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6722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docx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的技术途径1

“三违”为何屡禁不止

提起安全管理,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它告诉我们:

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背后会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事故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这些事故苗头又大多是由一系列的“三违”作业造成的,由此可见“三违”不反,事故难免。

最近,笔者到部分工矿企业、车间班组调研时,发现一些企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久禁不绝,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一大“顽疾”。

“三违”为何屡禁不止?

病因一:

安全意识不牢,时常违章。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职工由于平时不注重安全学习,安全意识树立的不牢、不实,对待安全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以至于在生产现场作业中,时常不按规程措施施工,违章章作业,冒险蛮干,某些“三违”现象因看惯了、干惯了而被视为正常等等。

病因二:

职工图省劲、怕麻烦。

《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规定,在井下严禁“爬、蹬、跳”。

可有的职工偏偏我行我素,图省点力气、怕麻烦,违章爬矿车、蹬皮带、不到地点就跳车,结果酿成重大事故。

病因三:

安全员责任心不强,对“三违”视而不见。

有些安全员在生产现场查处“三违”时,由于拉不下脸,下不了手,狠不下心,只好睁一眼闭一眼。

病因四:

企业领导姑息迁就、心慈手软。

部分管理人员疏于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对某些“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见而不管,总认为职工干活也不容易,存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想法,造成考核上的“心慈手软”、“点到为止”,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惯性“三违”的蔓延。

有的职工说,一些领导干部抓“三违”是“会上发‘严’、平时发‘软’、出事发‘汗’”。

“三违”行为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不同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以下方面: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置错误。

煤矿“三违”是指矿山企业职工在生产建设中所发生或出现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及行为。

任何人如果违反了其中的一项,就被称之为“三违”人员。

对煤矿来说,“三违”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违”不灭,事故难免。

“三违”的主体是人。

人的思想认识、心理状态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

环境、管理等因素是影响和滋生“三违”行为的土壤。

根子在思想,根治“三违”就必须使“三违”人员的安全思想认识到位。

要“疏通”三违思想意识就得了解员工违章的心理状态。

有人把员工违章的心理分为:

素质和行为两大方面。

主要表现又归结为麻痹大意、习惯心理、蛮干心理、侥幸心理、厌倦心理、唯心心理、急躁心理、懒惰心理、无知心理、马虎心理、慌张心理、恐惧心理、悲观心理、盲目乐观情绪等。

因此,要分析其“三违”产生的直接原因,及时疏导、消除其违章心理,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

当然,有些员工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被动接受管理,甚至想方设法逃避管理,这时可以借助舆论引导、亲情感化,促使其能够自觉安全作业。

通过对“三违”行为的心理分析,了解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后,还要深层次的探究其间接原因,积极探讨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领导要重视,全员要参与,运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人的违章行为。

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表扬、奖励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能鼓舞更多的人;惩处、通报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能以儆效尤,同样也能教育更多的人。

因此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积极开展自主保安活动,杜绝“三违”行为。

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学习宣传安全法规,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为员工遵章守纪打好思想基础。

要通过各种形式,如运用形象生动的事故录相片、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发生在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员工进行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

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事故的后果是,“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四害企业、五害国家”。

另外,要明确反“三违”的工作方法,着眼于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全方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控、可控、在控。

要在活动期间进行监督检查,使员工认识到:

制止“三违”是对违章者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工作、对集体高度负责的表现。

处理“三违”人员时,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

要建立员工个人安全档案,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超前防范。

如何治愈“三违”“顽疾”?

针对“三违”禁而不止的“症状”,笔者为其开出几剂良方,请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妨试一试。

良方一: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情感教育。

职工发生“三违”,原因有多种,比如是否是因为操作规程不尽完善、流水线工艺流程的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力学及工作实际所导致的;是分配、分工等利益关系协调不好所引发的一时情绪冲动还是屡教不改的一贯违反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处理“三违”时不能粗暴对待、一棒子打死,而应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讲究策略、方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和风细雨的语言、润物无声的行动来感化和启发职工,使其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杜绝“三违”。

良方二:

要重视和抓好职工的责任心教育。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每一件事故的背后都伴随着一系列“三违”作业的发生,因此我们只有时刻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抓起,抓小防大,防微杜渐,不断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使职工自觉严格地按标准化作业,才能有效地杜绝“三违”的发生,这样事故这只人见人烦的苍蝇也就无处下口了。

