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53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docx

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福建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理科)生物试卷

1.下列关于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及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肌细胞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

B.肌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C.反应物O2中的氧原子转移到产物H2O和CO2中

D.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都需要载体协助;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生能量较少。

【详解】A、葡萄糖进入肌细胞的方式一般为主动运输,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正确;

B、肌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Ⅱ阶段:

2丙酮酸+6H2O→6CO2+20[H]+少量能量,错误;

C、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4[H]+6O2→12H2O+大量能量,由此可见氧原子转移到H2O中,错误;

D、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Ⅱ阶段,能量产生得太少以至于不足以合成ATP,就以热能的形式散发了,无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I阶段产生少量ATP,错误。

故选A。

【点睛】有氧呼吸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葡萄糖初步分解。

从物质变化方面看:

第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产生少量[H]。

从能量变化方面看,由于葡萄糖初步分解,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

丙酮酸彻底分解。

从物质变化方面看:

第一,丙酮酸分解产生CO2;第二,同时脱下剩下来的氢;从能量变化看,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这一步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因为基质中有大量有关的酶。

第三阶段:

一方面前两个阶段脱下来的[H]经过一系列的物质的传递与氧结合成水;另一方面在传递氢的过程中,大量ATP形成。

这一阶段是产能最多,需要许多酶的催化线粒体内膜折叠扩大了这些酶附着的面积,因此在酶集中处,形成基粒。

这一阶段产生在线粒体的内膜。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在某些酶的作用下丙酮酸脱去一个CO2后,与第一阶段脱下的[H]结合,形成酒精,并产生少量的能量;另一种是有些植物因为细胞中酶的不同,丙酮酸直接与第一阶段脱下的[H]结合形成乳酸(如玉米的胚、马铃薯的块茎等),并产生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

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

D.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小于m2

【答案】D

【解析】

就线粒体而言m2+m=m1=N1+N=N2就叶绿体而言m=N

所以m2=N1,所以D选项错误。

3.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

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

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B.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C.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培养的植物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且光合作用较强。

由于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4.下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由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升高

B.曲线由b点转向d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和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D.曲线中c点产生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酶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

需利用单一变量的原则,如b点和d点的光照强度相同,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再如a、b、c三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而光照强度不同.并且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暗反应。

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一定的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光的饱和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在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详解】A、该过程光照强度增大,故光反应速率增大,为暗反应提供的还原氢和能量增多,故C3化合物的还原反应速率增加,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故C5结合二氧化碳生成C3的数量暂时不变,故C3浓度降低,而非升高,错误;

B、该过程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故固定二氧化碳消耗C5的数量降低,而C3化合物的还原反应生成C5的速率暂时不变,故C5浓度升高,正确;

C项,对比a点和b点可知适当增加光强可提高光合效率,对比b点和d点可知,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正确;

D项,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不能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继续增大是因为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限,而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的进一步提升,正确。

故选A。

【点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5.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①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①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B.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的值下降,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减弱

C.③④分别演变成⑤⑥的过程中,它们的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表达的基因也相同

D.⑤⑥是高度分化后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时,细胞进入衰老阶段

【答案】C

【解析】

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可用于治疗某些顽疾;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的值下降,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减弱;③④分别演变成⑤⑥的过程中,它们的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表达的基因不同;⑤⑥是高度分化后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时,细胞进入衰老阶段。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老

B.凋亡的细胞中必定没有新蛋白质合成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过程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详解】A、正常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衰老,一般最多分裂50次左右,正确;

B、凋亡的细胞中一些水解酶的合成分泌增加,属于新蛋白质合成,错误;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错误;

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是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错误。

故选A。

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后期,A项正确;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分别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末期,B项正确;着丝点的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项正确;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前期,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

用杂合体和隐性个体测交的方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9.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孟德尔由此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但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般相同,错误;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错误;

D、F2表现出3:

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正确。

故选D。

10.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

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

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答案】B

【解析】

由于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故自然状态下,永远是自交,故矮茎上获得的F1的性状一定为矮茎;而小麦可以自花传粉,也可以异花传粉,故矮茎上获得的F1可能为矮茎,也可能为高茎,故B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是要认清1、楚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

2、小麦可以自花传粉,也可以异花传粉。

11.测交法可用来检验F1是不是纯合子,其关键原因是

A.测交子代出现不同的表现型

B.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

C.与F1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反映F1配子类型及比例

【答案】D

【解析】

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

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所以D正确。

【考点定位】测交的实质

12.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

在25℃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C.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温度能影响该植株的表现型,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

如果要人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B错误。

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即aa,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C正确。

因为,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所以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D正确。

13.某生物学家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某一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

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

据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

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2/3

D.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是变异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A、如果A1A3与A2A3杂交,则后代中会出现A1A2、A1A3(黄色)、A2A3(白色)、A3A3(黑色)三种毛色,错误;

B、因为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所以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正确;

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则黄色老鼠都是杂合体,基因型为A1—,所以交配的子代中,1/4A1A1(致死)、2/4A1—(黄色)、1/4(白色或黑色),因此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2/3,正确;

D、由于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且存在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正确。

故选A。

14.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从理论上来说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子植株约为()。

