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6640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docx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

【论文提纲】

一、前言

在前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题:

对梁启超新闻思想做了探讨分析,并对新闻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正确发挥其应有作用做了简要阐述。

二、正文

(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与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从一开始办报就注意到报刊所具有的强烈政治性和党派性,重视报刊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利用报刊来引导舆论。

“开民智”、“造新民”是梁启超一生新闻思想不变的内容,贯穿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始终。

1、去塞求通,通耳目喉舌之功能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期上发表了第一篇论述报馆作用的新闻学术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内外上下是通是塞;中国的落后受辱,原因在于上下内外不通,有“废疾”,他将报纸的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

2、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之功能

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

“某以报馆有两大天职:

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1]这一报刊功能认识上的转变,体现出他在对报刊功能的认识提升到另一高度。

3、言论自由及出版自由

梁启超自接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后,一生都没放弃对新闻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他冲破封建统治者和其他统治势力的言禁,打破封建统治者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

他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一文提到“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

4、党报理论

梁启超承认报纸的资产阶级党性。

他认为党报宣传是政治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

在他看来“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

(二)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新闻媒介应该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与推动者,其具体作用有:

1、发挥桥梁作用,沟通各方情况。

2、协调各方关系,创造良好环境。

3、引导社会舆论,树立学习榜样。

(三)对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的借鉴

1、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

媒体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舆论监督职能,做好舆论的领头军,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

2、媒体新闻报道的公开性原则:

作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的重要部分,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同样要发挥其巨大的传播信息的作用;

3、坚持媒体新闻报道的党性原则: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当下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新闻媒体要能够做好党和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耳目喉舌”。

4、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在发生重大的新闻事件时,媒体不仅要发挥自己监督政府的工作职能,还要以正确的理性客观的报道来引导舆论,做好“舆论领袖”,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和发展。

三、小结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

【论文摘要】在中国新闻史学研究中,梁启超先生的新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尊奉为典范。

他丰富的维新宣传和办报实践经验,体现着时代背景下对新闻事业的新认知。

尤其是在新闻理论方面提出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实用性,也为现代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文以梁启超先生的新闻思想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在媒体职能方面发挥的作用,就新时期的新闻工作,如何贯彻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职责和作用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梁启超新闻思想和谐社会启示

[Abstract]IntheChinesenewshistoryresearch,Mr.LiangQichao'snewsthoughtisrespectedforthemodel.Hisrichreformpropagandizesandpublishesanewspapertheexperience,ismanifestingunderthetimebackgroundtothejournalismnewcognition.Inparticularsomeviewpointsandpositionwhichproposedinthenewstheoryaspect,hasgreatlystrengthenedurgesonthenatureandtheusability,haslaidcertainfoundationforthemodernjournalismdevelopment.ThisarticletakeMr.LiangQichao'snewsthoughtasastartingpoint,throughelaboratedMr.LiangQichao'snewsthoughtinthemediafunctiondisplayaspectfunction,thenewtimenewsmedia,howdoesimplementthepartyandthegovernmenttothenewsmediarequest,displaysitsresponsibilityandthefunctionquestionintheconstructionharmonioussocietycarriesonthebeneficialdiscussion.

【Keywords】LiangQichaonewsthoughtHarmonioussocietyInspiration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众多新闻人的新闻宣传理论和办报实践活动大大地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晚清巨子梁启超在继承前人新闻宣传思想的基础上,在长达27年(1895年-1922年)的报业生涯中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新闻观点。

以其在维新变法中的活动为标志,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也在随着新闻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趋于完善。

从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思想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与探索,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以及新闻思想是当今新闻事业发展巨大的营养源,有着巨大现实意义。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新闻舆论的特性与和谐社会特征的一致性所决定的。

因此,研究新闻媒体与和谐社会各自的本质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研究梁启超新闻思想对于发挥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十分必要。

本文从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入手,探讨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事业的思想价值,同时探讨在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引导下,新闻工作者如何将和谐社会中的新闻报道工作做到最好。

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去塞求通,通耳目喉舌之功能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期上发表了第一篇论述报馆作用的新闻学术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内外上下是通是塞;中国的落后受辱,原因在于上下内外不通,有“废疾”;他将报纸的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

报馆怎么“去塞求通”改变因塞受辱的现状?

