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教案》课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21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教案》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课教案》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教案》课件.docx

《《课教案》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教案》课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教案》课件.docx

《课教案》课件

课题: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要求】

1.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

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

学会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谜语的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课件出示2)

说我是丝瓜,我比它圆,说我是梨子,我比它大,我中间细,两头圆。

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

猜猜我是谁?

(葫芦)

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2.咦?

怎么葫芦不高兴啦!

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儿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注意轻声)声音很洪亮,如果把那个“葫芦”的“芦”字读得再轻点就更好了。

(师范读生跟读)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3)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多读几遍。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kēxièxiǎnɡdīnɡyánlínzhìɡuài

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面、纷、阵”,后鼻音“朗、将”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夜”。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

húluténɡyáchónɡhuāxièdīnɡzhe

葫芦藤蚜虫花谢盯着

sàiɡuòɡǎndàoqíɡuàimànmànde

赛过感到奇怪慢慢地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

“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葫芦”中的“芦”在词语中念轻声。

(3)识记生字:

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棵、想、怪、葫、芦、感、

【设计意图:

放手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欢迎多种方法识字,一字多种方法识记,一法识记多个生字。

蚜、盯”。

②形近字比较识记:

“赛一寒”,“盯一钉”“邻一领”“治一抬”。

③同偏旁归类识记:

“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④熟字组词识记:

藤:

葫芦藤、丝瓜藤谢:

谢谢感谢

(4)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读懂课文。

  

(2)种葫芦的人种的葫芦,叶子上长出了什么?

(蚜虫)

(3)邻居是怎么劝告他的?

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6)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1.组词语:

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谢、言、想”并讲述:

(板书:

谢言想)

(课件出示7):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谢、言、想”。

“谢”:

左中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身”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横折钩压住竖中线。

“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

这三个部分等宽,都要写得狭长一些,不要出格,。

“言”:

呈倒梯形结构。

这个字的横较多,注意不一样长,最上面的一横最长,下面的两横短,三横等距,口要写扁一些。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重难点字的书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写其他生字。

“想”上长下短,木的末尾捺改点,下面的“心”要写好,第二笔是卧钩,一定卧倒,三个点的位置排放好:

第一点不要写在卧钩底下,在卧钩起笔的地方即可,第二点在卧钩上面,最后一点在卧钩收笔的地方。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见到了许多小葫芦及它们的主人。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xièxiǎnɡyánlínɡuài

感()()念语()()居奇()

2.给下列汉字组词。

棵()领()抬()盯()

颗()邻()治()钉()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

()()()氵()()()

目:

()()()阝()()()

答案:

1.谢想言邻怪

2.棵(一棵)领(领导)抬(抬头)盯(盯着)

颗(一颗)邻(邻居)治(治理)钉(钉子)

3.木:

(树)(村)(棵)氵(江)(河)(海)

目:

(盯)(眼)(睛)阝(邻)(阳)(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摘葫芦”游戏,增加了识字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导入。

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能认识吧?

如果你还认识,就准确的,大声的说出它的名字,说两遍。

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把你们带进葫芦园去摘一摘小葫芦。

(课件出示9)

孩子们刚才都自己给生字组了词,老师也给每个生字都组了词。

(课件出示10):

葫芦图片。

看,这是什么?

(葫芦)。

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

想要吗?

(想)你把它读准了,这葫芦就送给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

(能)

1.我请大家轻声地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

读完了就坐好。

3.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听的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他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

4.请孩子们再去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

请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谁还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

(谁能流利的说说)(课件出示11)

从前,有个人种了,叶上长了,他不治,后来。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

(长得很好。

)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课件出示12)出示第一自然段

2.自由地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

生汇报成果。

(课件出示13)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3.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

(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

(找文字)“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

(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设计意图:

在理解的基础上,品读课文,再把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读出来。

“雪白的小花”,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近义词是什么?

(雪白,洁白)

4.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

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5.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想不想去看看?

(想)(课件出示14)葫芦树图片(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课件出示15)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

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7.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

还想不想再读读?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8.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设计意图:

为了更好地阅读教学,打乱一下课文本来的顺序,是完全行得通的。

抓住“每天、几次”,读出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

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塞过大南瓜,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16)(课件出示葫芦变黄,一个一个的都落了)(板书:

落了)

2.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

(小葫芦变黄了,这么多可爱的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3.孩子们,学到这儿?

