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512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疾病的穴位按摩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治疗喉咙痛、鼻塞的穴位及指压法

感冒时,会引起喉咙痛、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感冒如果没有治疗会呛嗓子、嗓子刺痛、鼻子抽抽嗒嗒地感到非常不适。

会给人不愉快感,以及肮脏感。

  喉咙痛也是一件讨厌之事,不但食物无法经喉咙咽下,严重时连咽唾液都感到痛苦,甚至说话也会感到疼痛。

如果随意治疗的话,将会更加恶化。

  当恶化时不论打针、吃药也不得不由嘴代劳,对味道没有感觉,对食物也引不起兴趣。

尤其是晚上睡觉时鼻塞或早上醒来时鼻塞,更会让人感觉不舒服。

相信你也有过外表没有任何病痛,但是人却感到非常痛苦的经历,如果有的话,不妨试试穴道指压健康法。

    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

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就是“尺泽”。

“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指压时放松并将手腕伸直,然后一面深吸一口气一面用食指和中指置于“尺泽”之上,再缓缓地一面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

其次再以同样要领指压“上尺泽”。

如此交替重复10次,才换手指压,每天各做2次。

  由于这种穴道指压法,可使“气”通于经脉,喉咙痛能立即消除。

指压“迎香”时,对去除流鼻水、鼻塞和关于鼻子的一切不适之感都很有效果,能治愈鼻病。

“迎香”位于鼻翼左右1厘米处,指压时左右同时进行,先深吸一口气,将食指置于其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

其次一面吸气一面卸除指力,如此重复10次就能治好鼻塞、流鼻水。

刺激此穴道也能使嗅觉复活,使你能辨别各种香味激起食欲。

神庭穴

【标准定位】仰靠坐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神庭穴。

【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神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

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特异性】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功用】宁神醒脑、降逆平喘

【主治病症】头晕目眩,鼻渊,鼻鼽,流泪,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张,癫狂,痫症,惊悸,失眠,泪囊炎,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刺灸法】平刺0.3~0.5寸;

可灸。

[出处]《针灸甲乙经》:

“神庭,在发际直鼻,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别名]天庭。

[穴名解]神庭者,额之上乃人神所游之所,而此穴乃其庭也。

[位置]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解剖]皮肤→皮下脂肪→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

[取法]正坐位或仰卧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取穴。

[功用]清利头目,通窍宁神。

[主治]头晕目眩,鼻渊,鼻衄,流泪,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

角弓反张,癫狂,痫证,惊悸等。

[刺灸法]刺0.1-0.2寸;

[配穴举例]神庭配上星、肝俞、肾俞、百会,主治雀目,目翳;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通谷,主治鼻鼽清涕出。

[现代研究]近代有实验证明针灸神庭穴均能使中风病人的微循环改善,并在病理条件下调节患侧肢体的感觉系统。

上星穴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

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主治病症】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刺灸法】平刺0.5~0.8寸;

“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人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

[别名]明堂,神堂,鬼堂。

[穴名解]此穴在额之最高处陷中如豆大,如星以悬于天者然,故曰上星。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9(图8-2-4)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正坐位或仰臣L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用中指同身寸或拇指1横指处取穴。

(图8-2-7)

[功用]散风清热,宁心通窍。

[主治]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痈,鼻衄,鼻痔等。

[刺灸法]刺0.2-0.3寸;

[配穴举例]上星配肝俞,主治目泪出;

上星配合谷、足三里,主治鼻渊,眩晕。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头痛,眩晕,鼻炎等症的治疗。

迎香穴

[别名]鼻通。

[位置]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的粘膜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图9-1-7)

[简易取法]鼻侧,鼻唇沟上端尽处。

[解剖]有上唇方肌;

有面动、静脉分支;

分布有筛前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及滑车下神经。

[功用]清热散风,明目通鼻。

[主治]目赤肿痛,鼻疾,头额痛。

[刺灸法]沿鼻唇沟上端向下斜刺0.3—0.8寸;

不灸。

[配穴举例]配天府、肝俞,主治久流冷泪;

配印堂、合谷、肺俞,主治鼻塞、鼻渊。

耳根部穴位的定位与主治功能

1.上耳根

定位:

在耳根最上处。

(图10-9)

功能:

清热凉血,熄风止痛。

主治:

鼻衄,中风偏瘫,各种疼痛。

2.耳迷根 

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

疏肝利胆。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头痛,鼻塞,心动过速。

3.下耳根

在耳根最下处。

补肾益气。

低血压,内分泌紊乱。

耳背部穴位的定位与主治功能

1.耳背心

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宁心安神。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2.耳背肺

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

宣肺平喘利气。

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感冒,皮肤病。

3.耳背脾

在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

健脾和胃。

腹胀,消化不良,胃脘痛,食欲不振,腹泻。

4.耳背肝

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区。

疏肝利胆,清头明目。

肝炎,胁肋痛,胆囊炎,胆石症,头痛,眩晕,目疾。

5.耳背肾

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

滋阴降火。

因阴虚阳亢引起的失眠,眩晕,多梦,头痛,五心烦热。

6.耳背沟

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

平肝熄风。

高血压病,神经血管性头痛,眩晕。

小药箱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小药箱”,所谓人体自带的小药箱,就是人身体中某些特殊的穴位,通过不同的刺激方法能激发其生理功能,起到类似药物的治疗作用。

这个人体药箱是生命和免疫系统自有的,若能掌握开启它的方法,就可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小腿内侧的复溜穴(六味地黄丸)

  取穴:

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

复溜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要治疗:

腰膝酸软、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足跟痛等症状。

脾胃虚弱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易产生腹泻、消化不良、腹胀等不良反应。

  刺激小腿内侧的复溜穴,具有滋阴补肾的效果。

每次揉按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天揉按3~5次,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食指桡侧的商阳穴(开塞露)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便秘。

长期使用开塞露会产生依赖性,并使治疗效果下降。

  食指桡侧的商阳穴是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

每次排便前揉按该穴位3~5分钟,即相当于使用一次开塞露。

  拇指指甲根的少商穴(润喉片)

急性咽炎所致的咽喉肿痛、干燥灼热、声音嘶哑。

长期服用润喉片会导致腹泻,加重炎症等不良反应。

  刺激大拇指指甲根的少商穴,对治疗嗓子疼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若只是咽喉轻微疼痛,可用指甲掐揉2分钟,每天5次。

 手腕内侧的大陵穴(吗丁啉)

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消化功能减退、饱胀、烧心、嗳气,口臭等。

长期服用吗丁啉可出现哮喘发作、大便失禁等副作用。

  手腕内侧有大陵穴,揉此处可起到加强胃动力的作用。

每天饭后半小时揉按3~5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脚趾的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头晕目赤、咽干咳嗽、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火热内盛所致,应以清热去火为主。

牛黄解毒丸是清热去火良药,有较好的降火、解毒、消炎及通便作用,但长期服用易出现四肢冰冷、虚脱等不良反应。

  刺激脚趾的内庭穴,可产生清热去火的效果。

对治疗胃火牙痛、咽喉痛效果尤佳。

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50~100次,以产生微痛感为好。

  掌心外侧的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心烦、睡眠不好、口腔溃疡等。

长期服用牛黄清心丸易导致胃肠不适,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掌心外侧的少府穴可清心泻火、行气活血。

左手掌心朝上,用右手拇指指甲按掐左手少府穴,一掐一松,连做14下,每天3次。

曲池穴验案

曲池穴概述

  位置:

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或屈肘横纹外侧尽头取穴。

  作用:

宣气行血,搜风利节。

  主治:

  1.胁痛。

  2.胃腹痛。

  操作:

令患者正坐位挺胸直背,将上肢屈肘放于桌上,取一侧曲池即可(如胁痛则取患侧),用1.5寸毫针直刺到地部,复提至天部,天地人3次提插后,针刺朝向肩背部,左右捻转,命患者深呼吸,继之,拇指向前捻动,使针感沿臂部向上传导,同时令患者咳嗽,疼痛即止。

  起针,令患者活动,深呼吸,直至疼痛全部消失为止。

  治疗经验:

金老用此法治疗胁痛、胃腹痛等30余例,轻者1次,重者3次即愈。

  病案

  田某某,女,43岁。

初诊1989年12月5日。

  主诉:

左胁下痛3日。

  现病史:

3日前因与家人生气,即感左胁下刺痛,放射至胸背,胸闷,短气,吸气咳嗽痛剧,呼吸困难,屈背弯腰痛加剧,纳少、便调,难以入寐。

经按摩、敷药治疗无效。

  望诊:

面带愁容,少光泽,舌苔薄黄,张口呼吸。

  闻诊:

无异常。

  切诊:

脉细数。

  辨证:

肝郁气滞,脉络不通。

  立法:

疏肝解郁,通经活络。

曲池。

手法同上所述。

后溪穴养护颈椎腰椎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

后溪穴位于第5掌指关节后尺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临床上,颈椎、腰椎、眼睛有问题,可按揉后溪穴,效果明显。

有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舒经利窍、宁神之功,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滚揉后溪穴,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有一定效果。

方法为:

双于后溪穴放在桌子边沿上,川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

在滚动当中,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每天3~5分钟。

头痛头昏点点阳溪穴

许多白领常因工作压力大,出现白天头痛、头昏、全身无力想睡觉,但晚上又心烦意乱睡不着。

怎么办?

这里教大家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点点”阳溪穴!

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如右图)。

操作时可先用右手食指尖点按左手阳溪穴,先点按不动一会,然后指尖不离位全手转动,时间3-5分钟。

之后换左手食指点右手阳溪穴,方法同上。

每天早晚各一次。

对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以及失眠、头晕、胸闷、心烦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如果能同时配合少府、通里、内关等穴位点按,效果更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若阳溪穴处(俗称“鼻烟窝”)肿胀疼痛,先要考虑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此疾患大都与慢性劳损有关,长期从事电脑以及弹钢琴工作者易患此病,此时用推拿(按摩)、针灸以及药物热(外)敷、封闭、理疗等有明显的效果。

但若有明显的外伤史,且症状逐步加重,则很可能有腕舟状骨骨折,此时,禁推拿(按摩),应尽快到医院骨伤科就诊。

穴位按摩治感冒

感冒初起时,可采用穴位按摩法治疗:

也可以一边服用感冒药,一边施用按摩法辅助治疗.以加速感冒痊愈。

1.按摩风池穴。

患者坐椅子上,头略低,颈部放松,双手自然弯曲,用食指来回摩擦风池穴(颈后,后发根的凹处.后颈凹中间向下一寸处)。

并用按揉手法,至有酸、胀、麻、重感觉为度,患者感到局部发热,浑身轻松为止。

2.按摩太阳穴。

如头昏症状较重,可按揉太阳穴(两眉梢外约3厘米凹陷处)40下,或捏耳垂数10下,头昏即可缓解。

3.按摩迎香穴。

如鼻塞较重可按摩鼻翼两侧处的迎香穴.可上下按揉,直到鼻通为止。

使用以上方法需及时,一经发现感冒征兆,就要进行,可缓解感冒症状。

足三里:

滋补强壮穴位

针刺足三里固然有很好的疗效,但这常常要在针灸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而拍打、按压足三里则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拍打、按压也是刺激穴位的一种方法,临床上按压足三里同样能产生酸、床、胀、痛的气感效应及循经传导的现象。

因而,按压、拍打足三里可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目的。

中医认为足三里穴为胃经之要穴,能理脾胃、调气血,具有补虚、健脾的特殊功能。

历代医家十分推崇足三里穴的养生保健和临床治疗作用,认为足三里不仅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还可治疗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痛经、痹症、耳鸣等多种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足三里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具有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对循环、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临床观察表明,按压、拍打足三里还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肩周炎并有很好的疗效。

按压足三里治疗肩周炎时需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具体做法为:

患者取端坐位,放松双上肢,取患肩对侧下肢足三里穴,用拇指由轻渐重进行按压,持续3分钟,当患者感到被压足三里穴周围酸、床、胀、痛难忍时,嘱患者猛抬举患肢,并停止按压。

这时患者会感到患肩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并鼓励患者做肩膀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动作。

上述治疗每3日施行1次。

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即小腿胫骨前缘外侧,膝关节下四指宽处。

足三里保健灸以“艾卷”或“艾炷”在穴位上进行温热刺激。

“艾卷”又称“艾条”,一般药店有售。

点燃艾卷后对准穴位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一般每处可灸5—10分钟。

“艾炷”是用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的“宝塔”状艾粒,放在穴位皮肤上点燃,或在“宝塔”下面垫上姜片或盐末等,一般每次可灸3-5个小“宝塔”。

足三里保健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穴位的作用

三阴交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白带过多,子宫下垂,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失眠等症。

三阴交穴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证女人的魅力。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三阴交对女人、对人体究竟有什么神奇作用呢?

