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3022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docx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

事故灾难应急常识

1.什么是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有时单独指甲烷(沼气)。

它是在煤的生成和煤的变质过程中伴生的气体。

在成煤的过程中生成的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

另外,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继续生成瓦斯。

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

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kg,所以,它常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

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瓦斯的燃烧、爆炸性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

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是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的。

游离状态也称为自由状态,这种瓦斯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于煤体或围岩的裂缝、孔隙之中,其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贮存空间的体积、压力和温度。

吸着状态又称结合状态,其特点是瓦斯与煤或某些岩石结合成一体,不再以自由气态形式存在。

按其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吸附及吸收两种。

吸附状态是由于固体粒子与气体分子之间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使气体分子在固体粒子表面上紧密附着一个薄层;吸收状态是气体分子已进入煤分子团的内部。

几种状态的瓦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平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当压力、温度变化时,游离瓦斯转化为吸着瓦斯称为吸附,吸附瓦斯转化为游离瓦斯称解吸。

2.什么是瓦斯突出?

瓦斯突出是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的增加,在煤层中形成了在地应力作用下,瓦斯释放的引力作用下,使软弱煤层突破抵抗线,瞬间释放大量瓦斯和煤而造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煤矿开采深度越深,瓦斯瞬间释放的能量也会越大。

煤和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煤层平巷掘进、上山掘进和石门揭煤时,有的矿井在回采工作面也发生煤和瓦斯突出。

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是两个概念,但灾害都来自于瓦斯。

瓦斯突出是一种地质灾害,在大量的有害气体瞬间涌入后,会形成窒息,但不一定会发生爆炸事故。

但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后,会引发爆炸事故,一是与空气中氧气含量达到12%以上,二是瓦斯浓度达到5%至16%之间,三是遇到明火,点火温度达到650度以上。

3.矿井瓦斯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矿井瓦斯等级是以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大小来划分的。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定为瓦斯矿井,并依照矿井瓦斯等级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

(1)低瓦斯矿井: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立方米/吨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立方米/分。

(2)高瓦斯矿井: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立方米/吨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立方米/分。

(3)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1.矿井突水有什么预兆?

 1)、一般预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

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2.矿井涌水有什么特征?

 1)、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涌水特征

  

(1)矿井涌水动态与当地降水动态相一致,具明显的季节性和多年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2)多数矿床随采深增加矿井涌水量逐渐减少,其涌水高峰值出现滞后的时间加长。

  (3)矿井涌水量的大小还与降水性质、强度、连续时间及人渗条件有密切关系。

  2)、以地表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涌水特征

  地表水充水矿床的涌水规律有:

  

(1)矿井涌水动态随地表水的丰枯呈季节性变化,且其涌水强度与地表水的类型、性质和规模有关。

受季节流量变化大的河流补给的矿床,其涌水强度亦呈季节性周期变化。

  

(2)矿井涌水强度还与井巷到地表水体间的距离、岩性与构造条件有关。

一般情况下,其间距愈小,则涌水强度愈大;其间岩层的渗透性愈强,涌水强度愈大。

  (3)采矿方法的影响。

依据矿床水文地质条件选用正确的采矿方法,开采近地表水体的矿床,其涌水强度虽会增加,但不会过于影响生产。

  3)、以地下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

  

(1)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的空隙性及其富水程度有关。

  

(2)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厚度和分布面积有关。

  (3)矿井涌水强度及其变化,还与充水层水量组成有关。

  4)、以老采空区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

在我国许多老矿区的浅部,老采空区(包括被淹没井巷)星罗棋布,且其中充满大量积水。

它们大多积水范围不明,连通复杂,水量大,酸性强,水压高。

3.防治矿井火灾的技术措施

⑴、一般性技术措施:

采用不燃性支护材料;设置防火门;设置消防材料库;设置消防水池。

⑵、预防外因火灾的措施:

预防明火、放炮引火、电气引火、摩擦生火。

⑶、预防内因火灾的措施:

合理布置巷道,采用合适的采煤法,封闭采空区等。

4.矿井通风常识

1、矿井为什么要通风

矿井通风就是把地面空气连续不断的送往井下,同时连续不断地把井下污浊空气排出井外。

通风的作用如下:

(1)供给井下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呼吸需要;

(2)冲淡、排除井下有毒气体和粉尘,保证工作人员不中毒、保持空气的清洁度以防止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3)稀释、排除井下的热量和水蒸气,创造合适的气候条件,改善职工的劳动环境。

由此可见,保证人身安全和矿井安全生产的措施中,矿井通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怎样进行通风

