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63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Word下载.docx

社会性的特点:

(1)不是先天的,是后天习得。

(2)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

假如一个人远离了社会生活,失去了人际交往,那他只能是个自然人,而永远不具有社会人所具有的社会性。

举例,狼孩:

1920年,印度人辛格在狼窝里发现两个小女孩。

小的约2岁,很快就死去了,大的约8岁,取名卡玛拉。

卡玛拉四肢爬行,用双手和膝着地休息;

舔食流质的东西,只吃丢在地上的肉,不吃别人手里拿着的肉;

怕水,从不让人给她洗澡;

怕火、怕强光,夜间却视觉敏锐,每到深夜就嚎叫,白天蜷伏在墙角里睡觉;

从不穿衣,即使天气寒冷,也撕掉给她御寒的衣服和毯子。

经过辛格的细心照料与教育,卡玛拉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6年学会了直立行走,7年学会了45个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

到17岁死时,只相当于正常儿童4岁的心理发展水平。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

亲子、同伴、与保教人员关系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认识和看法

一岁前的婴儿,没有“我”的概念,即物我不分;

到两三岁时,逐步区分出“我”和别人,表明他们已经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

进入幼儿园以后,能够在游戏中,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认识自己。

(三)性别角色的形成:

角色游戏中体验不同性别角色,为将来生活作准备

(四)社会规范的形成:

游戏中遵守规则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一)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

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他人性格、人与人关系、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儿童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社会规则以及对人的情绪、情感、行为意图、态度动机、个性品质等的认知并不是同时开始的,这些认知的发展不是等速的。

认识他人要早于认识自我,认知情绪要早于认知行为。

(二)社会情感的发展

情境性,易受感染和暗示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提问】同样是智力中等或智商水平较高的人,为什么有的人与他人的关系和谐,懂得乐群合作、礼貌谦让,受人欢迎;

可有的人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攻击性强、孤僻易怒,受人排斥呢?

经过比较后得出结论:

有的人适应他们所生活的社会;

有的人不适应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甚至逆反、对立。

一言以蔽之,两种人的社会适应程度大不一样,即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不一样。

现实要求我们要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

但是,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发展好社会性,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试想:

你是愿意跟善于协调各种矛盾的聪明人在一起,还是喜欢和一个整天愤世嫉俗、不受人欢迎的人在一起?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

现代社会是个崇尚个性解放的社会,特立独行值得鼓励。

【辨析:

追求个性的社会需要人们发展社会性么?

为什么?

特立独行讲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却并不是与人为恶。

个性张扬和与人和睦可以兼容。

底线是不要伤害他人的利益。

“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排斥”

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同样是其生存发展的必需的内容。

伟人邓小平同志曾告诫那些急功近利的足协官员们说: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但是,伟人故去了,中国足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我们的教育,何尝不需要从娃娃抓起!

社会教育,尤其如此!

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儿童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生活在社会之中,也就是说,儿童一出生就预示着其社会性发展的开始。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儿童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社会性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

安全需要表明儿童间接地需要情感支持及社会交往,襁褓中的婴儿因为感到温暖、安全,进而产生与成人主要是母亲的亲近需要。

随着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

儿童一天也离不开与成人、教师、同伴的交往。

(“计时隔离”可以作为惩罚的原因)

对儿童将来的发展来说,社会性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涅尔·

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引用二:

什么是情商)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

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即能调控自己;

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

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卡耐基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所学的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却占85%。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一些智商很高的人并不见得会成功,婚姻生活也并不一定美满;

而情商很高的人则必定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智商高的人一般来说是专家,情商高的人却具备一种综合与平衡的才能。

而情商的核心就是与别人进行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举例:

刘邦最大的优点是有自知之明,凡事从不独断专行,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虽文不如萧何,谋略不及张良,率军打仗不比韩信,却能指挥这些人心甘情愿为他服务。

因此,好的教育并不单单只是智力的训练。

因为相比较而言,社会性水平的高低更能决定孩子未来生活中获取幸福和成功的能力,其中也包括家庭关系的成功与幸福。

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首先,良好的社会性会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

