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318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docx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施工方案编制基本规定

Q/HSZ09.0002-2009

1总则

1.1为了指导施工现场编制施工方案,规范方案的格式和内容,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的基本模式(见规范性附录A和规范性附录B)。

1.2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承建的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含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由项目经理部进行工程分包的建筑、安装工程,其施工方案的编制也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3对于已另行编制施工方案专项模式或指南(如落地式脚手架、大件设备吊装、施工临时用电等)的工程,其施工方案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施工方案编制基本模式外,还应符合专项模式的要求。

2引用标准

Q/HSZ09.000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基本规定》

3术语和符号

3.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根据建设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

3.2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建设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指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单独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文件。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隶属于施工方案的范畴,其编写要求必须符合本标准。

4基本规定

4.1单位工程施工方案(或称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应符合Q/HSZ09.000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基本规定》的规定。

4.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封面格式应符合本标准规范性附录A的规定。

施工方案(含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写内容和要求应符合本标准规范性附录B的规定。

4.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4.3.1由专业公司独立承包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由该专业公司负责编制施工方案。

委托其他专业公司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或重要工序,应由受委托方单独编制施工方案。

4.3.2分包工程应由分包单位单独编制施工方案。

4.3.3由多个专业公司共同承担的同一分部(分项)工程,可共同编制一个施工方案,也可各自编制施工方案。

4.3.4某一单位工程中,具有相同工程性质和工作内容的分部(分项)工程,可共同编制一个施工方案,也可分别编制施工方案。

4.3.5作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分部工程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

4.3.6作为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补充,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分项工程或重要工序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

4.3.7符合II类和III类方案分类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

4.3.8设备安装工程应按设备类型、规格(重量)和结构特性划分方案编制的范围,不得将所有不同类型的设备安装工程合编一个施工方案。

4.3.9建筑工程中的吊装、焊接,安装工程(含钢结构工程)中的脚手架搭设、吊装、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压力试验、调试、试车等工作,可作为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或关键工序,根据其结构特征、工程量大小、施工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确定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作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中的一个章节单列编制。

工艺管道安装工程压力试验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

4.3.10作为施工方案的补充,焊接、热处理和无损检测等工作还应单独编制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工艺卡)。

4.3.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4.4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原则上要求分11章编写,目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述;

(2)编制依据;

(3)施工程序;

(4)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施工进度计划;

(6)降低成本措施;

(7)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9)施工平面布置与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10)劳动力需用量计划与技能要求;

(11)施工机具、计量器具与施工手段用料计划。

4.5方案编制的文本要求

4.5.1方案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四个层次依次排列。

“章”是方案的主要单元,“章”的编号后是“章”的题目,即方案所含11部分的题目;“款”是分方案的基本单元。

4.5.2方案中的表格、插图应有名称,图、表的使用要与文字描述相互呼应,图、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插图要符合制图标准。

4.5.3方案中的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统一用符号表示,如m、m2、m3、Kg、Mp等。

专业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如使用专用术语应加注解。

4.5.4文稿采用宋体字,章采用4号加粗字体,节、条、款采用5号字体。

4.5.5文稿统一使用A4纸打印,页边距为上25mm,下20mm,左25mm,右20mm,行距18mm,要求稿面整洁(简明连贯),图字清晰,无错字、漏字。

4.6方案的审批

4.6.1方案的审批程序、方案的分类标准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规定》。

4.6.2需要向公司报审的Ⅲ类方案应在完成项目部审批程序后通过公司OA办公系统进行申报,申报时除方案电子版封面及正文外,还应有经过编制、审核、会签等人员签字并加盖项目部印章的封面扫描件。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公司工程技术开发部组织修订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

李文蔚。

本标准于2009年9月15日颁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原标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方案编制模式》Q/HSZ00.02-2008中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本标准属于企业内部标准,严禁外传。

 

规范性附录A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封面格式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全称)工程

(分部或分项名称)

 

施工方案(措施)

 

方案类别

 

会签:

批准:

审核:

编制:

 

(编制或施工单位全称、公章)

年月日

规范性附录B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基本模式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简要说明本方案所涉及的施工项目(内容)与工程项目的关系、作用、意义、地位等。

