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22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docx

第一章单元评估B卷

第一章 单元评估B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选择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B.测定中和热时,温度计只用到两次

C.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则中和热的热效应均为57.3kJ

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

3.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D.CO(g)+H2O(g)===CO2(g)+H2(g) ΔH>0

4.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吸热反应过程的是(  )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⑦死灰复燃;⑧凿壁偷光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⑤⑦⑧D.只有③

5.已知:

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①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kJ·mol-1 ②

H+(aq)+OH-(aq)===H2O(l) ΔH=-57.3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

B.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C.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57.3kJ·mol-1

D.3H2(g)+CO2(g)===CH3OH(l)+H2O(l) ΔH=+135.9kJ·mol-1

6.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H2O(g) ΔH1

②H2(g)+1/2O2(g)===H2O(l) ΔH2

③2H2(g)+O2(g)===2H2O(g) ΔH3

④H2O(l)===H2O(g) ΔH4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ΔH4=ΔH1-ΔH2

答案

1.C 放热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吸热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A项错误;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压强、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与反应放热或吸热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盖斯定律表明:

焓变与反应途径无关,只与反应始态和终态有关,C项正确;同一反应的ΔH不因反应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项错误。

2.D

3.A 由图像可知石墨、红磷、S(s)所含能量分别比金刚石、白磷、S(g)低,所以由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是吸热反应,A正确;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红磷比白磷稳定,B错误;由固体转化为气体需要吸收能量,故ΔH1<ΔH2,C错误;由图像可知CO(g)和H2O(g)所含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所具有的总能量,所以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ΔH<0,D错误。

4.D ①枯草的燃烧是放热反应;②蜡烛的燃烧也是放热反应;③石灰石的燃烧是吸热反应;④爆竹的燃烧是放热反应;⑤铁杵磨成针是物理变化;⑥烟花的燃放是放热反应;⑦是放热反应;⑧是光的传播,不涉及化学变化。

5.B A项由题意可知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C项有沉淀生成,ΔH不等于-57.3kJ·mol-1;由盖斯定律得D项方程式可由(①×3-②)/2,ΔH为-131.4kJ·mol-1。

B.ΔH1、ΔH2、ΔH3、ΔH4均为负值

C.ΔH1=ΔH2

D.ΔH1=2ΔH3

7.已知:

C(s)+O2(g)===CO2(g) ΔH1

CO2(g)+C(s)===2CO(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4Fe(s)+3O2(g)===2Fe2O3(s) ΔH4

3CO(g)+Fe2O3(s)===3CO2(g)+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0,ΔH3<0B.ΔH2>0,ΔH4>0

C.ΔH1=ΔH2+ΔH3D.ΔH3=ΔH4+ΔH5

8.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个水蒸气分子反应吸热131.1kJ

9.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等,将0.112m3(标准状况下)丙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11089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3H8(g)+5O2(g)===3CO2(g)+4H2O(l);

ΔH=-11089kJ·mol-1

B.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17.8kJ·mol-1

C.C3H8(g)+5O2(g)===3CO2(g)+4H2O(l);

ΔH=+11089kJ·mol-1

D.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17.8kJ·mol-1

10.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已知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消耗50mL8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则无水乙醇的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是(  )

A.10QB.5Q~10Q

C.大于10QD.5Q

11.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kJ·mol-1;2H2S(g)+O2(g)===2S(s)+2H2O(l) ΔH=-Q2kJ·mol-1;2H2S(g)+O2(g)===2S(s)+2H2O(g) ΔH=-Q3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Q1>Q2>Q3B.Q1>Q3>Q2

C.Q3>Q2>Q1D.Q2>Q1>Q3

1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是一个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1mol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QkJ。

若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H—H键需消耗能量Q1kJ,破坏1mol氧气中的O===O键需消耗能量Q2kJ,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有2Q1+Q2=2Q

B.根据能量守恒有Q1+Q2=Q

C.由水蒸气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ΔH=(Q-Q1-Q2)kJ

D.形成1molH—O键放出的能量为

kJ

13.已知下列两种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

C2H2(g)+H2(g)C2H4(g) ①

2CH4(g)C2H4(g)+2H2(g) ②

已知在降低温度时①式平衡向右移动,②式平衡向左移动,则下列三个反应:

C(s)+2H2(g)===CH4(g) ΔH=-Q1 Ⅰ

C(s)+

H2(g)===

C2H2(g) ΔH=-Q2 Ⅱ

C(s)+H2(g)===

C2H4(g) ΔH=-Q3 Ⅲ

(Q1、Q2、Q3均为正值),“Q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Q1>Q3>Q2B.Q1>Q2>Q3

C.Q2>Q1>Q3D.Q3>Q1>Q2

14.热化学方程式:

C(石墨,s)+2H2(g)===CH4(g) ΔH=a

2C(石墨,s)+H2(g)===C2H2(g) ΔH=b

2C(石墨,s)+2H2(g)===C2H4(g) ΔH=c

答案

6.A 据盖斯定律①-②=④,故ΔH4=ΔH1-ΔH2,A对;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要吸热可知ΔH4为正值,B错;等量H2(g)和O2(g)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不同,C错;①和③状态完全相同,计量数成倍数关系,即2ΔH1=ΔH3,D错。

7.C C和CO的燃烧以及Fe的锈蚀均是放热反应,所以ΔH1、ΔH3、ΔH4均小于0,故A、B都错。

②、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就得到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故ΔH1=ΔH2+ΔH3,C正确。

=③,故ΔH3=

,D错误。

8.C 反应热表示按照物质在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该方程式表示1mol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的热量。

特别要指明水的状态。

9.D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标准状况下0.112m3丙烷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1=5mol,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11089kJ,由热化学方程式中燃烧1mol放出的热量为11089/5kJ=2217.8kJ,综合考虑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状态、单位、“+”“-”等,D正确。

10.C NaOH与CO2反应可生成Na2CO3,也可以生成NaHCO3。

n(NaOH)=0.4mol。

若生成Na2CO3,则

C2H5OH~2CO2~4NaOH~Q

0.1mol0.4mol

所以此时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0Q。

若生成NaHCO3,则

C2H5OH~2CO2~2NaOH~Q

0.2mol0.4mol

所以此时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5Q热量。

若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则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在5Q~10Q之间。

11.A S(s)+O2(g)===SO2(g)放热,Q1>Q2;H2O(g)===H2O(l)放热,Q2>Q3。

12.D 由题可知H2(g)+

O2(g)===H2O(g) ΔH=-QkJ/mol,根据ΔH与键能关系:

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

-Q=Q1+

Q2-2E(H—O),解得E(H—O)=

kJ,即形成1molH—O键可放出

kJ能量。

13.A 降低温度时,①②式分别向右、左移动,则①式ΔH<0,②式ΔH>0;由Ⅲ式×2-Ⅱ式×2得①式,即有:

2ΔH(Ⅲ)-2ΔH(Ⅱ)<0,可得出Q3>Q2;再由Ⅲ式×2-Ⅰ式×2得②式,有2ΔH(Ⅲ)-2ΔH(Ⅰ)>0,可得:

Q1>Q3,故Q1>Q3>Q2,A项正确。

已知:

a>c>b,对下列反应:

C2H2(g)+H2(g)===C2H4(g) ΔH=x

2CH4(g)===C2H4(g)+2H2(g) ΔH=y

判断正确的是(  )

A.x>0,y<0B.x<0,y>0

C.x>0,y>0D.x<0,y<0

1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1,CH4的燃烧热为890kJ·mol-1,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A.2912kJB.2953kJ

C.3236kJD.3867kJ

16.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L-1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kJ。

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mL0.4mol·L-1HCl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2.2kJ。

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Ba2+(aq)+SO

(aq)===BaSO4(s)

ΔH=-2.92kJ·mol-1

B.Ba2+(aq)+SO

(aq)===BaSO4(s)

ΔH=-0.72kJ·mol-1

C.Ba2+(aq)+SO

(aq)===BaSO4(s)

ΔH=-73kJ·mol-1

D.Ba2+(aq)+SO

(aq)===BaSO4(s)

ΔH=-18kJ·mol-1

17.下列化学用语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A.H+(aq)+OH-(aq)===H2O(l) ΔH=-akJ/mol,故1molNaOH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为akJ

B.因CuSO4·5H2O(s)===CuSO4(s)+5H2O(l) ΔH=+bkJ/mol,故1molCuSO4(s)溶于水时,放出热量bkJ

C.因氢气的燃烧热为ckJ/mol,故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ckJ/mol

D.因N2(g)+3H2(g)2NH3(g) ΔH=-dkJ/mol,故在某容器中通入1molN2与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dkJ