因为人生活在社会环境当中,他时时刻刻在接收着来源于周围人、事或自身内部的种种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整理和分析,会对我们的情绪、情感产生影响。

【社会性发展得好——和谐相处——开心、愉快——内分泌系统平衡——免疫力强】

【社会性发展不良——冲突对抗——生气、烦躁——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发育】

有医学研究表明,幼儿心情紧张可导致呕吐、腹泻、发烧等;

长期神经紧张还可导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

成人疾病中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痒、慢性肠炎,也都与神经紧张有关。

【材料】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心理问题(抑郁、酗酒、焦虑)

其次,社会性还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社会性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适应能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强——同伴、师生关系好——获得更多交往发机会——交流多、视野广、能力提高快。

原本智力水平中等的孩子,如果非智力因素发展得很好——良好社会性中的自制力、适应能力、毅力、真诚等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这虽然不能直接提高智力程度,但是它们能使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那么,他的学业成就完全可以比智力水平高而非智力因素发展得不好的孩子高许多。

同样道理,智力水平很高的孩子,也会因为非智力水平的低下而导致智力水平发展一般甚至很差。

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儿童的社会性认知不等同于对一般客体的认知,它是儿童主体观念(是非观念、价值观念等)形成的过程:

不是简单地接受成人的观念,或记住现行社会的规则、规范,而是在了解它们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抉择,形成自己的认识。

【即创造力、独立性、适应能力等良好的个性。

越早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越有助于孩子在同伴关系中处于领导地位,形成孩子的领导气质,也有利于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培养良好过硬的素质。

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以后需要的知识才干。

控制自我、倾听他人、与人合作等这些社会性技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必须具备的。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一、社会性行为界定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社会性行为,根据其动机和目的,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

定义:

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

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主要表现:

同情、关心、分离、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等

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

表现:

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等等

 

二、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众传播媒介等。

1.家庭家长的言传身教

2.学校(教师)

3.同伴

4.大众传媒(影星、电视、报纸、杂志等)潜移默化的影响

5.文化

(1)家庭(父母)和同伴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与儿童的交往而发生作用的。

儿童的亲社会性行为,如分享、谦让、协商、帮助、友爱、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就是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在父母的要求和指导下逐渐形成与发展的。

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对儿童与他人包括同伴的交往也有极为明显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儿童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

研究指出,婴儿最初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时候与父母的交往。

比如婴儿在对成人第一次微笑和发声等社会行为发生后的2个月,在同伴交往中才开始出现相同的行为,父母对儿童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儿童随后对同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2)社会文化传统对于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攻击性行为的态度有程度上的差异,如有的极端反对和抵制攻击性行为,有的则对攻击性行为比较宽容。

此外,经济文化水平各不相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利他和合作行为的鼓励程度也不同,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更多地鼓励儿童友好、合作、关心他人的社会行为;

而工业化程度高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更多的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个人的独立奋斗。

这些不同文化传统对社会性行为的不同态度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发展中的儿童,对其社会性行为发生影响。

(3)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传递文化和渗透道德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性质和具体形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莱弗科维兹(Lefkowitz,M・M,1972)等人曾对电视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作了细致的研究。

他们对近900名研究对象作了跟踪探索,第一个研究发现,男被试者在三年级观看暴力电视片的数量与当时由同伴评定的他们在教室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有显著相关。

这个相关结果以后又在另一城市的八年级男女学生作样本时得到重复。

十年跟踪研究表明,男孩在三年级时所看攻击性行为的电视数量和19岁时由同伴评定的攻击性行为的等级有显著的相关。

当然,电视节目对亲社会行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和善良、关怀的故事及动画片,能为儿童学习和巩固亲社会行为提供直观、生动的示范,有助于儿童通过观察、模仿,习得亲社会行为。

(二)内部因素(生物因素)

