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24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Zn—65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高炉炼铁C.粮食酿酒D.石油分馏

【答案】D

【解析】A、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高炉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石油分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倾倒液体

C.

蒸发溶液D.

过滤悬浊液

【答案】A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正确。

故选A。

3.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

①3Ag②Al3+③SO3④3CO2,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答案】B

【解析】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③SO3中的“3”表示1个三氧化二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②Al3+中的“3”分别表示1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④3CO2中的“3”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错误;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①3Ag中的“3”表示银原子的个数为3,错误。

故选B。

4.如图为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B.碘原子的核外有7个电子层

C.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答案】C

【解析】A、由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53,无法确定其核内中子数,错误;B、由图可知,碘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错误;C、由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可知,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错误。

故选C。

   

点睛:

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答案】D

【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正确;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

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B

【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都呈液态B.常温下铝在空气中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膜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D.金属的回收利用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

【答案】A

【解析】A、常温下金属大多数为固态,汞为液态,错误;B、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正确;C、铁的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三种物质接触越充分生锈越严重,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正确;D、金属的回收利用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正确。

故选A。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色

B.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

C.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D.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A、淀粉遇碘变蓝色,遇碘化钾不变色,错误;B、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正确;C、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正确;D、鸡蛋清溶液中富含蛋白质,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会因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而发生盐析,会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正确。

故选A。

9.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不锈钢B.玻璃C.玻璃钢D.有机玻璃

【答案】C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属于可燃物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D.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答案】B

【解析】A、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不属于可燃物,错误;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正确;C、空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D、氧气常用于医疗急救,错误。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以乳酸(C3H6O3)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D.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C

【解析】A、由乳酸的化学式可知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一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2+6+3×16=90;D、乳酸中碳、氢、氧各元素的质量比为(3×12):

(1×6):

(3×16)=6:

1:

8,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故选AC。

点睛:

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加水后测温度B.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

用手摸

C.棉线和羊毛线:

灼烧后闻气味D.黄铜片和纯铜片:

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答案】B

...............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P点表示:

t2℃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t2℃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D.70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5g

【答案】A

【解析】A选项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125×100%=20%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P点表示:

t2℃时,a、b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选项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D选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110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5g;故答案选择A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洗洁精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AD

【解析】A、乙醇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互溶,故混合可形成溶液,正确;B、洗洁精是利用乳化作用与油污结合,使油污分离,错误;C、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错误;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正确。

故选AD。

15.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正确;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错误;D、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有单质铜生成,但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置换反应、氧化物与有机物的特征、元素的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非选择题

16.

(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南海海域海洋资源极其丰富。

①2017年5月18日,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价,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渔民常在这一带从事捕鱼作业,鱼肉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填序号)。

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

③科学研究证明,水在光照和Ti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河水和海水一样都是混合物。

自来水厂利用河水生产饮用水的过程中常用活性炭的_____性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检验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___来检验。

(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

C.人类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能D.废弃电池可以填埋在土壤里

②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有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

我们把pH_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8.8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8CH3OH+xO2一定条件mCO2+nCO+16H2O。

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7.2g水生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

(1).-4

(2).CH4+2O2

CO2+2H2O(3).C(4).2H2O

2H2↑+O2↑(5).吸附(6).肥皂水(7).BC(8).<(9).CO2(10).【答题空10】CO2+3H2

CH3OH+H2O(11).6.6

【解析】

(1)①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及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②根据肉类主要富含蛋白质解答;③根据水在光照和Ti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解答;④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及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解答;

(2)①根据能源的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②根据酸雨的形成与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③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应用解答即可;依据已知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水的质量可以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

(1)①甲烷中氢元素显+1价,碳元素的化合价是[0-(+1×4)]=-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点燃2H2O+CO2;②肉、蛋、奶、大豆类食品给人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故选C;(3)水在光照和Ti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

