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60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9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天气

第1课《我们关心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天气现象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信息资料对天气有一些初步印象,但并不能对天气现象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用比较规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天气的基本特征,因此,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提高学生关心天气变化、准确地观察与记录天气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并形成风的前概念,例如:

放风筝的时候能感受到风的大小和风往哪个方向刮,这与气象学上的风速和风向类似。

结合生活实例,学生也知道可以根据树叶吹动、旗子展开方式等景物来初步判断风向,但通常会将景物的指向直接认定为风向,这与气象上风向的定义有出入。

学生还根据生活经验知道风是有大小的,但如何具体的描述风力的大小不是特别的明确,更与气象上风速的定义与等级判定存在较大的差距。

根据这样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我将通过让学生造风活动体验到风有不同的方向和大小,根据学生的体验结合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掌握两种判断风向的方法,学会用风旗判断风力等级。

通过实测活动,让他们掌握使用风向标和风旗的方法,并激发持续探究风向和风速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2、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5、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体验,运用多种感官判断天气变化,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各种天气的了解,意识到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平时观察积累和自学,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体验,能运用多种感官判断天气变化,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

教师:

气球、风向标、风速仪、电风扇、教室及室外实测场地方位确定、课件等。

学生:

每组一个小电风扇、一根编织带、一面风旗,每人一套自制风向标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首先通过让学生谈一谈今天的天气状况,了解学生对天气的初始认识,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报的天气预报资料,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再进一步让学生说出表示天气状况的符号分别代表的含义,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描述天气状况;第三部分:

观测分类活动。

在观察前使学生明确要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方面来观察描述天气,并利用天气符号进行分类活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

(二)新授课

1.你们知道每天的天气预报都报道哪些情况吗?

2.出示课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图)讲述: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主要城市,每个城市的天气如何,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的?

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和图中相关符号,说一说你的理由。

城市

预报符号

猜想天气

猜想理由

3.组织学生记录、汇报交流

4.小结:

每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云量、降水量、气温等方面的情况。

5.你们除了知道图上的几种天气符号外,还知道其它天气情况用什么符号表示吗?

老师这有一些天气符号,请你按提示进行分类

晴朗天气

阴云天气

雨雪天气

大风天气

6.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学习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分类

学会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会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

7.汇报交流

8.评价

9.请你用天气符号的方式记录下今天的天气状况。

10.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全课总结

天气符号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通用的,天气预报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一般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利用天气各种符号记录,简单方便,这是科学的记录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用这些符号记录每天的天气状况。

三、教学评价

1、能说出每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能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归类。

四、拓展活动

用天气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板书设计】

关心天气

晴朗天气

阴云天气

雨雪天气

大风天气

(晴)

(多云)

(冰雹)

(风力和风向)

(阴

雨)

(风力和风向)

(雾)

(中雨)

(台风)

(大雨)

(雷阵雨)

(小雪)

(中雪)

(霜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

为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用来画有天气符号的小卡片

一张天气日历

一张气温柱形图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开学那天的天气吗?

生:

晴天(有部分学生回答)

师:

今天的天气如何,谁能具体说说。

生:

晴,无风。

(举手回答)

师:

我们怎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能够记住今天的天气?

生:

记下来。

师:

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天气记录下来的方法——天气日历。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天气日历。

(把天气日历图挂起来)

生:

一个一个的表格

师:

对。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师:

天气日历表格里面记录的是

生:

每天各种天气现象。

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教师出示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

师:

这张图上表示风速和风向的符号,是不是和上节不一样?

生:

这节课是用小红旗。

师:

我们用小红旗展开的幅度,来表示风速。

小红旗展开的幅度小,风速就比较小,小红旗展开的幅度大,风速就比较大。

师:

(总结)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

分发给学生小卡片

师:

现在大家在小卡片上画一画天气符号,小组讨论一下,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不要画重复。

生:

开始讨论,画天气符号。

三、分组制作天气日历

师:

大家向窗外看一看,哪一张天气符号能够反映今天的云量?

生:

每个小组内有一个同学,把晴天的符号举起来,并贴到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师:

看一看红旗,哪一张天气符号能反映今天的风速?

生:

每个小组内有一个同学,把旗子不动的符号举起来,并贴到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师:

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要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记录一天。

师:

大家现在观察刚才制作的天气日历,我们在天气日历上都记录那些内容呢?

生:

晴天,星期,风

师:

(总结)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四、单独记录气温

师:

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的时候,里面没有记录的是天气特征里面的什么?

生:

气温。

师:

气温是单独记录的,用气温柱形图。

出示气温柱形图表。

师:

我们测量气温使用什么仪器?

生:

温度计

师:

我们下一节课就用温度计来测量一下气温。

下课。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

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4.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5.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3、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4、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们观测气温的规范性、科学性,首先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和观测气温进行指导:

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观测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之后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最后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说明气温与温度的区别。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数。

(拓展:

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与实验用的测水温的温度计一样吗?

可播放动画:

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

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

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

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可播放视频:

气温的定义,了解气象台和观测站观测气温的要求。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

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三)总结

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是不同的。

三、教学评价

测量气温时的方法,能否准确读出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

四、拓展活动

1、测量每天的气温,填写天气日历。

2、初步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基本知识。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维斯提出来的。

他把沸点定为一XX,冰点定为零度,其间分成一百等分,一等分为一度。

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

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

华氏温度用字母“℉”表示。

摄氏度×9÷5+32=华氏度。

【板书设计】

温度和气温

温度计测量方法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4课《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你们觉得风是什么?

能听到,看到风吗?

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吹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

简单练习。

小结: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

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

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降水量的测量》选自教科版(2001)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的第5节。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需要让学生指导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并不科学。

学习这一节课可以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简易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

【学情分析】

《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五课,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

小雨、中雨、大雨。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能对降雨量有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在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激发他们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他们的实践能力及科学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学生对降雨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降雨的多少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认知降雨量的测量。

而且,学生对雨量器也未接触过,对降雨量也从未了解,但通过以往的课堂活动,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并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持着很浓的兴趣。

本课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更多的在如何测量降雨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

模拟降雨器(自制)、直筒玻璃杯、刻度条、剪刀、胶布、PPT课件、拍照手机、微信软件、微课、抹布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

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

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

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6课《云的观测》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

课堂学习的注意相对集中了,逐渐学会小组合作探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

而关于云,学生们并不陌生,但他们很少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1.搜集与云相关的天气谚语。

2.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出示“云”字。

问:

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

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

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

(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

(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

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单元的学习,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并分别记录在“天气日历”“气温填充图”“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

这节课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

本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温度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从“气温填充图”上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再看看是否出现过偏高或偏低的气温。

看看“气温填充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

将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

第二部分:

云和风的统计与分析

这段时间里,学生在“天气日历”上记录了大量的天气信息。

统计时全班(小组)要做好分工,每个小组分别统计不同的天气现象。

按照分工,各小组先要将统计的天气现象记录卡收集起来,然后统计每张卡片上的不同类型天气现象的数目,可以由两个人(一个读卡、另一个监督)负责逐个读出记录卡上的信息,其他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天数,最后把统计的数据汇总到“云和风的统计”图表内。

然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概括。

第三部分:

统计和分析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做如下统计:

这段时间里都有哪种类型的降水,分别有多少天,这段时间的平均降水量是多少。

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

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出现过连续多日降雨或不降雨的天气吗?

对这段时间的降水情况进行总的概括。

【学情分析】

“天气”单元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

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天晴天,4天少云,6天阴天。

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

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

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

哪种天气最多?

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

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

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