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556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复习三课内阅读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①读一读划横线的句子,联系内容说说“它们”是什么意思?

②“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这句话中,生命开花指的是什么意思?

8、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可是巨人的花园里依旧一片冬天的景象。

因为没有小孩的踪迹,鸟儿不肯到花园里唱歌,树木也忘了开花,偶尔一朵美丽的花探出头来,看见布告牌,又把头缩回去睡觉去了。

只有雪和霜觉得高兴。

雪用白色的大衣盖着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银色。

北风整天在园子里四处吼叫。

冰雹也来凑热闹,把房屋上的瓦片弄坏了一大半。

①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②这一段话是按照先()后()的方式来构段的。

③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

北风整天在院子里四处吼叫。

在文中找出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

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

第三单元

1、滥竽充数: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启示:

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2、画蛇添足:

告诫人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

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适合。

深刻讽刺了那些自作聪明,反而弄巧成拙的人。

3、熟能生巧:

本文通过描写卖油翁与陈尧咨之间的对话和相互观摩,说明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的道理。

启发:

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实践,要在学习中养成踏实刻苦的习惯。

熟能生巧、举世无双、得意洋洋、目瞪口呆、恍然大悟(这样一些四字词语要会写、会造句)

4、莫泊桑拜师:

课文讲述了福楼拜想写好文章多次摆放福楼拜请教的故事,表现了

莫泊桑对写作的酷爱和执着追求以及福楼拜循循善诱的名师风范。

读完福楼拜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肯吃苦勤练习,然后要仔细地观察,最后还要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5、古诗诵读《清明》(唐杜牧)重点字词的理解:

欲:

将要。

断魂:

悲伤愁苦的样子。

遥指:

远远地指着。

借问:

请问。

何处有:

哪里有。

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孤寂愁苦的心情。

6、语文乐园(三)

第一题:

都是表示看的词语。

第二题不懂装懂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贻笑大方(贬义词)

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厚积薄发闻名遐迩(褒义词)

第三题都是关于学习的名言

成语——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第四单元

1、《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①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是“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

想到的是我工农强渡大渡河,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激烈的战斗场面。

②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攀着”、“冒着”、“冲破”三个动词形象地描摹出了当年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血战沙场的战斗场面,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2、《倔强的小红军》记述了一位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最后牺牲的小红军形象。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明白了”包含四点意思:

一是小红军说自己体力好,完全是装出来的;

二是小红军并不是在等同伴,而是因为实在走不动了才掉队的;

三是小红军早就断粮了,干粮袋里根本没有青稞面;

四是小红军这样做是为了不拖累别人。

他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巧妙地支走陈赓,是不想给陈赓增加一点负担,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呀!

3、《小英雄雨来》:

课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讲了雨来上夜校读书。

后四个部分连起来概括为掩护李大叔,机智勇敢和敌人斗争。

第一部分的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点明雨来的家乡美,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并为后来雨来脱险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讲雨来在夜校受的爱国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与他在夜校受的教育有关。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一共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二次是在雨来在夜校读书时,老师教给他们念,他们跟老师念。

第三次是雨来后来被敌人毒打时,鲜血滴在课本的这几行字上。

文中多次出现这句话是因为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斗争的思想基础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这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鲜血滴在这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4、《送元二使安西》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第五单元

1、《神奇的机器人》这是一篇说明文。

全文紧紧围绕“神奇”二字,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介绍各种机器人的神奇之处。

2、《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文。

通过对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介绍和对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同时也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荷兰风车》课文主要写荷兰风车在荷兰人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达了人们对风车的喜爱之情。

课文在介绍荷兰风车时,把荷兰风车当人来写,读来生动有趣,富有人情味,这是作者表达的一大特色。

风车是最大的功臣。

/风车可以说是荷兰人最忠实的朋友。

/看来荷兰人把风车当做自己家庭的一分子了。

①“功臣”是指有功劳的臣子,泛指对某项事业又显著功劳的人,这里是指荷兰风车,表达荷兰人对风车的喜爱与赞美。

②“朋友”,这是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么来表现风车在家庭生活中和人们的关系之密切,表达了作者对风车的喜爱和赞美。

③“一分子”原指人,此处也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风车,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4、《浪淘沙》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黄河边看到波涛的汹涌气势,由此而联想到了天上的银河以及牛郎织女的相聚,表达了诗人浪漫的情怀和展现了他大胆的想象。

第六单元

1、《看戏》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当年在北京露天劳动剧场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情景,赞美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梅兰芳先生高超的演出技艺。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按照演出之前、演出经过和演出结果来进行的。

