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223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玲珑剔透的馆藏十二月花卉杯鉴赏及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而四川博物院现所藏的完整的一套十二月花卉诗句杯,就是20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所调拨。

  

  一、十二月花卉杯的排序和纹饰、题诗

  十二月花卉杯中的个别花卉名称和排序,因南北气候、地域差别等因素,在名称和排序上有所不同,如有的称十二月花神杯。

对迎春花、杏花等的认识,有的文章里把这两种花介绍成玉兰花和芙蓉花;

在月份上,有把水仙花或梅花排在一月的,把杏花排在十一月的。

现根据花卉杯上的题诗内容,按照乾隆时期在承德避暑山庄内所建的花神庙里供奉的十二花神排序,以及在历法纪年上,我国古代是以农历纪年而非现今的公历纪年等因素,笔者认为十二月花卉的名称和与之相对应的每个月,应以下列排序较符合实际,并对每个花卉杯上的纹饰、诗句等作一简要描述考证。

  1、一月迎春花(图1)。

迎春花也称报春花,把该花列为十二花卉杯之首,主要理由有三:

(1)杯上的题诗选自白居易的《玩迎春花赠杨郎中》的诗句,诗的标题已经点明了“迎春花”三字,而非别的花,因此,十二种花卉杯里至少“迎春花”应占一席之地;

(2)按照承德避暑山庄花神庙里供奉的十二花神排序,迎春花为第一位;

(3)从农历的纪年和花期来看,正月(春节)是迎春花开花的花季,符合该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现实生活中,我们谁在春节前看见过迎春花开放?

所以,把迎春花排在第一位是最合适的。

  该杯纹饰以青花或绿茵覆地,并有黄花叶作饰,两株盘根错节的花枝斜上而出,以黑彩线勾出树干,内填棕彩,树上几朵黄花点缀,预示春的到来。

题诗选自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诗中“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恁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的前两句。

  2、二月杏花(图2)。

该杯以青花和绿釉在树根处绘出草茵、山石,用黑色勾勒出呈S形的树干,内填棕色,老干新枝上花朵有的己盛开,有的含苞待放。

花叶稀少,略施淡绿,红花绿叶,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题诗选自钱起的《酬长孙绎蓝溪寄杏》的两句: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有的文章里将杏花称作芙蓉花,其实,只要对照一下该诗的诗名,也就不会出现误把杏花当芙蓉了。

  3、三月桃花(图3)。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桃花杯,主题纹饰为一株粗壮的桃树,树干树叶用黑色勾出边线,用细密的短线画表现树皮的纹路,线条硬朗,树节采用粗线条勾画,浑朴拙厚,树干弯曲伸展向上,自然流畅。

树身用赭石色平涂,用色浓淡有致,表现出嫩枝与老干的色泽和质感,桃叶细长且尖,填色准确自然并有色泽变化;

桃花勾线填色,花蕊用红线勾出,没有任何漫溢,树根处用青花覆地,几片落下的桃花瓣点缀其间,更显脱俗,体现出“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意境。

在纯白的釉面上,昂首怒放的花朵和含苞欲放的花蕾,在绿叶的配衬下相映成趣,整幅画面色调淡雅,线条细腻流畅,真实地再现出自然界的盎然生机。

题诗选自唐薛能《桃花》诗中的两句:

“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五彩十二花卉杯,以及部分文献资料记载的一些十二月花卉杯,有把“风光”写成“风花”,“社燕”写成“杜燕”,也有写成“社莺”的。

  4、四月牡丹花(图4)。

富贵逼人的花中之王牡丹花,以国色天香著称。

该杯的纹饰以绿茵覆地,青花绘成山石,用黑彩画花的主干,内填棕彩,青花绘枝干,以红、黄、青花三种色调绘制盛开的牡丹花,绿叶扶疏,花团锦簇,给人以繁花似锦之感。

所题诗句选自唐代诗人韩琮的《牡丹》诗里的“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两句。

  从发表的有关资料看,在这两句中也有个别把“晓艳”写成“晓月”,“暮香”写成“暮夜”,“玉堂风”写成“玉堂春”的。

  5、五月石榴花(图5)。

多子多福的石榴花杯,以青花覆地,配几株棕、绿和黄色的小花草,主图绘一棵黑色树干的石榴树,树上花果累累,红花绿叶相映成趣。

杯上所用题诗选自孙逖的《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之一中的“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两句诗。

