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5178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docx

《创新集群的评价及识别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摘要

上海大学预测咨询研究所,成果完成时间:

2009年6月

自OECD提出创新集群的概念以来,“创新集群”正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

创新集群作为“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动力,其最关键和最实用的系统要素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创新。

随着对创新集群涵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集群识别与评价研究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本课题将着重探讨创新集群的涵义及其识别和评价的关键,据此设计创新集群的识别方法,得出电子器件制造为上海的创新集群这一识别结果,最后提出电子器件制造创新集群的发展策略。

一、创新集群的涵义、识别及评价的关键

(1)创新集群涵义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创新涵义的理解不断深化,学者们联系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创新集群的概念做了深入的研究。

OECD在出版的《创新集群:

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力》研究报告中,彻底背离了早期创新的直线式概念,强调创新集群可被视为一种“简化的国家创新体系”。

基于已有研究,课题组认为:

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继承、发展和具体化,创新集群着眼于自身核心产业及其密切关联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了支撑该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技术、非技术创新体系。

简言之,创新集群就是具有持久创新活力的价值链集群。

它由基于价值链且能力互补的供应商、客户、知识中心(包括大学、科研院所、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中介组织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而成,在与外部环境进行持续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同时,通过各链条主体基于创新网络的互动和创新资源整合,实现知识的快速流动与积累、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以及集聚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最终对所在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2)创新集群识别和评价的关键

基于对创新集群涵义的理解,课题组认为:

创新集群识别与评价的关键在于对价值链集群和持久创新活力两个方面的识别与评价。

就价值链集群的识别与评价而言,重点是如何从上海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识别出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且辐射力强的核心产业部门。

就持久创新活力的识别与评价而言,是创新集群作为产业集群高级发展阶段的核心特征的展现。

这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价值链集群主体自身是否具有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创新集群着眼于自身核心产业及其密切关联产业共同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对该发展过程所需的从创新文化、创新模式到创新成果的全面推进,而价值链主体自身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正是全面推进的第一步。

其次,价值链集群是否形成了高效的创新网络。

这里有两层含义:

其一,基于价值链的群内主体是否多元(主要表现为集群主体是否囊括了供应商、客户和各类知识中心);其二,这些主体连结而成的创新网络是否高效(主要表现为创新网络主体间的创新互动是否频繁而有效)。

再者,价值链集群(尤其在创新方面)是否得到了来自群外的支持。

来自外部的支持是价值链集群获取持久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而这种支持与肯定又分为直接、间接两种。

最后,价值链集群最终是否带来了理想的经济、社会效益。

价值链集群理想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价值链集群是否有创新成果(尤其是自主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其二,价值链集群是否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对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产生了辐射带动效应。

二、创新集群识别方法的设计

创新集群识别方法的设计是依据创新集群的涵义,基本思路是:

首先借鉴和发展OECD的研究,利用最大值法和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法识别价值链集群;而后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创新集群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效益维度、外部主体维度、内部网络维度和创新与成长维度进行创新集群的识别。

(1)第一步:

价值链集群的识别方法--结合最大值法和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法

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微缩,创新集群是由集群核心产业部门及其前、后向密切关联产业共同构成的产业部门集合体。

因此,它必定是一个价值链集群。

在研究中,课题组借鉴和发展了已有的研究,以“投入产出表”为原始数据设计了价值链集群识别过程。

(2)第二步:

创新集群的识别方法--构建创新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设计的初衷是主要应用于组织或部门的绩效评价,因此,在应用到创新集群评价时,要根据创新集群的特点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改进。

平衡计分卡所涉及的四个维度:

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在创新集群评价中,这四个维度相应也有所调整:

①经济、社会效益维度

BSC财务维度主要侧重于企业层面的收益、费用、资本考量,而创新集群在产业层面上的绩效主要体现于自身创新成果(尤其是自主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以及其持久创新活力对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因此,本研究以经济、社会效益维度替代BSC的财务维度,以更准确地反映创新集群以整个系统协调作用下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特征。

该维度包含的指标有:

人均产值、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主营业务收入区位商、资产总计区位商、产销率。

②外部主体维度

BSC客户维度主要侧重于考量外部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的认可和支持程度,并具体表现为其对公司产品、服务的重复购买,而对创新集群而言,外部认可和支持一方面体现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集群产出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更多外部主体依托自身能力对创新集群发展优势和后劲的积极影响。

因此,本研究以外部主体维度替换BSC的客户维度,以期更全面地反映创新集群外部主体的多样性。

该维度包含的指标有:

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企业筹建数占企业数的比例、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政府对创新集群的支持度。

③内部网络维度

因为创新集群与企业的绩效均需要以高效的内部流程为基础,只是前者强调的是群内多元主体互动联结而成的创新网络各节点的效率以及整个网络的综合效率,而后者强调的则是企业自身价值创造过程中各环节的效率以及整个过程的综合效率。

因此,本研究以内部网络维度替换BSC的内部流程维度,以期更合适地反映创新集群内部主体的互动关系。

这一维度主要涉及的指标有:

产学研的合作程度、产产的合作程度、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合作程度、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度。

④创新与成长维度

仍沿用BSC的创新与成长维度,因为创新集群与企业一样均需要依托持续创新来获取持久竞争力,且双方实现持续创新的方式均是加大自身在创新方面的投入。

该维度的指标主要有:

R&D经费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R&D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比例、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区位商、研发人员区位商、研发人员人均经费、引进国外技术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比重。

