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30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docx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案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提高,毋庸置疑。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体现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我们学校的选题,体现了学校的发展过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定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十五期间,我校的信息化有了一定的基础,当时感觉最缺乏的是教学中教学资源的缺乏,教学课件及教学中涉及到的媒体很少,很多老师也不知道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教学实践,于是我们将十五课题定为:

《适合于各学科的多媒体教育软件资源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学校课题组的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信息技术的滥用,为技术而技术。

我们逐渐认识到,不管学校有多少资源,最终要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只有搞好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而不是丢掉学科本身的特点。

此时正好省里启动了13150工程,并将它纳入了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校的课题又定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选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这个课题其目的:

就是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朱熹说过: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华罗庚说:

“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倦,好之不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丰富、充足、完整的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拓展探索的空间、放飞他们的思维。

美国心里学家罗杰斯认为:

教学不应该是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是创造人能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

在以人为本的宗旨指导下的课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为了学生最大的发展。

搞这样的研究,既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尤其是小学阶段,最适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各学科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使信息技术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验成果在校内进行推广,校与校之间推广,最后推向全省。

根据研究课题,我们将从下面几个内容进行研究:

1、教师信息素养内涵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2、研究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3、探索信息时代的教师信息素养推广途径----创新学习,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

4、探索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培养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专业案例和反思,实施网络教研。

5、研究制定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修一体化的多元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信息素养应该在“技术应用”中“学会技术”,本课题研究就是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并且结合实际的教学进行反思,采取制定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方法,有的放矢。

注重行动参与、实践体验,通过让教师对有关信息专项技术的学习以及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层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和专业化的发展,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快地成长,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设计成功的标志。

   具体研究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 学习有关专项信息技术

1、Google:

搜索引擎、资源检索工具、语言学习工具、词典、资源库、百

问不厌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把它看作一种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的方法。

2、Webquest:

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型探究式教学模式;

3、Rubric:

量规,评分细则。

一种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为一体的真正的过

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4、ConceptMap:

概念图,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

与学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5、Weblog:

提供个人案例和反思的平台,教师可以在其中纪录教学、学习、研究、教

学经验与思想变化。

(二) 在课程中融入技术

1、以项目组形式,集体攻关应用技术的策

略与教学设计,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整合成一个交流的平台。

   2、以项目组形式。

研究、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应用技术的教学模式。

   3、形成在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领域中应用的经验。

   4、形成在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领域中应用的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措施:

       

     1、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0.6——2011.12)

1)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

2)制定学校实施方案。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4)组织实验教师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学习掌握有关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方案。

第二阶段:

初期阶段(2010.7——2010.10)

1)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明确教师信息素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界定,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2)测验研究,选择实验教师,对他们进行教师信息素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测验,了解实验教师信息素养及专业化发展层次。

3)编写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教材并对教师进行培训。

4)搭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网络平台。

5)实验教师建立“教师电子成长记录”,按照要求撰写信息素养提升日志。

6)开展调查研究,研究课例、撰写案例反思等。

7)制定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修一体化的多元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

中期评估(2010.9——2010.11)

1)试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修一体化的多元评价考核实施方案》用于学校管理实践。

2)认真做好本课题的中期总结,总结经验,发现不足。

第四阶段:

后期研究(2010.11——2011.3)

1)及时对教师的研究施以指导、帮助、督促。

2)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修一体化的多元评价考核评价体系》

3)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结论。

第五阶段:

结题阶段(20113——2011.12)。

1)整理分析各种调查研究材料、汇集课题研究文集。

2)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3)申报结题

2、方法:

 1)建立青年教师研修班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实我校教师三年专业成长计划的有效实施,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教学中能更好地实施课标,使用教材,真正按照“四项突破”和“两两攻坚”内容开展工作,我们将每周五定为青年教师的培训日,共有60名十年以下教师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分三个方面:

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让教师树立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关注青年教师的文化修养,创设教师开展学习研究的氛围;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节课。

培训中严格考勤制度,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培训,组织青年教师听报告、看录象、采用教师自学和老师互相交流等形式来进行学习培训。

郭定梅老师来为青年教师进行《如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导,帮助教师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同时还采用年级之间相互交流、集体培训与分散指导的方式,如高一年级的教师给下以年级的教师分析教材,介绍经验。

以帮助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快出成绩。

真正使青年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

2)读书沙龙

认真开展读书活动,继续开展我校的“代读制”读书活动和读书沙龙,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要求,促进读书质量的提高。

学校为教师每人购买了《读于丹<论语>心得》、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语文教师还配备了《历代诗词名句鉴赏》等书,不断创设一种读书的氛围。

学校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沙龙,采用拼图式的读书活动方式、汇报式、小组交流等多种方式来汇报自己读书情况,不断提升教师理念和文化修养。

