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371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刑法综合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7、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对因定罪证据不足所形成的疑案,按()处理。

A.有罪

B.无罪

C.罪轻

D.罪重

8、对于判处拘役的罪犯,公安机关接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后,没有拘役所的地区,由()执行。

A.劳教所

B.监狱

C.治安拘留所

D.看守所

9、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A.无罪

B.有罪

C.罪重

D.罪轻

A

10、计算机犯罪案件的现场勘查,应当(),保护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并复制电子数据。

A.立即停止应用

B.应用后立即关机

C.立即暂停办公

11、鉴定人应当按照鉴定规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鉴定。

鉴定后,应当出具鉴定结论,由()以上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

A.两名

B.三名

C.五名

12、会见中,看守民警发现律师或其他辩护人有()情况时应当及时制止。

A.泄露国家秘密

B.私自传递物品、信件

C.制造伪证

D.告诉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何立功以求轻判

A,B,C

13、结案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有()。

A.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B.是否采取了强制措施

C.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D.法律依据和处理意见

A,B,C,D

14、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在()进行。

A.公安机关

B.未成年人的住所

C.未成年人的单位、学校

D.其他适当地点

15、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A.由专门机构或者专职人员负责

B.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C.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D.通知其监护人到场

16、治安管理部门管辖《刑法》规定的下列案件()。

A.生产、销售假药案

B.聚众斗殴案

C.非法出售发票案

D.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案

A,B,D

17、消防部门管辖《刑法》规定的下列案件()。

A.失火案

B.放火案

C.消防责任事故案

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案

A,C

18、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

A.不应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处罚

D.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是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

19、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

A.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B.不能超过犯罪人追求的结果

C.不能在防卫强度上超过犯罪人的行为强度

D.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0、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

A.敲诈勒索罪

B.非法拘禁罪

C.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罪

D.绑架罪

21、教唆犯是指()的犯罪分子。

A.帮助他人犯罪

B.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

C.故意唆使他人犯罪

C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22、甲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遇一惊马向其奔来,甲为躲避惊马不得已将乙撞伤。

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

23、甲与乙签定一份供销合同,合同签订后,甲将80万元货款汇出,乙收到货款后,交付了约20万元的货物,其余货物一直未能履行,经查乙只有部分货源,乙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合同诈骗罪

C.合同违约

D.民事欺诈

24、某甲得知与其同宿一房间的某乙携巨款,便请其喝下掺有安眠药的饮料,乘乙昏睡之际,拿走其包内现金15000元。

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抢夺罪

C.抢劫罪

25、某客车司机发现客车出现故障,但自认为技术好,可以操控车辆,强行上路,结果车辆失控发生重大事故,该司机的行为属于()。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D.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26、因不满()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A.十四周岁

B.十六周岁

C.十八周岁

D.二十周岁

27、某甲将他人的一台价值8000余元的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兄规劝,在失主发觉前,又偷偷送回原处。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不构成犯罪

28、我国刑法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不适用于()。

A.人民警察和军人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29、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店购买手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千元的真首饰调换

D.某甲以包租某乙的小货车拉货为由,与某乙一同到货物存放处,后称货物需要等待,遂先与某乙吃饭,其间,谎称外出,将某乙的货车开走并将货物出卖。

30、某日甲给乙邮寄了海洛因10克,警察在甲家抓获甲时又当场从甲身上查获海洛因30克,甲称此毒品是从云南买来的。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运输毒品罪

C.贩卖毒品罪

D.窝藏毒品罪

A,B

31、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的有()。

A.危害结果

B.犯罪目的

C.犯罪的时间、地点

D.犯罪的方法、手段

32、()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涉嫌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罪。

A.隐藏

B.转移

C.变卖

D.故意毁损

33、信用卡诈骗活动的行为方式有()。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C.冒用他人信用卡