  6、六月莲花(图6)。

出污泥而不染的清水芙蓉莲花杯,以青花描绘出水纹,绿釉绘荷叶、水草,荷叶有的在水面漂浮,有的挺立水面之上,荷花用红彩描绘。

左上用红、黑、青花、绿釉四色绘制的一飞鸟作向下俯冲状,水中一对水鸟(水鸭或鸳鸯)作追逐状。

一支莲蓬高高斜出,画面清新雅致。

所配题诗为唐代李群玉《莲叶》诗中“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风”中的前两句。

  7、七月兰花(图7)。

寓意君子的兰花诗句杯,以青花作地饰,黑色勾勒花叶边线,内填黄、绿彩,开放的兰花有绿有黄,自然典雅,几簇兰草中有青花枝条突出在花叶之上,显得清香淡雅。

杯上题诗为唐代李峤所作《兰》诗中的两句: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在以后烧制的杯上题诗有把“清”写成“轻”,把“吟”写成“饮”的。

把“清”故意改为“轻”,有可能是避讳大清的“清”字。

  8、八月桂花(图8)。

沁人心脾的桂花杯,以青花、绿草作地饰,草旁用黑色勾绘有一只两耳竖立的兔子。

黑色线勾勒树干,棕色晕染,以黑线绘出叶片、花朵,绿叶中夹杂一簇簇小点的淡黄色桂花,花心用黑点作饰。

杯上题诗是摘录自唐李峤所作《桂》诗中的“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两句。

  9、九月菊花(图9)。

《瓶史月表》把菊花列为九月花之盟主,把山茶、秋海棠作为它的“奴婢”。

此杯以菊花为主题纹饰,点缀以山石、蝴蝶,构图疏朗,富有层次感;

菊花主干细长且枝条挺立富有弹性,菊叶绘制细腻,花瓣层层叠叠,花朵饱满,以红、黄、褐色和青花填色。

用青花绘有两只在半空翩翩起舞的蝴蝶,另一用黑线勾勒,黄色填彩的蝴蝶似要降落在青色的花朵上,一青花枝条贯穿其间画面生动自然、惟妙惟肖。

杯上诗句选自唐人罗隐所作的《菊》中的两句诗: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而在有的菊花杯上对“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两句中的“千载”写“千岁”,“一生”写成“一身”,“霜”写成“香”和“衣”的。

诗中“白衣”为平民之意,“青女”则是神话中的霜雪之神,原文“青女霜”被写成“青女香”,可能是制作者误解了“青女”本意。

另外“千载”有时也被部分人误为“千岁”。

  10、十月月季花(图10)。

月月都能见到花儿盛开的月季花卉杯,以青花、黑点覆地,施淡淡的浅绿色,山石以青花绘就,浓淡适宜、沉郁秀浑,黑线勾勒成花枝、花叶,细细的花茎,委婉有力。

枝叶上填绘绿彩,花朵形态各异,两只蝴蝶左右环绕着一朵盛开的红色月季,一只青花绘就的蝴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平添了画面的自然与动感。

题诗为:

“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诗句出处不详,有可能是刘灏自撰,待考。

  11、十一月梅花(图11)。

“梅花香白苦寒来”的梅花,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不吝赞美之词,对梅花品格的认同与钟爱,已经深入到中国文人的骨髓里了。

该杯画面中的树干、花枝、草叶轮廓以黑彩勾勒,褐彩或绿、黄色填绘;

近底处以青花覆地和描绘山石,梅花树后及树旁,配以翠竹和兰花,以竹之节、兰之香、梅之傲,表现物以类聚,君子之风。

整幅构图疏朗大方,画面自然淡雅,暗香浮动,颇有文人画的风骨。

题诗选白唐人许浑所作《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中“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

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的后两句。

  在有的文章里,把梅花杯排在1月或12月,在称呼上有的直接写成腊梅花,一看便知是没有仔细看过酒杯上的诗句。

此处笔者把梅花排在11月,主要原因是该花卉杯上的题诗咏的是“早梅”,而非“腊梅”,在季节上,应是梅花刚刚开放的初开时节,农历的11月比阳历要晚一个月左右,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在12月(公历)的时候,街上已经能看见卖梅花的了,所卖的梅花应是早梅;

