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147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高山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中试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2005-2006年280万元,2007年100万元。

3.3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按照转化资金、地方财政匹配资金与自筹以1:

1:

1比例筹集(其中要求转化资金100万元,地方政府匹配100万元,自筹180万元)。

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一)简述

该项目在**实施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即既有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又有领导的重视与群众的愿望。

**西北山区,山高林茂,空气清新,雨量充沛,夏秋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荒田荒地多,种植高山蔬菜已有一定规模与基础,对进一步发展绿色高山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耕地资源与无污染的环境资源。

通过引进和推广抗病虫的良种和先进的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病虫害技术、“微蓄微灌”与杀虫灯和先进的栽培管理、合理的肥水管理等实用技术的集成组装,形成了适合**高山环境条件的成熟配套的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以及已制订出的一系列**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把“**县绿色高山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的要点编制成长久性广告牌悬挂在全县重点高山蔬菜乡村的显眼墙壁上。

同时把技术规程印发到高山蔬菜专业户手中,使他们清楚了哪些农药可以用,哪些农药绝对不能用,可以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为几天,怎样做才能达到绿色蔬菜的标准。

该技术成果通过省市市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审,并获得“综合水平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高度评价。

同时,科技推广网络、生产、流通服务组织比较健全,现已建立六个高山蔬菜专业协会,三个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

与杭州、上海、江苏的几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县领导也十分重视,今年县委、县府专题下文将发展高山蔬菜列为四大产业带之首。

因此,该项目在**实施,必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二)项目创新点

1、充分利用高山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的自然资源和无污染的环境资源,严格按照GB/T18407.1标准建立高山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制订并实施一系列A级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并把技术规程要点制成永久性广告牌悬挂在重点村显眼的墙壁上,以做到家喻户晓。

2、集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

引进和筛选了优质多抗的优良品种;

研究与推广了病虫害农业综合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先进技术;

特别是在严格清园制、实行轮作制和每茬种植前增施石灰中和酸性减少病虫害和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连片栽培,防止粮菜混种而造成高毒农药交叉污染;

利用夏季高温烈日,采取翻土灌水盖膜增温达到灭菌杀虫的致死温度;

利用山区冬季严寒和害虫入土休眠越冬,进行翻土破坏越冬场所,使昆虫体液结冰冻死等方面有创新。

3、因地制宜科学播种。

根据夏季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递减0.6℃的特点,合理安排不同海拔区域种植不同蔬菜品种和同品种的不同播种期而获得优质、高产、高效。

特别是去年在海拔300米左右的区域试种蔬菜取得成功后,冲破了原来高山蔬菜定义的高度概念,大大拓宽了高山蔬菜种植范畴,丰富了高山蔬菜生产技术的理论。

4、建立健全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推广体系。

近年来我们在全县先后成立了6个高山蔬菜协会,三个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这些协会、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交流、产品销售、基地与品牌建设上的作用,形成会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共同维护好事关会员切身利益的高山绿色蔬菜这块无形资产牌子的自觉性,使其在今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出难以估量的作用。

切实落实村级高山蔬菜绿色生产责任人制度。

我们采取了哪个村具备种植高山蔬菜条件,并积极要求发展高山蔬菜的,我们要求村里必须落实一名村支部或村委主要负责人作为该村绿色蔬菜生产的责任人。

5、有效地保护了饮水源区域的环境,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生态效益显著。

杭坪镇是**县城15万人口饮用水的集雨区域,自发展高山蔬菜将原来的水稻田改种旱作瓜菜后,既节省了80%的用水量,又大大减轻了用于水稻的化肥、农药随排水而流入自来水蓄水库的污染程度。

特别是在安装高效节水“微蓄微灌”工程后,用水量比水稻节省了90%以上,基本上克服了水土流失,农业污染等问题。

(三)知识产权状况

本项目的技术来源于**县蔬菜办公室(**蔬菜技术推广站)应用研究的《**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县蔬菜办公室(**蔬菜技术推广站)。

**县蔬菜办公室(**蔬菜技术推广站),是承担全县蔬菜基地的开发、建设、保护、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技术力量较强,近几年对开发高山蔬菜进行了全方位的服务,全过程的指导和具体地研究。

《**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研究》课题被列为**市科技计划项目,并于2005年5月通过了由**市科技局组织的省、市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