3)一课两教 示范交流突出课堂教学

光有观念的提高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扎根于课堂,因此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节课。

今年上半年我们开展了一课两教课堂教学活动。

安排如下:

一学期一个学科组组织一次公开校本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活动内容:

 

1)两节课例(一课两教):

职初教师交流课

其他教师示范课

2)学科组围绕课例进行校本教研。

(1)代读活动

(2)内容:

(执教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改—听课—评课、总结、—专家参与—案例、反思等)

(3)要求:

每个星期均有校级展示课、汇报课。

学科组自报执教教师名单、内容、活动时间。

      如一年级的老师们执教的课是《两只鸟蛋》,共有三位教师执教,其中两位是参加工作不足一年的教师,一位是组长王霞老师,王老师在研修活动前与组内的老师反复跟踪听两位新老师的课,不断修改教学设计,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想法设计告诉青年教师,增强了两位教师的信心。

同时还要自己认真备课,诚如年轻教师在下午的教研活动中所说:

王老师把她知道的都告诉我们了,她又怎样体现自己的特色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青年教师又看到了似曾相识但又与她们不同的教学风格,真正明白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4)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已初步形成特色,他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技巧的舞台。

今年后半学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这次活动内容有三部分:

第一是教师执教一节研讨课;第二是进行学科课标、教材教法答辩;第三是专家评课。

共有59名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聘请了5名特级教师、6名教研员,共评出十佳教师10名,评出一等奖课25名,二等奖课24名。

     我们不仅重视大赛,我们更注重大赛后的反思,实践证明,每一次认真的反思和小结都是总结经验和自身提高的过程。

这对所有的参赛教师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有的教师经过这次大奖赛的锤炼,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且使学校教研氛围日趋浓厚,真正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外出学习

     在抓青年教师校内的学习、训练的同时,我们还为老师们提供了外出学习的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感受同行们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今年学校在往年骨干教师、组长外出学习的基础上,共派出35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内外的各级培训学习,如音美全国教学大赛、第五届经典与现代全国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全国十城市体育观摩教学等。

回到学校后学习教师在全校大会上进行汇报学习心得,他们从自身感受最深的角度向大家谈感受、说思考,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教学研究、传统文化、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校园文化等方面,人常说:

我听到了我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知道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

的确,让老师们走出去亲身感受,让老师们站上讲台说一说内心的感受,远比领导、专家空洞的说教要深刻得多,距离教师要近得多。

今后我们将继续让外出教师,走向讲台与老师们进行交流。

2、带动两条线:

骨干教师引领与群体教师参与

     既要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不能忽视对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管理工作,因为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现行体制之下很多老教师和骨干教师都不同程度有一种职业倦怠现象,锤炼教师内功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积极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来带动学校的教学研究,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校的方式是依托两大教研活动(学科大教研与教学赛讲)来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

1)骨干教师引领

     我校在拜师大会上确定了师徒关系的教师共有17组,在学校组织的两次大型教研活动中,每一位参加研讨课的教师都要多次试讲,多次修改教学设计,每一次的修改和循环跟进都有骨干教师、学科组长、师傅的辛勤指导,正如老师们在总结时所说,每经过一次执教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改—听课—评课、总结、—再次执教—案例、反思的循环跟进过程就有一次大的飞跃。

学年末我们都严格填写《师徒协议》,导师对徒弟的为人、备课、教学、听课、学习、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教研室人员按照考核条例学期末进行考核,评选出的师傅与徒弟并与教学考核挂钩。

2)群体教师参与

     无论是学科大教研活动还是青年教师赛讲活动,教研室都要在活动前召开全校大会,做出整体安排,使这项活动成为全校的一项整体工作,保证群体教师的全员参与。

本组教师讲课全组教师人人听课,教研活动中人人参与评价,这种过程既能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也是对老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过程。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在下午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执教教师在谈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谈到了:

在法庭上李大钊平静而慈祥的脸是给谁看的,引发了学生的讨论;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中,教师将几两自行车带到教师,给学生示范,这些课例使老教师也看到了青年人的朝气,发出不进则退的感慨。

四、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1、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但不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观点,认为它们就是教学的全部,从而否定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电视手段,这是不科学的。

我们要认清先进与传统的关系,是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2、课程改革难,需要一个过程。

教师的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强,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为支撑,不能很好地发挥实际的作用,或者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没有信息技术这个强大工具的支持也不能得到很好地运用,这是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一个困惑。

3、教师角色转变难。

从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应用信息技术协助深化教学的模式还有一个过程,并且在转变中还需要一个长的过程。

4、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教学的要求。

5、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如何合理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减轻负担的同时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