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711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语用题解题技巧例谈

一、图文转换题涉及范围:

《考试说明》:

表达应用、D级: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第⑦条: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二、图文转换题的解题三原则:

①看题干显性要求,明白转换的重点在哪里?

避免答非所问。

②看图表的具体内容,知道应该怎么抓主要内容?

避免白费力气。

③看题干、图表之间隐性命题要求,通晓为什么?

避免掉陷阱。

三、图文转换类型:

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表格图、漫画、徽标、会标、图片、插图

(一)、图表的命题方向①概述内容:

分点或分类概括表或图所反映的内容信息。

②得出结论:

将表或图所反映的信息分类得出结论。

③提出建议:

针对图表所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总体解题技巧】①概述内容要标题关键部分作主语,可以出现数字,百分比,倍数,倍数只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减少;②得出结论不能出现数字,只能用“增长较大(小、多),下降幅度较大(小、少);”③提出建议要针对图中的分类对比数据,对需要加强或提高的某一类提出建议。

【练习1】根据下边的统计图,完成后边的两小题。

1988年~1993年某地区人口示意图(单位:

万)(均为年初统计)

(1)说明该地区人口增长最多最少的情况。

答:

1988~1993年的6年间,某地区    (限25字内)

(2)说明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的变化。

答:

1990年以来,某地区       (限20字内)

解析 注意括号中提示的“年初统计”。

【练习2】下面是某地几所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阅读能力情况图表,读后在后面的空格上填写句子。

某地几所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时间不等,其时间为偶尔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学生阅读能力值分别为2、4、6、8,这表明:

答案

【练习3】阅读下表,你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发明、发现项目

发明年份

出产品年份

发明到投

产间隔年数

电话

1820

1876

56

无线电

1867

1902

35

电视

1922

1934

12

核反应

1932

1942

10

原子弹

1939

1945

6

激光器

1960

1960

1

答案

【练习4】为加强教育青少年爱护公共设施,某校有关领导对教学大楼使用不到一年的新卫生间设施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项目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百分比

15%

22%

38%

25%

调查结果显示:

答案

【练习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马上去或可能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

滥开

药品

办理手续不简便

41%

16%

29%

14%

15%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一个结论。

结论:

答案

【练习6】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

(2)该图表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是新教材编写者,可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答案

(二)、徽标说明类:

行业徽标、会标、活动标志等

【解题技巧】徽章的构图往往有特定的寓意。

大至国徽、党徽,小至某个行业的行徽,解题时一般用说明性的文字。

首先要抓构图的主要部份,再按一定说明顺序说明次要部份。

其次是规范说明性的语言,简明、平实、清晰、准确说清内容即可。

还有要抓住注释性的文字,否则会遗漏说明内容。

【练习7】下面是“中国电信(ChinaTelecom)”的图标,请仔细观察后,完成下面两题。

(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

(2)结合这一图标,为中国电信写一广告词,不超过20字。

答案

【练习8】下面的图形是广州申办年亚运会的申办标识“狂草广州”。

请你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它。

(图形中间直线条为绿色,弧形线条从左到右颜色渐变,分别是红、蓝、黄,上方图标为红色,下方字符为黑色)

答案

(备注:

广州申办第16届亚运会理念:

合作、竞赛与发展,口号:

动感亚洲,感动世界,办会标准:

祥和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

(三)、插图、图片类

【解题技巧】①看清题干的要求与标题提示,确定答题重点。

②抓住图片的中心人物及相关人物,图片中的背景说明文字,确定答案切入点。

③语言要紧扣图片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不能过分联想和想象。

【练习9】下面是《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青春偶像30年》的插图,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青春偶像内涵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写一句评论。

①攀登科学

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

——陈景润;②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

——张海迪;③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

——杨利伟

④要赢得世界的尊重,就必须有社会责任感。

——马云;⑤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周星驰;⑥要抢走火炬,除非跨过我的尸体。

——金晶。

⑦把自己交给球队,把球队扛在肩上。

——姚明

答案偶像的内涵变化由坚强不屈到既要做好本职又要有所担当。

偶像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包容。

(意思对即可)

【练习10】(·四川)右边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

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对此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

(100字以内)