良方三:

建立“‘三违’医院”,根治“三违”。

根据“三违”人员病情,组织安全专家集中会诊,看是否是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工作不专心、随心所欲的“马虎人”;工作大胆、搞个人英雄主义的“逞能人”;跟随别人违章作业或盲目听从指挥的“糊涂人”。

然后,根据各自病情开出不同药方,完全治愈“三违”病。

良方四:

发挥“安全钦差”作用,制止“三违”。

要加强对安全员责任心教育,不循私情、严格执法,自觉当好“安全包公”,禁止安全员与管辖区段的单位和人员发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

要建立职工“三违”安全员受罚制度,一旦发生“三违”,先罚安全员、区队长、班班组长,真正使安全管理人员负起“安全钦差”的责任,对所管辖区段安全工作实行不间断的动态跟踪监督检查,真正发挥好“安全钦差”的作用

浅析“三违”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0

 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止煤矿事故,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各煤矿企业本行业,本企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制订了《煤矿安全规程》、《企业规程》与《操作规程》(以下简称“三大规程”)和劳动纪律,各级领导和煤矿职工都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三大规程”和劳动纪律,凡违犯这在“三大规程”和劳动纪律的行为,这三种行为简称为“三违”行为。

!

1@o

Z(

__@_VKWU$$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煤矿事故构成中,有80%以上是由于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所致;美国调查7500起工伤事故,由于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占88%;日本统计8天以上的事故中,有9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多是由于“三违”行为所导致。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种类事故存在着“88:

10:

2”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同时,他还认为,违章行为、轻、重伤事故、个体死亡事故和重大事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存联系,它们之间符合“1:

29:

300”法则,即在330次事故中,有300次造不成什么恶果,有29次为轻伤事故,只有1次会出现重伤和死亡的严重后果。

可以认为,大事故是许多小事故积累的结果,是违章行为长期得不到制止和纠正所造成。

可见,“三违”行为是煤矿事故的主要根源。

;yCtk~T%

\&_U"_7gSL

  1“三违”行为与事故k^K%."INn_

+ZV?

yR2yn_

  1.1违章指挥与事故_z6h/C

{

_R;_uP^

  违章指挥行为是指煤矿领导对职工下达违反“三大规程”的指令,并强迫职工执行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危害性极大。

&4)_PW\ioY

iR8;^C._aT

  违章指挥是各级领导的特定行为。

班组长、区队长、生产业务管理部室长、矿长、公司经理等等都有可能发生违章指挥行为,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指挥、发号施令的权力。

从安全生产实践中可以看到,不要说是领导的指令,甚至是领导的某一眼神,注意力的指向等,都会给职工带来暗示,使职工心理状态发生波动,从而影响职工的行为。

虽然规定职工在权拒绝违章指挥,但是领导权力给职工的心理影响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所以违章指挥行为往往会带动、促进职工的违章作业行为,使之具有连锁性,即领导的违章指挥和职工的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行为会同时发生。

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者的违章指挥行为的危害性往往大于职工的违章行为。

因此,违章指挥就有可能给煤矿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造成违章指挥的原因主要有2个:

一是凭老经验办事,认为过去这样做行之有效,而违犯“三大规程”,忽视了指挥的科学性原则;二是单纯片面急于追求进尺和产量,把安全置于脑后。

ie7

TO{W

=N_:

5#A

  1.2违章作业与事故q_^~w:

$^

U

n_@S|_^cH_

  违章作业是职工在生产劳动中违反“三大规程”的行为。

@[n%q.|VB

zOJz__QZ~_

  违章作业主要发生在所谓有经验的个别老职工和直接操作的班组长身上。

违章作业虽然只是发生在个别老职工和直接操作的班组长身上,但对其他职工的心理有极大的影响。

工龄较长的职工和班长是生产班组中的核心人物,其行为给其他职工以无声的指令。

个别职工或班组长违章作业,致使部分职工效仿他们的违章作业行为,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事故不断。

