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11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政治 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 华师大版.docx

中考政治重大热点问题分318素材华师大版

重大热点问题分析

一、2012年两会专题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他指出,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5712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一年来,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

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

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

 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

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年人均增加1680元,5700多万人受益;扩大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

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2012年主要任务是: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好民族教育。

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

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

在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其他法律文件,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

这次选举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这次修改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作了重要补充和完善,能更好地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

二、广东2011年工作回顾

全省生产总值5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50500元,增长8%.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达13668亿元,增长15.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14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元,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72元,增长18.8%,实际增幅创1983年以来新高。

8年来城乡收入比首次缩小到3倍以内。

2012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5.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6.5%;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8.5%和22%;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9%,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3%、2%、2.5%、2.2%。

2011年省政府完成十件民生实事

   第一件实事是向全省特殊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

全年省财政共投入资金5.16亿元,其中向全省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2.41亿元,向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国家抚恤优抚对象、建国前农村入党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城镇老党员发放临时性生活补贴2.75亿元,有效地缓解了特殊困难群众因物价上涨造成的一些生活困难。

  第二件实事是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

2011年全省共落实帮扶资金130亿元,扶持贫困村发展经济项目1.8万个,平均每村投入381.3万多元,共有31.5万户贫困户,134万贫困人口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的脱贫目标。

省财政拨款14亿元启动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预计2012年春节前可顺利完成14万户的改造建设任务。

  第三件实事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1.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4.3万人,促进创业12.8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2%、124%和110%。

组织本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85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37.6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6%和110%。

第四件实事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制定实施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相关工作也稳步推进。

支持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建设274所乡镇规范化幼儿园,比原定目标多24所,96%已动工。

支持贫困地区1033所义务教育规范学校,比原定目标多33所,97%已动工。

全省公布确定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项目1455个,直接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带动地方财政投入超过24亿元。

各级财政共投入41亿元支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标准提高200元,全省约35万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大学生得到了国家助学金补助。

 

第五件实事是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

支持东西北欠发达地区200家乡镇卫生院和20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建设,目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工或接近完工分别为131、158家,其余按程序抓紧动工。

全省由政府主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各级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含江门台山、恩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资金已落实到位。

  第六件实事是扎实做好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工作。

全省新农保覆盖率达8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5%。

城镇基本易贸参保率超过95%,86%地级不以上市建立城乡统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各级财政共投入43.3亿元妥善解决105.5万民困难企业人员、职工医保问题。

低于15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保障范围。

超过一半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达到当地上一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的60%,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已全部达标,全省已建成举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30多家,145个社区残疾人康园公疗站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第七件实事是加快城乡防灾减灾和环境工程建设。

980公里的江海堤围达标加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888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已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两个省级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其中一个已基本完工,一个应急工程已完工。

广东省农村易涝区整治试点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复,正在抓紧组织实施。

84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已总体完成,2011年各级财政共投入67亿元用于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第八件实事是加强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全省欠发达地区完成新建或改扩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37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85%,综合文化站82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64%,新建、扩建城乡文化室180多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00%。

乡镇农村体育设施项目144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4%。

第九件实事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全省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30760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31万套年度总任务,其中廉租房是26398套、经济适用住房13084套、公共租赁住房209045套、限价商品房49156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33077套。

第十件实事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各级财政共投入16.99亿元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10处,解决了322.291万农村居民和28万农村学校教师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2011年共建成新农村公路5000公里,并基本实现全省100%的镇有站、100%符合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和100%有候车厅的目标,农村公路和客运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

纪念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1、南方谈话排除干扰拨正改革航向

 邓小平1992年春天南方之行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极其重大的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法宝。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大地掀起的一轮改革发展高潮,带来了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贫困人口数字一减再减,2,经济高速增长历30余年不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3,入世十年的全球化成长:

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4,综合国力节节攀升,国际环境大大改善,5,中国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文化日趋多远和包容,6,民主法治建设逐步推进。

2、当前,深化改革的迫切性和艰巨性同样不亚于20年前。

经过一轮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又遇到了新困难和挑战: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仍很不完善,左倾势力抬头,权力腐败横行,法治建设时有倒退。

