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72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docx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

ModifiedbyJACKontheafternoonofDecember26,2020

 

河南省对口升学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

 

河南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

 

考生注意:

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中医内科学1-20;中医外科学21-40。

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1.感冒的病因以

A.寒邪为主

C.风邪为主

B.湿邪为主

D.热邪为主

2.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A.起病的缓急

C.病程的长短

3.肺痨的临床特征,错误的是

A.咳嗽,咯血

C.潮热,盗汗

4.胸痹心痛心阴亏虚证的代表方是

A.血府逐瘀汤

C.当归四逆汤

5.眩晕肝阳上亢证的治法是

A.燥湿健脾,和胃止呕

C.益精养髓,补肾益脑

6.中风的病因包括

A.虚、火、风、痰、气、血

C.虚、火、暑、痰、气、血

B.咳痰的有无

D.初起是否伴有肺卫表证

 

B.身体逐渐消瘦

D.咯吐腥臭浊痰

 

B.天王补心丹

D.栝蒌薤白半夏汤

 

B.平肝潜阳,补益肝肾

D.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B.风、寒、暑、湿、燥、火

D.虚、火、风、痰、燥、血

 

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第1页(共7页)

 

7.胃痛的治疗大法是

A.通法

C.消法

8.胃痛脾胃虚寒证的代表方是

A.丹栀逍遥散

C.黄芪建中汤

9.泄泻的基本病机是

A.脾虚湿盛

C.肾精亏虚

10.呕吐胃阴亏虚证的代表方是

A.麦门冬汤

C.香砂六君子汤

11.呕吐的基本病机为

A.肝郁脾虚

C.津枯血燥

B.和法

D.补法

 

B.保和丸

D.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B.肝郁脾虚

D.气血亏虚

 

B.藿香正气散

D.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B.气血壅滞

D.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12.下列属于黄疸(阴黄)辨证要点的是

A.由寒湿所致

C.由湿热所致

13.确定黄疸的重要依据是

A.目白睛黄染

C.小便黄

14.黄疸(阳黄)热重于湿的治法是

A.温化寒湿,健脾和胃

C.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B.起病急,病程短

D.黄色鲜明如橘色

 

B.身黄

D.面黄

 

B.利湿化浊,泄热除黄

D.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15.水肿面浮肢肿,腰以下为甚,伴腰膝酸软,病位在

A.肾

C.肺

B.脾

D.肝

 

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第2页(共7页)

 

16.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

A.闭

C.漏下

17.咳血与吐血的共同点是

A.血液均经口出

C.血由胃来

B.癃

D.关格

 

B.血由肺来

D.血中常夹食物残渣

18.消渴一般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突出者,称为

A.上消

C.下消

19.风湿头痛常见

A.痛而胀

C.空痛

20.行痹疼痛的特点是

A.重痛

C.灼痛

21.辨脓的操作方法不包括

A.按触法

C.内托法

22.红丝疔好发于

A.颜面部

C.项背部

23.丹毒湿热毒蕴证的代表方是

A.普济消毒饮

C.犀角地黄汤

B.中消

D.食亦

 

B.重痛

D.晕痛

 

B.空痛

D.游走性疼痛

 

B.透光法

D.穿刺法

 

B.四肢

D.胸部

 

B.黄连解毒汤

D.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

24.有头疽风热蕴结证(初期)的代表方是

A.透脓散

C.托里消毒散

B.竹叶黄芪汤

D.仙方活命饮

 

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第3页(共7页)

 

25.乳痈初期常有

A.乳头皲裂

C.乳头溢血

26.乳核血瘀痰凝证的治法是

A.疏肝理气散结

C.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27.斑疹的皮损表现为

A.具有腔隙的突起

C.突出于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

28.蛇串疮脾虚湿蕴证的代表方是

A.龙胆泻肝汤

C.桃红四物汤

B.腋窝淋巴结肿大

D.乳房部出现单侧或双侧肿块

 

B.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D.清肝解郁,解毒散结

 

B.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

D.暂时性皮肤局限性水肿性隆起

 

B.参苓白术散

D.除湿胃苓汤

29.花斑癣皮疹的特征是

A.具有腔隙而内含脓液的突起

B.突出皮面或隐于皮下的实质性损害

C.色素减退或增深的糠秕状脱屑斑

D.暂时性皮肤局限性水肿性隆起

30.疥疮搽药的步骤为

A.沐浴—搽药—更衣、消毒

C.更衣、消毒—沐浴—搽药

31.接触性皮炎的特点是

A.每多缠腰而发

C.有接触传染史

B.搽药—更衣、消毒—沐浴

D.沐浴—更衣、消毒—搽药

 