因此,在制止违章作业方面,班组长起着重大的作用,为了杜绝违章作业,应对班组长提出严格的要求,并进行严格考核,使他们成为维护安全的带头人。

__5"+;}E|q

_uN__<_G

  1.3违犯劳动纪律与事故k_Lv\'O_k

j

tqU`|FSQ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煤矿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纪律,强制是性的要求职工执行,如职工严禁扒车,斜巷提升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等等。

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总有极少数职工不执行,因而事故不断出现。

劳动纪律是煤矿企业对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不规范行为的约束,它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煤矿职工成百上千,分工细密,如果缺乏铁的劳动纪律,成百上千的职工将会成为一盘散沙,各工序将会混乱不堪,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纪律是生产的保证,纪律可以保障职工的安全。

劳动纪律是粘合剂,把职工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法规的顺利实施。

8_P&z@E{y_

)R_j?

\ZU_R

  2“三违”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lH"VL_O2l

_Yo_f

]_

  煤矿生产属高危行业,安全是煤矿的永恒主题,煤矿职工特别是井下职工,多在作业空间狭窄且情况多变的环境中与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压、高温、高湿等环境中工作,不仅作业条件差,而且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劳动的整体协调性要求高,任何“三违”行为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q:

a>

_

j_'UW

g_wB

  诱发“三违”的原因很多,而最重要的、具有核心作用的因素则是职工的心理因素。

因此,分析职工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问题,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事故多发的关键。

eC&_!

yY2g

_,rh__NXx_

  职工的不安全心理因素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通过对各类“三违”人员的调查、分析,按其心理活动因素,主要要归纳为以下12种人。

<,9rXje_Rl

+V#dJ[,8;.

  

(1)受长期安全生产影响的“麻痹人”。

由于所在井自建矿以来没有发生大的事故,自己所在区队、班组近年来也没有发生事故,自认为井下作业讲起来危险,干起来并不象讲的那样,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粗心大意,因而对危险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常因一时疏忽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_w4

E_

\r_

&_(l1R

  

(2)对安全生产知识一知半解的“糊涂人”。

对安全知识掌握甚少,平时又不注重学习,对规程规定一知半解,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遇到危险不知道如何处理,凭主观想象去作业,因而安全可靠性差,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__~!

c_%_

_`,F_h_CT5

  (3)急切致富的“经济人”。

有些职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只想多挣钱,急于摆脱家庭困境,不顾安全,尤其是中年职工,上有老,下有小,供孩子读书、成家娶媳妇、买房子都需要钱,挣钱的欲望特强,在井下工作时,急于完成自己的任务或多打进尺多超产,埋头苦干,过度消耗体力,疲劳过度,忘了安全、忽视了安全。

e_W[](lGWM

_-V||1@|

  (4)盲目蛮干的“鲁莽人”。

对领导安排的任务没听明确,对安全要求和作业标准不去慎重考虑,对现场安全情况不详细检查,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作业时随随便便,匆忙行动,盲目瞎干,使事故有机可乘,最易闯出祸害。

85+w\K_uEY

9tm_

  (5)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抛锚人”。

自参加工作以后,面对井下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环境艰苦,造成心理不平衡,认为自己命运不好,导致职业意识差,劳动态度不端正,缺乏劳动兴趣和热情,工作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迟到早退,工作马虎,给安全造成隐患。

S__FRYX,0m

0|(6q_=_QK

  (6)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

用违章者的一句顺口溜便很能说明问题,说什么“规程规定太‘罗嗦’,一二三四麻烦多,随心所欲别琢磨,省事省力何其乐?

”。

在工作中图省事怕麻烦,常常为了少干活,少出力,而违章冒险,造成事故。

zB_q_N_E`

s1__8_A__

  (7)钻安全检查(管理)空子的“经验人”。

经常研究安检人员的工作规律,钻安全管理上的空子,在有安全管理人员在老同志监督时,能按章作业,而安检人员一离开,便随心所欲,不是按操作程序进行作业,而是凭经验办事,常常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辩别,因而极易发生事故。

4o(Q_+6m

p%e/>N_.P

  (8)受到通报批评和罚款的“情绪人”。

一些青年职工常年累月在井下工作,觉得既艰苦又危险,产生厌烦心理,工作中思想不集中,有时由于工作受挫,影响生产,完不成任务,急于求成,违章冒险作业,受到领导批评和罚款,工资挣得少了,更觉得悲观失望,工作起来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思维懒惰,反映迟盹,动作迟缓,造成不安全隐患。

6H|&HV(_!