1、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 

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

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

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

皮肤之所以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在捣乱。

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干净无暇了。

2、保持血压稳定 

三阴交是一个智能调节穴位。

当你血压过高或过低,每天中午11点—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坚持两三个月,能把血压调理至正常值。

3、改善性冷淡 

很多女性面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或者因为自身饮食结构或生活习惯不合理,导致性冷淡。

这样不但自己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还影响夫妻感情,容易导致家庭不稳。

三阴交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提升女人的性欲,让女人逃离性冷淡,重温浪漫人生。

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按揉三阴交,提升性欲的效果最好。

坚持一个月,定能收到你想要的效果。

4、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 

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

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

肝藏血,肾精生气血。

女人只要气血足,那些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不来月经等统称为月经不调的疾病都会消失。

而女人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月经不调有关。

只要每天晚上9点—11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就能调理月经,祛斑、祛痘、去皱。

不过,要坚持才有效果哦,坚持每天按揉,按揉一个月之后,才能看得到效果。

如果指望一两天就看到效果,只能是做梦了。

5、保养子宫和卵巢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

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

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

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

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6、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垂 

看看张曼玉和赵雅芝,现在脸都紧紧的,没有松垮下来,因为她们的饮食都很规律,脾没有受到伤害。

再看看大美人关之琳,经常在家开Part,饮食无节制,喝酒无节制,伤了脾,脸部现在松弛得非常明显,老态骤然显现。

经常伤害脾,脸上及全身肌肉都会更快的松弛。

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对抗地球的引力,保证脸部和胸部不下垂。

除了饮食要规律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健脾,因为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哦。

经络穴位治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以前我都是靠吃消炎药治疗,要是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还得到医院去输液才能治好。

自从我学会用经络穴位来治病防病后,每逢遇到咽喉肿痛,我就掐按肺经上的最后一个穴位——少商穴(在大拇指内指甲角旁),当咽喉肿痛时,一掐这里就会很痛。

如果是刚开始得,一般两只手掐按2~3分钟就会好。

若得的时间长了,已经很厉害了,那就得每天掐按两次,两只手各按3~5分钟,一般2~3天就会好。

为了让病好得更快,也可用三棱针点刺,放一滴血,当时就会见好。

商阳穴

定位:

在食指桡侧端,距离指甲角0.1寸。

主治:

常用于咽喉肿痛、手指麻木、中风昏迷的治疗与保健。

肩髃穴

上臂外展90度,当肩峰前缘的凹陷处。

常用于肩关节疼痛,上肢不能抬举、肩周炎的治疗与保健。

少泽穴

在手小指尺侧端,距离指甲角0.1寸。

常用于昏迷、缺乳、乳腺炎、喉咙肿痛的治疗与保健。

后溪穴

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常用于头项强痛、腰腿痛,肘臂及手指痉挛痛的治疗。

小海穴

曲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定穴。

常用于颈项肩臂部疼痛、麻木的治疗与保健。

肩贞穴

在腋后皱臂直上1寸处。

常用于肩胛疼痛、肩周炎、手臂痛、上肢不能抬举的治疗。

关冲穴

在环指尺侧端,距指甲角0.1寸。

常用于咽喉肿痛、头痛、热病及其昏厥的治疗。

合谷穴

侧拳,在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常用于头面部疾患、妇科病、肠胃病及高烧、抽搐、小儿惊风的治疗与保健。

手三里穴

侧腕曲肘,曲池穴下2寸处。

常用于胃肠病及其手臂疼痛麻木的治疗与保健。

印堂穴

位置:

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

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

按压有酸胀感。

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局部按压有胀感。

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水沟穴(人中穴)

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睛明穴

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攒竹穴

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百会穴

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