A.160株B.240株C.320株D.480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计算问题。

【详解】由题意可知,F1代基因型为YySs,F1自交产生的F2代中白色甜玉米yyss比例为1/16,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为黄色甜玉米2/16Yyss和白色非甜玉米2/16yySs,因此,是白色甜玉米的4倍,最终计算结果为80×4=320,故选C项。

【点睛】本题中黄色玉米和白色玉米为一对相对性状,甜玉米与非甜玉米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5.玉米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茎杆紫色(Y)对茎杆绿色(y)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以基因型为ddYY和DDyy的玉米为亲本杂交得到的F1自交产生F2。

选取F2中的高杆绿茎植株种植,并让它们相互授粉,则后代中高杆绿茎与矮杆绿茎的比例为

A.5∶1B.8∶1C.3∶1D.9∶7

【答案】B

【解析】

依题意可知:

F1的基因型为DdYy,在F2高杆绿茎植株中,基因型为Ddyy占2/3,DDyy占1/3,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分别为2/3Dy、1/3dy,让它们相互授粉,则后代中高杆绿茎:

矮杆绿茎的比例=(1-1/3×1/3):

(1/3×1/3)=8:

1,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6.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

1:

1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减数分裂,而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B正确;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说明具备A或B基因的表现型相同,C正确;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

1(A_bb):

1(aaB_):

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1:

1:

1:

1,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

17.锌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缺锌对苹果植株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苹果植株每类叶片中新鲜叶片0.1g,剪碎,加入20mL______进行色素提取,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迅速研磨,获取色素提取液。

表中数据显示,适度缺锌时潜病叶可通过提高_________的含量来避免叶绿体的破坏。

(2)为了进一步测定不同类型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还需要进一步测定各组叶片的_______________。

净光合速率可用什么指标来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分析,缺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锌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缺锌还会造成叶绿体中某种复合物OEC的结构被破坏,直接导致O2的产生量显著减少,据此可推测OEC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

由此可见,缺锌造成苹果植株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答案】

(1).无水乙醇

(2).二氧化硅和碳酸钙(3).类胡萝卜素(4).呼吸速率(5).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或有机物的积累量(6).叶绿素减少(7).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8).类囊体薄膜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以知道: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锌含量,因变量是叶片光合作用速率,观测指标是单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知道:

锌含量越低,单个叶面积越小、叶绿素含量越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大致下降;净光合速率降低。

【详解】

(1)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加碳酸钙是为了保护色素在研磨过程中不被破坏。

表中数据显示,适度缺锌时潜病叶可通过提高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来避免光合结构的破坏。

(2)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为了进一步测定不同类型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还需要进一步测定各组叶片的呼吸速率。

净光合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或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

(3)据表分析:

正常叶和病叶对比,缺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锌引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

(4)“缺锌还会造成叶绿体中某种复合物OEC的结构被破坏,直接导致O2的产生量显著减少,”据此可推测OEC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点睛】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两者的过程和区别为:

项目

光反应

碳反应(暗反应)

实质

光能→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应)

时间

短促,以微秒计

较缓慢

条件

需色素、光、ADP、和酶

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

场所

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物质转化(光反应)

2H2O→4[H]+O2(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

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

物质转化(暗反应)

ADP+Pi→ATP(在酶的催化下)

C3+[H]→(CH2O)+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

能量转化

叶绿素把光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8.图甲是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图乙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丙是某雌性动物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图解。

请根据这三个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1)图乙中的线段B代表图甲中的[  ]____________细胞,图乙中的线段C代表图甲中的[  ]__________细胞。

(2)请画出图甲产生的四个子细胞的图像:

4___________5_________6__________7_________

(3)图丙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要分离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

(4)图丙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第二极体染色体组合ac′,同时形成的卵细胞染色体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

(1).2初级精母

(2).3次级精母(3).

(4).

(5).

(6).

(7).①和②、③和④(8).a′c或bd或b′d′或b′d或bd′

【解析】

【分析】

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图形:

1、甲图:

图甲是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其中1为精原细胞;2为初级精母细胞,且发生交叉互换;3为次级精母细胞。

2、乙图:

乙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D表示精细胞。

3、丙图:

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的线段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对应图甲中的[2]初级精母细胞;图乙中的线段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已经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对应于图甲中的[3]次级精母细胞。

(2)图甲产生的四个子细胞为精细胞的图像:

(3)图丙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要分离的染色体是①和②、③和④。

(4)初级卵母细胞一分二,成为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一分为二,成为1个卵细胞+1个第二极体;第一极体一分为二,成为2个第二极体,图丙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第二极体染色体组合ac′,同时形成的卵细胞染色体组合是a′c或bd或b′d′或b′d或bd′。

【点睛】本题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图、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和各区段线段代表的时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卵细胞形成过程示意图:

19.玉米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现有3个纯合玉米品种:

1个高株(高)、2个矮株(矮甲和矮乙)。

用这3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组合

F1

F2

第1组:

矮甲×高

3高∶1矮

第2组:

矮乙×高

3高∶1矮

第3组:

矮甲×矮乙

9高∶7矮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株高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1)玉米的株高由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