三、上海创新集群的识别

(1)价值链集群的识别

基于《2005年上海市42部门投入产出流量表》的原始数据,本研究借助“最大值法”共识别出分别以建筑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房地产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为核心产业部门的八大价值链集群。

并分析了八大价值链集群核心部门前、后向密切关联产业。

(2)上海创新集群识别

首先,选取八大价值链集群及其相关产业所包含的85个中类行业,而后计算8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和CR4,得出35个具有集聚态势的中类行业,最后根据创新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筛选后的35个中类行业进行因子分析,以得出它们的创新集群发展度得分及排序。

(如表1)

               表1:

35个中类行业的创新集群发展度得分及排序

行业

发展度得分

排序

电子器件制造

1.19824

1

电子计算机制造

0.611553

2

记录媒介的复制

0.420717

3

起重运输设备制造

0.353708

4

锅炉及原动机制造

0.296446

5

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

0.291386

6

通信设备制造

0.282263

7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0.281128

8

钢压延加工

0.269167

9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0.267955

10

塑料零件制造

0.20368

11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0.177218

12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

0.147935

13

合成材料制造

0.126806

14

再生橡胶制造

0.101394

15

炼焦

0.096804

16

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

0.052501

17

中成药制造

0.05017

18

塑料丝、绳及编织品的制造

-0.00013

19

轮胎制造

-0.00478

20

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

-0.0254

21

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0.04617

22

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

-0.13594

23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

-0.18724

24

泡沫塑料制造

-0.19822

25

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

-0.21749

26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0.32938

27

铁合金冶炼

-0.35282

28

橡胶靴鞋制造

-0.38602

29

农药制造

-0.39318

3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50136

31

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

-0.52558

32

炼铁

-0.58335

33

炼钢

-0.65329

34

贵金属冶炼

-0.68873

35

表1显示电子器件制造的创新集群发展度为1.19824,在35个中类行业中最高且大于1,故本研究认为上海创新集群发展度最高的行业是:

电子器件制造业。

电子器件制造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该创新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四大特征:

①研发投入高,创新优势基础扎实;②创新网络高效,创新优势进一步凸显;③群外支持强大,创新优势进一步巩固;④经济、社会效益理想,创新优势得到良好转化。

四、上海电子器件制造创新集群的评价分析与发展策略

在电子器件制造创新集群评价的评价中,十八个定量指标中有十个指标处于劣势:

经济、社会效益维度有三个指标;外部主体维度有两个指标;内部网络维度没有,但如果参照系是发达国家的标准,那这个维度的指标情况还是不容乐观;创新与成长维度有五个劣势指标。

用于创新集群评价的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是互相联系,存在因果关系的,外部主体维度、内部网络维度、创新与成长维度都是经济、社会效益维度的趋动因素,这三个维度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维度更好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根据评价结果,从外部主体维度、内部网络维度和创新与成长维度三个方面提出上海电子器件制造创新集群的发展策略。

(1)外部主体维度的发展策略。

①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

要强化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投资融资改革,拓宽投资融资的渠道,研究风险资本灵活的退出机制,同时,政府要加大扶植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增加企业获得资金的方式,为企业和投资公司牵线搭桥,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形成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持续投入、持续产出的良好发展格局。

②制定有利政策,吸引企业进驻。

上海市应细化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合理标准有选择地对进驻企业进行培育扶持,给予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定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要积极利用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发挥电子器件制造创新集群在浦东新区的辐射力量,加快推动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③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效率。

为了推动电子器件制造创新集群的发展,政府要加大相关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入的力度,同时采取一定措施把企业、科研机构也纳入到公共服务投入中。

(2)内部网络维度的发展策略。

①促进企业间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电子器件制造企业要进行积极的交流和合作,企业之间要建立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既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交流,又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政府要鼓励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合作项目成果的奖励机制,加强企业合作平台的搭建,营造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的企业合作氛围。

②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形成产学研联盟。

上海本地企业应该努力寻求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支持,进行项目合作,以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大学和科研机构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努力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积极与企业进行各种可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

再者,要积极拓展产学研联盟的空间,形成国内外的产学研联盟。

③提升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

政府要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在电子器件制造集群内部落户生根。

同时,政府要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培育集群内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的企业与机构,促使企业转变观念,引导企业有效地使用外部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促进电子器件制造创新集群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3)创新与成长维度的发展策略。

①提供优惠措施,吸引、留住人才。

政府要充分发挥上海市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充分利用上海市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通过个人所得税率的国际化调整、落户政策的优化,同时发挥上海“海派文化”传统,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各国人才汇集、安居乐业的新故乡,吸引一大批从事电子制造的优秀人才,大幅提升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在高层次人才争夺中的国际竞争力。

②规范人员培训体系,培育持续创新能力。

要注重健全集群内的人才培训机制,形成“学习型企业”的氛围,营造创新集群特有的创新文化。

相关管理部门应特别重视群内中小企业的人才培训,协助它们建立以人为本的培训机制,帮助它们培养员工忠诚度。

同时要健全和丰富集群内的培训机构。

③保护知识产权,打造自有品牌。

上海市政府一方面要引导社会资源做好知识产权服务,为本地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预警,并切实保护本地区企业的知识产权。

另一方面,上海市要积极推动自有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形成上海市电子器件制造的自主创新体系。

④增加研发实力,打造技术龙头地位。

上海市要加大电子器件制造的研发投入,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专业化,同时加强与江苏省和浙江省在电子器件制造业的合作,合理分工,科学布局,形成长三角地区电子器件制造创新集群的“一体两翼”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