再一个理由是,如果把一月的迎春花放在11月或12月都早了点,花期不对,而把12月才开花的水仙花放到11月也早了点,花期也不合适,由于梅花的品种较多,“花期”也就相对较长,在这三个月里都能观赏到,诗中既然称“早梅”,另两个月又“名花有主”,也就只有“委屈”梅花排在11月了,这也符合杯上所题的诗。

  12、十二月水仙花(图12)。

花中雅客的水仙花,生长在青花绘成的山石旁,青花发色艳丽,体现出浓淡深浅的层次感;

用黑线先勾勒水仙边线,水仙的叶片细长飘逸,花朵或开或闭点缀其间,再涂以绿、黄釉料,倍显雅致;

一朵四季开放的红色月季花从青花山石后斜出,线条流畅自如,清淡素雅的一点红,似为神来之笔,更加衬托出凌波仙子的典雅素洁。

  春节的时候(正月),很多家庭屋里都会摆放一盆盛开的水仙花,清新脱俗,暗香浮动,殊不知此时的水仙花,在12月的时候就已经孕育花蕾绽放了,所以,把水仙花定在12月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诗句为“春风弄玉来清画,夜月凌波上大堤”,从报道和著录的十二花卉杯有关资料来看,有的把诗句中的“画”,写成了“书”。

“书、画”繁体字比较接近,这可能系画工书写时,将“画”漏写一笔而成了“书”,或把二者相混所致。

再者“清书”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很少作为一个名词出现,而“清画”一词在明代唐寅《落花图咏》和《濂溪图》中都有记载,其诗句分别为“匡床自拂眠清画,一缕茶烟扬鬓丝”和“方床石枕眠清画,荷叶荷花互送香”,且从词意上也是一致的。

在这里,也不排除是画工故意而为,将“画”写成“书”。

“书”与“输”同音,“清书”暗示大清要完了之意,试想,御窑烧制的瓷器,要求何等之严,难道能出这种错误?

当然,这样故意写的后果在那个年代是要冒杀头的危险。

此杯题诗出处不详,有可能是刘灏自撰,待考。

  康熙年制的十二月花卉杯,在其所有的杯上都用青花料书写诗句和钤篆书“赏”字方印(图13),在杯的底部,也钤“大清康熙年制”原型底款(图14)。

杯上所采用的十二首咏花诗词中,可以确认其中的十首均摘选于《全唐诗》里。

《全唐诗》为康熙年间编纂,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唐诗的喜爱程度。

  二、花卉杯的烧制工艺

  十二月花卉杯为青花五彩烧制的五彩瓷。

所谓五彩,就是在烧制的瓷器上用彩色釉料作画,经过二次低温烧制成的瓷器。

因为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五色为主,故称“五彩”。

  青花五彩瓷具有如下特点:

  1、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等为着色剂,掺和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

这种颜料不需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附着在器物上,也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

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是釉层覆盖的作用。

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他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

只要瓷器的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

故釉下彩瓷是一种理想的日用瓷器。

因而具有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不褪色的特点。

  2、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分感。

除彩饰技巧外,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得益于釉层的作用,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由于这个薄层具有光洁、莹润、透明的特点,色彩斑斓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呈现出来。

所以平坦光滑纹饰有玉一般的润泽和光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3、缤纷斑斓的纹饰,丰富的色彩变化,艳而不俗,浓淡适宜,形神兼备。

这个特点是青花釉下五彩瓷器在色彩效果上的独特性,也是这种瓷器适应性最为广泛的主要因素。

随着不同的客观要求和造型、纹饰的需要,它既可以清雅明快,也可以古朴深沉;

它可绘制色彩斑斓的纹样,又能表现各种效果;

既瑰丽,又淡雅;

淡妆浓抹,无不相宜。

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它能满足不同的爱好;

而进入收藏等领域,又能表现出独特色彩的需求。

构成这一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色料品种繁多,构图色不拘一格,装饰方法各不相同,装饰效果就必然多彩多姿;

而各种颜料的组成和釉层的覆盖,则是“艳而不俗,淡而有神”的主要因素。

正如上述,釉下五彩颜料(尤其是复合色料)的组成,除着色金属化合物外,还掺有大量的无色氧化物(如石英、长石等),这就提高了彩料的明亮度,降低了它的饱和艳度,经釉层覆盖和高温烧成,其色彩就显得格外柔和、雅致。

因此即使用红与绿等量相配,也不会产生强烈的刺激;