R

;oRgg'k<_

  (9)节日及农忙前后的“想家人”。

有农村及外地的职工,在节日期间,时常想念家中的亲人,尤其是家住农村或上下班来回奔跑的职工,在农忙季节,矿山农村两头照顾,疲劳不堪,精力不济,由于精神及体力上的过度疲劳,而引起动作紊乱,反映迟缓,发生事故的概率增大。

Kj|\ALI':

/ASp_Al_[J

  (10)新婚前后的“幸福人”。

部分青年职工在初恋,热恋及结婚前后,思想分散,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人在岗位而心不在焉,极易因分心而酿造苦果。

}9L;|u_l6_

m>'#66_4q1

  (11)出差或休假探亲归矿的“疲劳人”。

出差和休假探亲返矿,不注意休息,而急于马上上班,由于精力不限,体力不济,控制能力差,因而易出差错而导致事故。

_HH^yruP\}

_;G|3>5_u_

  (12)爱虚荣好表现的“逞能人”。

一般而言,有作为,有成绩才能上台阶,要想进取就得比别人成绩大,为此,一些职工,渴望超群,一有机会就强烈表现自己,急功近利,取捷径,慌慌张张,急于上阵,冒险蛮干,出风头,为创高产、破记录、快出成绩而不惜违章、盲目作业,满不在乎各种危险的警示,别人劝告也无所顾及,事故往往就在其盲目、冒险、逞能、表现、出风头时发生。

e4_1r!

od__

  可见“三违”行为的心理因素,是导致“三违”发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管理人员要经常分析职工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并积极做好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从而遏制“三违”行为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避免或减少事故。

+\MGlsMK@.

N1'$_;_9c

  3防治措施g

f>\~h,SLL

  “三违”是煤矿生产中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大都和“三违”有关。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控制住了“三违”,才能杜绝重、特大事故。

Bet?

]4\__

_{OW.^UIq^

  

(1)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

安全监督检查要全面到位,不留“死角”,要强化问题的整改,要采取多种安全检查形式,如关键和重点工作场所设专职安检员进行蹲点盯岗,并加强一般岗位的日常巡检。

要建立严格的安全考核机制,制定安全结构工资,如每月(季)给单位下达安全考核指标,若超考核指标,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比予以扣罚或支付,使安全不但与职工的个人利益挂钩,而且和单位的整体利益挂钩,让职工明白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

5<|X++y}8)

(e_[

8`C__

  

(2)严格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思想认识。

要加强安全宣传,营造安全氛围。

要全面系统地培训煤矿“三大规程”和安全防护知识及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培训结业考试要严,严禁以“及格即合格”的低标准来要求,对于重点施工安全注意事项,要在每班班前会上反复向职工进行要求,使其加深印象,按章操作。

为此,华亭集团公司通过制定并实施“安全教育六法”,加强职工的安全自主保安意识教育,促使职工自觉抵制并拒绝违章,增强了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f__.Ms3_))

_mbO.Kyfen

  (3)充分发挥“六条线”的作用。

实行行政管长、纪委管党、工会管网、团委管岗、保卫管防、家协管帮的群管、群防、群治体系,实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的氛围。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Na_O

:

\

x#

7.C_~OrGR

  (4)充分运用行政、经济甚至法律手段,狠反“三违”。

对“三违”人员采用通报批评、巡回检查亮相、下岗培训、充当义务安检员抓“三违”、经济处罚、行政降岗、降级和违章受伤不承认公伤、自负医疗费等手段,狠反“三违”。

对“三违”人员的罚款,由违章人员亲自上交矿财务部门,也可给予“优惠”政策,即有父母、妻子、儿女陪同交罚款可减免一半罚款,从心理上遏制“三违”行为的发生。

__0%]F&__|

x=VLRh%Gvl

  (5)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良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监测系统,使职工感到具有安全感,可以给职工按章作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q!

}O_+(kt

|ea_}+N_

  (6)协调好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职工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起到相互鼓励、相互提醒的作用,做到“安全不懈,警钟常鸣”的作用。

O`a4_")R

X?