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

)(它是因为什么原因落的呢?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没有信心把答案找出来(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课件出示17)

(1)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板书:

蚜虫)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

又怎么说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

【设计意图:

读出感叹句的语气,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课件出示18)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不怕)(不在乎)

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

(感叹号)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生汇报)

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

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

(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的把叶子吃光的.

3.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

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19)

①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设计意图: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感情朗读。

盯:

一动不动的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指导写)

②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

(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

对自己说的。

(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话。

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声音不能高。

速度要慢一些。

“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

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学生练读后汇报)

③不简单!

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

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

④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

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

可有一天还有谁看见了?

(邻居)

(小朋友们邻居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邻居是什么态度呢?

请同学们仔细的听对话。

邻居看到了蚜虫说了什么?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通过这句话你们觉得邻居的心情怎样?

(着急)

(着急叶子上的蚜虫)蚜虫越来越多,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谁想来读读邻居说的话。

还有谁也想来劝劝?

(生朗读)

2.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

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去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

(奇怪)

(课件出示21)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

“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我要的是葫芦。

(1)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那个人心想,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所以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这个句子连用两个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读一读,要读出反问句的强烈语气。

(3)你能把第二个问句,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叶子的虫子根本不用治。

3.我请小朋友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两组)

(孩子们刚才朗读得真好,像个小演员在拍电影似的。

(读得真棒,我还以为那个邻居和种葫芦的人来到我们课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还想读读,现在老师读旁白,女生读邻居说的话,男生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4.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

(要不到)

为什么要不到?

(因为叶子是来给葫芦输送营养的)(孩子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

葫芦叶与葫芦的关系可大着了,孩子们看图,这些小小的葫芦叶,通过太阳公公的帮助,制造出营养,输送给小葫芦,让小葫芦快快长大。

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久之后,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的变黄,都落了!

(课件出示21:

三个句子)

(1)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2)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3)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

三个句子对比朗读,体会到课文原句更能表达出葫芦落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比一比,读一读,哪个句子最好?

最后一个句子最好,能真实、具体地介绍葫芦落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同时落的,首先是蚜虫变多后,叶子被虫蛀且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才是一个一个落下的。

5.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会怎么样?

(难过,伤心,失望,后悔)

(课件出示22)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

)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师下去指导。

(生汇报。

①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

“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

“我真糊涂,我真傻!

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6.(课件出示23)那我们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应该要怎样?

(多听听别人的劝告,注意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只注重结果,要从现象看事物间的联系,重视过程。

四、总结提高,课外拓展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

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

请孩子们编一个小故事。

学生想故事,编故事,说一说,写下来。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小故事。

课外作业新设计

1.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3.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

答案:

1.因为他没有治葫芦叶子上的蚜虫,葫芦得不到养分,所以葫芦都落了。

2.

(1)变成: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2)变成:

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3.你以后多听听别人的劝告,注意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只注重结果,要从现象看事物间的联系,重视过程。

板书设计

húlu

14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

叶子落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

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

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习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不足之处:

课堂节奏的把握,重难点的把握上不能游刃有余。

今后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邻居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一无所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按照规律办事的名言:

1.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2.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

(越南)

3.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毛泽东)

4.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的外界的规律性,如果朱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毛泽东)

5.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

(本杰明·惠奇科特)

6.百折不挠的决心若与科学法则相抵触,犹如江心补漏劳而无益。

(王尔德)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ǎngcháng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zhòngzhǒng

2.春天,农民伯伯开始种()地,把一颗颗种()子埋在土里。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ǔyánlínjūqíguáisīxiǎngzhìlǐ

三、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果实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

()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3.秋天,果园里()

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也就是说: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也就是说:

2.我怎么会忘记这件事?

也就是说: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排列下列句子)

1.小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

2.邻居让他治叶子上的蚜虫。

3.最后小葫芦都落了。

4.这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

5.从前有个人种了棵小葫芦,过了些日子,小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小花,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正确顺序是:

六、重点段落品析。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

“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我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地变黄了,都落了。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2.照样子,写一写。

治一治一一

3.最后小葫芦都落了,原因是()

A.藤上结的小葫芦太多了。

B.叶子被蚜虫吃掉了,葫芦因失去养料而变黄落下来。

思维创新大拓展

7、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言语言语

言语言语

答案

1、chángzhǎngzhòngzhǒng

二、语言邻居奇怪思想治理

三、结果成果果实

四、1.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2.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五、51243

六、1.慢慢一个一个

2.看一看说一说

3.B

七、自言自语千言万语不言不语豪言壮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