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16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播电视史》教案.docx

《广播电视史》教案

外国广播电视史

广播电视:

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者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Broadcast)。

按照传播信号,分为:

只传送声音,称为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Radio)

传送声音和图像,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Television)

广播电视科技的发展

一、电能的发现

磁——电——电磁感应(安培)——发电机(法拉第)

二、无线电通信的发展

1895年,波波夫和马可尼同年宣布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

三、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1、(音频)广播的发明

费辛顿:

研制交流电发射机;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弗莱明——热电子真空二极管

德佛雷斯特——真空三极电子管

肖克利、布莱顿、巴丁——晶体管

AM(调幅制)FM(调频制):

1933年阿姆斯特朗。

抗静电干扰、避免声音失真

2、电视(广播)的发明

视觉暂留:

当物体在人们眼前消失后,视网膜上会短暂地保留物体的影像,将系列静止的图像作快速运动,可产生连续动感。

照相术——达古埃尔可长期保留的相片

电影——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技术。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在巴黎公开放映电影。

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

荧光效应:

当光线射入某些物质时,物质中的电子吸收能量,由于电子处在高能级不稳定,就会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从而释放出能量发出荧光。

扫描技术——尼普可夫发明“尼普可夫圆盘”

机械电视——贝尔德(“电视之父”)

电子电视——佐里金发明了光电显像管

彩色电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用NTSC制式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国际上同时并存的3种彩色电视制式:

美国NTSC、法国SECAM、联邦德国提出PAL

第二章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

体制:

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在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形式的总称。

广播电视体制:

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原则而设立的由广播电视所有权、经营权以及管理权等方面所构成的规范体系。

分为:

私营商业制(商营制);公共服务制(公法制);公有国营制(国营制)。

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先决条件

1、地理因素(幅员)

2、人口因素(人口密度)

3、语言因素

美国广播改革运动(1920年代到1930年代前期)

美国政府在广播事业中的作用:

(1)推动收音机的研发

美国三大电器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西屋(Westinghouse)、以及通用电子(GE),在海军的主持下,合组了美国无线电公司。

(2)对广播频谱的分配管制

1922年,第一次华盛顿无线电会议:

●频率资源属于大众,属于全体人民;

●广播频率有限,联邦政府应在广播频带中建立秩序,管理和约束广播行为;

●私人所有的电台可为公众利益广播,必须提供公共服务。

产生了《1927年无线电法》,及根据此法案设置的联邦无线电委员会(FRC),后来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前身。

1、美国早期广播制度:

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与同时期的英国相同,偏向采取公共广播制度。

2、商营化开端:

1922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纽约州开设的电台WEAF,首次正式接受商业广告。

3、向商营化的倾斜:

1928年,FRC频谱重分配的决策明显向NBC与CBS(商营型)倾斜。

4、非营利电台集结抗争

1930年,九个全国性教育组织组成“广播教育全国委员会”,连同劳工电台与宗教电台,并与当时的商营电台及FRC斗争。

提出的公共广播体制大致上可分为三种:

●要求建立类似英国的“公共所有”广播体制。

●要求保留部分频道给教育使用。

●与商业广播合作或者参与联邦无线电委员会的管理。

5、广播改革运动失败

1934年,国会通过《1934年通讯法案》,否决了非商业制度的法案。

美国广播电视体制从此走上私有的商业体制。

三、私营商业制(商营制)的特点

1、思想基础:

自由主义理论

●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2、频道资源公有,媒体设备私有

3、媒体以服务公众的义务换取使用频率的特权

4、营利为目的,利润第一

5、内容:

针对较多数人的较低级趣味

四、美国的广播电视公司

1、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第一家电视网)

(1)与奥林匹克委员会合作。

(2)跨国收购传媒企业。

萨尔诺夫:

美国发展无线电和电视广播的先驱,“美国广播之父”。

1926年,组织全国广播公司;1928年,创办试验性全国广播电视台。

2、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威廉·佩利

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是CBS的特征。

爱德华·默罗: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持人,开创了“战地现场广播”、“新闻联播”等口语广播方式,是广播和电视新闻业的“开山宗师”。

二战后开办了《现在请看》和《面对面》等栏目。

3、ABC(美国广播公司)由NBC的“蓝网”发展而来

(1)电影与电视的联姻(迪士尼、华纳兄弟)

(2)开辟与探索体育节目

NBC

CBS

ABC

FOX

CNN

竞争优势

1)技术领先

2)《老友记》《今天》等王牌节目

3)通用电气的资金保障

1)名牌主持人默罗

2)《现在请看》《幸存者》等王牌节目

1)不拘一格

2)《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绝望主妇》等王牌节目

3)开辟体育节目

1)节目风格辛辣刺激,反传统

2)《美国偶像》《辛普森一家》等王牌节目

3)以超级爱国主义吸引观众

1)强调主持人交流

2)流动的镜头

3)强烈的现场感

4)海湾战争一炮走红

5)新闻立台

竞争劣势

盈利模式单一、新节目少。

节目老化,创意匮乏,先天不足。

以NBC的附庸起家。

对娱乐事件大肆炒作画面粗糙。

从业者缺乏系统培训,资金紧张。

市场机遇

奥林匹克独家转播权

连续五年收视率位于所有电视网首位

吸引都市年轻人

电视网品牌经营,细分市场和受众

电视网新闻同质化,新闻领域存在市场空白。

市场挑战

总体观众以每年10%的速度流失

受众老龄化

NBS、CBS占用大量的资源和观众

因不讲道德标准,口碑较差

家庭覆盖率低

五、英国广播电视体制

1、英国对世界广播电视制度有两个最大的贡献:

一、创立了以BBC为楷模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体制

(1)英国广播公司为特许经营广播的公有机构,属国家所有,使命是提供公共服务。

(2)英国广播公司以法人身份独立运作,以用户付费、特别拨款和商业活动等途径作为经费来源。

(3)确立了“非政府、非市场”的公共广播的基本原则。

二、树立了公共服务和商业经营并举的经营典范

(1)1955年,英国的商业电视台独立电视网(ITV)的成立

(2)形成了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独立电视网(ITV)共同垄断的双寡头体制。

2、英国广播公司(BBC,公共广播)

简称BBC,是英国的一家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媒体。

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由六家无线电制造商共同出资成立的私营企业。

1926年,BBC被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取代,成立新英国广播公司。

皇家特许状(1927年):

(1)英国广播公司为特许经营广播的公有机构,属于国家所有,使命是提供公共服务。

(2)英国广播公司以法人身份独立运作,以收音机执照费为经费来源。

公共广播的基本原则:

非政府、非市场

二战中BBC的特点:

(1)二战前夕,英国对发展对外广播没有什么长远考虑,战争迫在眉睫时,才匆匆忙忙开办了对德广播。

(2)英国对德宣战后,英国广播公司立即转入战时体制,重新安排了播出时间表,加强了对欧洲广播,使用语种和播音时间逐年增加。

(3)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BBC的对外广播,以新闻的“客观、公正”赢得了听众的信任。

(4)开办“黑色电台”。

为有效进行广播战,英国除了进行公开的广播(白色电台),也搞秘密广播(黑色电台),伪装成德国国防军的电台,以大量事实揭露纳粹恶行,矛头对准纳粹。

经费来源:

(1)用户付费

(2)特别拨款,如BBC全球服务的部分经费来自英国外交部。

(3)商业活动,如出售曾经播出过的节目等。

原则:

●普遍服务:

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节目要多样化。

●节目要有文化品味,要有教育功能。

●政治中立,做到“无私不偏倚”。

●要确保政治和公共事务方面的新闻报道占有相当的比例.