解析注意紧扣“颂扬之情”体现“语言得体”,运用修辞和饱含深情的语句体现“语言鲜明生动”,所写语句简要不啰嗦,才能凸显“语言简明”。

当然,所写内容必须紧扣画面内容。

答案

参考答案

1、

(1)人口增长1988年最多、1990年最少,分别为31万人和9万人。

(2)人口增长速度比较慢(平缓)。

2、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读书时间成正比,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4、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非常必要

5、生病时一部分人不去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高、医院滥开检查项目关系较大。

6

(1)绝大部分的师生认为教材和现实联系不紧密。

(2)在新教材编写中应该注意教材与现实的联系。

7、

(1)①“C”“C”形象化的电话,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C”“C”两副牛角,联想到股市的牛,可代表中国电信上市的美好前景。

③“C”“C”地球的图形或经纬线,可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走向世界。

④鸟的翅膀,可推测其

(2)广告词:

①中国电信,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②中国电信,沟通你我他。

③中国电信,为你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

④中国电信,插上腾飞的翅膀。

意是中国电信的蒸蒸日上。

8:

(1)标识中用狂草书写出申亚城市“广州”,舒展自由,现代艺术感强,反映时代的节奏与动感;又有的数字组合,代表年亚运会。

(2)表达人、运动、自然、广州四层内涵,中间神来一笔如珠江穿越广州,设计元素和形态联想丰富,传达了强烈的现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亚运精神。

3)巧妙地运用线条的拟人化手法,表现出四种运动状态:

艺术体操、短跑冲刺、划艇运动、跳远腾空。

最突出的是一个女子的艺术体操动作,腾空舒展,绸带环绕,具有强烈的运动艺术表现力。

(4)整体色彩与奥运会标识颜色近似,这些健康活泼的色彩,使整个标识透出浓厚的健康环保、活泼动感的思想。

9、偶像的内涵变化由坚强不屈到既要做好本职又要有所担当。

偶像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包容。

(意思对即可)

10、(示例)说什么非亲非故?

道什么生人熟人?

你们肩上扛着垂危生命,垂危生命连着一颗颗滚烫的心。

山高算个啥,翻过去!

无路也要行,踩着乱石攀登!

这就是大爱无疆,有什么谊比这更长?

这就是舍己救人,有什么情比这更深?

练习:

.简要阐释下面这幅漫画的含义(60字以内),并为漫画拟一个标题(10字以内,不能以“无题”为题)。(5分)

(1)含义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阐释含义要包含“学生”“电脑”“时间”等要点。

(2)示例:

“消费”“吞噬”。

 

二、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2.阅读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1)请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个字。

(2)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

【答案】

(1)手臂上写有“呵护”的大手,如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

(2)“爱”与“碍”

【解析】【分析】

(1)本题解答时要根据漫画展开合理想象,注意场景和主题的要求,必须按要求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语言尽可能生动形象。

(假如选比喻这一修辞)从图中可以看出:

一只“呵护”的大手,如同一座巨大的轮盘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

(2)漫画标题要浓缩画面意思,必须要简洁、确切、醒目,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标题一般为短句。

漫画中的大手,名为“呵护”,实际已经妨碍了小树的生长。

可拟题为:

“爱”与“碍”。

故答案为:

⑴手臂上写有“呵护”的大手,如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

⑵“爱”与“碍”

【点评】⑴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归纳漫画蕴含的道理。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有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了解漫画的特点,把握命题的方向,理顺答题的思路,是做好漫画文字转换题的关键。

⑵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画情画景;画注是对画情画景的提示与注解。

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品味,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3.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

(不超过20字)

(2)针对这幅漫画写一则短评。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

(1)一群小学生提前放学,急盼家长来接。

(2)孩子从小习惯于依赖父母,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从小刻苦锻炼,将来方可成有用之才。

作为父母,对孩子不可娇惯和溺爱,应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独立的人格。

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会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解析】【分析】

(1)要求答出画面的内容。

从图上看是一群小学生,从他们的语言中,可知他们提前放学了,关键是他们等家长来接,并且表现的很急切。

(2)根据画面内容写短评。

从第一题中可体会到绘画的观点倾向。

这么多孩子等家长来接,着实让人担扰。

可见再在的孩子没有自立能力。

而做为家长对它们过分溺爱,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故答案为:

⑴一群小学生提前放学,急盼家长来接。

⑵孩子从小习惯于依赖父母,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从小刻苦锻炼,将来方可成有用之才。

