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471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体育观赛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9月

我国体育观赛游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千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由于过去付费意识、体育氛围、消费水准等客观情况的制约,我国体育观赛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近年来,在欧洲杯、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催化下,各大旅行社纷纷发力布局,国内体育观赛游产业发展迅猛。

目前,我国体育观赛游不及0.1%的低渗透率、以及万元左右的高客单价均隐含了未来巨大的提升潜力。

对标国际成熟市场,到2020年,我国体育观赛游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千亿级。

从供需关系来看,优质赛事游供不应求仍将持续:

一方面,三大催化助力下,赛事游需求快速攀升

(1)90代末期,以NBA、F1等优质赛事进入中国,在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80/90后中具备良好基础,消费偏好不断提升

(2)出境游快速发展打破传统高端观赛游制约瓶颈,高单价出境观赛需求不断释放(3)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进一步刺激观赛游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顶级赛事的长周期性特征明显,存在接待瓶颈,现有优质资源十分稀缺;而同时赛事的培育周期长、资源耗费较大,可替代性较低,短期内难有大规模新增量涌现。

需求高增长+供给平缓上升,行业供不应求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

从产业链分析的角度,行业低替代效应+高进入壁垒,未来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上游赛事IP的把控能力:

体育观赛游产业较低的替代效应及较高的进入壁垒,决定了产业的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行业内部的竞争与资源整合。

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仍将长期存在的大背景下,优质赛事IP由于极强的议价优势、长期垄断性代理模式及较高的进入壁垒,其稀缺性持续凸显。

未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对上游资源的争夺与把控,也不排除一些具有实力的运营商积极采取一体化策略,自建上游体育赛事IP并孵化培育,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我国体育观赛游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千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由于过去付费意识、体育氛围、消费水准等客观情况的制约,我国体育观赛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近年来,在欧洲杯、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催化下,各大旅行社纷纷发力布局,国内体育观赛游产业发展迅猛。

目前,我国体育观赛游不及0.1%的低渗透率、以及万元左右的高客单价均隐含了未来巨大的提升潜力。

对标国际成熟市场,到2020年,我国体育观赛游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千亿级。

一、我国体育观赛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在国外,重大赛事的电视转播通常是需要用户单独付费,或购买相对应的套餐才可观看。

如在美国,购买高端套餐才会包含相应的足球、篮球转播频道,对于特别火热的赛事,也可以在低端套餐的基础上单独付费购买额外的收看权,如NBApass等。

而对我国的消费者来首,体育节目收看的成本相对较低廉,CCTV5的各大赛事直播包含在较便宜的有线电视服务费中,这一特殊国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及一般消费者对于异地买票现场观看体育比赛意识的相对滞后,再加上体育氛围、消费水准等客观情况的制约,我国体育观赛游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根据携程旅游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观赛游订单数量占整个体育旅游市场约14%,远不及户外健身旅游的71%。

但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提升、体育赛事认知及吸引力提升等多方面带动下,我国体育观赛游发展迅速,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专门的体育观赛游产品。

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开始携程主题游平台上线了“体育赛事”频道。

上线半年时间,“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主题游平台24个品类产品中仅次于徒步、健康理疗后最受欢迎的产品品类。

今年携程还先后上线了NBA常规赛观赛产品、欧洲杯观赛产品、英超产品、全球马拉松观赛/参赛产品、澳网等近百条赛事产品,主要覆盖在人气目的地举办、在中国体育迷之中有影响力的赛事,获得了良好的收效。

其中仅科比落幕赛系列产品就售出十几张订单近百人观赛。

此外,近日携程还宣布牵手尼斯队,针对法甲这一世界顶级联赛推出特别定制的足球旅游线路。

中青旅遨游网副总经理亦表示,随着体育赛事与旅游的结合,遨游网根据客户需求开始定制体育旅游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举办的311场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中,观赛和参赛人数共计338万人,由赛事产生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关联消费达119亿元。