(1)应用和推广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

积极应用与推广农业综合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对绿色高山蔬菜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引进推广对人畜毒性很低,对天敌影响很小,对环境污染相容性较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推广应用农用抗菌素的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

推广阿维菌素(灭虫灵)、依维菌素、菜喜、BT等防治叶菜类、茄果类、瓜类害虫效果较好。

同时,积极提倡尽可能少用化学农药,对虫口基数较少的不必见虫就喷,力求保持天敌与害虫间的自然平衡。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有:

1、地膜覆盖防治技术。

利用地膜的密封阻隔性,可切断部分害虫的入土化蛹或越夏途径,如蓟马等。

也可阻止有些害虫羽化出土。

同时,利用黑色地膜的遮光性,能有效抑制杂草的滋生,减少病虫害寄生环境。

覆盖地膜还能降低多雨天气下的土壤湿度,对减轻绝大多数喜湿环境的病害效果显著。

2、频振式杀虫灯除虫技术。

去年通过我们对我县高山蔬菜基地安装了杀虫灯,对杀虫灯的应用技术进行了试验与研究,认为在山区应用杀虫灯要因地制宜。

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并科学合理使用杀虫灯,确实是高山蔬菜绿色生产较为理想的、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物理防治技术。

减少了农药污染,提高了产品的绿色程度,改善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显著。

3、高山蔬菜“微蓄微灌”技术。

高山蔬菜“微蓄微灌”技术是在地势较高处建造一定大小的蓄水池(或利用山塘、水库),利用自然高差产生水压,采用塑料输水管和安装在菜地里的滴灌管把滴水均匀而准确地输送到植株根部,既能有效地满足蔬菜对水分的需求,又能高效地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降低湿度而有效地抑制病虫杂草的滋生。

微灌技术是通过输水管从蓄水池将无污染的水直接流到蔬菜根部,避免了传统漫灌带菌随水传播的弊端。

同时,微灌仅在根系密集区滴水,根系以外的范围水分很少,大部分地表保持干燥,改变了传统漫灌易造成杂草滋生现象,减少了有些病虫越夏越冬的场所,从而提高了蔬菜的绿色程度。

4、积极推广土壤消毒。

我县高山蔬菜自96年开发以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复种指数不断增加,使土壤中病菌虫卵积累增加,对下茬蔬菜生产造成威胁,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势必造成减产。

而采取土壤处理可以较好地控制土传病害的传播蔓延,为此,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①高温处理。

利用超出病、虫、草等有机体所能忍受的极端高温杀灭病虫草害是物理防治的方法之一。

当高温烈日的夏季来临时,利用闲茬深翻土壤,深翻前将田间的枯枝残叶清除,然后每亩均匀撒施50公斤生石灰,灌水至淹没泥土时,盖膜2-3天,使田间水温高达60-70度,即能有效杀死土壤中的多数病菌害虫与杂草种子,如青枯病的病菌致死温度为52℃,瓜类枯萎病病菌耐热高限为34-36℃,瓜类疫病耐热高限为35℃,霜霉病病菌在45℃时就起到抑制作用。

②低温处理。

利用冬季高山寒冷气候进行空闲田深翻,以冻死休眠害虫与虫卵,减少第二年的虫源基数而减轻虫害。

如菜青虫、银纹夜蛾、猿叶虫、瓜绢螟、黄守瓜等均以蛹和成虫在土层中越冬。

冬季深翻土壤后,蛹和成虫翻出土层,暴露在零下6-8度低温时,可使昆虫体液结冰冻死。

5、大力推广栏肥堆制发酵灭菌杀虫技术。

该技术特别适合于需肥量大,伤根易发病的茄果类、瓜类基地。

在过年前结合家庭清洁卫生时,把猪栏、牛栏、羊栏或鸭栏中所有栏肥全运堆到菜地一角,挖洞30-40厘米,堆放栏肥1.5-2米高,上覆盖塑料薄膜,再盖上泥土压紧,任其发酵产生高温70-80度,以充分杀死寄生虫卵、病原菌和杂草种子等,经过2-3个月充分发酵腐熟后的栏肥其可吸收利用率大大提高,对蔬菜产生肥害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少。

同时,积极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竭力推广生物农药、生物液肥与先进的防病除虫技术。

(2)制订与宣传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生产,统一标准,对已制订出“**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县绿色高山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县高山蔬菜四季豆A级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县高山蔬菜瓠瓜A级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县高山蔬菜茄子A级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一一加以推广。