性别(激素)遗传基础气质类型

首先是激素的作用。

目前一些研究证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的水平有关。

不仅人类如此,在关于动物的研究中也发现,雄性动物在受到威胁或被激怒时,比雌性更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男女儿童在攻击性上的性别差异。

其次是遗传基础。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亲社会性的反应模式和行为倾向,如微笑、乐群性等等。

这些逐渐成为亲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

再次是气质差异。

气质在个性的三个主要特征中,相对而言是与生物因素――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相关最密切的。

儿童从其出生之日起便开始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父母和其他成人对他们的特别的抚育方式,也决定着他们自己在交往中采用的具体的行为方式。

研究发展,“困难型”儿童往往在学前期表现出较高的焦虑和敌对性,容易成为攻击性较强的儿童。

(三)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对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有很大影响。

它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和对情境信息的识别等。

当儿童认识到“打人给别人带来痛苦和伤心,是不应该的行为”之后,其攻击性行为则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如果儿童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利他观念,他们在面临分享或帮助的情境时,会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或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其他儿童。

对情境信号的识别主要是指对交往事件的理解和对他人情绪感受的识别。

即必须具有对他人是否需要帮助的知觉和认识的敏感性。

在助人行为中,首先需要的是了解别人的困境,但年幼儿童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较难识别一些较隐蔽的信号。

皮埃尔(R.A.Pearl1979)研究了儿童对潜在困境线索的反应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他使用了一系列线索显现程度不同的小幅画片,图中人物面临潜在困难。

线索明显时,4岁与8岁儿童能同样了解并提供帮助。

线索不明显时,4岁儿童则较少发现问题和较少提供帮助。

耶鲁(Yarrow1981)等人的研究也发现较大儿童能更好地发现抽象的潜在线索,能理解现实情境以外的情感因素。

这些结果表明,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着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还有研究发现情绪状态对社会性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说,愉快的心境、轻松的气氛有利于合作、分享行为的发生,而挫折感、焦虑与烦躁的气氛则容易诱发攻击性行为。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第一年同情和帮助、分享、谦让等利他行为

Ø

5个月对熟悉的人发出微笑(认生,对不熟悉的人表示拒绝)

1岁左右对摔倒、受伤、生病儿童做出一些积极的抚慰动作

第二年具备了各种基本的情绪体验

玩具、食物的分享;

开始按照成人所要求的规则,初步了解到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形成简单的道德规范。

发展特点:

不存在性别差异:

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中,女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多于男孩,现实差别不大

指向同伴,较少指向教师:

与同伴地位、能力一致,与教师有地位上差异

指向同性与异性伙伴的次数有差异:

小班差异不大,中大班指向同性大于异性的

合作第一;

分享与助人其次;

安慰与公德较少

 

(二)攻击性行为

  1.定义:

攻击性行为是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语言伤害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

2.分类

敌意的攻击行为和工具性攻击行为。

第一类是指以伤害他人,使别人痛苦为目的的侵犯性行为。

第二类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以攻击行为作为手段。

到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

中班多于小班与大班

以身体动作为主——攻击性言语

工具性的攻击为主

4.家长与教师注意点:

一是正确认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二是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该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引导。

第三节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途径

一、亲子交往

1.什么是亲子交往?

亲子交往就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进行的,伴随情感关系的交往过程。

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亲子关系。

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婴儿期的主导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儿童出生以后,最初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环境,最初的社会交往就是亲子交往。

 2.美国合格父母十条标准

v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

v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v父母之间互相谅解;

v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

v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v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

v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

v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

v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v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

(一)亲子交往的作用

1.儿童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许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童年早期只有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才能在其心理深层形成一块“磐石”,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这块“磐石”,他的心理就是踏实的,即形成了很好的安全感。

2.儿童自信心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

社会化的过程,规范儿童各自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化模式。

由于儿童的自然本能,其中有许多并不符合社会要求,因此就必须通过教育等对其加以抑制,倘若父母不在其身边,这种本能的生理需求,就不能给予及时的满足,也不能给孩子给予及时的引导。