随着中国国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对体育赛事的兴趣越来越广泛,体育赛事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

1、刚刚落幕的里约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极大带动了体育赛事游的热情,后奥运效应同样值得期待

今年里约奥运会期间,驴妈妈旗下高端定制游“飞驴湾”推出多条赴南美洲奥运观赛线路;同程旅游亦发力体育赛事游,预计今年8月份前往巴西观看奥运会、游览南美洲风情的游客同比去年同期将激增四倍;携程亦上线针对中国优势项目以及开幕式、闭幕式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如巴西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伊瓜苏市10日跟团游奥运观赛产品等等。

同时,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大型赛事对体育赛事游的关注度和人气提升往往是长期的。

如巴西世界杯之后,携程通过跟团游自由行等方式输送到南美洲的人数都有明显的上涨,今年上半年同比上涨100%以上。

2、对标国际潜力巨大,量价齐升带来更大空间

全球体育旅游市场发展迅猛。

世界旅游组织最新数据显示,虽然全球旅游产业目前年均增速仅有2%-3%,但体育旅游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增速达到每年14%。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5年体育旅游根据市场规模达到2052亿美元,占整个旅游市场的15%。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迅猛。

目前,体育旅游仅占旅游行业总规模的5%,规模仅为1700亿,距离全球平均的15%的渗透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而距发达国家体育旅游高达25%的占比更是提升空间巨大,对标国际仍有极大潜力。

随着休闲度假及健康消费理念的崛起,我国户外体育旅游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曾表示,目前中国体育旅游产业每年增长保持在30%到40%,预计到2020年体育旅游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600亿元,体育旅游市场将成为中国旅游休闲领域的新亮点。

作为体育旅游的重要分支,我国体育观赛游市场潜力巨大,千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细分到体育观赛游市场,目前体育观赛游约占体育旅游总市场的14%左右。

仅以该比例保守估计,到2020年,体育观赛游市场规模也将达到千亿级规模,增长空间巨大。

观赛游的快速增长依靠量价齐升。

从“量”上来看,通过从出境游人次开始而进行自下而上的测算,可以得出目前体育观赛游每年的参与人次在400-600万人之间,与2015年国人境内外超过41亿人次的高基数相比,渗透率不及0.1%,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而从“价”上来看,体育观赛游由于服务对象大多为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兼具一定的粉丝效应属性,其产品价格显著高于一般的旅游客单价及体育旅游花费,并仍在不断提升,市场的盈利能力也在同步上升:

根据同程旅游的调研数据,超过50%消费者体育旅游的预算范围在2000-6000元,8000元以上的仅占据14.1%;对于普通的出游客单价更低,根据国际旅游局数字,2015年境内游游客平均花费不到1000元,出境游游客平均花费也仅在6000元左右;而根据途牛旅游数据,观赛游平均花费在11000元/人次,其消费水准明显更高且在持续增长。

二、观赛游产业分析:

供需显著不平衡仍将持续,中上游机会巨大

1、需求端:

三大催化助力,观赛游需求快速攀升

(1)客观传播条件改善+消费主力代际变迁,观赛游偏好不断提升

受益于90年代后体育赛事在中国的曝光度提高,体育人群渗透率提升,80/90后新兴消费主力对其偏好较高。

受电视机的普及和央视开始转播欧洲联赛的影响,我国在90年代初期培育了最初一批大规模的体育观赛人群。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开始兴起,接触和观看体育赛事更加方便。

特别是2002年中国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姚明作为状元秀进入NBA,2004/2005年上海相继举办网球大师赛和F1大奖赛,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等多项重要体育事件的发生,都起到了大范围的传播及宣传效应,培育了大批的体育观赛人群。

80/90后在这一波体育赛事普及的浪潮中长大,对各大体育赛事耳熟能详,如今成为新兴的社会消费主力后,其对体育观赛游的消费热情及偏好也在不断提升。

以足球渗透率为例: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查,我国足球迷的年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21-25岁球迷人数占比最高,占据所有球迷人数的38.4%;而35岁以下的球迷比例占到了84.4%,也即绝大部分的球迷为80后。

