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17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docx

最新qftb018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

 

QFTB0182006零部件电镀层技术条件

汽车产品零部件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技术标准发布发放专用章

分发有效

分发日期:

2006年08月13日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电镀前零部件质量的规定…………………………………………………………………………………2

5镀锌层………………………………………………………………………………………………………2

6对镀层的要求………………………………………………………………………………………………6

7自制螺纹紧固件镀层厚度的规定……………………………………………………………………7

8提高抗腐蚀性的工艺措施…………………………………………………………………………………8

9镀层性能试验方法………………………………………………………………………………………9

10检验规则…………………………………………………………………………………………………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常用基体材料和镀覆方法符号……………………………………………………12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福田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为保证电镀锌零部件的质量,明确了镀层的性能要求、进货检验规则等内容。

同时兼顾产品定位的不同,对用于不同类别的产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本标准是对Q/FTB018-2000《车辆和农业装备零部件电镀锌层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与Q/FTB018-2000相比,有如下技术差异:

——对本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

不再包括农业装备,摩托车产品;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名称作了修订;对文件的格式作了调整;

——在4.1中增加了“手指纹”一项,在4.6中增加了“酸洗处理”一项;

——取消了热镀锌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产品管理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靳宝生、李恒富。

本标准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产品管理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FTB018-2000。

 

汽车产品零部件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含低速货车及运输型拖拉机),发动机产品零部件电镀锌层的镀层要求及表示方法、自制螺纹紧固件镀层的规定、提高抗腐性能的工艺措施、必须满足的质量指标、镀锌层性能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汽车(含低速货车及运输型拖拉机),发动机产品零部件电镀锌层的设计及质量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495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

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4957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

GB/T5267.1紧固件电镀层

GB/T5267.2紧固件非电解锌片涂层

GB/T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T9799-1997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

GB/T9800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

GB/T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2610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

QC/T625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3术语和定义

3.1主要表面:

工件上某些已电镀或待镀表面,该表面的镀层对工件的外观和使用性能是重要的。

3.2局部厚度:

在主要表面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3最小局部厚度:

在一个工件的主要表面上所测得的局部厚度的最小值,也称最小厚度或镀层厚度

的下限值。

4电镀前零部件质量的规定

4.1待镀零部件应无油污、油漆、金属屑、手指纹、锈蚀和氧化皮。

4.2待镀零件应无毛刺、裂纹、磕碰伤、机械变形或其它机械损伤。

4.3热处理的零部件,不允许带有高温烧结的污垢和锈蚀,但允许有轻微的氧化色。

4.4焊接件应无多余的焊料和焊渣,焊缝应经喷砂或其它方面处理。

4.5带有复杂内腔的焊接件、铸件或冲压成形件,应在不影响使用的部位留有便于液、气排出的工艺孔。

4.6不经机加工的铸件、锻件,其表面应进行酸洗处理;喷丸或喷砂处理,喷后不应有残留的砂粒或未除尽的氧化皮和涂料烧结物。

4.7经磨削加工的或探伤检查的零件应无剩磁、磁粉及荧光粉等。

4.8凡设计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部件,应留有镀覆层厚度的工艺尺寸。

4.9凡是金属和橡胶、金属和塑料、冷轧钢和未经清理的热轧钢、精加工件和毛坯件、铆焊件及其它特殊组件需要镀覆时,应先与工艺部门商定,并制定双方同意的技术验收规范。

5镀锌层

5.1零部件镀锌层的表示方法

零部件镀锌的标注用规定符号按图1顺序组成一组符号表示。

□∕□·□□□·□

后处理

镀覆层特征

镀覆层厚度

镀覆层名称

镀覆层方法

基体材料

图1零部件镀锌层及转化膜的标注样式

5.1.1基体材料规定符号

金属基体材料用该金属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基体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非金属基体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规定符号见附录A。