3、独立电视网(ITV,商营)

1954年,英国议会通过允许建立商业电视的《电视法案》。

根据法案,名为独立电视网(ITV)的商业电视台成立,并于1955年开播。

英国电视的体制:

形成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独立电视网(ITV)共同垄断的双寡头体制。

特点:

受控的商业电视

根据英国《1954年独立电视法案》,英国成立了独立电视管理局(ITA)。

节目公司仅有制作节目和广告的设备,而没有播放节目的设备。

他们制作的节目能否播出,完全取决于ITA的判断。

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一、广播电视节目

是广播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即广播电视台和其他广播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或交流的、具有完整内容的作品。

节目类型

(1)根据传播的动机:

公益性的文化服务节目,营利性的商业经营节目

(2)根据采用的媒介:

音频广播节目,电视广播节目,卫星广播节目,有线电视节目

(3)根据节目播出的方式:

直播的节目,录播的节目

(4)根据与真实的关系:

虚构类戏剧节目,非虚构类纪实节目

(5)根据集中的现象:

戏剧,综艺,体育,竞赛,音乐,漫谈,新闻时事,公共服务等

@戏剧:

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

●按照广播剧和电视剧的表现形式:

单本剧——系列剧——连续剧

单本剧

1、单本剧类似于舞台剧,常常是经典的或者高质量的成名作品;

2、出自不同作者,有各自独立的完整故事,各个故事情节、人物互不相关,只是安排在一个栏目中播出。

《BBC广播剧——简爱》(JaneEyre)

《BBC广播剧——傲慢与偏见》(Pride&Prejudice)

《BBC广播剧——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Crusoe)

《BBC广播剧——雾都孤儿》(OliverTwist)

系列剧

1、每集有完整故事,并且成套节目;

2、具有同样的主要人物(常规角色)、大同小异的主题和各自不同的剧情。

3、情节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观众的互动性,可根据需要不断调整未的发展路线,不会受到人事变动的影响。

*情景喜剧*

1、一种30分钟(包括播出广告的时间)的系列喜剧;

2、播出时伴随着现场观众(或是后期配置)的笑声为主要外部特征;

3、有着固定的主要角色和基本环境;

4、大部分情景喜剧会采取舞台剧的布景方式,现场观众会看到布景内演员的表演;

5、通常每集讲述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每集都有自己的小标题,每集都分为序幕、主戏、尾戏,每一幕之间加插广告。

连续剧

表现漫长的故事,每一集中有未完成的情节和连续的线索。

*肥皂剧*

1、一种连续式的戏剧类节目;

2、主题以儿女情长、家庭风波为主,通过连续不断的故事情节来表现家庭主题、处理个人的或家庭的关系;

3、分为:

日间肥皂剧、晚间肥皂剧

戏剧●按照类型:

肥皂剧情景喜剧电视电影“真实戏剧”等

电视电影

专门为适合电视播放而制作的电影,是电视业与电影业相互竞争的产物。

“真实戏剧”

1、内容是经过压缩和选择的真实故事,具有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

2、对话和细节常常是虚构的,对不可知的过程掺入想象并猜测人物内心的动机和情感。

@综艺

综合性的娱乐游戏类广播电视节目。

内容:

音乐、歌舞、魔术、绘画、游戏、笑话、故事于一身

表现:

娱乐性、欣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受众:

男女皆可、老少咸宜

综艺晚会

1、能够自由地汇集众多的明星和各种娱乐表演样式——音乐、歌唱、舞蹈、魔术、杂耍等;

2、有的晚会兼有新闻发布的功能,如颁奖晚会。

竞猜游戏节目

(1)低成本,只需一个演播厅、一个主持人和题库。

(2)竞争性,表现为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比赛,或单一参赛者面对规定问题的自我挑战。

(3)刺激性,以高额奖金作为奖励,刺激大众参与其中。

(4)参与性,表现为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可参与。

@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

电视新闻栏目

栏目:

以固定的周期、时段和长度播出的,具有内容、形式同一性或相关性的专栏节目。

根本属性是“定时、定点、定主题、定形式”,从而让人们形成了在一定时间坐下来看电视的习惯。

电视新闻杂志:

电视新闻杂志是一种借助于电子技术来传播和解释国内外重大新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声像杂志。

它融合了传统三大媒介的大部分优点,是一种兼具时效性、深度性、形象性为一体的

新型新闻媒介形态。

特点:

(1)在固定的栏目、固定的时间;

(2)融合传统三大媒介的特点,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法;

(3)由主持人主持播出的电视节目。

电视新闻频道

1、在现有的电视频道资源的条件下,以整个频道为单位进行定位划分;

2、节目的播出安排按合并同类项的办法,将相关内容放到同一个频道播出;

3、使节目内容更能集中地反映特定观众的需求,打造有特色的节目品牌。

戏剧集萃的历史概览

●1982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的通用电气公司广播电台(WGY)试验播出《女王的信使》(TheQueen’sMessenger)。

●1930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多幕剧《花言巧语的人》,是公认的第一部电视剧。

电视电影的历史概览

●194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播出了自己制作的影片《巡查艾瑟》(PatrollingtheEther),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电视电影。

电视系列剧的历史概览

●1945年,美国都蒙电视网放映了系列剧《电视游侠》(CaptainVideoandHisVideoRangers),这是第一部科幻电视系列剧。

●1949年,美国广播公司(ABC)推出情节系列剧《孤独骑士》(TheLoneRanger),成为第一部取得成功的电视系列剧。

电视连续剧的历史概览

●1947年,美国杜芒电视网推出了第一部电视肥皂剧《一个难忘的女人》,但没有留下任何胶片记录。

●1950年,CBS播出的《最初一百年》被视为电视肥皂剧的始祖。

●1954年,BBC播出《园林》,是英国第一部肥皂剧。

●1960年,BBC开播肥皂剧《加冕街》,被成为“时代编年史”。

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史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表演为内容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

这一天被公认为电视的诞生日,也可看做是最早的电视综艺节目。

竞赛游戏节目

●1938年5月3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直播了拼写竞赛《拼写蜜蜂》(SpellingBee),可看作是最早的电视竞赛节目。

●1950年,《我的职业是什么》(What’sMyLine)在美国开播,时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游戏节目之一。

真人秀节目

●20世纪50年代,美国播出了《观众点播》、《家庭滑稽戏剧》和《这就是你的生活》等节目,反映了普通家庭生活的一些场景,已具有真人秀的特征。

●1973年,美国公艺广播公司电视台拍摄《一个美国家庭》,全剧分12个部分,用了9各月的时间拍摄和编辑,反映了居住在圣巴巴拉的劳德一家的经历,被认为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节目。

新闻直播

电视新闻内容的两个基本指向:

轰动的公共事件、不同寻常的社会事件

●1937年5月12日,BBC用第一辆电视转播车,进行了英国首个户外电视转播,播映了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

电视新闻的两个方向:

1、电视新闻栏目逐渐成熟

(1)晚间新闻栏目从无到有;

(2)时间:

从15分钟扩展到30分钟、60分钟;

(3)形态:

消息类发展为深度报道类、杂志类、访谈类新闻栏目等。

2、重大社会事件的电视新闻特别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新闻频道

●1980年6月1日,泰德·特纳在亚特兰大开创了24小时播出新闻节目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特定时刻:

1981年刺杀总统里根事件;

1985年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劫机事件;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

1987年股票市场大跌、柏林墙倒塌、辛普森案件……

●奠定了CNN“新闻霸主”地位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

●1996年半岛电视台推出了第一个24小时阿拉伯语新闻频道。

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

国外: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市第一家领取政府执照的KDKA电台正式开播,是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开端。

中国

一、外国人电台

●《大陆报》暨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通称奥斯邦电台)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办起第一座广播电台。