随着足球运动的普及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对年轻人的渗透率逐渐提升,而由于人对体育兴趣爱好的忠诚度和黏性比较强,未来随着收入的提升,日益增多的低龄球迷都将是体育观赛游非常可观的潜在消费需求及未来增长空间。

而随着体育运动培育和渗透程度的加深,消费偏好会加速转化为最终的体育观赛游消费人次。

以足球和网球的观赛情况为例:

足球和网球在国内的培育和渗透都在逐步加深,中超和上海网球大师赛的上座人数也都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

但对比两项赛事与国外同类赛事发现,由于网球进入中国时间较晚,普及程度远不如足球,现场观赛人群还未培育成熟。

在上海大师赛的参赛选手和国外大师赛无显著区别的情况下,上海大师赛的上座率仅为国外大师赛平均上座率的60%左右,而中超在赛事精彩程度和配套建设上仍与国外主流赛事差距明显的情况下,上座率已达世界第六。

这说明了在我国体育运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体育观赛人群需要经历一个阶段来培育成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进行现场观赛。

结合从90年代开始的体育观赛人群培育过程,我们认为主流运动的观赛人群已接近培育成熟,网球、高尔夫、马拉松等多项运动正在蓬勃发展,未来将有更大的现场观赛需求。

(2)现阶段优质赛事云集国外,出境游常态化推动观赛游需求升温

从目前体育赛事的现状来看,由于国外体育赛事历史悠久,竞技水平高,优质赛事大量集中在欧美。

福布斯全球体育赛事品牌价值排行中前十位都是国外赛事。

从中国观众的赛事偏好来看,优质的国外赛事收视率和讨论热度高,国外赛事在微博上的阅读量互动量占比近八成。

在出境游火热的基础上,体育观赛游的需求突破了传统的瓶颈限制而迎来提升。

优质体育赛事云集国外的现实使得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体育观赛游都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只有真正的死忠球迷才会愿意花费高昂的代价去国外观赛。

但这种情况随着近年来出境游热度持续上升而发生改变,从2010年开始我国出境游人次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发展势头。

出境游逐渐常态化的发展匹配了国外赛事的高偏好现状,不仅死忠球迷可以更方便的进行观赛游,体育爱好者和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释放。

真正消费体育旅游的人是中国蓬勃发展的出境游游客,体育观赛可以在常规行程之外增加更接地气的体验感,比传统观光游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人均GDP提升,进一步提升高单价观赛游消费意愿

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是国际公认的从传统观光游走向休闲游的分界线,从我国主要城市人均GDP与休闲游消费占比的关系来看,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我国居民旅游需求的变动。

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未来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将逐渐向休闲和深度游倾斜。

体育观赛游作为休闲游中花费较高的一类旅游,预计人均GDP将达到更高才有机会迎来爆发期。

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8000美元,10省迈入“1万美元俱乐部”,需求端的井喷已初现端倪。

途牛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途牛接待体育类游客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50%;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欧洲杯期间法国酒店预定量环比增长三成,巴黎、尼斯、里昂、马赛等赛事城市均跻身热门城市前五位;根据携程8月初发布的《巴西奥运旅游报告》显示,奥运给巴西和南美诸国带去了大量中国游客。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举办的311场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中,观赛和参赛人数共计338万人。

随着中国国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对体育赛事的兴趣越来越广泛,体育赛事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

2、供给端:

优质赛事供不应求,未来便捷性提升进一步刺激需求

(1)顶级赛事长周期,稀缺属性较为显著

对于优质体育大赛而言,由于赛事的周期性(一般都为四年一届),间隔时间较长,水平较高,观众热情高涨,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优质供给的稀缺性。

从全球情况来看,2014年巴西世界杯第一阶段球票申请量就超过620万张,几乎是正式发售球票数量的两倍之多,在初始阶段可购买的球票总数也只有110余万张。

而2016年欧洲杯更是出现了1500万球迷争夺200万球票的盛况。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赛事门票稀缺程度更甚。