5.1.2镀覆方法规定符号

镀锌镀覆方法规定符号见附录A。

5.1.3镀层名称规定符号

5.1.3.1镀层名称用镀层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锌镀层的符号是“Zn”。

5.1.3.2进行多层镀覆时,按镀覆先后,自左至右顺序标出每层的名称、厚度和特征,每层的标记之间应空出一个字母的宽度。

也可只标出最后镀覆层的名称与总厚度,并在镀覆层名称外加圆括号,以与单层镀覆层相区别,但必须在有关技术文件中加以规定或说明。

5.1.4锌镀层厚度规定符号

锌镀层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μm。

厚度数字标在镀覆层名称之后,该数值为镀覆层厚度范围的下限,必要时,可以标注镀层厚度范围。

5.1.5镀覆层特征表示符号

镀覆层特征表示符号见表1。

表1镀覆层特征表示符号

特征名称

符号

特征名称

符号

光亮

b

m

半光亮

s

缎面

st

注:

无特殊指定的要求,可省略、不标注镀覆层特征。

5.1.6后处理名称表示符号

后处理名称的表示符号见表2。

表2后处理名称的表示符号

后处理名称

符号

后处理名称

符号

钝化

P

氧化

O

磷化(磷酸盐处理)

Ph

乳化

E

5.1.7基体材料在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时,允许省略。

5.1.8镀覆层的特征、镀层厚度或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允许省略。

5.2电镀锌层的分级号及使用条件

零部件电镀锌层的分级号及使用条件见表3。

 

表3电镀锌层的分级号及使用条件

分级号

使用条件

举例

使用条件分类

环境特点

Fe/Ep·Zn25

严重腐蚀

1.离地面近,容易受到污泥侵蚀或擦伤;

2.常受手汗腐蚀;

3.经常受到风雨直接侵害;

4.高温、高湿;

5.容易受到机械磨损。

一般不推荐使用

Fe/Ep·Zn18

底盘零件、保安件、驾驶室外部件等

Fe/Ep·Zn12

中等腐蚀

1.雨雪不直接接触的部位;

2.离地面较高。

发动机仓内零件、车箱内部零件等

Fe/Ep·Zn10

螺纹紧固件

Fe/Ep·Zn8

轻微腐蚀

1.不含侵蚀性气体且比较干燥;

2.封闭总成内部。

驾驶室内不常拆卸和触摸的零件等

Fe/Ep·Zn5

电镀后需进行涂装的零件、螺纹紧固件等

Fe/Ep·Zn3

螺纹紧固件

注:

螺纹紧固件镀层厚度按GB/T5267.1规定,内螺纹一般不留镀层余量。

5.3电镀锌后铬酸盐处理

5.3.1电镀锌后铬酸盐处理表示符号见表4。

表4电镀锌后铬酸盐处理表示符号

后处理名称

符号

分级

类型

光亮铬酸盐处理

c

1

A

漂白铬酸盐处理

B

彩虹铬酸盐处理

2

C

深色铬酸盐处理

D

5.3.2电镀锌层上的铬酸盐转化膜的性能要求

零部件镀锌层按GB/T9800进行铬酸盐转化膜处理后,其耐腐蚀性能见表5。

表5锌层上的铬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

转化膜的种类

耐蚀性

其它性能

NSS试验时间,h

评级标准

汽车和发动机

低速货车及运输型拖拉机

B(漂白)

24

20

不出现白锈

按GB/T9800

C(彩虹)

72

60

不出现白锈

按GB/T9800

D(深色)1)

96

75

不出现白锈

按GB/T9800

E(复合、高耐蚀性)

200

160

不出现白锈

按GB/T9800

注:

1)黑色转化膜的耐蚀性允许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得低于NSS试验48h。

5.4电镀锌后的热处理

电镀锌后,对于弹簧件、高强度零件应消除氢脆的危险性,消除氢脆的热处理条件见表6。

表6电镀后消除氢脆的热处理条件(不包括表面淬火的工件)

基体材料的最小抗张强度

Rmmin,MPa

相应的最大抗张强度

Rmmax,MPa

温度,℃

时间,h

Rmmin≤1000

≤1050

无要求

1000<Rmmin≤1400

1050<Rmmax≤1450

190~220

8

1400<Rmmin≤1750

1450<Rmmax≤1800

190~220

18

1750<Rmmin

1800<Rmmax

190~220

24

1对于Rmmin≤1050的材料,电镀后一般不需要进行消除氢脆的热处理,如有特殊要求,推荐采用如下的热处理条件:

温度(190~220)℃,时间5h;

2螺纹紧固件的镀后消除氢脆的热处理条件按GB/T5267.1规定。

5.5镀锌层的标注

5.5.1零部件所需的电镀锌层应作为技术要求在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中予以注明。

