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393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初中化学实验模拟Word格式.docx

①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时,观察到烧杯

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有(填字母)。

A.产生的CO2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同学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其原因是

(3)丙同学用C装置进行实验,先关闭止水夹,将浓NaOH溶液滴入CO2气体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08朝阳1模】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B实验通过量筒中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

(3)写出C实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4)D实验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1【答案】

(1)CO;

试管;

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

(2)Fe2O3+3CO高温2Fe+3CO2;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3)80%

2【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B和C;

CO2+Ca(OH)2=CaCO3↓+H2O;

(2)①A;

⑦③②①④⑥⑤;

将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答案】

(1)①试管;

②锥形瓶;

(2)A、B;

D、F;

2KMnO4K2MnO4+MnO2+O2↑

(3)B、D

4【答案】

(1)A;

2KMnO4△K2MnO4+MnO2+O2↑;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①B、C;

②挥发出的HCl气体与石灰水反应;

(3)CO2+2NaOH=Na2CO3+H2O;

②中石灰水倒流入①中并产生白色沉淀

5【答案】

(1)蓝紫色火焰;

(2)水的体积(或水量的减少);

(3)3Fe+2O2点燃Fe3O4;

(4)提高温度且隔绝空气(必须答两条)

6.

【08西城1模】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等工业。

化工厂的氢氧化钠产品常常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测定该产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工厂甲、乙两实验员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甲实验员的方案是: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样品,配制成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直至沉淀完全,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烘干、称量。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滤后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

(2)乙实验员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假设所取试剂均为足量,且每步反应都充分):

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

乙称量实验前后C装置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高。

请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8房山2模】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

当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时,观察到试管②有气泡产生。

①若固体B来源于饮料罐,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若固体B来源于废电池,且发生分解反应,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若液体A遇固体B发生化合反应,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④若固体B来源于厨房用品,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当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时,观察到试管②中的水慢慢被倒吸于导气管内一段,固体B可做化肥,固体B是。

8.【08丰台2模】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方法是:

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

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根据体积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右图(Ⅰ)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装置,

图(Ⅱ)用于测量CO2的体积。

请回答:

(1)实验开始时,检验图(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是,

图(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9.【08宣武1模】某校进行实验考核。

实验室提供了一包由两种盐等质量混合而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

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

为了确定各自成分,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

气体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体B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是;

(2)未知酸溶液是。

(3)推测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乙同学取10g白色粉末,也按甲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最终测得固体B的质量为8.5g,则这包白色粉末的组成一定是。

10.

【08海淀1模】小东和小明收集了两个形状、大小、轻重和硬度均不同的易拉罐,如图所示。

他们很想知道每个易拉罐的材料成分,于是展开了以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

(1)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发明了用玻璃瓶储存食物。

1823年,英国人丢兰

特申请了专利,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马口铁(铁皮上镀层锡)罐头厂。

1947年,世界上第一只铝罐在美国人莱伊诺尔茨手中诞生。

(2)几种金属的物理数据。

物理性质

密度/(g·

cm-3)

10.5

8.92

7.86

2.70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2.5~4

2.5~3

4~5

2~2.9

【提出猜想】图示易拉罐是铁罐或铝罐。

【小东实验】小东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用于判断易拉罐的材料成分。

(1)将两个易拉罐碎片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计此实验的原理是,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两个易拉罐裁成条状放入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小明认为小东的实验不可行,其原因是,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明实验】小明做了两个实验,确定了易拉罐的材料成分。

(1)取来两罐饮料,不断摇动,然后打开,A罐中没有气体冒出,B罐中有大量气体冒出。

随后挤压两罐,A罐材料比B罐材料的硬度(填“大”或“小”);

(2)将两个易拉罐加热、擦掉表面油漆,露出灰黑色金属表面,用刀在金属

表面刻出划痕,然后裁成条状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放置一段

时间后,A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其原因是;

B表面无明显变化,

其原因是。

【实验结论】A罐和B罐材料依次为。

【实验反思】小明运用自己所做的实验

(2),还可以说明资料中的信息是。

11.【08房山2模】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

切开的苹果放置不久,果肉上也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

某化学活动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

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

可能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作用而“生锈”的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查阅资料】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实验探究】针对以上猜想,活动组认为实际上可以排除。

但他们仍对所有猜想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验证,并观察到实验现象。

请你完成下表中空余部分。

猜想

实验设计及装置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

A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

C

猜想③

D

猜想④

E

猜想⑤

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反思与评价】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原因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12.