由于大部分优质赛事不在中国境内举办,分给中国的门票数量稀少。

伦敦奥运会仅分给中国约1.8万张门票,而像欧洲杯和世界杯赛事,由于中国队不是参赛球队,普通球票只能由个人在官网上抽签获得,此外还有少部分价格极高的官方赛事款待门票会交由中国的门票代理商进行销售。

赛事门票的稀缺程度可以通过门票代理商的销售策略有所体现。

赛事运营方一般对门票进行价格管制,各国门票代理商只能收取合理的手续费进行门票销售。

但从今年的欧洲杯和奥运会销售情况来看,门票代理商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销售门票,而是更多地与其它旅游产品打包销售,通过套餐价模糊单一的门票价格,并通过多种套餐的形式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价格歧视,获取更高的消费者剩余。

尽管优质供给持续稀缺,行业特性决定了短期内供给仍无法迅速增加。

第一,体育场馆的容纳上限相对固定,优质赛事的观赛人群已达上限,未来预计将一直处于饱和阶段。

第二,优质赛事的培育需要时间,新建赛事难以在短期内吸引大量观众。

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等热门赛事的历史悠久,赛事IP经过多年培育,赛事商业化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中才得以完善。

对国内而言,热门本土赛事如中超、CBA等相对于国内其它赛事而言都起步较早,短期内难以复制。

(2)未来优质体育赛事便捷性提升,进一步引燃消费热情

在能预见到的5-6年内,优质赛事举办地点将有利于中国观众出游,赛事供给迎来催化剂,引爆观赛需求。

中国足球队已打入世界杯亚洲区十二强赛,从2016年9月开始至少有5场比赛在国内进行,5场比赛在周边国家举行,足球作为第一大运动在国内渗透率较高,又是时隔多年后重新有中国队参与,预计异地旅游观赛的需求较为强烈,9月1日在韩国举行的首轮中国对战韩国队的比赛,就有两万名中国球迷赴首尔现场助威。

此外,俄罗斯世界杯,韩国平昌冬奥会,日本东京夏奥会,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也将陆续举办,未来5-6年内,最优质的体育赛事都集中在国内或者中国周边,观赛的便捷性得到明显提升,非常有利于中国观众出游。

同时,中期来看这些优质赛事的举办地点还与国内出境游热门地点相契合。

目前出境游需求地点还是以周边中短线的国家和地区为主,例如港澳台、韩日和新马泰。

在旅游便捷性和出行成本都较为合适的情况下,势必将引燃对体育观赛的消费热情,并大范围培育国内游客的体育观赛习惯,为后续体育观赛游的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在赛事端的便捷性和多样性层面,仍有积极的变化。

随着体育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众多企业开始加大对体育旅游市场的投资。

近期并购国外俱乐部或者在国内自建赛事的声音不断,这将进一步丰富目前的赛事供给市场,同时在未来,优质赛事对于国内观众的可得性和便捷性均有较大的持续提升的空间。

3、产业分析:

低替代效用高进入壁垒核心竞争力在上游资源把控能力

体育观赛游作为按需求划分的一个旅游分支,与传统旅游项目在产业链上并无明显差异。

体育赛事门票作为旅游资源是核心上游,而诸如酒店、交通等属于辅助上游。

中游服务商将上游资源进行整合打包后销售给消费者。

由于观看体育赛事耗时少,体育观赛无法占据旅行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必须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结合,所以相对于其他旅游类型而言,体育观赛游具有更强大的溢出效应,体育赛事作为旅游需求的带动点,同时带动了目的地周围景区的消费。

据华奥星空对2016年1月至4月举办的311场各类大型体育赛事监测数据显示,观赛和参赛人数共计338万人,由赛事产生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关联消费达119亿元,对举办地的经济拉动超过300亿元。