5.5.2电镀锌层在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中的标注,只应标出电镀锌层的完整分级号即可。

例如:

e/Ep·Zn7·c2C(钢材,电镀锌7μm以上,彩虹铬酸盐处理,2级C型)

5.5.3产品图样中所标的零部件尺寸,除螺纹外,均指镀前加工尺寸,如指包括镀层在内,必须注明;螺纹尺寸均指镀后(成品)尺寸。

5.5.4产品图样上所标的粗糙度均指镀前的机械加工粗糙度,如指镀后的粗糙度,必须注明。

5.5.5推荐使用的镀锌标注和使用范围

推荐使用的镀锌标注和使用范围见表7。

表7推荐使用的镀锌标注和使用范围

类别

镀层标注

镀层性能指标

应用范围

外观

厚度

μm

Fe/EP·Zn25

Fe/EP·Zn10

Fe/EP·Zn6

表面应银灰色,无镀层缺陷,如:

起泡、孔隙、粗糙、裂纹或局部无镀层。

镀层应清洁,无损伤。

25~30

10~13

6~10

适用于后处理铬钝化会影响下一道工序的零部件,例如:

需要铜焊、涂装的零部件。

Fe/EP·Zn25·c1B

Fe/EP·Zn10·c1B

Fe/EP·Zn6·c1B

表面应白色光泽,允许呈轻微淡紫色,无镀层缺陷,如:

起泡、孔隙、粗糙、裂纹或局部无镀层。

镀层应清洁,无损伤。

25~30

10~13

6~10

仅适用于对零部件有美观要求,而不可能用其它颜色钝化代替,防腐能力要求中等的场合。

外观白色光泽,允许呈轻微的淡紫色。

Fe/EP·Zn25·c2C

Fe/EP·Zn10·c2C

Fe/EP·Zn6·c2C

表面应呈彩虹黄色,同时泛淡兰、红、绿色,无镀层缺陷,如:

起泡、孔隙、粗糙、裂纹或局部无镀层。

镀层应清洁,无损伤。

25~30

10~13

6~10

适用于要求有良好抗腐蚀能力的地方。

外观通常呈彩虹黄色,同时泛兰、红或绿色

Fe/EP·Zn25·c2D

Fe/EP·Zn10·c2D

Fe/EP·Zn6·c2D

表面应军绿色,有时可呈现近棕色或古铜色,黑色钝化为完全黑色,无镀层缺陷,如:

起泡、孔隙、粗糙、裂纹或局部无镀层。

镀层应清洁,无损伤。

25~30

10~13

6~10

适用于要求具有高抗腐蚀性的地方。

外观军绿色,有时可接近棕色或古铜色。

黑色钝化层为完全黑色。

6对镀层的要求

6.1外观

6.1.1电镀件的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的镀层缺陷,如起泡、孔隙、粗糙、裂纹或局部无电镀层,表面无机械损伤并应清洁。

6.1.2电镀件表面允许缺陷:

a)镀层表面干燥后有轻微的水迹印;

b)由于零部件表面状态不同,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和光泽;

c)在复杂或大型零件的边棱角处有轻微粗糙,但不影响装配;

d)铆接或焊接零部件电镀后,在接缝周围镀层起泡或有黑斑;

e)带孔零件,其孔深超过1.5倍孔径(螺纹孔减半)的内表面允许无镀层,如有特殊要求应在产品图样中注明;

f)因锻件、铸件、焊接件、冲压件或原材料带有相应技术标准所允许的缺陷而造成的镀层缺陷;

g)钝化膜有轻微的擦伤。

6.1.3如果电镀件出现以下缺陷,应返修处理。

a)镀层厚度不符合技术要求;

b)镀层粗糙、烧焦、麻点、起泡;

c)转化膜、钝化膜疏松易脱落;

d)镀层经附着强度试验不合格;

e)耐盐雾试验不合格;

