意志的语气副词。

    (18)这样一来,他势必索性连工作也辞了。

 G>H

    (八)意志和感叹这两类语气副词只能用于其他语气副词的后面,不能用在前面。

    语气副词不仅大类之间有先后的顺序,每一个小类部连用时通常也是有先后顺序的。

以表特点的E类为例,它们在连用时一般遵循下面的顺序:

    E1原来>E2反正>E3明明>E4幸亏>E5毕竟>E6竟然>E7偏偏

    (19)原来银幕上的基里莱,从侧面和半侧面看,居然与斯大林的相貌极为相像。

(丁贵明《斯大林扮演者的悲剧》) E1>E6

    (20)反正,她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竟然一天也没有掉队。

 E2>E6

    (21)幸而恰好随身带着雨伞,才没有被琳湿。

 E4>E7

    (22)但两个运动着的物体竟偏偏在那墙缺处汇合相撞,一个是高速的钢铁巨物,一个是毫无防的小小肉身,焉能不呈惨相?

(心武《叔》) E6>E7

    再如表断定的“确实”和“根本”连用时,“确实”在前,“根本”在后。

    (23)他这个瘦小的,其貌不扬的,仅仅带了二十五万美元来到中国的小老头,确实根本不曾引起过中国官方人士的接待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