(1)赛事门票作为旅游资源是核心上游

对中游的旅游服务商而言,对核心上游赛事门票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门票是体育观赛游的必需品,一般的中游服务商难以向上游整合运营赛事,各赛事在相应时间点也几乎不存在替代品。

热门赛事的门票由赛事运营方定价,全球统一,中游服务商难以议价。

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中游运营商也可获取一定的议价能力:

一种是当全球赛事门票分配十分不均的情况下,如里约奥运会的门票在数量和价格上对巴西观众都有大幅倾斜,同时对部分赞助商赠送门票,国内的旅游服务商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少许门票资源,从而获得十分有限的理论上的议价能力。

另一种是当赛事关注度降低时,买家数量减少时,作为门票经销商也能获得一定的向上游议价能力,但这对于优质赛事而言几乎是不存在的情况。

对于机票、酒店等辅助上游,虽然在重要程度上不如赛事门票,但是占比较高,同样分享了行业的较多利润。

中游服务商对辅助上游的议价能力视平台而定,旅游服务大平台因为客流优势能具有更广的议价空间。

尽管随着航空公司、酒店集团近年来都开始自建平台对消费者进行直接销售,中游服务商的议价能力有所削弱,各大OTA平台的毛利率都出现了下滑趋势,但对于体育旅游经销商而言,由于采用了打包销售的方式,通过套餐价模糊门票与机票酒店的价格区隔,依靠门票资源的垄断性优势,一方面可以进行价格歧视获取更多消费者剩余;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对航空公司、酒店集团的议价成本转嫁给下游,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我们对凯撒旅游和盛开体育官网推出的奥运会、欧洲杯套餐进行大致估算,得出奥运会半自由行套餐的毛利率在25%左右,奥运跟团游的毛利率在35%左右,而服务更高端,体验更好的欧洲杯款待计划毛利率估计在80%以上,远高于一般的旅行社产品的盈利能力。

(2)赛事资源瓜分格局已定,进入壁垒持续提高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对于中游服务商而言,掌控赛事资源是发展体育观赛游的必要条件。

目前各大著名赛事都已被布局,赛事资源瓜分格局已定,而且从历史经验上来看,由于赛事代理还未形成透明的市场竞争,中游门票代理商具有较深厚的行业资源,代理商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比如,盛开体育从2010年开始连续代理世界杯和欧洲杯门票,凯撒旅游也已连续三届代理奥运会门票。

随着特色赛事资源被先进入者布局,未来赛事资源布局更多会陷入短周期、同质化赛事的争抢,而同质化赛事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议价能力都相对较弱,没有掌控优质赛事资源的中游服务商未来难以发展体育观赛游。

在现有的赛事门票代理蛋糕切分殆尽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开始寻求直接把控上游资源,通过并购俱乐部或者自建赛事IP的方式做大体育观赛游的蛋糕。

但上游建设同样存在较高的壁垒,目前来看行业巨头或许才有直接把控上游资源的希望。

并购俱乐部首先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而且大部分俱乐部都处于亏损状态,企业并购俱乐部更多出于投资体育的外部性利益,而非直接从体育产业获利,这就要求企业自身业务体量要足够大才能通过外部性收益来弥补俱乐部自身的亏损。

而自建赛事前期投入巨大,风险高,收益期长,更要求企业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上都有能力布局。

中国网球公开赛从创办开始连续亏损十年,但是对周边酒店、景点等带动效益远远超过亏损额,自建赛事的举办企业必须在赛事发展的初期有较强能力分享到体育观赛游的溢出效应才能维持较好的收支平衡,进而分享赛事渡过培育期后的快速增长红利。

(3)低替代效用高进入壁垒核心竞争力在上游资源把控能力

对于体育现场观赛来说,无论是电视转播还是其它文化活动对它的替代效应都非常低,体育现场观赛产生的满足感与电视转播和其它文化活动截然不同。

在电视和互联网渠道已经非常便捷的情况下,各大赛事的上座率并未出现明显下降,一直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电视转播热度的持续上升反而为现场观赛培育了更多潜在受众。

