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94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docx

逻辑思维能力课案

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

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

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

中文名

逻辑思维能力

外文名

数学哲学

应用学科

心理

适用领域范围

物理数学心理

目录

1.1灵活使用

2.2坚守常识

3.3参与辩论

4.4能力培养

5.5敢于质疑

灵活使用

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的问题。

何来?

熟能生巧。

由学数学可知,解题多了,你就知道必须出现怎样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可叫数学哲学。

总的来说,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在此,而不在逻辑思维的有无。

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并无分文理。

而且思想也不是逻辑地得到,而是逻辑地说明。

坚守常识

其实我很轻松得到

关于人权的个人结论,原因是不论大牌专家怎么宏论,我不认同的道理只有一个,我坚守“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正当权利被侵犯,除非不得已”这样的常识。

因为坚守这个常识,就要具体分析主权,比如国家保有军队的权利,该权利会在不同情况下要求国民承担不同义务,战时似乎侵犯人权,但这是为每个人安全需要的一种付出,主权必须具有正当性。

可见坚守常识及逻辑地得到的结论的重要性。

要注意的是,归纳得到的结论不能固守,因为归纳永远是归纳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违反部分怎样不等于全部怎样的常识,例如哲学。

中国人常常用哲学说明问题,总是从一个一般到另一个一般,所以说而不明,好像不会逻辑思维,谬矣。

参与辩论

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

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既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

导致该认识的原因是有关于该问题的辩论,否则不会去想。

保护人权的主权,这里就有逻辑思维说明了必须保护人权,所以不能偷换概念去说主权大于人权,其实这逻辑说明的就是人权比主权高。

能力培养

一、注重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的培养。

推理的种类是根

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的。

根据推理前提数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根据推理的方向,即思维进程中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从特殊到一般,或从特殊到特殊的区别,传统逻辑将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大类。

就初中数学而言,三段论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演绎推理,它是性质判断三段论推理的简称,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

三段论中的三个性质判断的名称分别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包含大项的前提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为小前提,包含大项和小项的判断为结论。

比如,所有的植物都是需要水分的(大前提),小麦是植物(小前提),所以,小麦也是需要水分的(结论)。

三段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包含的三个性质判断通常都是以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样的顺序排列。

但用自然语言表达三段论时,语句顺序是灵活的,而且常常使用省略形式(有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或结论等形式)。

例如,口语中常说“这是学校规定的呀”,把它补充完整就是:

凡是学校规定都是应该执行的(大前提),这句话是学校规定的(小前提),所以,这句话应该被执行(结论)。

三段论推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推理,最能体现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在初中几何应用中最基本最广泛的推理,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应作为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重点和切入点。

二、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几何证明的教学中,教师教学不难,学生学懂也不难,但学生往往一做就不会,对于稍复杂的题目更是无从下手。

几何证明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成绩提高的一大障碍。

要突破这一难点和障碍,除掌握上述三段论推理的基础逻辑思维外,还要注重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培养。

要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时,我们先从已知的条件出发,通过一系列已确立的命题(如定义、定理等),逐步向前推演,最后推得要证明的结果,这种思维方法,就叫做综合法。

可简单地概括为:

“由因导果”,即“由原因去推导结果”。

要证明一个命题正确,为了寻找正确的证题方法或途径,我们可以先设想它的结论是正确的,然后追究它成立的原因,再就这些原因分别研究,看它们的成立又各需具备什么条件,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至达到已知的事实,这样思维方法,就叫做分析法。

可简单地概括为:

“执果索因”。

即“拿着结果去寻找原因”。

例如证明两线段相等。

综合法思路:

已知条件→三角形全等或平行四边形→对应边或对边相等(线段相等)。

分析法思路:

对应边或对边相等(线段相等)→三角形全等或平行四边形→已知条件。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开始一步步地寻求其成立的条件,直至寻求到已知条件上。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条件开始推演,一步步地推导结果,最后推出要证明的结果。

证几何题时,在思索上,分析法优于综合法,在表达上分析法不如综合法。

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述,在解决问题中,最好合并使用。

对于一个新问题,我们一般先用分析法寻求解决,然后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几何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法与分析法合并使用的方法去寻求证明的途径,可称之为综合分析法;即先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可以得出什么结果,再从要证明的结论开始寻求,看它的成立需具备哪些条件,最后看它们的差距在哪里,从而找出正确的证题途径。

三、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应注重的几个能力

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每推进一步都有充分依据的思维,它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

因此,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要使学生真正具备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

1、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逻辑推理需要雄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为每一步推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很能说明:

“为什么乱砍乱切的萝卜比切得整齐规则的萝卜更好煮烂、口味更好?