如何把地面的新鲜空气送入井下的各个工作地点,又将井下的污浊空气排除到地面来。

为了达到矿井通风的目的,每个矿井必须至少有两个井口,一个作进风,一个作回风,并在回风井口安装通风机,这就叫矿井口机械通风,矿井就是靠这种通风机将地面的新鲜空气送入井下各个工作地点,又靠它把井下的污浊空气和有害气体排到地面。

为了把新鲜空气按需要分送到各个工作地点,在井下各巷道中,根据通风的需要设置风墙、风门、风桥等通风构筑物。

在有些巷道里还装有调节风窗,用来调节风量。

这些通风构筑物是保证把新鲜风量按需要送到各个用风地点的必要手段,如进风与回风在同一地点交汇时,为了使进、回风分开,在这一地点必须设置风桥;为了隔断风流,在巷道某一地点需要设置风门等等。

所以任何人通过风门后,一定随手把风门关好。

当车辆通过风门时,切不可把相邻两道风门同时打开,否则就会造成风流短路,这样有些地点就得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了。

3、要爱护井下通风构筑物

(1)风墙又叫密闭。

它是切断风流或封闭采空区、防止瓦斯向矿井风流扩散的。

(2)风门。

它是既要切断风流又要行人和通过车辆的一种通风构筑物。

(3)风桥。

它是隔开两支相互交凡的进、回风的通风构筑物。

(4)调节风窗。

它是使某条巷道风量减少的通风构筑物。

5.矿工如何自救和互救?

每个井下人员仅仅知道怎样防止和排除事故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并且要熟练地掌握,怎样正确而又迅速地进行自救和互救,使自己和其他人员能安然脱险得救。

自救就是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内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互救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基础上,去救护灾区内受伤人员的方法。

为了达到矿工自救和互救的目的,每个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熟练地使用自救器,掌握发生各种灾害事故的预兆、性质、特点和避灾方法,抢救灾区受伤人员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会最基本的现场急救操作技术等。

每个煤矿的领导者,应有计划地对所有煤矿工作人员进行这方面培训,不能熟练地掌握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操作技术的人员,就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矿工,都不允许下井工作。

井下灾害事故发生后,一般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作好现场抢救工作就能将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具体做法是:

1.出现事故时,在场人员一定要头脑清醒、沉着、冷静,要尽量了解判断事故发生地点、性质、灾害程度和可能波及的地点,迅速向矿调度室报告。

2.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条件下,利用附近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及时处理,消灭事故,当确无法处理时,就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灾害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撤离时,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四处乱跑。

矿工自救设施自救器

当井下发生火灾、瓦斯和煤尘爆炸、煤与瓦斯或二氧化碳突出等灾害时,井下人员应立即佩戴自救器脱险,免于中毒或窒息而死亡。

自救器有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种。

过滤式自救器实际是一种小型的防毒面具,它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隔离式自救器则是一种小型的氧气呼吸器,它能利用自救器内部配备的化学药品,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气,供佩戴人呼吸。

佩戴过滤式自救器时,左手握住外壳下底,右手掀起红色开启搬手,扯开封口带,去掉外壳上盖,将药缸从外壳中取出。

然后从口具上拉开鼻夹,把口具片塞进嘴内,咬住牙垫,但嘴唇必须紧贴口具,用鼻夹夹住鼻子。

取下矿帽,把头带套在头顶上,再戴上矿帽用嘴呼吸。

6.专家建议:

矿山应设立应急救生舱

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专家建议,为提高矿井抗灾减灾能力,应建立以矿难有毒气体预警、矿工撤离、进舱避难和快速救生风筒营救四个环节为一体的矿山应急救生系统,以最大限度降低矿难伤亡。

在日前召开的矿难应急救生专家研讨会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金龙哲介绍说,多年来,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透水、冒顶以及由此引发的继发性事故,一直是导致大规模矿难伤亡的主要原因。

他说,由于上述事故存在破坏力大、事故原因复杂和易引起继发性事故等特点,使矿难发生后大约1个小时之内外界救援无法及时展开,而井下由于事故所带来的中毒、窒息、溺水等构成了“头号杀手”,超过90%遇险矿工的死亡发生在这关键的1小时内。

向日葵国际集团总裁林中选提出,要将遇险矿工的“被动待援”转化为“主动自救和外部救援相结合”,在矿山井下作业面放置具备抗压、防毒、防水、隔热并能提供必要生存条件的应急救生舱。

当矿难发生后,为矿工营造一个安全、有氧气供给的避难空间,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7.井下发生煤尘爆炸如何自救?