D.恶意透支

34、刑法规定从轻处理的情形有()。

A.防卫过当

B.胁从犯、从犯

C.预备犯、未遂犯

D.未成年人犯罪及盲人犯罪

35、行为人随身携带下列()物品进行抢夺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

A.枪支

B.爆炸物

C.管制刀具

D.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的其他器械

36、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A.赵举刀行凶,被他人制止

B.钱深夜潜入室内欲行强奸,意外发现被害人是其同学,遂放弃离开

C.孙盗窃他人财物后,因惧怕被发现又将财物送回原处

D.李投毒至同事水杯,同事中毒后,李将同事送往医院,经抢救脱险

B,D

37、关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有()。

A.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B.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处罚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D.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C,D

38、下列情形中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有()。

A.甲给李某打电话声称,3日内若不交出5万元钱,将杀害其妻

B.乙通过王某转告赵某,若不给5000元的保安费,将砸毁其摊位

C.丙暗示于某若不同意与其发生两性关系,将利用职务便利将其开除

D.甲持刀拦截姜某逼其当场交付5000元,否则就捅死他

39、有()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涉嫌寻衅滋事罪。

A.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B.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C.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D.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40、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

B.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C.目的是使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D.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且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1、下列()行为构成抢劫罪。

A.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的

B.行为人盗窃他人财物后,对追捕的受害人使用暴力的

C.行为人劫持被害人到其家中取出存折,然后又劫持其到银行取款的

D.行为人为了抢甲某钱财,而动手将其打死,把财物拿走的

42、李某看到一辆自行车框里有一提包,就乘人不注意时,将包顺手拿回家。

该包里有300元。

李某的行为()。

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犯罪

B.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

C.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盗窃行为,应当给予治安处罚

D.构成盗窃罪,可以单处罚金

43、间接故意能发生在()情形中。

A.行为人为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

B.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

C.在突发性犯罪中,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D.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

44、对于现行刑法第116条的“汽车”一次,学理上往往解释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这一解释属于( )

A.历史解释

B.当然解释

C.限制解释

D.扩张解释

参考解析:

汽车解释为包括大型拖拉机,显然超出了字面含义,是一种扩大的解释。

45、对于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刑法认为是犯罪,而旧刑法不认为是犯罪,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之一就是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题干中的情形是对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的贯彻,同样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46、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刑法应当采取成文法的形式,禁止习惯法

B.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C.禁止溯及既往

D.在中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还包括“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定罪处罚”的内容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是禁止重法溯及既往,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因此C项说法有失片面。

47、李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被改判无罪。

法律应当如何处理( )

A.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B.释放并给以国家赔偿

C.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D.考虑李某已经服刑2年,改判有期徒刑2年并予以释放。

我国刑法第12条第2款规定,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从旧兼从轻原则只是适用于“未决案”,对于“已决案”不能因为法律变化为理由申诉。

48、外国公民某甲曾在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多次进行国际贩毒活动,并曾被其所属国通缉。

某日,某甲到我国境内旅游被拘捕,甲以非中国籍公民,也从未在中国境内犯罪为由提出抗议。

我国依法可以对其采取哪些措施( )

A.无权进行刑事追诉,应当立即驱逐出境

B.因其是国际犯罪,应交国际法院制裁

C.可以对其进行刑事追诉,依据是对国际犯罪的普遍管辖权

D.可以对其进行追诉,但审判要有甲某所在国、越南、缅甸、泰国等的共同参与

毒品犯罪属于国际条约规定的犯罪,根据普遍管辖原则,中国可以对之行使普遍管辖权。

对于国际犯罪的处理适用“或起诉或引渡”原则。

49、故意杀人罪(未遂)的犯罪构成属于

A.基本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派生的犯罪构成

D.减轻的犯罪构成

未完成形态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对应于基本的犯罪构成。

根据犯罪构成形态方面的特点,犯罪构成分为:

基本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

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既遂犯(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

修正的犯罪构成主要包括未完成形态与共同犯罪。

50、成立犯罪不可缺少的要素是

A.犯罪行为

B.犯罪结果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无行为即无犯罪,犯罪的认定必须具备危害行为的认定。

危害结果、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必备的要件。

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一般只影响量刑。

51、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A.甲因高兴将3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

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

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

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A、B项是违反禁止性规范的积极行为,是作为形式的危害行为;

C项是积极拐卖儿童行为,是作为形式的危害行为。

D项是应当履行抚养义务,而没有履行,属于违反命令性规范的不作为。

52、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甲过失致陈某重伤后拒不送医,致其死亡

B.乙对严重残疾的儿子拒绝扶养,致其冻饿身亡

C.丙对自己负责维修的锅炉不维修,致锅炉爆炸

D.丁过失引起火险后,不予扑灭,酿成火灾

纯正不作为犯是只能以不作为的危害行为形式构成的犯罪,遗弃罪是应当积极履行自己的抚养义务,但是拒不履行,是纯正不作为犯。

53、甲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强奸乙,审讯时甲精神病发作,对甲应如何处罚?

