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5736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经济师笔记.docx

初级经济师笔记

1.第一次科技革命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标志:

(电、电机和内燃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

(信息技术和核能技术)

2.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畜牧从农业从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3.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是: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根本标志是:

(社会经济制度)

5.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生产工具的变革)

6.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7.(价值规律)是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都只是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是在人类各个阶段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8.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体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

(经济体制)

9.(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物质源交易和配置的基本场所和主要内容

10.(劳动力市场)正在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金融

1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12.(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3.(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条件

14.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分工)

15.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经济条件:

(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17.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18.物资资料生产:

(人的劳动(基本)、劳动资料(重要)和劳动对象)

19.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20.劳动资料包括:

(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

2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2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23.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生产力)

2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26.(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言

27.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市场经济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28.(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

2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任何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30.经济体制受到(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现实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3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上层建筑:

、法律、政治、意识形态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根源是资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根本特点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巨大浪费)(体现和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

33.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

3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可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阻碍生产力发展;

3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36.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功能: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经济联系功能)(利益关系调整功能)(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社会评价功能)

37.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奴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

38.社会生产方式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

 

1.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3.价值是商品所持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4.货币的本质是: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职能表现: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6.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

7.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在同一部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8.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

(价值的大小)

9.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10.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和社会属性(价值)互相排斥

11.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

(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12.抽象劳动: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应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1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包括:

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差别和矛盾: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劳动呢)(具体劳动在本质上不桶个,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纸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15.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有用性、交换属性)

16.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成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全真模拟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非税收8个款项:

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3.主要预算的原则:

完整性、公开性、统一性、年度性

4.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5.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6.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

合理确定会计记账基础;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7.我国对市场中介组织管理方式:

立法、行政、自律、行业

8.“五个统筹”:

中央和地方、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国内和国际

9.建立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要求:

目标统一、政策协调、功能互补、适时适度

10.财政公平:

起点、过程、结果/经济、社会。

11.财政资源配置范围:

政府机关正常运转;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

12.税收制度: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

13.从价税:

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14.货币成为外汇的条件:

外币性、可兑换性、普遍接受性

15.资本账户项目:

固定资本、债务减免、移民转移、投资捐赠

金融账户项目: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16.货币供应量:

现金和存款

广义M2:

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不含财政存款)+M1

狭义M1:

流通中的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

M0:

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所持有硬币和现钞

17.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8.错账更正:

划线更正、红字更正、补充登记/对冲更正(电子)

19.一审终审:

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告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20.财政购买性支出:

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较强的效益约束、表明资源配置职能

转移性支出:

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表明收入分配职能

21.财政收入:

税收、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罚没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外事服务收入)

22.原始收入:

企业收入、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生产劳动的个人收入

23.公共财政基本特征:

弥补市场失效、法制性、提供公共服务、非营利性

24.国民收入再分配:

财政收支、银行信贷、服务行业劳务费用支付、商品价格变动和调控

25.时期指标:

产品产量、能源消费总量、财政收入

26.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

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高杠杆

27.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

当事人选择复议、不适用调解、司法变更权有限、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被告举证责任

28.完善税收制度:

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调节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

29.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物价水平、经济增长

30.

 

专业知识与实务

1.绝对地租产生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劣质地的租金==绝对地租

2.级地地租形成的原因:

自然物质原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

社会经济原因(商品经济的存在、农业生产集约经营的水平和效果不同、土地经营垄断)

3.级差地租Ⅰ:

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的土地,收益不同,产生的超额利润

甲-(劣质地租金)

级差地租Ⅱ:

同一块土地连续增加投资,各次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

第二次投入(50)时的产出----第二次投入(50)时的产出

4.租金:

绝对地租+级差地租Ⅰ/2+级差地租Ⅱ/2

地价:

绝对地租/利息率

5.自然资源专项权益:

采伐权、狩猎权、捕获权、采矿权、取水权

6.自然生态指标:

森林覆盖率、土壤肥力、环境质量、水土保持、植物覆盖率,光合作用、能量转化率

7.迈克尔——竞争优势理论

亚当——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比较优势理论

俄林——要素禀赋理论

8.合作经济是按照经济组织组成及运行方式而言,集体经济是对经济组织的所有制性质而言

9.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范围:

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

10.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内容:

资产估价与价值重估、界定资产所有权、核实资金、登记产权、清查资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1.集体所有者权益总额:

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

12.经营者定价目标:

避免竞争、维持生存、利润最大化、增长率最大化、市场份额、价格稳定、适应竞争

13.间套作指数=间作、套作播种面积/总播种面积

14.流动资金年周转次数=年流动资金周转额/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15.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包括:

销售、财务、生产、成本、利润、生产要素计划

16.销售利润率=(税后利润额+利息支出)/销售净收入

17.折旧额=(原价-净残值)/预计行驶公里*行驶公里

18.债券的资金成本=【发行总额*票面利率*(1-企业所得税率)】/【发行总额*(1—发行费用率)】

19.金融风险表现在:

汇率、利率

20.投资评估原则:

综合评价、比较择优

21.农业企业分为:

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

22.统一经营层次的主要职能:

管理协调、生产服务、资产累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