”。

一个初中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而他的母亲却解释得很好:

“因为乱砍乱切的萝卜比切得整齐规则的萝卜表面积更大,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各种作料能更好地进入到萝卜里,当然更好煮烂、口味更好了”。

显然母亲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要远远强于儿女。

因此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

2、想象能力。

因为逻辑思维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发挥想象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知识基础越坚实,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当然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想象力越丰富。

需要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才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这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想象力的发展,而且逻辑推理依赖于严谨的语言表达和正确的书面表达。

因此重视学生语言培养,尤其是数学语言和几何语言的培养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4、作图识图能力。

初中阶段的逻辑推理更多直接的应用在几何方面,而几何与图形是密不可分的;几何图形中包含了许多隐藏的已知条件和大量的推理素材及信息,对图形认识的是否深刻,直接影响到问题能否解决。

因此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在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中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敢于质疑

包括权威结论和个人结论,如果逻辑上明显解释不通时。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98179

19

发表于2014-06-3007:

29:

31

文/吴遇安|知乎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做了研究,也有了成型的结果,抽象出了几条原则。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啥用?

1:

更容易地透过表面,看清复杂事物(尤其是掺杂了大量繁复且真真假假的信息)的本质和脉络,从而能够更合理地调配资源,尽可能把每一刀都切到蛇的七寸上,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解决问题。

2:

更进一步么,就是能够使你更容易地说服他人(尤其是涉及到钱,做过乙方的同学们你们都懂我在说什么的嗯....)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一件事,根据我的生活经验,一个逻辑思维清晰的人(简而言之,就是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的人),只要稍加些写作技巧的训练,表达能力一般都不会差,因此,我的这篇回答,将会把重点放在“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上。

1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的就是一个概念。

当我们在说某人or某文章有逻辑or没有逻辑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说什么。

简而言之,是哪一个(或者哪一些)要素决定了一篇文章有没有“逻辑”?

为了探究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白,“逻辑”是个什么东西。

我总结出来的定义是:

逻辑,就是“因果”。

结构化思维中有一些不同的关系,例如并列,例如从属等等,而在“逻辑思维”里,只存在一种关系。

原因,结果:

因为XXX,所以XXXor所以我认为XXX。

出现了XX现象,(中间经过了一段推理过程),我认为原因应该是XXX。

逻辑思维这把武器适用的战场,大致就在这两类问题之内。

漏洞越多,逻辑越是严谨。

这话看似耸人听闻,但是,确实是我研究了案例+亲身实践后得出的,最有概括性的结论了。

如果换成科研界的说法,那就是“可证伪”,判断标准就是,可证伪的程度越高,越是严谨。

2

所谓的可证伪,它的意思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实验,等等手段得出结论,但是我们需要假设一个前提,即如果出现了某现象,那么就证明我们的结论是错的,这是区别于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标准。

举个例子,我今天通过长期观察,得出了一个结论:

天鹅都是白色的。

如何才能让这个结论变的可证伪呢?

我只需要假设一个前提,如果出现了黑色的天鹅,就证明我的结论是不对的。

这就叫做“可证伪”。

3

接下来我再说说实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案例。

许多乙方,尤其是consultant,为什么总是会被人说是大忽悠呢(要么就是被人指责为纸上谈兵,不懂企业内情就瞎扯犊子)?