他说: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主体是报馆;“去塞求通”的途径和方法,就要“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2]

他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所谓“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

通上下就是“宣德达情”,使“君恩得以下逮”、“民隐得以上达”;通中外就是要尽量掌握外情,做到知己知彼。

他认为“中国受辱数十年”就是因为上下不通和内外不通。

怎样才能改变因塞受辱的情况呢?

他说: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3]那么,报纸怎样才能发挥“去塞求通”的作用呢?

梁启超提出了四条要求:

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去塞求通”在当时的媒介发展环境下就是要利用报刊的社会职能,“报馆有益于国事”,也就是说报纸的发展要承担起国家社会兴亡发展的重任,这是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思想,同时也是维新变法宣传的主要新闻思想。

(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之功能

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

“某以报馆有两大天职:

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这一报刊功能上认识的转变,体现出他在对报刊功能的认识提升到另一高度。

梁启超认为,政府受公众委托管理国家事务,权力重且大,若没有限制、监督,不免会存在权力滥用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舆论是政府的监督者,报馆控制着舆论。

报馆监督政府应当“如父兄之视子弟……教导与扑责之,同时并行”,应当“务其大者远者”,当纠政府之大局,当“监督政府之大方针”,而不应拘泥于细枝末节。

[4]梁启超重视报刊向导国民的作用。

梁启超认为,报馆是“鉴既往,导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养普通之人物者。

”[5]报馆面对普通人,其发行量大,传播面广,可以长期有效地向导国民,甚至使国民受到教育。

梁启超认为舆论和政府一样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量之一,报馆就是最能反映舆论力量的机关,而当时的报馆尚不具备造成健全舆论所必需的条件,因而当时的社会舆论也是不健全的,甚至是“俗论”、“妄论”,而“健全舆论云者”。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与革命派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冲突的,为了能够让民众接受维新改良思想,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以报刊的形式积极宣传自己的改良主张,这正是发挥了报刊向导民众的职能。

梁启超提出并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与“造舆论”的重要,并且认为健全的舆论应有“五本”,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也就是说对于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向导来说,要体现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通过公正客观的报道来宣传客观的新闻真理,给新闻受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用正直的新闻行为来对社会事件做合理的新闻报道,并且最终实现对民众舆论引导的目标。

(三)言论自由及出版自由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的影响极大,他自接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后,一生都没放弃对新闻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他将报刊、舆论分离于政府之外面对政府进行监督,强调报刊、舆论与政府的平等地位。

他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一文提到“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6];他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提到:

“西人有恒言: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之保障。

……而报馆者,即据言论出版两自由,以龚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

[7]在他看来新闻自由就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运用。

(四)党报理论

梁启超承认报纸的资产阶级党性。

他认为党报宣传是政治斗争重要舆论工具。

在他看来“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

”[8]

梁启超非常重视党报宣传的作用。

他认为党报是党的一个重要机关;宣传党的政策,争取群众支持,是政党(主要是指在野党)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工具。

在戊戍维新时期,《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和《时务报》都具有十分浓重的政治色彩,鼓吹变法,反映维新派意志,为其政治经济利益呐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

变法失败后保皇会机关报,以《清议报》、《新民丛报》为主,鼓吹保皇立宪;梁启超曾指《新民丛报》实为“吾党一生力军”,他于1907年4月筹办《政论》月刊时,更明确谈到“党报将出”,“先造此基础,为立党之先河”。

由此可见,梁启超当时已明确地提出了报刊的党性问题。

二、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5年2月19日,中央召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到北京学习,学习主题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首度全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