B.发病前有明显的接触史

D.具有接触传染和自身接种的特性

32.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的特点是

A.停药1周后红斑消退

B.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

C.再服该药,在原药疹处又出现同样皮疹

D.停药1~2周,皮疹逐渐消退,有糠秕状脱屑

 

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第4页(共7页)

 

33.神经性皮炎又名

A.药疹

C.肥疮

34.寻常型白疕的特征性表现不包括

A.白色鳞屑

C.点状出血

35.肛裂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下截石位的

A.6、9点处

C.6、12点处

B.风疹块

D.摄领疮

 

B.薄膜现象

D.浅在性脓疱或脓痂

 

B.3、9点处

D.3、7、11点处

36.内痔分期中,便后痔核可以自行回纳的是

A.Ⅰ期

C.Ⅲ期

37.肛裂血热肠燥证的代表方是

A.润肠汤

C.增液承气汤

38.直肠全层脱出为

A.一度脱肛

C.三度脱肛

B.Ⅱ期

D.Ⅳ期

 

B.增液汤

D.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B.二度脱肛

D.Ⅰ期内痔

39.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是在肛管或直肠粘膜上有无痛性小硬结的是

A.赘皮外痔

C.锁肛痔

40.烧烫伤面积的估算,双下肢为

A.1×9%

C.3×9%

B.混合痔

D.血栓痔

 

B.2×9%

D.5×9%+1%

 

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第5页(共7页)

 

二、判断题(中医内科学41-50;中医外科学51-60。

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A

选项代表正确,B选项代表错误,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41.热哮发作期的代表方是定喘汤。

42.心悸的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43.胸痹发作期的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治宜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为法。

44.寒湿痢的代表方是胃苓汤。

45.黄疸(阴黄)的代表方是茵陈术附汤。

46.水肿证属表、热、实证的为阳水。

47.脾气郁结是郁证最基本的病机。

48.瘀血发热的治法是疏肝解郁,清肝泄热。

49.痰浊头痛的代表方是血府逐瘀汤。

50.痛痹的治法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51.疮疡阴阳辨证时,皮肤温度不热或微热的属于阳证。

52.疮疡内治法的三个总原则是消法、托法、和法。

53.乳核的特点是乳房局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

54.乳癖之冲任失调证的代表方是二仙汤合四物汤。

55.皮损表现为具有腔隙而内含脓液的突起的是斑疹。

56.蛇串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57.男性单纯性淋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溢脓等。

58.便血是内痔、肛裂、息肉痔、锁肛痔共有的临床症状。

59.深Ⅱo烧烫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60.脱疽主要由于情志不畅、心气不足,寒湿侵袭凝滞脉络所致。

 

中医内科学(40分)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8分)

61.肺痈

62.不寐

63.痢疾

64.鼓胀

 

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第6页(共7页)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65.简述眩晕的病因。

66.简述呕吐脾胃气虚证的证候。

67.简述血淋和尿血的区别。

68.简述气虚发热的治法和治疗选方。

五、病例分析题(12分)

69.患者,男,57岁,慢性咳喘病史7年,每于冬季加重,昨日又因气候突变而

致气喘,咳嗽,痰涎涌盛,咯出不爽,胸中满闷,兼呕恶纳呆,舌苔白厚腻,脉滑。

请给出:

中医病名、证型、治法和方剂。

 

中医外科学(40分)

 

六、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8分)

70.走黄

71.湿疮

72.外痔

73.脱疽

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4.简述疖之热毒蕴结证的治法和治疗选方。

75.简述如何辨脓的有无。

76.简述瘾疹血虚风燥证的治法和治疗选方。

77.简述粉刺的预防与调护。

八、病例分析题(12分)

78.患者,男,35岁,农民。

外阴部水疱、灼痛伴瘙痒5天。

5天前发热,倦怠,

食欲不振,外阴部灼热刺痛,不久出现红斑,继而形成水疱,疼痛明显,伴有尿频、

尿急、尿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检查:

T℃;外阴部可见针头大小簇集成

群的水疱,疱内含透明浆液,间有糜烂渗出。

请给出:

中医病名、证型、治法和方剂。

 

医科类中医专业课试题卷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