1.2主要技术参数

建筑工程叙述:

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结构形式、总长度、总宽度、层数、基础标高、檐口高度、地下水位等,必要时可附上拟建工程的平、立、剖面简图,列出主要实物工程量一览表。

安装工程叙述:

型号、规格、材质、温度、压力、转数、重量、介质和主要外形尺寸等,包括电机检查接线的台数,列出主要实物工程量一览表。

1.3工程的特征及特点

建筑工程主要说明:

基础类型、埋置深度,主体结构的类型,预制构件的类型及安装位置等。

不同类型的建筑、不同条件下的工程施工,均有其不同的施工特点,应指出单位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安装工程主要说明:

设备、管道、钢结构等结构形式。

高温高压设备占的比例,特殊的焊接材料等。

工程的特殊要求,施工技术难度(大件吊装、大塔器组焊、特殊材质焊接,工序深度交叉),施工场地情况,环境特征(如火灾爆炸危险环境、腐蚀性环境)等。

1.4材料供货方式、工艺设备到货情况及到货期限

对重要材料和关键设备应列出明细。

2.编制依据

列出编制方案所依据的技术文件及技术资料名称与文件号、合同号,施工中应执行的规程、规范、验评标准、名称和代号,施工组织(总)设计等。

⑴施工图;

⑵施工合同;

⑶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⑷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建筑需要);

⑸有关现行技术法规、标准、规范;

⑹其他编制依据。

3.施工程序

3.1分部工程施工程序

分部工程施工工艺程序应以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及相互衔接关系编制,再以各工序施工顺序及相互衔接关系编制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程序。

形式如下:

 

3.2分项工程施工程序

对于分部工程中的特殊分项工程(如大型设备吊装、大型传动设备等)还应单独列出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

分项工程单独编制施工方案时,只需编制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

确定施工顺序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符合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一致;按照施工组织的要求;考虑施工安全和质量;考虑当地气候的影响。

3.3关键工序

关键工序一览表表3.3

序号

关键工序名称

工序特点、难点、主要实物量及主要技术参数

(材质、规格等)

备注

4.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本章应明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核算,对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提出施工工艺要求,应着重考虑工程量大且在分部工程中占重要地位的分项工程(工序),施工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对工程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分项工程(工序)和不熟悉的特殊结构工程或由专业施工单位施工的特殊专业工程的施工方法,而对于按照常规做法和工人熟悉的分项工程(工序),则不必详细拟定,只要提出应注意的特殊问题即可。

应在拟定的多种施工方法中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工期合理、能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的最优施工方法。

4.1施工准备

4.1.1设备(材料)检查、验收与保管:

明确设备的运输方式、设备开箱检查内容及要求、设备保管注意事项等;明确材料的检查验收要求、复验内容和检验方法、检验数量、验收标准;明确设备(材料)的保管要求。

4.1.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的上道工序检查验收:

对本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的上一道工序(如安装工程的设备基础等)的质量检查验收提出要求,包括:

验收内容、检查方法、验收标准、参与验收方及人员等。

对于安装工程的基础检查验收,应提出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和质量标准、检查验收方法等要求。

4.1.3施工前应具备的其他条件。

4.2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根据施工程序,依次叙述各工序的施工方法(包括工艺方法、使用机械方法)、施工工艺、技术操作要领、安全技术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包括必要的设计计算、绘图。

其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能使作业班组及参与施工的有关人员易懂,阅后明了。

若采用标准施工工艺,可直接引用采用的施工工艺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以下内容编制:

4.2.1基础工程

4.2.1.1土石方开挖

a)针对土质的类别、基坑的深度、地下水位、施工季节、周围环境、拟采用的机具来确定开挖方案,明确开挖的次数及开挖的方向;

b)根据所采用的开挖方案编制操作规程;

c)绘制施工图;

d)制定回填方案;

e)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4.2.1.2降水措施(当采用专项降水措施时)