他说: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而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了所有中国人的理想与奋斗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用全面思考问题的理念,把社会主义建设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政策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而要把这种理念付诸实践,必须正确理解建设和谐社会的内涵。

其实说到底,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目标之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包括人与政治关系的和谐、人与经济关系的和谐、人与文化关系的和谐;目标之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在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尽力增强其再生能力,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目标之三是人与人的和谐,核心的问题是要调节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利益,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

首先,发挥桥梁作用,沟通各方情况。

新闻媒介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耳目喉舌,是党的方针政策下传、民情上达的重要渠道,是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说到底就是一座沟通的桥梁。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这座桥梁,一方面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做好广大读者的工作,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民意,体察民生,汲取民智,促进政府与民众双方沟通,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共同奋斗。

  其次,协调各方关系,创造良好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新闻媒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各方面思想的统一、力量的凝聚,并为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再次,引导社会舆论,树立学习榜样。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搞好舆论监督,对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处理好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第三个目标——人与人的和谐也就有了实现的基础。

此外,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模范的典型人物,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周围的民众,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进而为全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

三、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活动的启示作用

新华社已故社长郭超人曾经说过:

记者笔下有财产百万,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

意思是说,记者的笔分量很重,记者应该以十分严肃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件新闻事件。

也就是说,记者的一举一动都会关乎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

笔者认为,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新闻媒介应该充分正确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与推动者。

那么,如何才能使新闻媒介充分正确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是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活动家和杰出的政治家、是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更是一个是杰出的宣传家,他一生当中有27年在从事新闻活动和新闻工作,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许多新闻思想至今还依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结合当今我国的新闻事业的现状,需要从梁启超先生那里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还很多,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和学习。

(一)新闻报道坚持党性原则

一切新闻活动始终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就是把新闻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忠实地履行当好人民“耳目喉舌”的职能。

经验告诉我们,“耳目”,就是报真情、讲实话,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及时提供海内外的新情况、新信息,供中央决策和指导工作参考。

“喉舌”,就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全面、准确、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声音,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高度,反复强调: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在新时期,新闻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反映和表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反映和表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地反映和表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在做工作时时刻都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一旦在这方面出了问题,新闻报道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正确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导职能

在梁启超看来,报刊的发展是要能够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是为了宣传当时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了同革命派展开论证而进行的新闻报道活动,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但是对于媒体来说,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的职能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责,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维新改良和革命之间的斗争了,而是要积极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正在或者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媒体的发展而言,在新闻报道中要客观公正的对事件做有准确的报道,对新闻报道要能够把握舆论的前沿,用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将社会的舆论朝向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上引导。

例如在近年来出现的像“非典”、华南虎事件、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等热点新闻事件,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受众往往会产生更多的质疑心理,从关心自身的工作生活到关注社会未来的发展开始。

受众这个时候就需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很多关于民生方面的新闻报道都是媒体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体现,在这些方面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南方报业集团的《南方周末》等新闻单位就做的非常好,为我国广大新闻媒体正确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树立了典范,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这种舆论监督的职能就充分得到了发挥。

(三)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不同的时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解决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作为政府和人民“耳目喉舌”和“舆论领袖”的媒体而言,就要发挥其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一方面媒体要监督政府在新闻事件面前是否作为以及怎样作为。

另一方面,媒体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通过理性的新闻报道对广大民众进行引导,从而在社会中形成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舆论环境。

以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为例,事件爆发后《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分别作了客观的报道,《人民日报》作为党和国家的机关报,报道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言论及行为,始终为稳定民心做努力。

而作为公共媒体的《南方周末》则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于机关报的报道方式透视整个事件。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南方周末》沿袭它的深度报道的优势,2008年9月12日,《南方周末》刊发了《结石婴儿家长的艰难追“凶”路》,描述几位毒奶粉事件中的受害家长的实际情况,向读者展示问题奶粉带来的危害,同时也成为民众反应民情的媒体,《南方周末》在反应民情上做得十分的出色。

