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921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docx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

00042

习题汇总: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可以分为()。

A.描述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B.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C.推断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答案:

B

2.为了了解某地区商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数据的是()。

A.经济类型

B.经营方式

C.销售收入

D.年盈利额是否超过100万元

答案:

C

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品质数量的是()。

A.商品销售量

B.国民生产总值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月收入

答案:

D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定序数据包含了定类数据和定量数据的全部信息

B.定类数据包含了定序数据的全部信息

C.定序数据与定类数据是平行的

D.定量数据包含了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的全部信息

答案:

D

5.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答案:

B

6.在下列叙述中,关于推断统计的描述是()。

A.一个饼图描述了某医院治疗的癌症类型,其中2%是肾癌,19%是乳腺癌

B.从一个果园中抽取36个橘子的样本,用该样本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C.一个大型城市在元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

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答案:

B

7.性别的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A.定距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类尺度

D.定比尺度

答案:

C

8.某人身高为“0”,表示没有这个人。

因此,身高属于()。

A.列名尺度

B.顺序尺度

C.间隔尺度

D.比例尺度

答案:

D

9.某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0”分,则成绩属于()。

A.列名尺度

B.顺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答案:

C

10.在数据的计量尺度中,要求必须有一个绝对固定“零点”的尺度是()。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答案:

D

11.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查组织方式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答案:

D

12.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名顾客。

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直接观察法

B.报告法

C.访问法

D.很难判断

答案:

C

13.某电视台要对一知名栏目的收视情况进行调查,宜采用()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答案:

C

14.要了解我国今年棉花生产的基本情况,对一些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的地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统计报表

B.抽样调查

C.普查

D.重点调查

答案:

D

15.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

B.在某方面作出成绩的单位

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

D.典型单位

答案:

C

16.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

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

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

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

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答案:

D

17.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他注意到,雇员要么从家里带饭,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

他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

A.访问调查

B.邮寄调查

C.个别深度访问

D.观察调查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18.“统计”的含义一般泛指()。

A.统计工作

B.统计资料

C.统计分类

D.统计科学

E.统计分析

答案:

ABD

19.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数量的有()。

A.人口性别

B.民族

C.考试分数

D.商品使用寿命

E.企业所有制性质 

答案:

ABE

20.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数据的有()。

A.企业的地址

B.企业注册资金

C.企业开工时间

D.企业经营方向

E.企业产品品种数

答案:

BCE

21.普查是()。

A.非全面调查

B.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答案:

BCD

三、判断分析题

2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可通用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现象和科学实验等领域的分析研究。

()

答案:

正确。

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学科,凡是可以用数据表现的总体,都可以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

所以统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可应用于社会、经济、科技、自然、日常生活等等各个领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23.统计工作实质就是一种单纯的计数活动。

()

答案:

错误。

统计工作是指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并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的活动的过程。

在萌芽期是从单纯的计数活动开始的。

24.统计研究的是现象的抽象数量方面。

()

答案:

错误。

统计研究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数量,而数学研究的是抽象数量。

25.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

()

答案:

正确。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推断统计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26.统计整理只是一个从调查到分析的中间环节,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

()

答案:

错误。

统计整理只是一个从调查到分析的中间环节,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27.为了获得说明总体特征的数据,必须采用全面调查。

()

答案:

错误。

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对于无限总体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等情况,只能采用非全面调查。

四、简答题

28.简述: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答案:

(1)定类尺度。

也称类别尺度或者列名尺度,是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的一种测度。

(2)定序尺度。

又称顺序尺度,它是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3)定距尺度。

又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的间隔进行的一种测度。

(4)定比尺度。

也称比例尺度或比较水平,是对事物之间比值的一种测度。

29.简述:

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案:

(1)普查。

是为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方式。

(2)抽样调查。

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3)统计报表。

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之下而上逐级填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4)重点调查。

只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这些重点单位尽管在全部总体中出现的频数极少,但其某一变量数值在所要研究的变量数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5)典型调查。

是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二)

一、单项选择题

30.圆形图(饼图)主要用于表示()。

A.发展变化趋势

B.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

C.总体内各部分的对比关系

D.强度和密度

答案:

B

31.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答案:

B

32.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

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

答案:

C

33.某组向下累计频率表示()。

A.大于该组上限的百分数有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的百分数有多少

C.小于该组上限的百分数有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百分数有多少

答案:

B

3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520

B.550

C.560

D.530

答案:

D

35.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

答案:

C

36.下表是一个收入调查数据形成的分布数列,最后一组的组中值可视为()。

收入(元)

频数(人)

2000以下

10

2000—4000

40

4000—6000

80

6000—8000

40

8000—10000

20

10000以上

10

合计

200

A.11000

B.12500

C.14000

D.无法计算 

答案:

A

37.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

A.组距

B.组数

C.组限

D.组中值

答案:

C

38.按“上组限不在内”原则,凡遇到某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组上、下限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D.另设一组

答案:

B

39.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

A.环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箱线图

答案:

D

40.下面的哪一个图形适合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总体或结构性问题()。

A.环形图

B.饼图

C.直方图

D.茎叶图

答案:

A

41.10家公司的月销售额数据(万元)分别为72,63,54,54,29,26,25,23,23,20。

下面哪种图形不宜用于描述这些数据()。

A.茎叶图

B.散点图

C.条形图

D.饼图

答案:

B

42.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

A.单变量值分组

B.组距分组

C.等距分组

D.连续分组

答案:

B

43.可以用来显示定性数据的统计图()。

A.茎叶图

B.直方图

C.条形图

D.散点图

答案:

C

44.某校测量了初三

(1)班学生的身高(精确到1cm),按10cm为一段进行分组,得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班人数最多的身高段的学生数为7人

B.该班身高低于160.5cm的学生数为15人

C.该班身高最高段的学生数为20人

D.该班身高最高段的学生数为7人

答案:

D

45.如图所示是华联商厦某个月甲、乙、丙三种品牌彩电的销售量统计图,则甲、丙两种品牌彩电该月的销售量之和为()。

A.50台

B.65台

C.75台

D.95台

答案:

C

46.已知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一、二、三、五组数据分别为2、8、15、5,则第四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分别为()。

A.25,0.5

B.20,0.5

C.20,0.4

D.250.4

答案:

C

47.已知甲、乙、丙、丁共有课外书30本,又知甲、乙、丙、丁的课外书制作的条形统计图的高度之比为2︰4︰3︰1,则乙的课外书的本数为()。

A.12

B.14

C.16

D.18

答案:

A

48.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它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

A.5

B.7

C.16

D.33

答案:

B

49.已知一组数据8,6,10,10,13,11,8,10,12,12,9,8,7,12,9,11,9,10,11,10,那么频率是0.2的一组数据的范围是()。

A.

B.

C.

D.

答案:

D

50.将100个数据分成8个小组,如下表:

组号12345678

组号

1

2

3

4

5

6

7

8

频数

11

14

12

13

13

12

10

则第六组的频数为()。

A.12

B.13

C.14

D.15

答案:

D

51.已知20个数据如下:

25,21,23,25,27,29,25,24,30,29,26,23,25,27,26,22,24,25,26,28,对这些数据列频数分布表时,其中24.5-26.5这一组的频数是()。

A.8

B.7

C.11

D.5

答案:

A

52.某班40名学生就哪支队伍能在世界杯足球赛中夺冠进行竞猜,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若把认为巴西队将夺冠的这组学生人数作为一组的频数,则这一组的频率为()。

A.0.1

B.0.15

C.0.25

D.0.3

答案:

D

53.某校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各自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绘制成条形图(如图),据此可以估计出该校所有学生平均每人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

A.1小时

B.0.9小时

C.0.5小时

D.1.5小时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5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

A.是上限与下限的中点数

B.在开口组中可参照相邻组来确定

C.在开口组中无法计算

D.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E.就是组平均数

答案:

ABD

55.在组距式分组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B.习惯上规定“下组限不在内”

C.离散变量可采用相邻两组组限间断的方法

D.连续变量可采用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方法

E.开口组通常以相邻组的组距作为其组距

答案:

ACDE

56.在某地区居民家庭按月消费支出分组为500元以下、500-800元、800-1500元、1500元以上的资料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组假定下限为0

B.属于异距分组

C.第一组和最后一组是开口组

D.相邻组限是重叠的

E.某家庭月消费支出为1500元,应归入800-1500组

答案:

BCD

57.定性数据的图形表示方法一般有()。

A.饼图

B.直方图

C.条形图

D.环形图

E.柱形图

答案:

ACDE

三、判断分析题

58.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各组的代表值,它不一定等于组内各变量值的平均数。

()

答案:

正确。

组中值是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四、计算题

5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本校初一学生一天中做家庭作业所用的大致时间(时间以整数记.单位:

分),对本校的初一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并把调查得到的所有数据(时间)进行整理,分成五个时间段,绘制成统计图(如图所示),请结合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所抽取的学生有多少人?

(2)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一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

大致时间超过120分(不包括120分)的人数占被

调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从左到右第四小组的频率是多少?

