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260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Word格式.do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6.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古代一个季节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D.“《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合称为“五经”。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官员退休。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B.社稷,我国古代称谷神为社,土神称为稷,粮食和土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故而人们也用社稷代指国家。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接待等事务,科举取士、学校事务也归礼部管辖。

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

D.服除,意思是脱掉丧服,即守丧期满。

根据传统孝道观念,官员遭逢父母去世,一般都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

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这一制度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D.佩鱼即佩戴鱼袋。

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

三品以上穿紫衣者用金饰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衣者用银鱼袋,此即为“章服制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

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

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

“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1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

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即行冠礼。

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故用“弱冠”以指男子十八岁左右的年纪。

B.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

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

《战国策》:

“周,天下之宗室也。

C.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

这里指受任,就任。

D.卒,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

又年老寿终称“卒”。

后为死的通称。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

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即除去丧礼之服。

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

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理指某官职出现空缺,由其他人暂时代理,阮元先代理浙江巡抚,后正式担任此职。

B.服阕指古人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文中阮元因丁父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兵部侍郎。

C.漕运指从水道运输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它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

D.傈僳指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大多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带,以狩猎、农耕为生。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

“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风俗,目的是向国家推荐贤者;

后演化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故又称“乡饮酒”。

C.侍读,官名。

唐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

宋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延续此职。

  D.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常用词语有“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

17.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

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薨”,类似皇帝的“驾崩”。

《礼记·

曲礼》: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

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

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用一个年号。

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

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本意是台阶,还有授予官职,清除的意思;

摄,代理。

表代理官职的还有行、署等;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B.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从唐代开始,为了神化皇权,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

C.丁忧,即官员家中有丧事要回家奔丧、居丧的意思。

到后来,丁忧特指父母之丧。

致仕,就是退休,意为“还禄位于君”,也就是辞官在家闲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

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太常是礼部的一个下属机构。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

B.节,文中指符节。

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

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视事:

文中指办事。

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畿”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所以“近瓷”指京城附近,“京瓷”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B.兵部是古代中央政府尚书省管辖下的六部之一,掌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C.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救,南北朝后专指皇帝诏书。

“制”浩”也可指帝王的命令。

D.古人用地支纪时,“巳”和“午”是地支的第六位和第七位,对应现在的十到十二时和十二到十四时。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本意是台阶,还有免去官职,清除的意思;

B.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具有艺能人士供职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C.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D.丁忧,即官员家中有丧事要回家奔丧、居丧的意思。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

“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谪”“左迁”是关于降低职务的。

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

“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

“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

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B.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

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

“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2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衰麻”,孝服的一种,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功”同属凶礼中的“五服”用品。

B.“授”“权”“拜”“知”“命”皆与古代官职制度中官员的升降调动有关,如本文“授权兵部尚书”即表示赵葵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C.太傅,官名。

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

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如文、武、康等都是美谥,幽、炀、厉等都是恶谥。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和成语“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意思相同。

B.疏,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类文章,此类文章还包括表、对策、封事等。

C.世祖,是我国古代帝王的庙号之一。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有时用来纪年。

D.职贡,上贡赋税,指藩属国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的贡纳。

按时职贡表示臣服。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末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文是韵文,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

D.“博士”是古代学官名。

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是专门作为检察性质的官职,负责检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景帝”是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平定的称号。

C.“疏”又称“奏疏”,是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议事进言使用的一种文体。

D.“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就是还禄位于君,退休养老的意思。

30.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守:

官名。

郡的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原本是防守边地的官员,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B.《尚书》,也称为《书经》,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

后被列为“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尚”即为“上”,《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

C.鼎镬:

是鼎与镬的合称,二者都是古代的烹饪器。

后来成了古代的一种酷刑,就是用鼎镬烹人。

D.告老:

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专指官员因身体有病或政见不合而委婉地提出辞职。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等王朝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于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曰恭惠”中的“恭惠”为谥号。

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C.“贞元五年”中的“贞元”为年号。

年号是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C.“抗疏”,就是上书拒绝皇上所授的官职,杜甫诗“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中的“抗疏”正是此意。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亦即“配享”。

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士:

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

B.擢:

文中指提拔。

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博士:

文中指学官名。

“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

D.工部:

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秩满:

谓官吏任期届满。

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

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

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

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称颂、悼念等。

38.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指定罪、获罪。

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

D.“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

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40.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

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C.不豫:

“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致政:

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