同时,根据需要继续制订出其他一些主要高山蔬菜品种的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论述

本项目总投资3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0万元,计划在2005-2006年投资280万元,2007年投资100万元。

资金按照国家财政(转化资金)、地方财政匹配资金与自筹以1:

1比例筹集。

进一步完善与巩固现有6500亩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全面带动其余8500亩无公害生产基地提升为绿色生产基地。

严格按照“**县绿色高山蔬菜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发潜在2.8万亩适合发展高山蔬菜的荒田荒地,建成华东地区颇有知名度的近4万亩标准化绿色高山蔬菜生产基地。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a、选择发展高山蔬菜条件较好但水利不能“旱涝保收”的基地建设1500亩节水微灌工程,在2007年5月前完工投入使用。

b、对海拔较高、生产绿色高山蔬菜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但交通路况较差的乡村公路配合“康庄工程”进行修建,达到五吨货车可安全进出。

在2007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c、安装290盏变频杀虫灯,在2006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3.1市场现状调查

江、浙、沪一带每年7-10月因高温干旱,台风暴雨影响,夏菜一般在6月份先后落市,而秋菜在平原、城郊难以种植,自然形成菜少价高的“秋淡”。

而高山蔬菜正是利用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的高山气候资源能生产出较少成本、较高产量的优质蔬菜,并且在浙北、上海、江苏几乎没有能生产高山蔬菜条件的高山资源,所以说单国内市场对高山蔬菜而言就比较乐观。

3.2市场供需预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与我国已加入WTO,对优质、绿色的高山蔬菜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的市场前景必将越来越乐观。

3.3价格预测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进步,特别是通过“非典”后,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营养、保健要求更加提高了,因此对高山蔬菜的价格走势而言,只要高山蔬菜能切实做到绿色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一般情况下价格应该是稳中趋升的。

3.4市场竞争力分析

由于生产高山蔬菜无需大面积应用钢管大棚与遮阳设施,山区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高山蔬菜的病虫比平原小,从而减轻了农药成本与喷施农药的工本,总的生产成本比平原低,而生产出的蔬菜品质却比平原优,再加产品的销售季节正遇市场“秋淡”期间,并且我县离杭州、上海、江苏的市场距离近,交通便捷,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当天采摘的蔬菜当天可以在各大市场上销售。

以上因素构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5市场风险分析

虽然我县发展高山蔬菜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诸多优势,但市场风险多少还是存在的。

但只要通过我们认真工作,逐步做好继流通后的加工、贮藏等工作,市场风险还是可以尽量压缩到最小。

3.6营销策略

随着我县高山蔬菜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的改善,高山蔬菜必须扩大市场销售半径,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立足本省,扩展上海、江苏等地,争取开拓国际市场,在条件成熟时,应在杭坪镇丫口道附近建设一个高山蔬菜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集散作用、信息汇聚作用,使我县的高山蔬菜置身于全国大流通、大市场之中。

(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4.1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3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0万元。

具体投资项目估算为:

1、绿色生产基地全面安装高效变频杀虫灯290盏(有效杀虫范围每盏30亩),计20万元。

2、利用山塘水库与建造蓄水池安装节水滴灌工程1500亩,每亩1000元,计150万元。

3、土质改良与修建、改造部分村运菜道路与水利条件的配套资金60万元。

5、对部分贫困村、贫困户约占总农户的1/3,4500户,在种植第一年的蔬菜种子、肥料、农药进行适当补助(每户按总成本的三分之一,120元)20万元(有些村种植条件虽然很好,但确有部分贫困户连买蔬菜种子的钱也没有,很需要一笔启动资金的补助)。

6、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软件建设,如技术培训,科技下乡,外出参观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农药的引进、试验与推广,品牌建设,商标与绿色标志的申报与维护,产品包装与宣传等需130万元。

4.2资金筹措

实施该项目既能帮助山区农民利用高山资源种菜达到脱贫致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目的,又能为杭州、上海、江苏等大、中城市解决“秋淡”供菜紧张之矛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在资金筹措上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地方财政的配套与自筹相结合予以解决。

一般以1:

1比例筹集,即要求转化资金100万元,县地方财政配套100万元,自筹180万元(包括项目建设中所有的投工投劳的劳务投入)。

4.3投资使用计划

4.3.12005-2007年需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的项目为:

a、选择发展高山蔬菜条件较好但水利不能“旱涝保收”的基地建设1500亩节水微灌工程,按平均每亩1000元材料费投资需150万元,计划在2005年底至2007年初投资建设,争取在2007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b、对***公路进行修建,除投工投劳和“康庄工程”补助外,尚缺修建改造费60万元,给予适当弥补。

计划在2006年初至2007年5月底前修建完工,6月份开始投入五吨货车可以安全进出的运菜任务。

c、2006年1月着手引进、安装、培训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使用的变频杀虫灯290盏,需20万元。

保证在6-10月高山蔬菜生产结果过程中起到物理防治害虫,减少甚至不喷低毒农药的喷施。

(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1、技术风险

《**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是2005年**市科技计划项目,该项目已通过了由**市科技局组织的省、市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技术先进成熟配套。

蔬菜办(技术推广站)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农艺师2人,以及还有50多位分布在不同乡镇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技师,并有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作后盾,完全有能力解决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2、市场风险

我县发展高山蔬菜虽然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可开发资源和良好的社会、经济、交通条件,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只要我们认真抓好绿色高山蔬菜生产,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贮存等各个生产、加工环节,坚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

3、政策风险

今年中共中央和省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对“三农”的扶持政策,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县委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绿色高山蔬菜的政策,并把绿色高山蔬菜列为全县农业四大重点培育的产业之首,政策风险基本不存在。

(六)项目实施计划论述

项目执行期为2年,项目竣工后可全面建成15000亩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可实现年产蔬菜6万吨,年总产值6000万元。

任务

完善发挥6500亩核心基地的示

范作用,全面提升8500亩由无

公害基地转化为绿色生产基地

安装290盏杀虫

灯并投入使用

建立1500亩滴灌工程和修建运菜公路,并投入使用

年份

2005年2006年2007年

5月12月1月5月12月1月5月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

《**绿色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于2005年5月被列入市科技计划项目,并于2005年5月12日通过了由**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在绿色高山蔬菜生产制度建设和技术集成上有创新,综合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评审委员会希望对课题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促进高山蔬菜向现代化产业化更快地发展。

在成果转化期间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现有技术,促使高山绿色蔬菜优质高产,效益提高。

(二)经济效益分析

2.1财务分折。

全部投资流量表和总成本估算表如下:

全部投资流量表

项目

合计

1

2

3

4

5

安装节水微灌设备1500亩

150

80

70

290盏变频杀虫灯

20

15

土质改良与道路配套资金

60

40

对特别贫困农户补助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启动资金补助

8

7

技术培训、科技下乡、外出参观等

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设施引进试验推广费

30

品牌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申报、认证及产品包装与宣传

50

10

380

188

151

24

9

总成本估算

金额

项目

项目

(万元)

备注

固定资产投入

250

以五年使用期计算,每年投入成本76万元

软件投入

130

全年15000亩农民投入成本

生产各个环节劳动力成本26工,每工20元

780

1230

购买农资每亩种子款30元,农药20元、化肥150元、地膜30、机耕费50元、农机具损耗20元。

每亩共计300元

450

全年每亩农民投入成本

820元

全年15000亩投入总成本

1306

全年平均每亩投入总成本

870.7元

销售收入估算表。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销售数量

6

7.2

8.8

10.8

12.8

单价

(元/公斤)

1.00

6000

7200

8800

10800

12800

               损益表

序号

项目 

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销售税金及附加(提供计算方法)

总成本费用(万元)

1567

1916

2351

2786

利润总额

4694

5633

6884

8449

10014

所得税(说明税率)%

33.3

净利润

3131

3757

4592

5635

6679

2.2风险分析。

我县发展高山蔬菜虽然有伏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但仍存市场风险,只要我们认真抓好无公害生产,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贮存等各个生产、加工环节,坚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

2.3国民经济评价。

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适销对路的绿色高山蔬菜,能取得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经计算:

全年亩投入870.7元,亩产值4000元,亩盈利3129.3元,1.5万亩面积盈利4694万元)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加快了效益农业的发展。

同时对减少抛荒,保护耕地和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使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

3.1社会效益分析

实施该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有以下两种:

3.1.1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西北山区由于山高路远长期以来受交通、信息、资金、文化等因素限制,外出经商办厂的人极少,历史上以传统种粮与番薯为主,效益很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