①“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连用三个比喻句,将人们对艺术家的认可、热情、热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反衬出梅兰芳先生声望之高(这里也属于侧面烘托)。

②课文里用“这位女英雄”而不用“艺术家”进一步反映了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历史。

③“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以“珠子”喻歌词,可见发音吐字圆浑、透亮;

艺术家在演唱时,歌词能“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能“滴”能“落”,一方面呼应了前文中“珠子”的比喻,另一方面更见其歌声的抑扬顿挫,唱腔的婉转圆润;

这“珠子”又是从“一笑一颦”中、“水袖”

2、《吆喝》以时间为序,写了吆喝两大特点:

①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没个停;

②总是变着法儿吸引顾客,变化多端。

(a.夸张;

b.借甲物形容乙物;

c.戏剧性吸引人。

文中的“倒还剩”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表达了对传统的、丰富多变的、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

3、《中国结》全文围绕中国结,从中国结的外形写到它的寓意,由中国结饱含的中国情写到它渗透的世界意义,层层深入地说明了中国结特别受宠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

①你看,在商店的橱窗里,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

在欢庆申奥成功的人群中,在归国旅行的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都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中国结造型。

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装点着中华大地。

以“在……在……在……”的排比句式,从受欢迎的场合和受欢迎的人群两个层次来说明中国结普遍地受到欢迎。

“特有的风韵”是指它美丽典雅的东方造型及其蕴含的丰富深刻的寓意。

“到处”表明范围之广。

“活跃、装点”表现出中国结色彩鲜艳夺目的美,也表现出它被悬挂、佩戴时的动态美,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②它们或象征着幸福,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

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

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词句表达工整,并用省略号进一步表明了中国结美好而丰富的寓意。

“头”就是祖国与故乡,每一个炎黄子孙,通过这个共同的“头”,就会永远心连心。

3、《墨梅》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第七单元

1、《变幻多彩的地球》这篇文章把当作人来写,把地球特有的大气、水和生物等称为“地球的衣裳”,这是一种的写法?

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

2、《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①多么美丽的村庄啊,真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这句话用( 

 

)来比喻( 

)。

②早晨,他们的歌声,像豆叶上的露珠一样,圆润、晶亮。

),表现出蝈蝈们的歌声具有()的特点。

3、《题西林壁》这是首哲理诗,后两句是千古名句,揭示了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4、京九铁路全长2553公里,北起北京站,跨越京、、冀、、豫、皖、、赣、粤九省市的9省市,南香港九龙,被称为“”。

第八单元

1、《纪晓岚吟诗》感受纪晓岚的机智,懂得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灵活应变。

2、《印度王公的大米》:

婵德拉聪明善良,为穷人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美好思想和无私、富有爱心的品德。

王公愚昧无知。

①“每次给大象洗澡时,每头大象两根象牙要磨光,18个脚趾头要洗干净,洗一面背要刷100次。

”从这句话我感受到婵德拉是一个()的孩子。

②“这一切令婵德拉十分愤怒和不平。

③“村民们都在挨饿,殿下。

”她开始说,我要的是米……“从这句话我感受到婵德拉是一个()的孩子。

④婵德拉看了看桌上那些漂亮的珠宝,她想到了大家和大象每年运走的数以百袋的大米。

然后,她注意上了那个棋盘。

“村民们都在挨饿,陛下。

”她开始说,“我要的是米……”

写出婵德拉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少年

少年—— /像六七点钟的太阳,/红彤彤冒出山冈。

少年——/像万仞高山的源泉,/哗哗流向海洋。

(1)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

哗哗

(2)以上两节诗中,作者把“少年”比作()、(),突出了少年()的特点。

(3)作者还把“少年”比作()、()、()和(),突出了少年()的特点。

第二课小松树

现在他看到了苍翠的蕨草,蕨草下面还躲着几朵白生生的蘑菇呢。

再往远处眺望,他不由得兴奋起来;

那些争奇斗艳的野花,五颜六色,一丛丛,一簇簇,可好看了!

(1)照样子,写词语。

争奇斗艳(写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五颜六色(写含有数字的成语)

(2)说明野花开得鲜艳的词是()、(),说明野花开得多的词是()、()。

(3)你觉得下面句子中哪个词用得好?

好在哪里?

蕨草下面还躲着几朵白生生的蘑菇呢。

第三课小溪流的歌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的小草。

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

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

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请划上横线。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奔流——()玩耍——()漂浮——()

(3)多音字组词。

漂piāo()pià

o()奔bēn()bè

n()

(4)从带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5)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6)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第四课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

我说: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1、给词语找个意思相近的伴儿。

杰出——()思索——()奉献——()享受——()维持——()

2、找出短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

3、用“”划出巴金爷爷所领悟到的生命意义的句子。

4、怎样才能让生命开花?