煤矿井下发生的煤尘爆炸,不但对矿井破坏严重,对人体也有很强的杀伤力。

其爆炸瞬间,可使爆炸现场升温高达2000℃以上,(压力可高达9个大气压以上),并且其冲击波强烈,散发出大量有毒气体。

据调查统计,矿井下发生煤尘爆炸时,多数遇难人员直接死因并不是爆炸和燃烧,而是有害气体和缺氧引起的中毒和窒息。

所以,发生煤尘爆炸时,自救措施要果断及时,方法得当,尽可能减少伤残和死亡的发生。

自救措施:

1、煤尘爆炸后,立即戴好自救器。

如没有准备自救器,最好用湿毛巾快速捂住鼻口,就地卧倒,如边上有水坑,可侧卧于水中。

2、听到爆炸时,应赶快张大口。

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爆炸所产生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

3、煤尘爆炸后,切忌乱跑,井下人员应在统一指挥下,情绪镇定,向有新鲜风流的方向撤退或躲进安全地区,注意防止二次爆炸或连续爆炸的再次损伤。

4、在可能的情况下,撤离险区后及时向井下调度、矿调度和局调度报告。

8.怎样管好用好氧气呼吸器?

一、完善呼吸器的管理制度,加强维修保养和操作培训

1.建立呼吸器的管理台帐,实行一台一卡制,并逐台编号。

台帐的内容有:

(1)责任落实到人,定期维护保养。

如定期充氧气、更换吸收剂、检测阀门完好程度等,明确责任人,避免工作中不负责的人为差错。

(2)建立检查、检修、保养记录。

记录中应反映出检查时间、查出的问题,维修情况、验收情况、保养内容等。

这些情况必须一目了解、毫不含糊。

2.为保证呼吸器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必须保证呼吸器各个部件的完好,具体要求是:

(1)呼吸器存放地点的要求。

呼吸器应存放在无日光直接照射、无油脂、无灰尘、无腐蚀性酸性气体,与明火距离大于10m以上的地方。

不得存放在不能直接见到的柜箱内,更不得上锁,保证急用时随手可以取得使用。

(2)定期检查氧气瓶压力。

当发现压力低于7.8MPa(80kgf/cm平方)时,必须及时充氧(以重庆煤矿安全仪器厂生产的AHG-2氧气呼吸器为例,下同)。

(3)每使用一次(包括演习)后,都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并迅速恢复使用功能,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具体内容有:

  a.必须对氧气瓶重新充气;

  b.必须更换氢氧化钙吸收剂;

  c.必须对面具、呼吸软管、外壳进行清洗消毒;

  d.必须检查各部机件有无损坏,各接头垫圈密封程度是否良好。

3.对消防人员进行基本操作培训。

凡消防人员必须学会操作规程,携带方式,排除简易故障等基本知识及技能:

(1)按照《氧气呼吸器安全操作规程》的操作程序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并进行考核,符合要求后才允许使用。

(2)每年应进行一次使用呼吸器的预演训练。

假想某作业场所发生火灾或毒气泄漏,进行实地抢险救灾的演习,达到临危不乱,指挥得当,秩序井然,抢险协调有效的目的。

4.对消防人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必须调离岗位,以提高消防人员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

5.对呼吸器的维修保养使用情况应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可与奖金等经济利益挂钩,保证责任和措施的落实,保证呼吸器始终处于临战状态。

6.使用呼吸器进行火灾救护时,必须规定两人以上进行配合,互相监护,允许通过手势、信号、书写或其他方式进行联系,严禁在火场摘下面罩讲话,严禁一个人单独行动。

二、健全呼吸器安全操作规程,注重安全实用和熟悉性能

1.佩戴呼吸器动作要规范。

佩戴方式采用左系式,即把背带挂在右肩、呼吸器落在左腰侧。

这样考虑的理由有:

一是大部分人是右撇子,呼吸器放在左腰处不影响右手的操作;二是气瓶阀门在身前,便于操作;三是便于观察压力表,一旦发现压力不够可以迅速停止救护,撤离火场。

2.规定佩戴呼吸器之前要首先打开氧气瓶阀门,检查氧气压力。

如果压力高于7.8MPa时才可使用。

防止压力过低,供氧时间不长,影响救护工作。

3.规定戴面罩的操作方法:

托起面罩,拇指在外,其余四指在内,将内罩由下颚往上戴,罩住面孔,然后进行几次深呼吸,以体验呼吸器各个机件是否良好。

确认没有问题时,才可以进入火灾现场。

4.使用中应随时观察氧气压力的变化,当发现压力降到2.9MPa时,消防人员应迅速退出火灾场所。

这是因为火灾危险与安全区一般都有一定的距离,氧气用完了再撤退就来不及了,所以一定要留足氧气余量。

5.使用中,如果感觉闷气,同时还感到有酸味,这是气囊中废气积聚过多的原因。

可以揿手动补给按钮,开启自动补给阀、补充氧气。

如果两次揿手动补给按钮的时间时隔太短,即气囊中废气积聚太快,这是由于氢氧化钙吸收剂失效的原因,应尽早撤离火灾危险区。

6.在使用中,如发生减压阀定量供氧故障,自己有严重的气闷感觉,应一边揿手动补给按钮,一边迅速撤出火灾场所,更换呼吸器后再进入危险区。

7.应规定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与油或火直接接触,还要防止撞击,以防引起呼吸器爆炸。