4.2.1.3基坑边坡支护措施

a)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地下水位的标高、土质的特性及周围环境,确定降水及支护方案;

b)及时做好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和位移动态观测;

c)设计和验算降水及基坑支护方案的可靠性;

d)绘制施工图;

e)制定安全措施。

4.2.1.4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柱基础、基础梁

a)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的设置;

b)支模方法与要求(附图);

c)钢筋绑扎注意事项(简述);

d)混凝土浇灌方法、运输道布置、浇灌顺序与要求(附图);

e)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及期限。

4.2.1.5现浇(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

a)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的设置;

b)支模方法与要求(直埋螺栓及重要埋件的固定方法、予留螺栓孔的成型及固定方法应附图);

c)钢筋绑扎注意事项(简述);

d)混凝土浇灌方法、运输道布置、浇灌顺序与要求(附图);

e)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及期限;

4.2.1.6毛石基础及砖基础(简述注意事项)

4.2.2主体结构工程

4.2.2.1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a)垂直、水平运输方法及机具;

b)脚手架、人员上下通道的设计与搭设(应考虑避雷及安全防护,附平、立、剖面图);

c)模板及支撑系统:

采用材料、支垫要求,予埋件、予留插筋的固定方法及主要注意事项,并附支撑系统平面布置图和主要柱、墙、梁、模板断面图;

d)钢筋制作、绑扎及连接方法与要求;

e)混凝土的材料要求;

f)混凝土的供应方式(现场搅拌或采用商品混凝土);

g)混凝土的浇注顺序、方法与要求,必要时附浇注顺序平面图;

h)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要求;

i)填充墙砌筑:

采用材料、予留施工洞口的要求。

4.2.2.2砖混结构

a)垂直、水平运输方法及机具;

b)脚手架、人员上下通道的设计与搭设(应考虑避雷及安全防护,附平、立、剖面图);

c)砌筑材料要求;

d)预制构件的来源、运输、堆放、构件准备、索具准备、安装准备及吊装、灌浆方法;

e)现浇构件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4.2.2.3组装式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a)现场预制构件平面布置图;

b)场外构件运输方法及机械选用;

c)构件吊装:

应按照本标准4.2.11“吊装工程”的要求编写;

d)构件安装方法与要求;

e)脚手架、人员上下通道设计与搭设;

f)填充墙砌筑:

采用材料、予留施工洞口的要求;

g)其他现浇构件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4.2.2.4池类结构工程

a)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的设置、施工方法及要求;

b)降水措施(当采用专项降水措施时);

c)基坑开挖方法及排水措施(附开挖平面图、剖面图);

d)基坑边坡支护措施;

e)池底板、池壁及顶板支模方法与要求(应附图);

f)钢筋加工、绑扎注意事项;

g)混凝土材料要求、浇灌方法、运输通道布置、浇灌顺序及要求(应按底板、池壁、顶板分别附图);

h)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及期限;

i)试水检验;

j)其他工序施工和回填土方法及要求。

4.2.2.5钢结构工程

a)材质及焊接、连接、涂装的设计要求;

b)钢构件加工制作方法及要求;

c)现场拼(组)装顺序、方法及要求;

d)制作和安装的焊接要求:

应按本标准4.2.12“焊接工程”的要求编写;

e)吊装机械及索具选择、吊装方法及要求:

可参照本标准4.2.11“设备吊装工程”的要求编写;

f)施工脚手架、人员上下通道的设计与搭设:

可参照本标准4.2.4“脚手架工程”的要求编写;

g)钢构件安装顺序;

h)吊车行走路线及道路、支垫材料准备;

i)钢构件安装工艺。

4.2.3模板工程

a)设计计算模板面和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b)绘制模板设计图,包括细部构造大样图和节点大样图;绘制支撑系统的平面、立面图,并注明间距及剪刀撑的设置;

c)编制安装、拆除方案。

4.2.4脚手架工程

a)确定脚手架的材质、规格、种类、搭设方式和形状、使用功能;

b)设计计算:

按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

c)绘制施工详图;

d)脚手架的搭设要求;

d)制定拆除方法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4.2.5屋面工程

a)屋面构造设计要求;

b)隔气层、保温层、保护层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c)防水层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d)屋面防水检验程序及方法。

4.2.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a)各种装修的操作方法及要求。

4.2.7建筑室内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4.2.7.1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a)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连接)方法及要求。

