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04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教育性教学的原则6教师权威作用;

赫尔巴特因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而被杜威称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6、杜威《新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教育1教育本质;

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经验的改造。

主张一活动性的、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即活动课程提出了“做中学”提出了教学的五步骤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7、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形成初步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2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3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4了解教师职业及其环境

8、教育劳动起源说(马克思提出)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和*现实条件因此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9、原始教育形态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融合在一起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手段方法单一

10、古代学校教育特征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和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专制性、刻板性、道统性、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11、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从提出需要和要求来决定现代教育的功能、目标、体制、内容等方面特征1教育的生产性、科学性、世俗性、国际性、终身性、革命性(现代社会生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变革,必然教育体系的不断更新以及不断培养出新人与之相适应。

终生革世国科

12、当代中国教育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教育。

1949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53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有重大影想。

1983年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

1999年素质教育2003年党的十六大“坚持教育创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确立了;

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

并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的重要定位。

2009年实现“两基”(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教育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3、

14、简答论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8项发展任务:

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

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大力推进双语教育。

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6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按。

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学校制度。

四是改革办学体制。

五是改革管理体制。

六是扩大教育开放。

6项保障任务: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四是推进依法治教。

五是较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

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B

15、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含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因为社会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的、文化的基础;

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建立在这些社会基础之上。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根据,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一方面要促进个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人才培养来为社会发展服务。

动因是因为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社会变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尺度;

教育效果如何能否有效促进社会发展,是评价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自身具有独立性。

16、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结构和布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对人才的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的的设定。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不仅为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而且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判)1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23教育在生产劳动力、科学知识4教育促进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17、政治对教育的作用(简答)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事业的领导权、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3教育存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18、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价值取向、目的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交流3选择-提升4创造-更新

19、科技对教育的作用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2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师简@1)增设反映新科技发展新课程@2变革原有的课程体系@3;

调整课程结构3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4科学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1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

@2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3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给与不同的反馈,给与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4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育对科技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2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20、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1教育在社会发展种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首先,“教育先导”是当今世界知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

其次“教育先导”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民素质面临严峻挑战的正确抉择。

第三,“教育先导”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的首选战略,这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2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

@1第一,教育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知识在生产的巨大杠杆。

第二教育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就业替代功能。

3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

4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二)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5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6加快国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21、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和内容;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的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具体包括几层含义1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变化过程,2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即现代教育。

3教育现代化是基于教育传统的现代化。

内容;

教育观念、目标、内容、教师队伍、教育方法、手段、教育管理、教育设备、教育制度现代化,从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看实现;

教育的普及、国际、民主、法制、个性、多样、终身、信息化

22、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活动,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1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制约,但是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表现为两种情况1种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另一种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或组织形式等,都不会因为社会的变更而完全发生变化,而总是或多或少地进行某种改造或完善。

总之,一定的教育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在研究教育问题时,就不能进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来考察,也不能按照搬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一些做法,不能以政治和经济取代教育,忽视教育自身规律的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不能将其绝对化。

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夸大到绝对程度,否认社会制约性,也是错误的。

教育万能论夸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3、C人的身心发展特征一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二、人发展的阶段性(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根据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也要考虑这种衔接性。

)三、人发展的不平衡性(选)(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

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方面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起到事半功倍)四、人发展的互补性(首先是身体机能的互补,当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机能的超常发展而得到补偿;

其次是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的互补、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身体方面的残缺与不足,是身心得到发展。

要求;

要求教育者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一样或相似的发展水平;

其次,要求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人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他们的精神力量来达到身心的协调发展。

五、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首先表现在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因材施教)个互阶不顺

24、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

(一)内发论;

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也是由机体的成熟机制决定的

(二)外铄论;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来源自外在的需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动力。

洛克的白板说,人的发展动力源于外在的要求,特别是教育的要求。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良好的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因。

在遗传物质、环境与教育都相当的情况下,个体积极投入实践活动就成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

2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遗传、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素质的定义;

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作用;

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第一,遗传素质委任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于可能性。

第二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性质;

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遗产决定论错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第二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决定,是不正确的,这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26、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环境是指人生活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1环境是人类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3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性。

第二;

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27、主观能动性的定义;

指人的主观一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关系;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而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8、简答、论述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校教育,从逻辑上既是特殊的实践,有事特殊的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教育二促进作用1加速人的发展,2发掘人的潜力3提升人的价值4健全人的个性条件;

第一,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正确处理好内因外因的关系;

第三;

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

29、简析教育万能论;

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把教育是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30、家庭教育方式的类型有哪些第一,过度保护型。

第二,过分干涉型。

第三,严厉惩罚型。

第四,温暖理解型。

31、D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包括;

教育工作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32、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一)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二)教育目的对人们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三)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33、

(一)宗教本位论:

所谓教育目的的宗教本位论,就是主张是人在宗教的影响下,已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二)社会本位论观点: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评价教育要看其社会的发展的贡献指标。

代表人物;

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等。

柏拉图确定的教育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哲学家和军人,他主张教育有奴隶主国家统一办理。

评价:

主张本位论的人,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地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

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责任。

这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三)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

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

卢梭、罗杰斯等。

评价;

首先,它确立了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其次倡导民主的教育观,对现代学校教育有积极意义。

不足:

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这是不现实和行不通的,其次,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发展的作用,忽视了学习和社会影响的作用,导致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

34、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5、《教育法》第五条是如何表述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6、《教育规划纲要》中是如何表述我国教育目的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7、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共同点什么?

第一,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二,要求是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的根本途径。

38、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观点?

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39、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及其实施要求?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实施要求:

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2建立教育的“立交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3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发展缓解升学压力4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5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6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7加快社会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克服学历本位的用人方式8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40、简答什么是义务教育?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具有强制性公民必须依法履行。

1986年4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从而使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历史进入了在法律保障下迅速发展新的阶段。

41、终身教育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该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两个本质特征:

一是贯穿人生是中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

二是包容力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他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4个支柱:

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表现:

1形成了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2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3加强学校与社会、职业界的结合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着的主体性。

42、简述我国教师的基本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成长发展的权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的工作任务。

3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主要目标,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项义务可称为保护学生义务)

43、教师资格有哪些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有法律法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5由教育教学能力

4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各有哪些?

“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或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如离家出走、经常考试作弊、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等未成年人不应吸烟、酗酒也是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1就借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45、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包括那些?

简单解释每项含义。

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它具有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