( )

A.属于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应负刑事责任

B.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可以从轻或减轻

C.甲事后发作,不能理解庭审意义,待其恢复正常时予以追究

D.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

B,C

54、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单位犯罪:

()

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C.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

D.某公司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根据1999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202条抗税罪的规定和第211条的规定,抗税罪不能由单位构成。

55、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

B.单位犯罪都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

C.单位犯罪都采用双罚制

D.单位犯罪也可以只处罚自然人

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情况来看,单位犯罪虽然主要是故意犯罪,但并不排除单位也可以构成过失犯罪,如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因此,A选项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错误;

单位犯罪虽然大多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但也存在着不以牟利为目的的单位犯罪,如一些过失单位犯罪,即不是以牟利为目的的单位犯罪。

另外,即使在故意犯罪中,也存在着不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如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等,故,B选项也不是正确选项。

虽然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采用以双罚制为主的处罚原则,即既处罚单位,也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但在刑法中也规定有不少的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的单位犯罪。

因此,C选项也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在我国刑法中,有些单位犯罪并不对单位判处刑罚,而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如上述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等都规定只处罚自然人。

故D选项的内容是与我国刑法的规定情况相吻合的,是正确选项。

于犯罪行为是否符合刑法所规定的某种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而不能取决于犯罪目的是否实

56、犯罪目的在定罪中的作用有( )

A.决定某些犯罪的成立

B.决定故意犯罪的既遂

C.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

D.决定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实现某种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

在有些犯罪中,刑法规定必须具有某种目的,否则不构成犯罪或者不构成某种犯罪。

因此,犯罪目的具有决定某些犯罪成立与否的作用,故A选项是正确的。

犯罪既遂与否取决现,因此,B选项不是正确选项。

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目的,能够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如如果以牟利为目的而出版淫秽物品的,构成出版淫秽物品牟利罪,而如果以传播为目的,则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因此,C选项是正确选项。

犯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取决于是否具有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目的不能起到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的作用。

故D选项也不是正确选项。

57、甲将自己亲生的婴儿以2万元价格卖给他人。

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甲的这一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客体认识错误

D.手段认识错误

刑法中的错误可以分为法律认识错误和事实认识错误。

所谓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犯罪以及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刑罚处罚所产生的错误理解。

甲误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法律上的犯罪行为,但不影响对其刑事责任的追究。

58、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

A.甲买回剧毒农药意图杀害妻子,后念及夫妻多年情分,悄悄将农药处理掉

B.乙以出卖为目的,买到一婴儿后,但尚未出手即被抓获

C.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

D.丁乘某女不备,将其扑倒,意欲强奸,却被该女制服

A项自动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

B项已经齐备了分则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属于既遂;

C项是犯罪预备;

D项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属于未遂。

59、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

A.甲持匕首在张三每天下夜班经过的路口守候,准备杀死张三,但张三当夜没有出现在这一地点

B.乙携带匕首乘坐出租车,准备对出租车司机进行抢劫,因行迹可疑,出租车司机将车开进了派出所将其抓获

C.丙非法购进两支手枪还未来得及出卖即被抓获

D.丁为抢劫李四钱财,假装劝酒将李四灌醉,没来得及取走李四财物,因被李四的妻子发现而慌忙逃走

A项属于犯罪预备;

B项属于犯罪预备;

C项属于犯罪既遂。

60、甲想杀乙,欲寻机报复。

一日,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带手枪前往,途中甲回忆起乙对他的种种好处,加之惧怕承担刑事责任,便折返家中,但实际上乙那天并不在家。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甲在犯罪预备阶段自动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