呼吸器在火为现场救护中,是保障消防人员自身安全不可少的防护用具。

我们不但要力求配备,还要加强管理和操作培训,确保在启用时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本文系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体会,试想为消防部门、特别是企业兼职消防队提供借鉴,让呼吸器在消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9.露天矿滑坡原因及防治

(1)原因:

边坡角设计偏大,或台阶没按设计施工;边坡有大的结构弱面;自然灾害;滥采乱挖。

(2)防治:

合理确定边坡参数;选择适当的开采技术;制定严格的边坡安全管理制度。

 

坍塌事故常识及预防

  

1、坍塌事故的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指物体在外力和中立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的破坏成因,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

类型:

土方坍塌、脚手架坍塌、模板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坍塌。

前四种一般发生在施工作业中,而后一种一般发生在使用过程中。

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

原因:

这类事故与土方工程边坡坡度、施工方法、土质均匀程度以及外荷载等情况有密切关系。

预防措施:

因塌方造成人身事故后,应同时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立即扒土,抢救伤员并密切注意伤员情况,防止二次受伤;另一方面对伤员上部土体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防止因二次塌方伤害抢救者或加重事故后果。

排险和抢救应由有经验的人统一指挥进行。

2、防止施工坍塌事故有哪些要求?

(1)必须规范编制施工方案、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由施工单位各部门会审后经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2)技术负责人必须有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并明确现场施工安全负责人。

(3)施工时由施工安全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监控,并加强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思必须及时处理和整改。

3、矿井塌方现场勘查应注意哪些事项?

矿井塌方现场勘查应注意哪些事项?

(1)详细全面地了解塌方事故发生的经过。

(2)了解现场中原人数、现仍未抢救出来的人数。

(3)被勘的现场是否存在继续发生塌方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如有应先排除隐患后再勘查。

(4)预计使用的勘查器材和设备到位和性能情况。

(5)在勘查中心现场时,要注意发现和抢救伤员。

(6)勘查人员要有自我安全防护措施。

(7)注意按照勘查程序进行,要详细记录固定塌方事故现场原始情况。

5.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

第一条为预防坍塌事故发生,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筑法》和《安全生产法》对施工企业提出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从事建筑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等活动的有关单位,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坍塌是指施工基坑(槽)坍塌、边坡坍塌、基础桩壁坍塌、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及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包括施工围墙)倒塌等。

第四条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项目经理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项目经理部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编制预防坍塌事故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基坑(槽)、边坡、基础桩、模板和临时建筑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第六条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确认地下管线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

土方开挖时,施工单位应对相邻建(构)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进行观测。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编制深基坑(槽)、高切坡、桩基和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等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审查。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槽)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

高切坡是指岩质边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

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是指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

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

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施工单位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施工单位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第九条基坑(槽)、边坡设置坑(槽)壁支撑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

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相邻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第十条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

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第十一条基坑(槽)作业时,施工单位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攀登设施及专用通道,作业人员不得攀爬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

第十二条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找坡作业。

第十三条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施工时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

爆破施工时,应防止爆破震动影响边坡稳定。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造成边坡塌方或土体破坏。

基坑(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施工,基坑(槽)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槽)壁的稳定情况。

第十五条模板作业时,施工单位对模板支撑宜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

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

支撑立柱基础为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对地面平整、夯实,并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后,方可用以支撑立柱。

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接,行成整体。

第十六条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施工及模板作业时,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第十七条楼面、屋面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物料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

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面、屋面进行加固。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按地质资料和设计规范,确定临时建筑的基础型式和平面布局,并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与建筑材料等的间距应符合技术标准。

第十九条临时建筑外侧为街道或行人通道的,施工单位应采取加固措施。

禁止在施工围墙墙体上方或紧靠施工围墙架设广告或宣传标牌。

施工围墙外侧应有禁止人群停留、聚集和堆砌土方、货物等的警示。

第二十条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

施工单位在组装后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能使用。

对搭设在空旷、山脚等处的活动房应采取防风、防洪和防暴雨等措施。

第二十一条雨期施工,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

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

深基坑特别是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顺向坡,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等诱发因素,提出预案措施。

第二十二条冬季解冻期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对基坑(槽)和基础桩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6.活动房坍塌事故的原因与预防

钢构件水泥复合板活动房、钢结构彩钢板活动房具有结构简单,搭设容易,方便耐用,价格实惠,可以多次周转使用等优点,深受广大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