这是有原因的,而原因,大多都是因为他们的论证过程不可证伪。

我们的产品具有XXX优点,or比起原有的(或者竞争对手的)具有XX优势,所以你们要买,这种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女神,我很会修电脑,比那些高富帅都要更快更好,所以你做我女朋友吧。

仔细看看,其实这两者的逻辑,没啥区别。

4

一条够严谨的逻辑链条是这样走的。

第一步:

通过数据,实验,展示,证明我们的产品具有XX优点or优势。

第二步:

证明企业存在对这些要素的需求(这一点太重要了)。

第三步:

证明我们产品的优势契合了需要,或者比起竞争对手,能够更低成本or更好的契合需要。

第四步:

得出结论,你们应该买我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里,可证伪的点(我称之为”漏洞“)就很多。

“如果我们的产品不具有XX优势,如果企业其实没有XX需求,如果我们的产品不能更好的满足需求……”

那么,即可证明,企业是不应该购买我们的产品的。

5

我的好兄弟@纽约老李曾经提过一个案例,他在某一年成了全行业的topsale之一,我记得成就他的是个一千六百台电脑的单子,在其中,他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

我帮助甲方引进了融资,使得他们能够顺利购进我们的产品,到最后竞争对手比我们每台便宜了五百块钱,还是没有拿下单子,放到这个地方,就是个很好的演示:

有些乙方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我的电脑又好又便宜,所以你应该买我的,这就错了,因为他们没有走第二步。

企业的需求不止是又好又便宜,或者说,对又好又便宜的需求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旺盛。

甚至,有时候,甲方的需求会是采购方的“足够的回扣”,或者种种其他奇怪的需求。

再引用@刘念的一个回答吧,希望大家看看什么叫做“逻辑”。

“人渣”是怎么找到女朋友的?

或者说为什么女孩子会喜欢上“人渣”?

6

上面是商业案例,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个人文类的吧。

我随手从我的TL上截取了一个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是香港回归吗?

为了证明“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是香港回归”这个结论为真,我们至少要走这么几步:

第一步:

拿出数据,证明“香港的电影市场”确实是“没落”了;

第二步:

通过历史数据,其他地区电影市场的案例分析,归纳出数个要素,即“只有当满足了几个条件,某地区的电影市场才会繁荣,否则就会没落‘;

第三步:

证明这几个条件的缺失是由于香港回归而产生的;

第四步:

得出结论,香港电影的没落是由于香港回归导致的。

这个逻辑链条里,也存在大量的“漏洞”:

如果香港的电影市场没有明显的“没落”(有可能只是市场的周期性震荡);

如果这几个要素的归纳出现了问题;

如果这几个要素的缺失不是由于香港回归导致的;

那么,“香港电影的没落是由于回归造成的”这个结论就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当我们在说一个人没有逻辑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说他的结论不可证伪。

比如那些最爱搞一句话总结的鸡汤学家和菜鸟们。

他们总是喜欢用一副看似高深莫测实则脑残至极的模样谈论一些他们根本不明白的玩意儿。

例如只要XXX就会成功、爱拼才会赢、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XXXX(fuck,我发誓我恨死“真正的’这个前置词了)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XXXX……

这些一句话答案之所以被人诟病,究其原因,也就是他们的“不可证伪”。

他们不会告诉你,如果出现了某个状况,那么就证明字其实和人品没啥关系,胆子大和成功率其实也没有那么大关联(至少不是在所有领域内都适用),有智慧的人也是会XXX的……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由吴遇安授权发布,转载请私信吴遇安。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013-10-29|发布:

左岸|分类:

思维乐趣|标签:

思维+技巧+逻辑|阅读:

74,836views

先分享个有趣的推理过程:

一个小伙子到理发店理发,他问:

“理发得等多长时间?

”理发师看了一下店里的顾客说:

“大约两个小时。

”小伙子走了。

几天后还是这个小伙子来理发,他一进门便问:

“理发得等多长时间?

”理发师看了一眼店里排队的顾客说:

“大约三个小时。

”小伙子走了。

一个星期后这个小伙子又来了,问:

“理发得等多长时间?

”理发师看到店里已经满是顾客说:

“大约四个半小时。

”小伙子走了。

理发师望着店里的一个朋友说:

“喂,比尔,跟着这家伙,看他去哪儿。

他总是来问他理发得等多长时间,可是却从来没有回来过。

不大一会儿,比尔回到店里,歇斯底里地笑着。

理发师问:

“他离开这儿去了哪儿?