运用淡彩或多色的装饰,易容易获得清雅、富丽、和谐的艺术效果。

  康熙青花达到中国青花工艺发展的新高峰,远山近水、奇山怪石的自然景观,能作出浅深、明暗不同的层次。

而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的烧造工艺主要体现在:

(1)胎质。

康熙时期制瓷胎料淘洗精细,含的杂质很少,制坯技术的精密分工和烧成温度的适宜,使得瓷胎精细,质白缜密、均匀,坚硬纯净,细腻滋润,上手时有了一种沉重感,有“胎薄分量重”的感觉。

(2)施釉。

康熙杯施釉相对较薄,釉面平滑干净,细腻滋润,呈莹润的粉白色,闪现出深沉、含蓄的自然光泽;

由于釉料配制纯净,因而釉面能和胎体紧密地结合为一体,称为“贴骨釉”;

在杯口施加了含粉的白釉,用手触摸时外沿有细微的厚唇凸起的感觉,但眼睛又看不出。

(3)造型。

康熙杯制作精致,形如仰钟,形体曲线的转折、交接都处理得一丝不苟,杯的内底平坦、厚实宽大,圈足内壁挖成直角,拿取时不会轻易滑脱,足部制坯旋削认真、精细,用手摩挲时,有一种柔软、润滑之感。

(4)纹饰。

康熙杯制瓷画师技艺高超,不惜工本,不计时间,表现在纹饰上,完美地体现纹饰蓝本的绘画风格。

在画法上,先匀挺有力地勾勒出纹饰的轮廓,再以圆润柔和的笔触,涂以各种颜色的彩料,彩料不会四处流淌,也不会漫溢出勾勒的轮廓线,运笔自然、流畅,画面活灵活现,生动传神。

烧制后的彩料有一种坚硬的感觉,光泽柔和明快,还能把黑线隐藏在下面。

  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的纹饰,从线条到色彩与造型相辅相成,结合在一个完美的整体之上,体现出高超的造型艺术水平和制瓷工艺。

  三、后世仿制的十二月花卉杯

  十二月花卉杯为康熙年问创烧,因其“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般的雅致名贵,后世多有仿制。

雍正时期已有同类仿品出现,现成组存于世的很少,器型上比康熙时期的显得要俊俏,所绘花卉,纹饰清晰,色彩浓淡有致,精细程度与康熙时相比,有青出于蓝之感。

乾隆时期很少有成套的存在,基本上只有梅花或兰花的花卉杯,品种单一。

嘉庆、道光时期虽有粉彩十二花卉杯,但器型较大,比较粗糙,与康、雍之物相去甚远。

这些仿制品都书本朝款,因而比较好辨认。

  至民国时,十二花卉杯仿品增多,而且在纹饰、款识上全面模仿。

但民国仿制的十二花卉杯尽管制作技艺不错,与康熙杯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

1、民国杯的胎质虽然细白,但不够坚致,上手后分量的感比康熙杯轻一些。

2、民国杯外观虽然洁白润滑,但是釉的表面有新品的浮光感,胎釉结合疏松,杯口没有厚唇凸起的感觉。

3、造型不同。

民国杯整个造型给人以柔弱的感觉,线条交接不够顺畅,内壁呈圆弧形,用手拿取时容易滑脱,足部的底面用手摩挲时有微小的拉手感。

4、民国十二月花卉杯的纹饰绘制也没有了康熙杯的细腻,细部不再注意修饰。

如:

梅花、杏花、月季等花朵没有了花蕊,菊花花瓣不是逐瓣勾勒填彩,而是勾出大致的花形后,整个地涂上一团彩料,全然不管是否漫出线外。

树干上没有了树结,树叶没有筋脉与阴阳向背之分,青花画就的山石没有了深浅的变化。

康熙杯上的蝴蝶纹形象生动自然,民国杯的蝴蝶纹只有一个粗略的轮廓,所有纹饰的线条,没有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变得单调而呆滞,由于五彩颜色清淡,因而施彩后,勾勒的线条几乎全部都显露出来。

  四、结语

  晶莹剔透的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流光溢彩,集诗、书、画、印等为一体,制作精美,文饰雅致,烧造技术高超,使中国彩绘瓷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研究和了解康熙时期制瓷、绘画、题诗、钤印等难得的实物资料。

而以杯上的题诗为主要依据的花卉排序,还其十二月花卉杯的本来面目,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