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496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docx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中国的思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清单]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

1.“开眼看世界”

歌诀记忆

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昏睡百年,睁开双眼。

学习西方,抛弃旧观。

师夷长技,则徐魏源。

寻求真理,《资政新篇》。

介绍世界,《瀛环志略》。

举办洋务,为解忧患。

中体西用,制度不变。

自强求富,企业创办。

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

甲午战败,洋务破产。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深层点拨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启迪人们去探索救国之路。

但这只是起步,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新思潮的倡导者大多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特别强调 抵抗派和洋务派同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史论共识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2.维新变法思想

(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项目

人物

代表作品

思想主张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

《变法通议》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伸民权、设议院的思想

严复

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2)实践:

发动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意义: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易混易错 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不同阶级属性思想的质变;早期维新思想与

维新变法思想——同阶级属性思想的演进。

三、新文化运动

1.背景

2.兴起

整体把握

数字法掌握新文化运动

3.内容

4.影响

史论共识

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或肯定,这是运动的一大缺陷。

但这不能掩盖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巨大贡献。

这场运动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特别是运动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近代后期思想的主流。

易混易错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

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表现

2.影响

1921年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基准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主题一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视角1 “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

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视角2 对“中体西用”的评价

“中体西用”即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该观念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但“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史料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多年出使外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察和学习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

”张树声则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明确提出:

“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

”他还诘责洋务派: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信息解读] 这则史料充分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即遭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

它实在不是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视角3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异同点

(1)相同点:

二者同属于地主阶级派别,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2)不同点在于巩固清政府统治的手段不同:

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统治,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来维护统治。

主题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制度

视角1 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

(1)相同点:

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

(2)不同点:

①两派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

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视角2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史料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信息解读] 郑观应曾是洋务派,后来思想发生了变化。

他认识到洋务派的不足:

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

所以,史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视角3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史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

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其理论根据是三权分立学说。

史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

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了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手段。

划线部分反映了康有

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思想。

基准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题一 资产阶级激进派向西方学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视角1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

视角2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儒家思想

史论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史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

”“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令》

[信息解读] 此史料说明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史料二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史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信息解读] 史料二、三反映了因孔孟儒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因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礼教,使人民成为封建统治的牺牲品。

所以,反孔孟儒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任务。

视角3 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

(1)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新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

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5)新成果: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主题二 无产阶级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

视角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2)从客观上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来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同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视角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史料 上海《劳动界》第七册上刊登了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宣言说: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

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

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劳动界》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中国工人思想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发生了变化。

划线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例1(2012·天津高考)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审题突破

审材料

“中国非世界中央”“戊戌变法期间”

A× 与材料主旨不符

B× 材料并未体现

C× 科学救国为新文化运动口号

D√ 与材料信息一致

答案 D

例2(2012·上海高考)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

哪一领域?

(  )

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

审题突破 《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答案 C

例3(2012·北京高考)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对古文进行断句,依据具体知识深入理解“本”“末”“体”“用”。

“西人立国具有本末”,所以①错误;“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所以③错误;“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所以⑥错误。

因此答案是B项。

答案 B

例4(2012·浙江高考,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有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问题:

材料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

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把握材料,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由材料中“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可以看出这是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内容的体现;严复的最主要贡献是译著了《天演论》,先根据材料概括,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其思想。

答案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命题感悟

近代中国不同阶层在思想领域掀起的思想解放思潮,加快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进程。

思想文化近代化是引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探索活动的先导,最终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展望2014年高考,同学们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有:

一是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和阶层“向西方学习”的基本史实;二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思想文化近代化对中国政治、经济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1.(立意——变法图强,与时俱进) 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

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

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答案 B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说明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故选B。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

2.(立意——主干知识:

传统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

……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

答案 C

解析 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主要是因为“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观念的落后。

因此答案选C。

3.(立意——主干知识:

维新思想) 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

(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

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

答案 C

解析 关键信息是:

“(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欧洲新思想)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此论述的目的就是学习西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故选C。

4.(立意——核心概念:

民主与科学)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看,陈独秀认为,促使社会焕然一新的只有两件事——人权和进化论,这里的人权指的是西方民主思想,进化论代指西方的科学。

故选B。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

5.(立意——运用近代化史观理解不同派别的思想)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 C

解析 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A项仅反映李鸿章、郑观应的观点;B项是章太炎的思想;D项不符合四人主张;只有C项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倾向,故答案选C。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6.陈独秀认为: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C.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D.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陈独秀的主张是“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由此可见,他的主张是要么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要么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二者不相容。

因此,陈独秀对东西方文化是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

对点训练

考点一 向西方学习的器物层次

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中诗句的含义。

《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有利于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

故A项符合题意。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变法通议》《孔子改制考》是宣扬维新变法思想的著作。

2.李鸿章自嘲:

“一生风雨裱糊匠。

”他裱糊“屋子”所用的“材料”是(  )

A.西方先进科技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制度D.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 A

解析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选A。

3.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

念无关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答案 D

解析 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

邮票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龙),又是西方文化传入的产物,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了邮票的设计理念。

考点二 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次

4.为缅怀一些在历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著名人物,一些地方政府常常采取开设纪念馆或者为名人做雕塑的做法。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其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

D.康有为提倡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答案 B

解析 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人物,本是研读儒学的举人,后来由于民族危机加深,他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他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

故选B。

5.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D

解析 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才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6.“新政(戊戌变法)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材料表明(  )

A.山西近代工业起步

B.戊戌变法法令在山西得到广泛落实

C.晋商进入强盛时期

D.戊戌变法后山西工业发展较快

答案 D

解析 仅仅通过这个材料不能说明A、C两项;B项说法错误;“新政(戊戌变法)提出后,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等表明D项正确。

考点三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文化层次

7.下列言论,符合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思想主张的是(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若诏旨一下,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C.“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D.“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

答案 C

解析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主要是主张解放人们的思想,A项属于洋务派;B、D两项应属于维新派;C项是陈独秀主张不要只学习技术和制度,更重要的是学思想。

故选C。

8.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请问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的意思很难判断时期,但是诗句是用白话文写作的,所以这首诗最早创作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故B项是正确答案。

9.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

C.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 B

解析 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C项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D项是指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深化训练

1.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答案 A

解析 当时学生留日主要是为了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2.(2012·上海高考)“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D

解析 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3.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准确的是(  )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