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99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水生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生论文.docx

《水生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生论文.docx

水生论文

 

上海海洋大学

ShanghaiOceanUniversity

水生生物认识实习报告

 

学院:

水产与生命学院

专业:

13水产养殖3班

姓名:

xxx

学号:

1311225

指导老师:

xxx

2015年7月6日-2015年7月17日

 

目录

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站点图……………………………………………………………………

1.2主要仪器…………………………………

1.3药品……………………………………

1.4调查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理化因子………………………………………………………………

2.2叶绿素的测定…………………………………………………………

2.3浮游植物定性,定量和密度分布…………………………………………………………

2.4浮游动物定量,定量和密度分布…………………………………………………………

2.5浮游植物的多样性………………………………………………………

3.总结

3.1收获………………………………………………………………

3.2致谢…………………………………………………………

4.附录:

水生生物中文名称与拉丁文学名对照表……………………

 

2015年7月滴水湖及校园水体水生生物调查

摘要:

此次调查以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校园水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淡水水生生物为对象,用理化因子测定、浮游生物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海洋大学水系环境及生物生态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2015年7月6日在校园水系共5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并且在2015年7月17日结束各种实验样品的测定。

本小组(第一组)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校园水系生物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记录到:

浮游植物共35个属,其中蓝藻门5个属,绿藻门12个属,硅藻门12个属,裸藻门3个属,黄藻门1个属,金藻门1个属,隐藻门1个属,其中以绿藻门和硅藻门最为丰富,蓝藻门种类也很丰富,其中蓝藻门的席藻属和硅藻门的栅藻属数量占较大优势。

浮游动物中,枝角类4个属,秀体溞属和裸腹溞属为优势种。

挠足类3属,其中以猛水蚤数目较多。

另外,还观察到轮虫23个属,其中以异尾轮虫属数量居多。

水生维管束植物以金鱼藻和浮萍居多。

关键词:

滴水湖校园水体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

前言:

我校校区的整个水域约90余亩,覆盖率达到5.70%。

丰富多样的水系,使校园水陆交融。

水系源于学校西北角的水闸,最后也终于这个水闸。

整个校园水系循环是相通的,围绕着校园中心,分为八个区域。

对滴水湖水体和校园水体进行水生生物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防止水体发生水华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有助于提出一些有效控制水华的措施,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次水生生物学实习巩固了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

1.1站点图

校园水体采样时间:

2015年7月7日

1.2主要仪器:

透明度盘(萨氏盘)、表面水温计、采水器、浮游生物网、浮游动物过滤网、底泥采集器、pH试纸、显微镜、移液枪0.1ml和1ml、目测微尺和台测微尺、浮游生物沉淀器、浮游生物计数框、离心机、721型分光光度计、镊子、解剖托盘、标本瓶、电子天平。

1.3药品:

福尔马林溶液、75%酒精溶液、90%丙酮溶液、碘液。

1.4调查方法:

1.4.1物化因子的测定

透明度的测定

透明度盘的绳子每隔10厘米做上标记。

在背光处将透明度盘平放入水中,逐渐下沉至刚好不能看清盘面的白色时,记取其尺度就是透明度。

用厘米表示。

 

1.4.2叶绿素的测定方法

(1)用5L的桶状采水器,采集0-0.5,1.0-1.5m水层的水样混合后,用1升塑料量杯量取1升入塑料瓶,带回实验室,放置在0℃——4℃保存。

(2)测定时,将水样摇匀后取250ml用抽滤装置及真空泵以混合纤维滤膜过滤,注意再作一组平行对照样;

(3)取出带有过滤物的滤膜折叠,并用吸水滤纸吸干水分,将其折小并放入10ml指型离心管,并作平行对照样;

(4)向指型管中加入丙酮液,用玻璃棒搅拌使叶绿素充分萃取并溶于丙酮溶液,并作平行对照样;

(5)将叶绿素丙酮溶液指型管放在4℃冰箱中,抽提8至12小时,用4000rPm转速离心20至30分;

(6)吸取离心管中的上清液放入比色皿,用丙酮液调零,分别于光径1cm比色皿中测定在665nm和750nm波长的光密度值并记录;

(7)加一滴硫酸溶液到比色皿中,在5min——10min内再次测定750nm,663nm645nm,630nm处的光密度值,并记录;

8)将测定的数据带入公式进行叶绿素含量的计算,叶绿素测定公式如下:

浮游生物定性

将浮游生物网下端的夹子打开后把网放入水中清洗干净后将夹子夹好,将浮游生物采集网放入水下20cm左右画“∞”约5分钟后徐徐提起浮游生物网,把采集到的所有浮游生物全部放入60ml的塑料瓶中加4%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用1ml的移液枪从60ml塑料瓶中吸取液体到载玻片上压片进行观察定种。

 

1.4.3浮游植物的采集、处理和鉴定方法

(1)用5L的桶状采水器,采集0-0.5,1.0-1.5m水层的水样混合后,用1升塑料量杯量取1升入塑料瓶,加10ml碘液、20-30ml福尔马林固定带回实验室。

(2)回实验室后,转入1000ml沉淀器,静置沉淀24小时后,吸去上清液浓缩至50ml,取样计数。

(3)用0.1ml定量加液器吸取均匀浓缩液0.1ml,放在容积为0.1ml的正方形计数框内,用2.22.2cm的盖玻片盖好,注意不要有气泡,在显微镜下分种计数,一般取100个视野,平行计数两次。

(4)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浮游植物的密度(个/升)(进入公式):

CsV

N(个/L)=————————Pn………………………………

(1)

FsFnv

其中:

Pn——Fn个视野中浮游植物的个数.

Fn——视野数.(100)

V——1升水样浓缩后的体积.(50ml)

v——计数框体积.(0.1ml)

Cs——计数框面积.(400mm2)

Fs——每个视野面积.

1.4.4浮游动物的采集、处理和鉴定方法

1.原生动物、轮虫类、五节幼体:

取浮游生物定量的50ml浓缩匀液中的1ml放在长方形框中全片计数。

按如下公式计算:

 

1升水样浓缩体积

生物密度(个/升)=——————————计数得到的生物个体数……………

(2)

计数的标本体积

2.桡足类、枝角类:

(1)用5L的桶状采水器,采集0-0.5,1.0-1.5m水层的水样混合后,用浮游动物过滤网过滤1L。

(2)把浮游动物收集在10ml瓶中,加入10mL福尔马林固定。

(3)带回实验室后静置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把剩下的水样放在长方形计数框全部计数。

2.结果与讨论

2.1理化因子

表1校内各点的透明度测量结果

地点

1号点

2号点

3号点

4号点

5号点

6号点

透明度

30cm

55cm

45cm

50cm

55cm

55cm

讨论与分析:

理化因子反映湖区客观环境条件状况,对生物,组成及生物量都有很大影响,对水域地理特性的了解和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价值。

由上表可知,除1号点外其余点都为透明水(透明度超过30cm为透明水)。

1号点浑浊度较高,其次是3号点,再次是4号点,最后是透明度相同的2,5,6号点。

2.2叶绿素的测定

表2校内叶绿素的分光值

波长/吸收值

750

663

645

630

1号点

0.003

0.028

0.008

0.001

2号点

0.005

0.036

0.006

0.006

3号点

0.010

0.098

0.029

0.026

4号点

0.012

0.074

0.027

0.027

5号点

0.004

0.062

0.023

0.025

6号点

0.007

0.128

0.037

0.023

(对照组)

波长/吸收值

750

663

645

630

1号点

(2)

0.005

0.03

0.01

0.012

2号点

(2)

0.004

0.052

0.012

0.006

3号点

(2)

0.010

0.097

0.026

0.021

4号点

(2)

0.001

0.108

0.030

0.021

5号点

(2)

0.006

0.055

0.010

0.011

6号点

(2)

0.004

0.184

0.041

0.330

 

2.3浮游植物的定性,定量及密度分布

2.3.1浮游植物的定性与定量

表3浮游植物的定性表

门类

1号点

2号点

3号点

4号点

5号点

6号点

硅藻门

直链藻

92

109

331

131

182

340

菱形藻

14

2

2

1

14

骨条藻

3

2

脆杆藻

9

1

3

1

小环藻

9

6

10

6

1

10

针杆藻

11

1

2

3

6

舟形藻

7

1

6

2

8

4

根管藻

2

月形藻

1

桥弯藻

2

1

圆筛藻

1

羽纹藻

2

绿藻门

小球藻

34

5

7

35

21

24

空球藻

2

18

衣藻

5

14

39

37

4

4

栅藻

12

2

28

12

16

月牙藻

5

2

二形栅藻

1

纤维藻

4

3

1

团藻

3

鼓藻

1

2

6

2

实球藻

2

2

1

卵囊藻

2

十字藻

16

16

隐藻门

隐藻

103

161

172

98

163

332

黄藻门

黄藻

2

裸藻门

裸藻

27

14

10

26

26

106

囊裸藻

2

扁裸藻

9

10

蓝藻门

颤藻

2

4

平裂藻

3

4

24

蓝纤维藻

2

棒胶藻

1

色球藻

5

1

金藻门

金藻

6

6

图1浮游植物定量比例

图2浮游植物种类比例图

2.3.2浮游植物的密度

 