体育观赛游产业较低的替代效应及较高的进入壁垒,决定了产业的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行业内部的竞争与资源整合。

未来,随着需求的进一步井喷与供给本身特性决定的增长瓶颈,体育观赛游供需错配的情况仍将长期存在,甚至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更加明显,核心体育IP等上游资源的稀缺性将更加凸显。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对上游资源的争夺与把控,也不排除一些具有实力的运营商采取一体化策略,自建上游体育赛事IP并孵化培育,以获得未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观赛游投资机会:

把握行业龙头未来前向一体化值得关注

基于前述对于产业的详细梳理,我们认为未来观赛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对上游资源的把控。

基于此,行业的投资机会主要把握两条主线:

1)关注已掌握强大上游资源合作优势、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行业运营商龙头2)关注正积极布局上游资源、有创建新体育IP潜力,同时产业链布局完善、有充分挖掘赛事溢出效应能力的运营商。

1、运营商龙头:

凯撒旅游和众信旅游

(1)凯撒旅游

凯撒旅游1993年在德国成立,是欧洲最早从事接待中国游客的旅游公司,2012年1月,海航旅游收购凯撒同盛,成为最大股东。

2015年4月公司借壳易食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并更名为凯撒旅游。

公司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务。

在公司借壳易食股份的配套融资中,计划投资8246万元用于体育旅游业务板块的扩展升级,开设体验中心,建设全球体育赛事票务预订平台与高尔夫球场预订平台及配套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国内外高端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体育旅游服务。

公司背靠海航集团积极进行资源布局,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凯撒旅游就开始接待国内外体育观赛游客,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票务代理商及旅游服务供应商,并依托海航旗下的易生金服获得了中国地区里约奥运会相关门票和旅游套餐产品的销售权,推出了包括奥运观赛、观光、夏令营、自由行等多种不同组合的奥运旅游产品,同时,与海航在门票资源和机票、出境金融等辅助上游形成协同优势,有效控制成本。

公司今年3月发布公告,拟出资6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入伙嘉兴基金。

嘉兴基金将由海航资本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与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先行发起设立,凯撒旅游以新的有限合伙人身份加入该基金。

嘉兴基金成立后,计划以12亿元参与乐视体育B轮融资,预计嘉兴基金将持有乐视体育5.85%股权。

根据公告披露,乐视体育目前拥有全球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体育赛事版权资源,截止2015年末,涵盖了22个体育大项、310个小项赛事直播及节目资源,其中独家版权为217项。

乐视体育通过PC端、移动端及互联网电视端向用户提供在线体育娱乐视频服务,目前日均VV达到约2800万,日均UV达到约1100万。

(2)众信旅游

2014年公司与索契冬奥会中国地区唯一指定票务代理中体产业集团下属北京中体华奥咨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围绕索契冬奥会、巴西世界杯、仁川亚运会、巴西里约奥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展开全面体育旅游合作推广计划,共同致力于开发国内外体育旅游市场,并顺利成为索契冬奥会、仁川亚运会中国区惟一票务接待及服务中心。

针对暑期旅游市场,众信旅游也曾推出“西甲火热观赛团-西班牙9日”、“英超火热观赛团-英国10日”、“意甲火热观赛团-意大利10日”系列足球观赛产品。

2015开始,公司体育旅游布局不断。

公司与北京来跑吧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出了黄金海岸马拉松、悉尼马拉松、伊斯坦布尔马拉松、京都神户马拉松等产品。

并与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达成合作关系,公司在2015-2016、2016-2017两个赛季,成为首钢篮球俱乐部官方指定旅行社。

通过与国内知名篮球俱乐部合作,公司在一定程度形成了体育观赛游消费者的引流。

在今年2月公司26亿元的募资计划中,公司拟使用1.35亿元投资体育旅游项目,资金的支持将进一步助力公司在体育旅游上的布局。

2、上游资源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