_q,m4_+

  (7)关心职工生活,解除后顾之忧。

在当前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一些政策要触动职工的切身利益,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把职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一一公开,并进行疏导,让职工了解情况,认清形势,掌握政策,从而使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去。

<5l!

xz_vw_

_U_U]a).rz

  (8)大力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丰富企业文化内涵,陶冶职工文化情操,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安全生产与精神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L2^M#_G@t

@_(LEuYq}

 

杜绝“三违”,加强煤矿安全管理

2010-07-1913:

36

煤矿“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它是安全工作的万恶之源。

由于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其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完全动态管理的过程,决定了“三违”行为是煤矿事故中最主要的因素。

从客观上说,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环境恶劣,条件多变,水、火、顶板、瓦斯、粉尘五大自然灾害并存,稍有不慎,事故都会随时发生;从主观上讲,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当事人甚至是受害者的“三违”行为所造成的。

“三违”行为屡禁不止,已对煤矿安全构成一大威胁,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从业人员“三违”行为发生的规律,切实有效地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才能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目标。

  一、了解“三违”发生规律,由预见性地进行安全管理

  根据煤矿各类事故的分析,发生“三违”时具有特定的事件、事件和环境,“三违”者

  受到刺激和影响,情绪拨动较大,导致心理功能紊乱,注意力分散,诱发事故的发生,其主要表现为:

  1、新工人进矿入井时,容易产生“新鲜感”和“恐惧感”,井下环境不熟,操作技能差,易发生人身事故。

  2、生产条件较好时,容易产生“麻痹感”而放松警惕;生产条件差时又易产生“威胁感”而盲目蛮干。

  3、当从业人员之间法事呢过矛盾时,容易产生“窝火感”或“失落感”,心思烦乱,易走神出危险。

  4、当收到批评或惩罚时,容易产生“不服感”或“报复感”,极肯呢过用“违章”行为来发泄心里的不平,造成安全隐患。

  5、下班前后,容易产生“急躁感”或“侥幸感”,下班前不顾质量,图快图省事蛮干,下班后急于出井,常发生各类“违章”。

  6、工作量加大时,容易产生“疲惫感”,身体劳乏难以适应,进而投机取巧,极易产生违章行为。

  7、农忙季节或者婚丧嫁娶时,容易产生“惦记感”,尤其是当地农村的从业人员总是惦记着回家搭把手或者是帮忙。

心情烦闷,举止恍惚,必然成为不安全因素。

  8、当从业人员家中遇到天灾人祸、夫妻不和等特殊情况时,容易产生“烦闷感”和“忧郁感”,工作中容易“打岔走神”带来安全隐患。

  上述情况都是发生“三违”的重点十七,也必然是我们应该把握的规律,安全生产中

  对“三违”治理工作只有把握其发生的规律,才会加强安全工作的预见性。

才能更好地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

  二、分析“三违”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在进行安全管理

  通过对“三违”发生规律的分析,找准其思想隐患,必须追其根源,剖其本质。

长期

  的实践和事故的案例证明,“三违”发生规律与一下思想隐患紧密联系在一起。

  1、心存侥幸。

不能辨证地认识煤矿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总认为出事故的人“运气”不好,只要“运气”好,及时“三违”也没有关系。

  2、麻痹松懈。

安全一时淡薄,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特别是矿井一段时间未发生安全事故时,工作麻痹松懈、马虎凑合,对质量和安全不严格要求。

  3、怕麻烦,工作不细致。

工作责任心差,缺乏认为、科学的工作态度,实际工作中只追求产量、进尺。

  4、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满足于现状,不勤奋,缺乏吃苦耐劳,工作中懒散,消极怠工。

  5、习以为常,屡教不改。

对自己的工作秀按缺乏科学的辨别,对一些不良习惯,听不进安全管理人员的规劝、制止,总认为煤矿不违章就出不了产。

  6、厌烦心理。

煤矿安全是时时讲、天天抓,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大事,对此一些职工就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厌烦心理,进而安全第一的思想有所变化,甚至出现消极对抗。

  7、恐惧害怕,随时随地都觉得事故要发横。

一是工人对井下作业不适应,二是事故发生后给相当部分职工心理上造成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