对管道焊接,应提出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及工艺要求;

b)室内消防系统安装方法与要求;

c)给水设备安装方法与要求;

d)给水管道系统的试验方法与要求,包括设备和管道的试压、泵设备试运转、消火栓试射试验等。

4.2.7.2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a)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连接)方法及要求。

对管道焊接,应提出焊接方法及工艺要求;

b)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方法及要求;

c)排水管道系统的试验方法与要求。

4.2.7.3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

a)管道及配件安装(连接)方法及要求;

b)辅助设备安装方法及要求;

c)管道系统的试验方法与要求,包括设备和管道的试压、泵设备试运转等。

4.2.7.4卫生器具安装

a)卫生器具安装方法及要求;

b)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方法及要求;

c)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方法及要求;

4.2.7.5室内采暖系统安装

a)管道及配件安装(连接)方法及要求;对管道焊接,应提出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要求;

b)辅助设备及散热器安装方法及要求;

c)金属辐射板安装方法及要求;

d)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方法及要求;

e)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方法与要求。

4.2.8工业给水排水工程、建筑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4.2.8.1沟槽开挖与回填

a)施工测量放线要求;

b)施工排水方法与要求;

c)沟槽开挖;

d)管沟的基层处理;

e)管道交叉处理;

f)沟槽回填要求。

4.2.8.2管道预制安装

a)一般的预制安装规定。

对管道焊接,应提出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要求;

b)钢管安装(连接)方法与要求;

c)钢管内外防腐方法、材料、操作程序与工艺要求;

d)铸铁、球墨铸铁管安装(连接)方法与要求;

e)非金属管安装(连接)方法与要求。

对管道焊接,应提出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要求。

4.2.8.3管渠施工

a)管渠砌筑方法与要求;

b)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施工方法与要求;

c)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渠施工方法与要求;

4.2.8.4顶管施工

a)顶管方法简述;

b)顶管设备选用、工装设计及其安装要求(应附最大顶力等参数的计算过程);

c)顶管工作坑的设计计算与施工要求;

d)管道顶进操作工艺过程及要求,测量方法、误差调整、顶管完工后地面移动监测等要求;

e)机具拆除及地面恢复措施。

4.2.8.5附属构筑物:

a)检查井、雨水口等附属构筑物的砌筑方法与要求;

b)消防水泵、消火栓等附属设备的安装方法与要求。

4.2.8.6管道水压试验及冲洗消毒

a)管道及设备试验方法及要求;

b)冲洗消毒方法与要求。

4.2.9工艺管道工程

4.2.9.1材料标识:

提出材料标识及标记移植的方法与要求。

4.2.9.2管道预制

a)管子加工(包括号料下料、管子切割、管端加工、现场管件加工等方法及要求);

b)管道组对。

应对组装工卡具的材质、结构形式与尺寸、加工、安装及拆除方法提出要求;

c)管道预制。

应对预制场地和平面布置提出要求,附预制平面布置图。

合金钢、不锈钢、有色金属等特殊材料的预制应划分预制区域,并提出相应的特殊要求。

4.2.9.3管道焊接:

应按本标准4.2.12“焊接工程”的要求编写。

4.2.9.4管道焊后热处理:

应按本标准4.2.13“设备和管道热处理工程”的要求编写。

4.2.9.5管道安装

a)一般规定(上工序的检查要求、管内的清洁度要求、安装具备的条件);

b)管道吊装机械及索具选择、吊装方法及要求:

可参照本标准4.2.11“设备吊装工程”的要求编写;

c)管道安装脚手架搭设:

可参照本标准4.2.4“脚手架工程”的要求编写;

d)管道安装:

分别叙述不同材质管道安装、不同形式管道安装(连接)、重要管件安装的方法及要求。

对合金钢、不锈钢、有色金属管道安装应提出专门要求;

e)与传动设备连接的管道安装方法与要求;

f)阀门安装方法及要求;

g)支、吊架安装方法及要求;

h)补偿装置的安装方法与要求;

i)静电接地方法与要求(有静电接地要求时)。

4.2.9.6管道无损检测:

按本标准4.2.14“无损检测工程”的要求编写。

4.2.9.7管道压力试验

a)压力试验前应具备条件的检查确认程序及要求;

b)管道系统试压包的划分,包括管道分段试压的范围、试验方法、试验介质及来源、试验压力的确定等。

应单独编制每个管道系统试压包(含管道压力试验流程图);

c)试压盲板的计算、选用和安装要求。

应列表提出盲板的材质、规格;

d)压力试验工艺及操作程序要求、试验注意事项;

e)拆除与复位的部件及要求;

4.2.10设备安装工程

4.2.10.1设备安装工程的通用安装要求

a)设备找正、调平的定位基准面、线或点的确定;

b)地脚螺栓的安装方法与要求;

c)垫铁或无垫铁安装方法与要求。

当采用有垫铁安装时,应在方案中明确处理方法、垫铁的选用、计算与放置要求,并列出垫铁组的规格和数量。

当采用无垫铁安装时,应确定临时垫铁、小型千斤顶或调整顶丝的位置和数量;

d)灌浆方法及要求。

应对灌浆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配合比提出要求;

e)吊装机械及索具选择、吊装方法及要求:

应按本标准4.2.11“设备吊装工程”的要求编写。

4.2.10.2泵、风机等一般传动设备安装

a)机泵就位(包括一次灌浆、零部件组装);

b)二次精找正(包括二次灌浆、拆洗检查,注明找正方法、检测器具的要求、质量合格标准);

c)设备与管道连接检查;

d)单体试运转。

4.2.10.3往复式压缩机机组安装(主要环节应附详细施工指导图)

a)机身安装(包括机身煤油渗漏检查);

b)主轴、轴承安装(主轴瓦同轴度检查、测量检查方法);

c)中体安装(包括地脚螺栓灌浆、中体与主轴垂直度检查);

d)汽缸与滑道同心度找正;

e)连杆、十字头安装;

f)填料函、刮油器间隙检查及调整,活塞、活塞环安装间隙检查及调整;

g)电机安装(包括联轴节找正、机组二次精找正、机组二次灌浆、电机空气间隙测量,特殊找正工具的选用,测量器具精度要求);

h)进出口接管安装及复位要求;

i)附属设备、管道安装,循环油系统安装(油管清洗钝化方法及要求)、循环油系统试车;

j)无负荷试车(包括气阀安装、自身管道吹扫);

k)机组负荷试车。

4.2.10.4离心式压缩机机组安装(主要环节应附详细施工指导图)

a)增速机安装;

b)下机壳及底座就位找平(包括地脚螺栓灌浆);

c)轴承安装(包括轴承清洗装配并测量间隙);

d)装上下机壳密封和隔板;

e)转子安装(包括测量转子与定子间隙、测量转子径向跳动,注明吊装方法);

f)合压缩机大盖;

g)轴端间距调整;

h)驱动机安装(包括联轴节找正方法、驱动机地脚螺栓灌浆要求);

i)机组精找正(包括机组二次灌浆,特殊找正工具的选用,测量器具精度要求);

j)进出口接管安装及复位要求;

k)附属设备、管道安装,循环油系统安装(油管清洗钝化方法及要求)、循环油系统试车;

l)机组试车。

4.2.10.5容器设备整体安装

a)设备初找正(包括确定管口方位、一次灌浆或螺栓初紧);

b)设备精找正(包括二次灌浆);

c)内件或附件安装;

d)压力试验、清洗检查与封闭。

4.2.10.6容器(含球罐、储罐)类设备现场组焊

现场组焊的设备,应按要求绘制排版图,焊缝布置图及焊缝编号,说明工装卡具、胎具及临时台架的结构型式,数量及布置图。

并详述组装方法、技术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等。

设备的焊接应按本标准4.2.12“焊接工程”的要求编写。

设备热处理应按本标准4.2.13“设备和管道热处理工程”的要求编写。

无损检测应按本标准4.2.14“无损检测工程”的要求编写。

压力试验可参照本标准4.2.9.8“管道压力试验”的要求编写。

4.2.10.7散装锅炉本体安装

a)钢架安装(包括平台搭设、钢架拼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