巴金结过婚怎样回答的?

用“”画出来。

第五课万年牢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

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

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

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

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晾晒——()损伤——()必须——()

2、父亲的糖葫芦用的材料有(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青丝、玫瑰、冰糖)。

3、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这是为什么?

4、这段话体现了什么?

第六课巨人的花园

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可是巨人的花园里依旧一片冬天的景象,因为没有小孩的踪迹,鸟儿不肯到花园里唱歌,树木也忘了开花。

偶尔一朵美丽的花探出头来,看见布告牌,又把头缩回去睡觉了。

只有雪和霜觉得高兴,雪用白色的大衣盖着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银色。

冰雹也来凑热闹,把房屋上的瓦片弄坏了一大片。

1、“鸟语花香”是形容季节变化的词语。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呢?

2、偶尔一朵美丽的花探出头来,看见布告牌,又把头缩回去睡觉了。

布告牌的内容是什么呢?

回顾上文写一写。

3、巨人的花园里为什么依旧一片冬天的景象?

4、瓦片弄坏了一大片说明了什么?

第七课寓言两则

有个南郭先生,他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

刘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还给他很高的待遇。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被人觉察到。

(1)“这个机会”具体指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用“”划出来。

然后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表现。

(3)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如果你遇到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第八课熟能生巧

于是,老人拿出一个葫芦来,把它放在地上,然后在葫芦口盖上一枚铜钱,再舀了一勺子油,把油从铜钱中间的小孔徐徐地往葫芦里灌。

只见那油像一根细线似的,透过钱孔直流进葫芦里,而铜钱竟连一点油也没沾上。

陈尧咨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暗暗惊叹。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葫芦一()铜钱一()细线一()油

(2)用“”划出语段中的比喻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陈尧咨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暗暗惊叹”,想象一下,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第九课莫泊桑拜师

“不!

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哟?

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

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

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

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这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

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

”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联系上下文,“滔滔不绝”的意思是

(2)福楼拜一连问了8句,其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句是反问句式,强调。

中间的几个问句实际上是福楼拜教莫泊桑怎么样观察:

“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

”这句话是福楼拜告诉莫泊桑要观察;

“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这句话是告诉莫泊桑要观察;

“赶车人怎样吆喝?

”是告诉莫泊桑要观察。

(3)“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听了福楼拜的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第十课我站在铁索桥上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1)认真读这节诗,体会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从“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与“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本节诗中还有两个诗句也运用了对比写法,请用“”划出来。

(2)“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作者连用两个“轻轻地”是否重复?

能否去掉一个“轻轻地”?

说说你的看法。

(3)假如此时你正手捧鲜花站在烈士纪念碑前,你最想对烈士说的话是什么?

(3)我要高声歌唱的原因是什么?

第十一课 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有。

(2)“陈赓……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我从这句话知道了

(3)用“”划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这个小红军给你怎样的印象?

第十二课 小英雄雨来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

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

死得可惜!

  “。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1)给第一自然段加标点。

(2)把短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第十三课 神奇的机器人

除此以外,机器人还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喜欢宠物的人,你不必再担心宠物走失了。

宠物机器人会永远陪伴你,你再也不会寂寞和无聊了。

这些宠物机器人能哭能笑,还会像小动物一样玩球;

你拍打它,它就会不高兴;

你让它坐下它就坐下,非常讨人喜欢。

1、联系全文看,“除此以外,机器人还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的作用,提示后文主要讲。

2、片段中主要讲了“宠物机器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种乐趣主要表现在:

(1);

(2);

(3);

(4)。

第十四课 秦兵马俑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

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

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

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

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1、请用“”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这段话中有两个词都与“看”有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3、这段话介绍了这几种“神态各异”的兵马俑: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在介绍这几种兵马俑时,作者不仅抓住它们的神态进行描写,还展开了想象,请把作者想象的部分用“”画出来。

5、“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第十五课 荷兰风车

荷兰本来有近万座风车,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部分都“退休”了。

虽然风车的实际用途已经减少,但是荷兰人对风车的喜爱并没有减退,经常在民歌和文学作品中歌颂风车。

他们总是把风车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车叶上刻上精致的花纹,木板上涂上鲜艳的颜色,风车的台阶砖石刷得雪白。

每逢盛大的节日,人们更会在风车上挂上国旗,套上花环。

看来荷兰人把风车当做自己家庭的一分子了。

1、“退休”的本意是,在句中的意思是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