比尔扬起头,笑出眼泪还挂在眼角:

“去了你家!

最初我以为这是个黄色笑话,后来觉得自己很惭愧,那小伙子是小偷,应该是偷东西去了,所以是个正经笑话。

但是再看了一遍,还是黄色笑话,因为偷东西的话,可能前两次就被人发觉了。

这样粗看是合理的,但是文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比尔,他为什么会笑得歇斯底里,眼泪都出来了呢,不管他的立场是站在理发师一边还是站在小伙子一边,他笑的都不是很合理,作为一个优秀的笑话,不应该出现这种纰漏,这说明我对此笑话的理解存在偏差。

需要继续分析,重新理解,现在我们的重点就在比尔身上,为什么整篇文章中只有他一个人有名字?

小伙子三次去理发店,比尔他是否一直在场?

比尔到底代表了什么呢?

理发师和小伙子代表了什么呢?

马克思说过:

“思考一切。

”所以,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发生。

文中有两处涉及到故事的发生背景,一明一暗。

明处为理发师的朋友名字为比尔,是一个明显西方人的名字。

暗处为理发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理发服务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如果从明处线索来看,故事一般是发生在西方国家,但是,凡事怕就怕认真二字,所以我们还不能草率的下结论,还应该综合分析,看哪个结果的合理性,现实性更强一些。

让我们继续来看。

从暗处来看,我们似乎得不到什么确切的结论,但是从该笑话的来源传播过程来看,特别是考虑到故事警世育人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故事发生是依托中国的背景发生的,相信大家都有等理发排队的经历吧。

可为什么作者会让一个西方人的名字出现呢?

他到底是谁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重新分析一下理发师和小伙子两个角色。

小伙子的活动很简单,每次都是去理发店,问有没有位置,然后去理发师家,再去理发店,再回理发师家,如是者三(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下去)。

在这里我认为,理发店作为一个人数众多,不受限制的场所,它隐喻着整个社会,而理发师则是社会的掌权者,而理发师的家,对小伙子则代表着可以暂时脱离社会,但又是一个不能长期居住停留的地方。

小伙子,显然代表着一类人,关键点就在这个小上,代表着年轻。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跑到社会上问,有位置吗?

掌权者说,没有,还要等多长时间,小伙子只好暂时离开这里,去了一个临时的地方,过了段时间,又跑来问,

这个场景,难道不觉的熟悉吗?

这是干什么呢?

对了,你答对了,小伙子正是代表着找工作的学生,理发店里的位置代表着工作机会,而理发师的家,正是我们可爱的学校。

这样,整个笑话就可以翻译成下面这样:

本科毕业了,问有工作吗?

没有,等两年吧,唉,那只好上硕士了;

硕士毕业了,问有工作吗?

没有,等三四年吧,唉,那只好上博士了;

博士毕业了,问有工作吗?

没有,再等吧,唉,那只好上壮士了。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比尔是谁?

再想想,现在哪个比尔最牛?

恭喜你,又答对了,他就是比尔·盖茨!

这样你也就能明白比尔为什么笑得这么歇斯底里了,因为比尔大学没毕业就去工作了,所以他看到小伙子为了工作还回去读博士,觉得实在是太搞笑了。

综上,这个笑话其实是在讲上学和就业的问题。

无论上面的推理结果是否真是讲笑话人的初衷,至少这是个非常合理的隐喻逻辑。

那我该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呢?

这里分享知乎上周杰的观点:

我想大家对逻辑思维有颇多的误解。

首先要说的是看太多的”我来教你如何思考“的书没有用。

逻辑思维说白了是一个技术,和打游戏,把妹,打拳击一样,多进场练习才是关键。

看书是系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但不是习得技巧的有效方法。

光看书你是学不会一种思维方式的。

其次是做数学题没有用。

我不知道真正艰深的数学是怎样,但就大多数人熟悉的高中数学题来说,练习的只是一种技巧:

如何在给定的时间内寻找到一种快速解法,找到答案。

逻辑思维的涵义比这个要广。

逻辑好的人做数学题会快一些,但做数学题本身并不是提高逻辑的直接方法。

第三是读逻辑学导论没有用,你会晕的。

以下引用XX百科:

“逻辑思维(Logical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

”这种话对你有帮助么?