作为父母,对孩子不可娇惯和溺爱,应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独立的人格。

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会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描述图画的内容及蕴意。

画中的文字通常都为解题作出提示,在仔细对画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发散思维(分析、联想、想象等)这个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维武器。

答题前要仔细观察画面,要看清,看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明确画所指内容,包括画中的文字。

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表达方式应以描写为主。

4.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

(2)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漫画反映某些人等待机遇的到来的现象。

(2)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靠等待是永远等不到的,只有努力才能把握住机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划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画面中的一个人爬在地上翘着腿冥想的人,而在这个冥想的人头上有两个字,这两个字是“机遇”二字,显然这幅漫画是在讽刺社会上某些人等待机遇的到来的现象。

然后发表自己对漫画反应某些人等待机遇的到来现象的看法即可。

故答案为:

⑴漫画反映某些人等待机遇的到来的现象。

⑵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靠等待是永远等不到的,只有努力才能把握住机遇。

【点评】⑴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

揭示社会的现象一定要联系当前初会中存在的某种现象进行分析。

⑵这是探究题,针对漫画,应从中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不能只停留在画面的表面上。

5.阅读下面的材料和配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倒U曲线”,又称库兹涅茨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55年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也存在许多“倒U曲线”,下图是根据重复次数与效果之间关系形成的“倒U曲线”图。

(1)请你依据右图,概括出重复次数与效果曲线图的特点。

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2)我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经历过父母或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假如你正面对一位“苦口婆心”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你想对这位母亲说点什么?

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0个字。

【答案】

(1)重复的效果先随重复的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随重复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2)作为一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您教育孩子也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在孩子面前反反复复地说,把“教育”变成“唠叨”后,效果反而会不好。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说服次数与效果曲线图的特点,结合曲线的走向分析。

注意字数的要求。

故答案为:

(1)重复的效果先随重复的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随重复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2)作为一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您教育孩子也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在孩子面前反反复复地说,把“教育”变成“唠叨”后,效果反而会不好。

【点评】图文转换类题目,要注意图表信息。

此类信息大致包括图表的标题,横纵坐标的代表内容,表中出现的数值,以及曲线的变化情况。

根据题目要求,对图标做出正确的说明,注意不要超过字数的限制。

6.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2)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答案】

(1)画面的主要内容:

画的右上角是一个母亲的头像,她唠叨的话如洒出的水珠,洒落在左下角的一株花身上。

(2)漫画的寓意:

妈妈的唠叨像雨露滋润孩子茁壮成长。

(或妈妈的唠叨呵护着儿女茁壮成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右上角是一个母亲的头像,她唠叨的话如洒出的水珠,洒落在左下角的一株花身上。

寓意:

结合注释“妈妈的唠叨”,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⑴画面的主要内容:

画的右上角是一个母亲的头像,她唠叨的话如洒出的水珠,洒落在左下角的一株花身上。

⑵漫画的寓意:

妈妈的唠叨像雨露滋润孩子茁壮成长。

(或妈妈的唠叨呵护着儿女茁壮成长)

【点评】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加上文字等辅助要素,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特点以及教育和审美等社会功能。

试题从两个方面考查:

一是说明漫画内容,即描述画面;二是概括漫画主题,包括揭示漫画寓意,给漫画拟写标题等。

7.阅读下面的文字和模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情感在性质、强度、紧张度等方面存在的向背两极状态,这就是情感的两极性。

向背两极性不是各占一端,截然对立,而是在一个连续体上的向背两极的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由此提出了情绪三维模型(如下图),他根据强度、相似性和两级性这三种基本的特性来划分情绪,构成一个倒立的锥体模型。

(1)请概括该模型图垂直维度上情绪强度的变化特征。

(2)请简要说明该模型图顶部扇面的情绪分布情况。

【答案】

(1)顶部扇面上的情绪最强烈,沿扇面向下,情绪强度递减。

(2)①八个扇面代表八种基本情绪;②越邻近的情绪性质越相似,距离越远差异越大;③互为对顶角的两个扇形中的情绪则是相互对立的。

【解析】【分析】

(1)题干要求“请概括该模型图垂直维度上情绪强度的变化特征”,结合题干提示“他根据强度、相似性和两级性这三种基本的特性来划分情绪,构成一个倒立的锥体模型”,抓住“狂怒”“惊喜”“恐惧”,“厌恶”“真伪”“惧怕”,“厌烦”“忧郁”“忧虑”等分析,越靠近底部,情绪越微弱。