18.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热量为173.4kJ·mol-1

B.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574kJ·mol-1

C.反应②中当4.48L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NA

D.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本部分包括5个小题,共46分

19.(10分)用“>”“<”或“=”填空:

(1)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__________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2)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

ΔH1________ΔH2。

①P4(白磷,s)+5O2(g)===2P2O5(s) ΔH1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2

(3)已知:

101kPa时,2C(s)+O2(g)===2CO(g) ΔH=-221kJ·mol-1,则碳的标准燃烧热________-110.5kJ·mol-1。

(4)已知: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则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57.3kJ。

(5)已知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

N2(g)+3H2(g)===2NH3(g) ΔH=-92.0kJ·mol-1,相同条件下将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假定热量无损失)________92.0kJ。

答案

14.A 将已知三个热化学方程式,按顺序编号为①、②、③。

若:

③-②,可得C2H2(g)+H2(g)===C2H4(g);ΔH=x,故x=c-b>0。

若:

③-①×2可得:

2CH4(g)===C2H4(g)+2H2(g);ΔH=y,故y=c-2a<0。

15.B 混合气体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283kJ·mol-1×1mol+890kJ·mol-1×3mol=2953kJ。

16.D 由题意可知,1molBa(OH)2溶液与足量H2SO4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mol=128kJ,故Ba2+(aq)+2OH-(aq)+2H+(aq)+SO

(aq)===BaSO4(s)+2H2O(l) ΔH=-128kJ·mol-1。

2molHCl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2mol=110kJ,故2H+(aq)+2OH-(aq)===2H2O(l) ΔH=-110kJ·mol-1。

用所得的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得:

Ba2+(aq)+SO

(aq)===BaSO4(s) ΔH=(-128+110)kJ·mol-1=-18kJ·mol-1,D项正确。

17.D H+(aq)+OH-(aq)===H2O(l) ΔH=-akJ/mol,表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为akJ。

但由于NaOH固体溶解于水时放热,所以1molNaOH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大于akJ,A错误;因CuSO4·5H2O(s)===CuSO4(s)+5H2O(l) ΔH=+bkJ/mol,故1molCuSO4(s)与水反应生成CuSO4·5H2O放出热量bkJ,生成的CuSO4·5H2O溶于水时吸热,B错误;氢气的燃烧热为ckJ/mol,故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2ckJ/mol,C错误;反应N2(g)+3H2(g)2NH3(g) ΔH=-dkJ/mol,表示每摩尔的该反应发生,放出热量为dkJ。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在某容器中通入1molN2与3molH2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热量小于dkJ,D正确。

18.D 热量单位应为kJ,而不是kJ·mol-1,A项错误;对比①和选项中的反应,只有生成物水的状态不同,而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较多,故ΔH较小,B项错误;反应②中没有明确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甲烷的物质的量,故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C项错误;反应①和②中CH4均被氧化为CO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D项正确。

19.

(1)> 

(2)< (3)< (4)> (5)<

解析:

(1)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故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2)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

P4(白磷,s)===4P(红磷,s) ΔH=ΔH1-ΔH2,由于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相同质量的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的能量,即由白磷生成红磷放出能量,即ΔH=ΔH1-ΔH2<0,故ΔH1<ΔH2。

(3)由题意可知,C(s)+

O2(g)===CO(g) ΔH=-110.5kJ·mol-1,则1molC完全燃烧生成CO2(g)所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kJ,即碳的标准燃烧热小于-110.5kJ·mol-1。

(4)由于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故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5)由于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即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的NH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则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0kJ。

20.(8分)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的热量。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

(1)根据图示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中释放了61.5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生成的H2为________mol。

(3)已知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结合上图写出CO(g)完全燃烧生成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________(填“能”或“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已知:

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kJ·℃-1·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____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23.(11分)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好能源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1)已知:

①Fe2O3(s)+3C(石墨,s)===2Fe(s)+3CO(g) ΔH=akJ·mol-1

②CO(g)+

O2(g)===CO2(g) ΔH=bkJ·mol-1

③C(石墨,s)+O2(g)===CO2(g) ΔH=ckJ·mol-1

则反应4Fe(s)+3O2(g)===2Fe2O3(s)的焓变ΔH=________kJ·mol-1。

(2)依据原电池的构成原理,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s)+CO2(g)===2CO(g) ΔH>0

B.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