表4浮游植物密度表

 

 

图3浮游植物密度柱状图

讨论与分析:

校园水系中藻类35个属,隶属于7个门。

其中,硅藻门在数量,种类及密度上都是最多的,表明该季节环境适合硅藻门的生殖发育,硅藻门为优势种。

反之,黄藻门在数量,种类和密度上都是最小的,且除2号点外都无其存在迹象,说明该环境不适合黄藻门的生殖发育,黄藻门为劣势种。

且校内各个点中,6号点浮游植物数量,密度是最高的,说明6号点生物资源丰富,环境较好,是浮游植物在校园水系中最适宜的栖息地。

 

2.4浮游动物的定性,定量及密度分布

2.4.1原生动物的定性定量

表5原生动物定性表

图4原生动物定量比例

2.4.2原生动物密度分布

 

表6原生动物密度表

图5原生动物密度柱状图

 

2.4.3桡足类枝角类定性定量

表7桡足类枝角类定性表

2.4.4桡足类枝角类密度分布

表8桡足类枝角类密度表

图6桡足类枝角类密度柱状图

 

图7浮游动物定量比例

讨论与分析:

校园水系的浮游动物中,桡足类所占比重最多,占大半部分;枝角类和原生动物比重较少。

由此推知校园水系较适合桡足类的生殖发育,桡足类为优势种。

可能与水体中浮游植物较多有关。

原生动物中砂壳虫数量和密度比较大,所以校园水系的原生动物以砂壳虫为主。

采样点中6号点的生物量和生物密度是最高的,再由2.3得知6号点浮游植物含量高,由此得知6号点,环境资源最丰富,最适合浮游生物发展。

 

2.5浮游植物的多样性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m-Weinerindex):

香农-维纳指数是用于调查植物群落局域生境内多样性(α-多样性)的指数,常与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共同使用。

香农-维纳指数公式为H‘=-s∑i=1(Pi)(log2Pi)(s为物种数目,Pi为此物种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

香农-威纳指数包含两个因素:

1.种类数目,也就是丰富度;2.种类数目越多,多样性越大;同样,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增加也会使多样性提高。

表9浮游植物多样性表

门类

个体总数

门总数

比例

对数10为底

负相乘

H(dit)

硅藻门

直链藻

1185

1339

0.8648000

-0.0630800

0.054551584

0.255322963

菱形藻

33

0.0246000

-1.6090649

0.039582996

骨条藻

5

0.0037000

-2.4317983

0.008997654

脆杆藻

14

0.0104000

-1.9829667

0.020622853

小环藻

42

0.0314000

-1.5030704

0.047196409

针杆藻

23

0.0171000

-1.7670039

0.030215767

舟形藻

28

0.0209000

-1.6798537

0.035108943

根管藻

2

0.0014900

-2.8268137

0.004211952

月形藻

1

0.0007500

-3.1249387

0.002343704

桥弯藻

3

0.0022400

-2.6497520

0.005935444

圆筛藻

1

0.0007500

-3.1249387

0.002343704

羽纹藻

2

0.0014900

-2.8268137

0.004211952

绿藻门

小球藻

126

390

0.323076923

-0.4906941

0.158531928

0.770535732

空球藻

20

0.051282051

-1.290034611

0.066155621

衣藻

103

0.264102564

-0.578227382

0.152711334

栅藻

72

0.184615385

-0.733732111

0.135458236

月牙藻

7

0.017948718

-1.745966567

0.031337861

二形栅藻

1

0.002564103

-2.591064607

0.006643755

纤维藻

8

0.020512821

-1.68797462

0.03462512

团藻

3

0.007692308

-2.113943352

0.016261103

鼓藻

11

0.028205128

-1.549671922

0.043708695

实球藻

5

0.012820513

-1.892094603

0.024257623

卵囊藻

2

0.005128205

-2.290034611

0.011743767

十字藻

32

0.082051282

-1.085914629

0.089100687

裸藻门

裸藻

209

230

0.908695652

-0.04158155

0.037784974

0.145167174

囊裸藻

2

0.008695652

-2.06069784

0.017919112

扁裸藻

19

0.082608696

-1.082974235

0.089463089

蓝藻门

颤藻

6

46

0.130434783

-0.884606581

0.115383467

0.441625495

平裂藻

31

0.673913043

-0.171396138

0.115506093

蓝纤维藻

2

0.043478261

-1.361727836

0.059205558

棒胶藻

1

0.02173913

-1.662757832

0.036146909

色球藻

6

0.130434783

-0.884606581

0.115383467

3总结

3.1收获:

这次小学期的水生生物实习让我对本学期所学的水生生物这一门专业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帮助我巩固了上课所学的知识。

通过采样观察让我灵活的运用了课本上的知识,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水生生物的记忆。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觉得最开心的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发现和进步。

在采样的时候我学到了上课老师不曾给我们传授的知识,我学会了使用很多不同的实验器材还有学会了采集不同的生物时需要用到的不同的采集方法,同时还学会了对于一个水体来说我们在观察,对它进行分析测量时我们需要用到的数据都有什么。

还学会了测量水质时的一个具体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等。

总之,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求真务实,踏实严谨,认真学习,努力向上,谦和做人。

3.2致谢:

本次,实验的顺利完成,首先非常感谢王丽卿老师及其实验室硕士研究生的悉心解答与全程陪伴。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学校。

为我们提供优良的实验设备和高级的辅导员,可见学校对我们的培养相当重视。

为表示感谢,我定会努力并认真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符合学校要求的好学生。

 

4.附录:

水生生物中文名称与拉丁文学名对照表

藻类

蓝藻门Cyanophyta

色球藻属Choococcus

平裂藻属Merismopedia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颤藻属Oscillatoria

螺旋藻属Spirulina

席藻属Phormidium

念珠藻属Nostoc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直链藻属Melosira

小环藻属Cyclotella

圆筛藻属Cosinodiscus

太阳漂流藻P.sol

骨条藻科Skeletonemaceae

根管藻属Rhizosolenia

角毛藻属Chaetoceros

双尾藻属Ditylum

针杆藻属Synedra

脆杆藻属Frugilaria

平板藻属Tabellaria

短壳缝藻Eunoria

卵形藻属Cocconeis

舟形藻属Naviculaceae

羽纹藻属Pinnularia

桥弯藻属Cymbella

菱形藻属Nitzschia

黄藻门Xanthophyta

黄丝藻Tribonema

隐藻属Crypotophyta

啮蚀隐藻C.erosa

卵形隐藻C.ovata

甲藻门Pyrrophyta

夜光藻属Noctiluca

多甲藻属Peridinium

角藻属Ceratium

裸藻门Euglenophyta

裸藻属Euglena

膝曲裸藻E.geniculata

尖尾裸藻E.oxyuris

梭形裸藻E.acus

扁裸藻属Phacus

宽扁裸藻P.pleuronrctes

具瘤扁裸藻P.suecicus

具瘤陀螺藻S.verrucosa

双鞭藻属Eutreptia

绿藻门Cholorophyta

衣藻属Chlamydomonas

实球藻E.elegans

小球藻属Chlorella

月牙藻属Selenastrum

弓形藻属Schroederia

盘星藻属Pedrastrum

栅藻属Crucigenia

鞘藻属Oedogonium

鼓藻属Cosmarium

双星藻属Zygnema

轮虫

 猪吻轮科Diranophoridae 

钩状猪吻轮虫D.uncinatus 

狭甲轮属Culurella 

臂尾轮属Brachionus 

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 

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 

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 

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 

矩形臂尾轮虫B.leydigi 

多肢轮虫属Polyarthra 

异尾轮虫属Trichocerca 

巨腕轮虫属Pedalia

聚花轮属Conochilus 

原生动物

肉足虫纲 Sarcodina 

变形虫属Amoeba 

表壳虫属Arcella 

砂壳虫属Difflugia 

圆钵砂壳虫D.urceolata     

长圆砂壳虫D.oblonga 

太阳虫属Actinophrys

刺胞虫属Acanthocystis

板壳虫属Coleps

草履虫属Paramecium

枝角类

秀体溞属Diaphanosoma

网纹溞属Ceriodaphnia

裸腹溞属Monia

象鼻溞属Bosmina

盘肠溞属Chydorus

大眼溞属Polyphemus

桡足类

哲水蚤目Calanodia

剑水蚤目Cyclopoida

猛水蚤目Harpacticod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