你学习十年牛顿物理,投篮命中率未必会比别人更高。

我在另一篇答案里已经写了我认为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第一类:

1,人在哪些场合下会哭?

请列举出尽可能多的不互相重复的答案。

2,短信诈骗有哪些方法?

请列举出尽可能多的不互相重复的答案。

第二类:

1,不用纸笔,不查资料,估算一下中国人每天说多少句“傻逼”?

2,条件同上,估算一下淘宝一年卖出多少个避孕套?

第三类:

1,我开了一家包子店,包子却卖不出去,该怎么办?

请给出应对各种可能的完整解决方案。

2,有一家门户网站,流量不高,该怎么提高流量?

请给出应对各种可能的完整解决方案。

解答第一类问题,你会发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分类,然后一一列举。

哪些场合会哭?

随便举一个分法,可以分为一个人的场合,两个人的场合,多个人的场合。

一个人的场合什么时候会哭?

挂科,失恋,喝醉,生病,etc。

两个人的场合什么时候会哭?

吵架,被骂,被感动,etc。

如此类推。

如果不分类,要么列举得很慢,要么列举不全,要么列举出重复的答案。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MECE:

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lyExhaustive.做到这一点,分类的功夫就差不多了。

要解答第二类问题,你会发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假设,最后用AxBx(C+D)x(E+F+G)这样的形式来解答。

中国人一年说多少句傻逼?

把中国人先按年龄层分成几段:

0-15,15-30,30-45,45-60,60以上。

假设每个年龄层3亿人(随便设一个)。

0-15大约是不会说的。

60以上也不用考虑。

45-60的人每天说10次,30-45的人每天大概说20次,15-30每天大约30次。

那么答案就是3亿x10+3亿x20+3亿x30=180亿次/日。

这题比较简单。

但要算的更精细有哪些办法?

可以分南方人,北方人,分城市人,农村人,受教育程度高的,受教育程度低的,分职业,等等,一步步细分,一步步估算。

解答第三类问题就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结合。

包子卖不出去可能有哪些原因?

这是第一类问题。

原因可分成两大类:

供应和需求。

供应方面,包子口味如何?

质量如何?

价格如何?

新鲜否?

需求方面,本地区有人否?

这些人吃包子否?

这些人习惯到包子店买包子否?

等等。

针对每一个子问题,如何得到一个解决方案,比如,本地区有多少人吃包子?

这就回到了第二类问题。

这就是我认为最有效的练习方式。

可以发现,逻辑思维不是知识,你可以任何时候,用任何素材来练习。

它是一种方法,让你可以不留缝隙的解决各类无头绪的问题。

习惯了这样的解析方式,碰到复杂的问题你也不会慌。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明年的房地产形势会如何?

照着模式一步一步解就可以了,答案不一定会多准,但至少你有个概念。

-------------------------思维的层次---------------------------

有人总结了:

“男人都很花心;女人都很现实。

没有思考能力的人一下就被击中了,茅塞顿开,觉得读到了关于世界的一条真理。

这是读语录的水平。

稍聪明一点的人会说:

“认为男人都很花心的女人是因为自己没有吸引力;认为女人都很现实的男人是因为自己没有本事。

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再一次被击中。

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觉得自己的话被人说了出来。

这是写文案的水平。

有批判思维的人会说:

“男人花心这事和女人有没有吸引力关系不大,男人也可以认为男人就是花心的;后半部分同理可证。

没有思考能力和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都被击中。

这话是独立思考的水平。

但是有科学精神的人会说:

“我们先要定义“花心”和“现实”这个概念,依据标准通过统计,这样才能说在多大程度上男人是花心的,在多大程度上女人是现实的,说不定我们会得出女人也花心男人也现实的结论。

同时必须考虑个体是有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

一一晕倒。

这是做学问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