答案:

(1)3+6+9+8+4=30(人)。

所以,这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所抽取的学生有30人。

(2)9+8+4=21(人),21÷30×100%=70%。

所以,做家庭作业超过120分的人数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70%。

(3)8÷30=

,所以从左到右第四小组的频率为

60.为了解某地初中三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从该地的一所中学选取60名学生对其身高(单位:

cm)进行测量,分组情况如下:

分组

147.5~155.5

155.5~163.5

163.5~171.5

171.5~179.5

频数

6

21

m

频率

a

0.1

问题:

(1)求出表中a、m的值;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答案:

(1)因为选取了60名学生,所以m=60×0.1=6(人)。

a=1-0.1=1-0.1-0.1-0.35=0.45,故a=0.45,m=6。

(2)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61.为了解某校初三男生的身高情况,该校从初三随机找来50名男生进行了身高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均为整数,单位:

cm)列出如下频率分布表

分组

频数

频率

156.5~160.5

3

0.06

160.5~164.5

0.08

164.5~168.5

12

168.5~172.5

13

0.26

172.5~176.5

0.24

176.5~180.5

4

0.08

180.5~184.5

5

合计

5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频率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在表中,数据在164.5~168.5范围内的频数是多少;

(3)在表中,频率最大的一组数据的范围是什么;

(4)估计该校初三男生身高在172cm以上(不包含172cm)的约占百分之多少;

(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答案:

(1)“频数”一栏从上到下分别为4,12,“频率”一栏从上到下分别为:

0.24,0.04,1.00。

(2)在表中,数据在164.5~168.5范围内的频数是12。

(3)在表中,频率最大的一组数据的范围是168.5~172.5。

(4)该校初三男生身高在172cm以上的约占0.24+0.08+0.04=0.36=36%。

(5)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五、论述题

62.请论述:

如何正确编制组距数列。

答案:

(1)首先要将原始数据排序。

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

(2)确定组数和组距。

组数和组距的确定应以满足研究目的之需要,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突出组与组之间的本质差异为基准。

一般而言,组数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

若组数太多,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分散,组数太少,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集中,这就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

组数确定好后确定组距,为便于计算,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

(3)组限的确定。

一方面选择应当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分界线的标志值为组限,另一方面要遵循分布的原则。

最低租的下限要小于最小变量值,最高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4)根据所确定的组数、组距及组限表示方法,可以分别统计各组出现的次数形成组距数列。

 

(三)

一、单项选择题

6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均值

答案:

C

64.8名研究生的年龄分别为24,21,22,28,26,24,22,20岁,年龄中位数为(  )。

A.24

B.23

C.22

D.21

答案:

B

65.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系数为0.3,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

A.60

B.0.015

C.6

D.66.67

答案:

C

66.当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众数不存在

B.众数等于均值

C.众数等于中位数

D.众数等于最大的数据值

答案:

A

67.某企业要采取一项新的改革措施,为了解职工的意见,随机抽取了100名职工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人,表示中立的有22人,表示反对的有9人。

描述工人意见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A.众数

B.中位数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答案:

A

68.某地区职工平均月工资为880元,人均月收入为810元,则()。

A.后者为平均数

B.前者为平均数

C.两者都是平均数

D.都不是平均数

答案:

C

69.某组数据呈正态分布,计算出算术平均数为5,中位数为7,则该数据分布为()。

A.左偏分布

B.右偏分布

C.对称分布

D.无法判断

答案:

A

70.已知一分配数列,最小组限为30元,最大组限为200元,不可能是平均数的为()。

A.50元

B.80元

C.120元

D.210元

答案:

D

71.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答案:

A

72.若两总体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它们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答案:

D

73.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两个邻组的次数相等,则()。

A.众数为0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组的上限就是众数

D.众数组各单位变量值的平均数为众数

答案:

B

74.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的代表性()。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难以判断

答案:

C

75.平均指标中最常用的是()。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答案:

A

76.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A.集中趋势

B.离散趋势

C.变动趋势

D.长期趋势

答案:

A

77.若男青年组体重均值为55公斤,标准差为4.2公斤,离散系数为7.6%;女青年组体重均值为48公斤,标准差为3.9公斤,离散系数为8.1%,则()。

A.男青年组体重差异大于女青年组

B.男青年组体重差异小于女青年组

C.男青年组体重差异与女青年组相同

D.男女青年组体重差异无法确定

答案:

B

78.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在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答案:

B

79.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

答案:

B

80.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均值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81.变量数列中,各组变量值与频数的关系是()。

A.各组变量值作用的大小由各组频数的多少决定

B.各组变量值作用的大小由各组变量值的大小决定

C.频数越大的变量值对总体一般水平的影响也越大

D.频数越大的变量值对总体一般水平的影响越小

E.频数越大,变量值也越大

答案:

AC

82.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A.算术平均数

B加权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答案:

DE

83.数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

B.众数法

C.中位数法

D.调和平均法

E.加权平均数

答案:

ADE

84.位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

B.众数法

C.中位数法

D.调和平均法

E.几何平均数

答案:

BC

85.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主要有()。

A.众数

B.中位数

C.均值

D.调和平均数

E.加权平均数

答案:

ABCDE

86.关于众数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有()。

A.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B.从分布的角度看,是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数值

C.是位置平均数

D.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E.不一定存在,若存在也不一定是唯一的

答案:

ABCDE

87.在一个正态分布下,中位数()。

A.等于算术平均数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