【08房山2模】某同学对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下图所示过程进行探究:

(1)填充实验过程空格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

取适量NaOH溶液放入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步骤②

用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慢慢逐滴滴入到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到无色。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步骤③

当滴加稀盐酸至发生上述现象出现,立即停止。

步骤④

将③所得溶液移入广口瓶,并与盛有浓硫酸的广口瓶用导管连接导通,放置一段时间。

(2)模型探究:

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下图: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反应中消失的离子有:

②.上图微观模型所反映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3.小洁发现妈妈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蛋糕、馒头疏松多孔。

她很感兴

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她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

商品,认为妈妈使用的白色粉末是以下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商品

成分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有机酸

用法

面粉加水揉和成面团,发酵后产生酸味,加入适量纯碱,反复揉和,加热即可制成松软的馒头。

面粉无需发酵,直接加入适量小苏打,加水调和,放入烤箱加热即可制成疏松多孔的糕饼。

面粉与发酵粉按比例拌匀,放入适量温水揉和,放置一段时间,即可蒸、烘、烤制成疏松多孔的各种食品。

(1)纯碱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这三种商品都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种气体,使做成的食品疏松多孔,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

(2)小洁通过阅读纯碱和小苏打的用法,推测出小苏打不同于纯碱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获得的信息,小洁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室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无色气泡产生

白色粉末一定是纯碱

实验反思:

老师提示小洁第②步实验得出的结论有不足之处,请你帮助小洁改进实验方案,确认白色粉末的成分,并完成实验报告。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固体。

若产生无色气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若无明显现象。

该白色粉末是小苏打(NaHCO3)

该白色粉末是纯碱(Na2CO3)

1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甲:

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

乙: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

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2)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

方滴一些植物油。

(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

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

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6【答案】

(1)①CaCl2+Na2CO3=2NaCl+CaCO3↓;

②NaOH、NaCl、CaCl2;

(2)干燥CO2气体;

吸收生成的CO2;

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

生成的CO2没有被C装置完全吸收。

7【答案】

(1)①2Al+6HCl==2AlCl3+3H2↑(写H2SO4也可);

②2H2O==2H2O+O2↑;

③CaO+H2O==Ca(OH)2;

④NaHCO3+HCl==NaCl+H2O+CO2↑;

(2)NH4NO3

8【答案】

(1)方法一:

在乳胶管上夹弹簧夹,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再加适量水,静置一段

时间后,若长颈漏斗液面与试管内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形成液封后,用针筒接在乳胶管上,当针筒外拉或内推时,若看到试管内有气泡或长颈漏斗下端出现稳定的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方法三:

用洗耳球或吸球代替针筒进行如上操作。

方法四:

在乳胶管上夹上弹簧夹,向量气管加适量水,提高量气管,一段时间后,若量气管内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CaCO3+2HCl=CaCl2+H2O+CO2↑

(2)隔离二氧化碳与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3)调整量气管高度,使量气管内液面与左边圆球内液面相平

9【答案】

(1)CO2;

(2)HCl;

(3)Na2CO3和NaCl;

NaHCO3和NaCl;

Na2CO3和NaH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4)NaHCO3和NaCl

10【答案】【小东实验】

(1)Al与盐酸反应比Fe快(或Al比Fe活泼;

Al、Fe与盐酸反应快慢有差异);

Fe+2HCl=FeCl2+H2↑;

(2)Al、Fe都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或Al、Fe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相似);

2Al+3CuSO4=3Cu+Al2(SO4)3;

【小明实验】

(1)大;

(2)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铝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

【实验结论】铁、铝

【实验反思】马口铁上镀锡的原因(或铝可以用来制易拉罐的原因,答案合理即可)

11【答案】【查阅资料】①

果肉表面出现咖啡色

果肉表面未出现咖啡色

B、F

【反思与评价】氧气溶于水,会慢慢氧化果肉。

【应用】使用保护气和煮沸过的凉水,保存时加保护气或抽出空气且密闭。

12【答案】

溶液变红。

边加边搅拌。

有无色晶体析出。

浓硫酸有吸水性。

总结:

A.H+、OH-;

B.25%

13【答案】

(1)Na2CO3;

CO2;

(2)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

(3)

该白色粉末不是发酵粉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14【答案】

(1)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可使酚酞试剂变红;

(3)排出水中溶解的氧气;

隔绝空气;

(4)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方案二: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质量分数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溶液变红说明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