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在该台播出,反应强烈。

●新孚洋行广播电台

民国12年(1923年)5月30日,上海国际无线电学会秘书长、美商新孚洋行主人戴维斯试办一座学术试验广播电台。

●开洛广播电台

早期外商在中国开办的电台中时间很长、影响较大的电台,由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于1924年5月开办,联合了《申报》等新闻机构播报当天新闻。

开洛广播电台吸引了不少中外听众,组织了几个团体,付费点播音乐戏曲节目。

一直广播了5年,到1929年10月结束。

官办电台

1924年,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播法令。

●哈尔滨广播电台

1926年10月,无线电专家刘瀚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

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

1927年,奉系军阀又于北京、天津建立了两座广播电台。

●沈阳广播无线电台

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

三、民办电台

●新新广播电台

1927年3月18日,新新广播电台正式播音。

这是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

●上海(亚美)广播电台

1929年12月23日,亚美无线电公司自办的电台正式播音。

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民办电台一度繁荣,大约有70多座,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四五十座)。

民营电台就有“专业台”的划分:

教育电台、商业性电台和宗教性电台;

但大多数播送广告与低级庸俗的娱乐节目。

第一类:

教育性广播电台

由一些地方民众教育馆和大中学校开办;

播音内容大都限于文化教育方面;

发射功率不大,收听范围也仅限于当地;

四、国民政府的广播事业

1、官办中央广播电台的成立:

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开始在南京播音,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电台”。

宣传内容是由中宣部交办,确立了其“为党喉舌”的属性。

1932年11月12日建成新台,发射功率扩至7500千瓦,为全亚洲之冠。

2、中国广播史上的特殊现象:

慢报新闻:

国民党要求各地党部负责收听夜间新闻及演讲,加以纪录、缮写,再送给报馆刊登;有的民营报也利用这种广播收录新闻。

为配合这种制度,该台开辟“慢报新闻”的时段,播音话语缓慢,并且反复讲解供收音抄收。

3、国民党抗日对外广播: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ofChina”(VOC),意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语播音。

(中国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

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五、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红中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红色中华报》。

1937年1月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即“新华社”。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由中国共产党主办,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

1943年停播,1945年抗战胜利恢复。

1947年3月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建立了解放区最大的短波发射台。

1949年3月在北平播音,使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呼号。

1949年12月正式定名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49年10月1日现场直播开国大典,中国第一次。

六、新中国广播业

管理:

1949年6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脱离新华社,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1、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广播电台,增加了发射电力,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全国广播网初具规模;

2、建设农村有线广播网,全国建立了23721个收音站;

3、完成对民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2年至1966年,我国召开了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对广播事业的发展作了宏观全面部署,加快了从中央到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

如,第一次会议中:

集中力量建设中央台;推广“爱憎分明”的播音风格。

代表人物:

齐越、夏青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一、广播电视新闻

1940年12月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正式开播。

中国广播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实况转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对此进行了实况转播。

1949年12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新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北京电视台建立。

1958年6月1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条电视新闻,内容是《红旗》杂志创刊。

1958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首次转播天安门广场的国庆游行。

(实况转播)

1958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简明新闻》开播,每次5分钟。

1960年元旦,设立固定专栏《电视新闻》,每周3次,每次10分钟。

文革结束后:

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开办。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座谈会:

将国内新闻片、国内口播新闻、国际新闻录像、国际口播新闻混合编排,取消了新闻配乐。

来自地方的尝试:

1982年1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晚间的第二次新闻。

(1985年3月——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

1982年7月,广东电视台增设了午间新闻。

(1984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

1986年10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

(1986年12月——中央电视台面向北京的英语综合节目;1987年2月面向全国。

新闻评述类:

1980年开办新闻评述类的电视专题栏目《观察与思考》,成为“焦点”节目的先驱。

1994年4月1日,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创办了《焦点访谈》。

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第一步;

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

《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

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栏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国际大台迈进。

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

  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电视剧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