3.良好的亲子交往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

良好的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二者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良好的情绪会促进食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的参加活动,此外良好的情绪还有利于儿童的睡眠,保证机体生物钟的正常运行,促进身体健。

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儿童的生理发育,而往往影响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主要是亲子情感。

4.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有赖于学前儿童与周围环境刺激的相互作用。

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提供外部信息刺激的量。

表现在父母能否与学前儿童频繁地交往,并为他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包括亲子游戏;

二是亲子交往过程中父母对学前儿童认知行为的态度。

(案例分析:

《可可的请求》)

可可的请求

案例描述:

晚上,2岁半的可可在独自玩自己的芭比娃娃,一会给她“梳理头发”,一会又给脱衣服,玩得很开心。

当她给芭比娃娃穿上白色纱裙时,对妈妈说:

“妈妈,你看她像不像白雪公主中呀?

”妈妈眼睛盯着电视,说:

“像。

”“那给我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吧?

”“一会儿。

”妈妈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电视。

“不行,这会儿讲。

”“我说,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呀,自己玩。

”妈妈生气地说……

案例分析:

亲子交往对儿童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在上述案例中,可可的妈妈忽视了和孩子的互动,而实际上,满足孩子此时的需求,给孩子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方面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满足其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父母要重视亲子之间的交往活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地发展。

5.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人格:

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典型的、持久的各项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表现在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上。

培养学前儿童健全的人格,必须从影响他们情绪情感培养入手,使其在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热情、乐观、谦和、待人亲切、富有同情心等一系列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

亲子情感能够使儿童情绪稳定,有较好的安全感,能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表现出活泼、开朗、态度积极等良好情绪;

缺乏亲子情感则会表现为消沉、孤独、沉默、胆怯等消极情绪。

【补1】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

♦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

♦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的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均可能影响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对待子女的行为、态度。

  

【补2】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父亲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父亲成为儿童除母亲之外的最重要的安全依靠。

2.父亲与儿童交往的数量、质量对儿童的智力有一定的影响。

3.在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中,性别角色是最突出、最深刻的一个方面。

父亲不仅为男孩提供了模仿、学习男性角色的范型,而且为女孩掌握女性角色提供了重要的对照物。

【补3】中美儿童家务清单对比(配漫画)

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积极的帮助父母做家务,那一定会被夸张为孝顺,不过,在外国朋友看来,孩子做家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或许是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方式的不同,不过我们应该要认识到的是,相比如今许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导致那些已经成年的大学生都还没有自理的能力,国外的家庭教育实在要比我们高明的多。

  在美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家务活清单。

父母们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

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自己是家庭一员的感觉,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根据年龄大小,他们分别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比如:

9-24个月,自己扔尿布……2-4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5-7岁,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8-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更重视学业的倾向,认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业开端是幼儿园重要的任务,而美国的家庭则将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任务。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

竞争充满着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

人人凭本事吃饭,没有人身依附,“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勤奋、节俭蔚成风气。

  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有何不同:

中国孩子抱大,美国孩子爬大。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亲子关系之中,是处于与孩子的亲密与融洽的关系,孩子是通过母亲来到这个世界,但并不是为你来的,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注定了他是独立的,父母的存在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所想要成为的那样一个人。

(二)亲子交往的途径

1.哺乳亲子交往是从哺乳开始的。

通过母子触摸、婴儿哭闹、母子对视、母婴气味信号刺激等哺乳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刺激泌乳系统,更好地分泌乳汁,而且还可以增进母婴的感情。

(错误认识影响亲子交往)

2.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交往的基本途径。

父母与儿童朝夕相处的。

3.保育活动中的亲子交往日常生活照料:

哺乳、洗澡、营养配餐、抚摸、预防接种等保育活动也是重要途径。

4.教养活动中的亲子交往家长的教育观念、日常行为习惯

(三)亲子交往的引导

1.父母必须了解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2.父母应该了解亲子交往的技巧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单亲家庭的教育)

♦家长角色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