2H2↑+O2↑ ;(4)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检验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2)①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B、氢气燃烧的错误是水,是理想的“绿色能源”,正确;C、人类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能,正确;D、废弃电池填埋在土壤里会造成土壤污染,错误。

故选BC。

②我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CO3+2SO2+O2=2CaSO4+2x,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反应前Ca原子2个、C原子 2个、O原子12个、S原子2个;反应后Ca原子2个、C原子0个、O原子8个、S原子2个。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2个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和4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C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③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④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不会变化对x、m进行计算;反应前碳原子的个数是8,故反应后碳原子个数也是8,则有m+n=8;由题意可知:

8CH3OH+xO2

mCO2+nCO+16H2O

       32x                    288

  8.8g                  7.2g

x=11

该化学方程式为8CH3OH+11O2

6CO2+2CO+16H2O

设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y

8CH3OH+11O2

6CO2+2CO+16H2O

                 264        288

                y         7.2g

y=6.6g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应用。

17.某同学配制50g5%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保持水平。

A.10mLB.25mLC.50mLD.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B.用生锈砝码称量

C.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

(1).②①⑤③④

(2).①(3).广口瓶(4).2.5(5).C(6).凹液面的最低处(7).AC

【解析】

(1)根据配制溶液操作顺序分析解答;

(2)根据常见仪器及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解答;(3)根据量液时应选择一次性量取的最小量程的量筒及读数时视线所处的位置解答;(4)根据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产生的误差分析解答。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即②①⑤③④ ;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选①;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氯化钠的质量是50g×5%=2.5g ;(3)取水的量为47.5mL,所以应用50mL的量筒,故选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4)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溶质偏少或者溶剂偏多。

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氯化钠偏少;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量偏多,故选AC。

1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己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F为黑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经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F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E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uO(3).CO2+C

2CO(4).Fe+CuSO4=FeSO4+Cu(5).Fe2O3+3CO

2Fe+3CO2

【解析】A为黑色固体单质,而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可以判断A为碳单质,而B为氧化铁粉末,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C可以和A在高温下反应,所以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为铁,D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G,G为紫红色物质,所以可以知道G为铜,那么E为一氧化碳,而F为氧化铜,至此各物质均已鉴定完毕,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可以据此解答。

(1)由分析可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碳,化学式为C,F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2)反应Ⅱ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高温2CO;(3)反应Ⅲ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4)B为氧化铁,E为一氧化碳,B和E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点睛:

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它结论。

19.下图所示的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⑧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不含收集装置)的仪器组合是(填序号)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收集氧气时要在瓶底留一些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仪器组合是(填序号)_______,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

(1).长颈漏斗

(2).③④⑥⑨(3).2KMnO4△K2MnO4+MnO2+O2↑(4).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或氧气不易溶于水)(5).防止瓶底被炸裂(6).①②⑦⑧(或①②⑥⑧⑨)(7).CaCO3+2HCl=CaCl2+H2O+CO2↑(8).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

(1)仪器⑧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故选固固加热型装置,组合为③④⑥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熔融物掉落在集气瓶底会引起瓶底炸裂,故要在瓶底放少许水;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条件是不加热,故发生装置选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组合装置为:

①②⑦⑧(或①②⑥⑧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时,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20.

(1)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是1.18g·mL-1)配制成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浓盐酸______mL。

(计算结果保留到0.1mL)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3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人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烧杯内剩余固体17g。

请完成下列计算:

①3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g。

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

(1).25.2

(2).13g(3).19.6%(4).28.5%

【解析】

(1)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解答;

(2)①根据金属活动性中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解答;②根据反应中消耗锌的质量求出消耗硫酸的质量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③通过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求解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设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37%x=110g×10%,x=29.7g,那么浓盐酸的体积=29.7g÷1.18g·mL-1=25.2mL;

(2)①3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30g-17g=13g;

②设反应中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98161

13gxy

x=19.6g

y=32.2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9.6%;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28.5%。

答:

①3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13g;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9.6%;③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