(2)一共为八个扇面,结合“狂怒”“狂喜”“惊喜”“悲痛”“恐惧”“警惕”等分析,八个扇面代表八种情绪,临近扇面的情绪相近。

但是,结合“狂怒”“惊喜”,“狂喜”“悲痛”等分析,互为对顶角的两个扇形中的情绪则是相互对立的。

故答案为:

⑴顶部扇面上的情绪最强烈,沿扇面向下,情绪强度递减。

⑵①八个扇面代表八种基本情绪;②越邻近的情绪性质越相似,距离越远差异越大;③互为对顶角的两个扇形中的情绪则是相互对立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⑵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8.下面是淘宝客服赠品申请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客服收到买家提出赠品要求后,如果符合赠品规则,可直接在订单备注添加赠品;如果不符合,则须提交上级审批,审批通过后在订单备注添加赠品,如审批未通过要即时回复买家。

【解析】【分析】题干说这是“淘宝客服赠品申请流程图”,所以应从“买家提出赠品要求”开始,即提出要求,接着淘宝客服根据赠品是否符合规则进入第二步,符合的话就可以在订单备注中添加赠品,如不符合规则,就要提交审批,审批合格后在订单备注中添加赠品,如果审批没有通过,就要即时回复买家。

故答案为:

客服收到买家提出赠品要求后,如果符合赠品规则,可直接在订单备注添加赠品;如果不符合,则须提交上级审批,审批通过后在订单备注添加赠品,如审批未通过要即时回复买家。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9.下面是某校语文教研组设计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流程图,请将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确定阅读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再划分若干阅读专题,并提出专题探究问题,然后设计学习活动过程,最后进行检测评价,再据此进行教学反思。

【解析】【分析】从图上来看,应该先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叙述,接着就是由左到右;从图上各部分的组成来看,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主题单元学习目标”“阅读专题以及专题探究问题”“学习活动过程”“检测评价”以及“教学反思”,最后根据这一顺序进行拟写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

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确定阅读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再划分若干阅读专题,并提出专题探究问题,然后设计学习活动过程,最后进行检测评价,再据此进行教学反思。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10.在经历了三月的乍暖还寒,四月杏花春雨的飘飘洒洒、淅淅沥沥后,夏季里的节日——端午便如期而至了。

端午在农历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

人们在端午节的假期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品味着传统文化的韵味。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自己对端午节的个性化解读。

要求:

紧扣节日内涵,与示例句式相同。

示例:

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凋落,清扫祭台怀亲人。

(2)龙舟竞渡的一支参赛队要在彩旗上印一“龙”字,同时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势。

下列最适合印在彩旗上的一项是(  )项,并说明理由。

A.

B.

C.

D.

【答案】

(1)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2)选D,运用草书的方式,潇洒飘逸,现象出此气势。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注意合乎句式的要求,节日要写端午节,然后写出节日的特征,最后写出节日中代表性的活动;

(2)结合书法的特征选择,注意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势,如选D,运用草书的方式,潇洒飘逸,现象出此气势。

故答案为:

⑴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⑵选D,运用草书的方式,潇洒飘逸,现象出此气势。

【点评】⑴此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仿写句子与被仿写句句式要相同,修辞要相同等。

做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似;②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

注意是单句还是复句,关联词语也要相同或类似;③主要被仿写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④仿写句和被仿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本题基本句式为:

四字句+四字句+七字句。

可从所给节日中任选一个,表达它们的特点和寓意。

⑵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11.下面是我国南方某地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塘”的生产示意图,请把这个图转述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注】蚕沙:

又作“蚕砂”,是蚕的粪便,可以作鱼的饵料。

【答案】在池塘边栽种桑树,用桑树的叶子养蚕,用蚕沙来喂鱼或生产沼气烧水做饭,沼气的残渣也可以用来养鱼,鱼塘里产生的塘泥可以用来作桑树的肥料。

【解析】【分析】本题所示为我国南方某地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塘”的生产示意图,可以以桑树为起始点,然后依照箭头所示依次说明各个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