而《人民日报》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民生,特别是一些权威的评论员的文章,笔锋尖锐地直指问题的关键,让读者对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影响有更加深刻的解读。

“三鹿奶粉”事件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国内媒体的理性报道是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最有力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媒体的一个最重要的职能。

(四)媒体新闻报道的公开性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认为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职能,就是要通过新闻报道,正确客观地对社会现实进行有效地宣传,对一些社会现象不隐瞒不回避,这是梁启超在报刊发展中所坚决要求的主张,他提出的关于报纸办刊的四条基本原则是其中之一就是要让新闻报道“报事确而速”。

梁启超说报纸应让人“知今为最要”。

“故各国之报馆,不徒重主笔也,而更重时事,或访问,或通信,或电报,费重资以求一新事不惜焉。

”[9]一定力求准确无误,错了要公开纠正。

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尤其重要,及时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对于疏导引导社会舆论具有重要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建设中,我们时刻会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对于党和政府来说,为了能够让民众配合政府的舆论决策,让民众明白事件的真实现状是最为重要的,这个时候媒体的信息公开就尤为重要,媒体这个时候如果失语,搞信息封闭的话,对问题的解决反而不利。

就拿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来说,2008年5月12日以前(大体上以5.12为界来划分),党和国家处于营造社会安定局面的考虑,在重大灾难面前,各级政府习惯于“外松”,不把真相告诉公众;媒体也受“泛政治化”宣传观念的影响和保守媒介制度的制约,把“灾难新闻”当作“负面新闻”,本能地对灾难报道选择沉默或观望。

如1994年3月浙江千岛湖32名台湾游客被抢劫杀害案,国内媒体迟迟不报;2002年南京汤山投毒事件的信息发布既不及时,也不充分;震惊全国的广西7.17南丹矿难如果不是媒体强行介入,真相几乎被掩盖;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一些官员处理“非典”问题的态度很成问题,早期对群众封锁消息,直到后来,虽然国务院要求卫生部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报告疫情,但国内信息还是不透明,一致造成全国恐慌的危险局面;同时,在灾难报道中,死亡人数、受灾情况、救援情况也都成为保密资料,因此而延误救灾,引发灾害恐慌,还常常引起国际人权组织的质疑。

2008年的3.14拉萨暴力事件,政府和媒体仍因观望而错失信息披露的先机,导致不实传言、甚至恶意谣言满天乱飞,即使随后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公开各种信息,都难以挽回业已遭受损害的国家形象和媒体形象。

这种情况最终的受害者只能是广大不知情的的民众。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亿万民众的生活顿时失色,却没有造成社会恐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的及时、全面披露。

在这次巨大的灾难面前,政府和媒体都吸取了教训,学会了与谣言赛跑。

政府反应迅速而有效,媒体报道充分而及时,信息公开透明而全面,与1976年唐山地震的新闻封锁形成天壤之别。

震后不到10分钟,国家地震局就迅速通过新华社向社会发布了消息,并及时发布了各地震感的信息;中央电视台也在第一时间中断其他节目的播报,迅即开始震情与救灾的现场直播;第二天,《人民日报》及各地报纸都纷纷开始了对灾情和救灾情况的多版面、立体化、多层次的报道;各大网站也及时更新灾情和救援的最新信息。

5.12这一天,让我们在苦涩中也感觉到了一点欣慰:

大灾大难面前实现信息及时、公开和透明,让我们在战胜灾难时更加自信、更加从容,也更加万众一心。

对民众来说,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信息畅通,这种信息的公开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赖于新闻媒体的,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就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

小结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新闻传媒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广大新闻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广泛探讨的话题。

日益壮大的新闻媒体如何才能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

这便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新问题。

以史为鉴可以照兴衰,梁启超先生用他的一生为新闻事业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本文旨在分析探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试图从中汲取营养,充分吸收其有价值的东西,将它推广、运用于现代新闻实践活动,真正发挥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

【注释】

[1][4][5][7]梁启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