6.1.4当电镀件出现下列缺陷之一时,应该报废。

a)零部件尺寸不符合产品图样要求;

b)零部件表面产生严重腐蚀麻坑,影响产品质量;

c)经过返修后,镀层产生龟裂,或附着强度不合格。

6.2镀锌层的厚度

6.2.1工件主要表面均应达到5.2镀锌层分级号规定的最小局部厚度(即下限值)。

6.2.2当镀件的主要表面面积小于100mm2时,最小局部厚度值应是GB/T9799—1997第10.1.2中规定的方法测量的平均厚度最小值。

6.3结合强度

镀锌层按9.4中任一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镀锌层应连续的附着于基体材料上。

6.4镀锌层的耐腐蚀性能应符合5.3.2表5的要求。

6.5所有镀锌件必须进行铬酸盐转化膜处理(协议规定不处理的除外)和去氧处理。

7自制螺纹紧固件镀层厚度的规定

7.1螺纹紧固件镀层应符合GB/T5267.1的规定。

7.2标准的普通螺纹可容纳的镀层厚度

标准的普通螺纹可容纳的镀层厚度取决于螺距和螺纹公差带的位置。

7.2.1镀前为6g级外螺纹基本偏差可容纳的最大镀层厚度(见表8)。

表8镀前为6g级外螺纹基本偏差可容纳的最大镀层厚度

螺距

mm

粗牙螺纹

基本偏差

μm

最大镀层厚度,μm

短规格

长规格

0.35

M1.6

-19

3

3

0.4

M2

0.45

M2.5

-20

0.5

M3

5

0.6

M3.5

-21

0.7

M4

-22

5

0.8

M5

-24

5

1

M6,M7

-26

1.25

M8

-28

1.5

M10

-32

8

5

1.75

M12

-34

8

2

M14,M16

-38

10

2.5

M18,M20,M22

-42

10

10

3

M24,M27

-48

12

3.5

M30,M33

-53

12

4

M36,M39

-60

15

4.5

M42,M45

-63

5

M48,M52

-71

15

5.5

M56,M60

-75

6

M64,M68

-80

注:

1.表中短规格是指长度小于5倍直径的螺钉和螺栓等,长规格是指长度大于5倍直径、但小于10倍直径的螺钉和螺栓等。

2.细牙螺纹基本偏差可容纳的最大镀层厚度按螺距选取。

7.2.26H级内螺纹电镀锌,电镀后的实际轮廓应不超过以公差带位置H确定的最大实体牙型。

7.2.3镀前为6f、6e级外螺纹和6G级内螺纹基本偏差可容纳的最大镀层厚度见表9。

 

表9镀前为6f、6e级外螺纹和6G级内螺纹基本偏差可容纳的最大镀层厚度

螺距

mm

粗牙螺纹

公差带位置f

公差带位置e

公差带位置G

基本偏差

μm

最大镀层厚度

μm

基本偏差

μm

最大镀层厚度

μm

基本偏差

μm

最大镀层厚度μm

短规格

长规格

短规格

长规格

螺母

0.5

M3

-36

8

5

-50

12

10

+20

5

0.6

M3.5

-53

+21

0.7

M4

-38

-56

+22

0.8

M5

-60

+24

1

M6,M7

-40

10

8

-60

+26

1.25

M8

-42

-63

15

12

+28

8

1.5

M10

-45

-67

+32

1.75

M12

-48

12

-71

+34

10

2

M14,M16

-52

10

-71

+38

2.5

M18,M20,M22

-58

-80

20

15

+42

3

M24,M27

-63

15

12

-85

+48

12

3.5

M30,M33

-70

-90

+53

4

M36,M39

-75

15

-95

+60

15

4.5

M42,M45

-80

20

-100

25

20

+63

5

M48,M52

-85

-106

+71

20

5.5

M56,M60

-90

-112

+75

6

M64,M68

-95

-118

+80

注:

1.表中短规格是指长度小于5倍直径的螺钉和螺栓等,长规格是指长度大于5倍直径,但小于10倍直径的螺钉和螺栓等。

2.细牙螺纹基本偏差可容纳的最大镀层厚度按螺距选取。

8提高抗腐蚀性的工艺措施

8.1修正镀前螺纹尺寸,采用非标准螺纹

容纳厚镀层的非标准螺纹可分为两种制造方法:

一种是从产品的最大材料极限中扣除必须留出的附加间隙;另一种方法是移动整个公差带的位置。

8.1.1容纳厚镀层所需的总间隙见表10。

表10容纳厚镀层所需的总间隙单位为微米

镀层厚度

总间隙

短规格

长规格

5

8

10

12

20

32

38

48

26

38

48

60

表10(续)容纳厚镀层所需的总间隙单位为微米

镀层厚度

总间隙

短规格

长规格

15

20

25

30

60

85

106

130

75

107

134

166

注:

表中短规格是指长度小于5倍直径的螺钉和螺栓等,长规格是指长度大于5倍直径,但小于10倍直径的螺钉和螺栓等。

8.1.2附加间隙计算

从要求的总间隙中扣除相应的基本偏差,就是制造非标准螺纹时必须提供的附加间隙。

例如:

螺栓Q150B1060,要容纳20μm镀层厚度的附加间隙:

附加间隙=总间隙-|基本偏差|

=107–32

=75(μm)

8.2采用局部电镀法

采用局部电镀法,使螺纹零部件的特定部位(比如螺栓的头部)获得厚镀层。

8.3采用防腐性更好的镀锌后处理,例如:

铬钝化+封闭或高抗腐蚀性钝化等。

注:

高抗腐蚀性钝化——彩色钝化,耐NSS腐蚀,未出白点时间>180h;

黑色钝化,耐NSS腐蚀,未出白点时间>200h;

军绿色钝化,耐NSS腐蚀,未出白点时间>250h。

8.4采用锌镍合金镀层

注:

彩色钝化,耐NSS腐蚀,未出白点时间>200h。

9镀层性能试验方法

9.1试验部位

试验部位应为图纸上指明的主要表面部位或定货协议上事先规定的部位,否则应视为整个零部件表面。

对于螺纹紧固件,试验部位应定在螺栓、螺母两端头平面及侧平面。

9.2外观

外观采用目测检查。

镀层不得有可见的缺陷,如气泡、麻点、过分的粗糙、裂纹或无镀层区。

镀层不得有灰尘,必须均匀的覆盖整个零部件表面,不得有会改变表面状况或减小其防护性能的缺陷。

镀层颜色符合表7的规定。

9.3厚度

9.3.1最小局部厚度

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测量,精确度至少为10%。

a)测厚法。

用于磁性金属基本材料上,按照GB/T4956进行;

b)测厚法。

用于非磁性金属基本材料上,按照GB/T4957进行;

c)溶解库仑法。

按照GB/T4955进行;

d)镜测量法。

用于上述方法无法解决时或有争议需要仲裁时,按照GB/T6462进行。

9.3.2小镀件(镀件主要表面积<100mm2)镀层厚度的测量

9.3.2.1测量程序

按规定抽取足够数量的镀锌件,使镀层总质量≥100mg,将这些零部件置于有机溶液中,清除油渍,充分干燥,用分度为0.1mg的天平称量,再将零部件放入退镀溶液中并使溶液到达所有表面,等沸腾终止,即表示退镀完毕,立即取出,用流水冲洗,去除表面沉积物,然后放入清洁的丙酮中清洗,取出充分干燥,重新称重。

9.3.2.2退镀溶液

盐酸(HCl)(密度1.18g/mL)500mL

蒸馏水500mL

丙炔醇(C3H4O)1g

9.3.2.3

镀层金属厚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

式中:

d——镀层的厚度,μm

m——退去的质量,mg

A——退除镀层的表面积,mm2

ρ——镀锌层的密度,一般取7.1g/cm3

测得的结果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9.4结合强度

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试验,试验后镀层不得有剥落的迹象。

9.4.1划方格法

用划格器在镀层上划边长为1mm的正方形格子,观察每个格子内的镀层是否从基体上剥落,无剥落为合格。

划格时应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划格器一次就划破镀层到达基体金属。

9.4.2弯曲试验法

用手或钳子将试样前后弯曲直到断裂,观察镀层在断裂处是否剥离。

适用于薄板件。

9.4.3热震荡试验法

将待测零部件放入烘箱内,以每10℃间隔逐步升温200℃,温度到达后,取出零部件立即将其放入冷水中,当零部件冷却后,取出凉干,检查镀层是否出现鼓泡等剥离现象。

9.4.4GB/T9799规定的热摩擦法。

9.5抗腐蚀性

按照GB/T10125进行盐雾试验。

试验结果符合表5的规定。

9.6镀锌层的其它性能检验按GB/T9799、GB/T9800进行。

9.7热循环试验

塑料件上镀锌层的热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