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凸显,突出的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和自然环境恶化,腐败严重,地区差距扩大。

社会上对于改革的议论比较多,有人认为改革已经变质,甚至出现了改革已死的说法,人们对改革、对中国前途又产生忧虑,期盼再有一次“南方谈话”推动改革深化。

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重提小平20年前南方谈话,“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并强调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开放。

省委书记汪洋最近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说,30年前搞改革,主要是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现在搞改革则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约。

不能因为难,就把改革束之高阁,要推动改革取得突破。

朱小丹说:

改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但不改革是最大的危机。

革命革到自己的头上,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是口头上说改革还是实际上去促改革,对政府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人民日报》也发表一篇题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评论。

3、运用南方谈话精神打好改革攻坚战。

  改革已进入一个新时期,到了攻坚阶段。

改革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整体推进。

我省目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应抓住六个方面:

一是继续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社会、企业、公民之间的关系;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反对和防止权力“寻租”;三是完善大部制改革,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构建承接政府转变职能的平台;四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高政府决策和依法行政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五是深化人事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选举工作;六是突出解决民生问题,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弘扬助人为乐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扶不起的老太太”和“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讨论

2011年春天,“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开始屡见于媒体。

当不敢搀扶跌倒老人已变成一种社会风气时,人们都在反思,到底是什么,让见义勇为者寒心,让行善的好人得不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让整个社会陷入信任危机之中?

继江苏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之后,2011年8月26日,江苏南通又出现“好心人扶起受伤老太太反被诬”的类似事件,幸好摄像头还了见义勇为者的清白,老太太家人表示是误解,并给好心人送去锦旗表示感谢。

当不敢搀扶跌倒老人已变成一种社会风气时,人们都在反思,到底是什么,让见义勇为者寒心,让行善的好人得不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让整个社会陷入信任危机之中?

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各界开展了“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大讨论。

针对该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常委会议上大声疾呼:

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努力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1、中国社会的道德是否大面积衰落?

应该认为,我国道德的发展进步,在总体上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向的,道德建设的成就,在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检验社会道德状况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证明。

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领域。

一是与市场经济联系紧密,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钱腐蚀的领域,是腐败、诚信等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灾区。

二是现有道德严重失范的领域,比如,公共道德领域问题多发易发,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道德所调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人群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农民到城市新市民;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体制内的人到体制外的人;从国有制的人到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的人等。

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人群。

一是一些官员道德缺失。

突出表现在少数官员弄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腐化等。

这些人的败德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

二是一些企业和商人道德缺失。

突出表现在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等。

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

突出表现在沽名钓誉、抄袭剽窃、低俗炒作等。

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

突出表现在不守公德、见危不救、以怨报德等。

正是这些局部的、少数社会成员的败德现象,无形中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道德压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认为社会正在逐渐滑向一个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渊,进一步加剧了人们评价社会道德状况的悲观、消极情绪。

2、出现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见义勇为敬而远之?

有专家认为,根源在于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的精神。

若缺乏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大多数人会因没有安全感自保,势必会出现个人无公德、社会无公义的现象。

也有专家认为,价值偏离、底线失守、秩序失范是造成悲剧的社会根由,是信任、诚信等一些基础社会秩序出了问题。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更加重视具体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忽视了社会基础秩序的建设。

归根结底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不相适应。

第一,道德发展滞后性的原因。

道德的发展轨迹和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同向的,但决非简单同步。

旧的道德观念将长久地影响人们,而新的道德观念转换成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规范,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第二,体制机制不完善的原因。

遭致普遍抨击的见危不救、不守公共秩序等问题,虽然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公德失范,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文化向“陌生人社会”文化不断转变,而社会控制和约束体系逐渐弱化。

第三,法治和德治还不完全相适应的原因。

第四,社会舆论放大效应的原因。

目前许多媒体总是刊登一些有损社会道德风气的事件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即使所言是实,但这种新闻看得多了,很难不加剧人们“好人没好报”、“做好事难”的恶劣感受。

结果是更多人只愿做一个社会风气的批评者,而不愿、不敢去做一个美德的践行者。

3、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

在今天,制度之外,教育仍然是最为根本的途径。

有专家呼吁用法律规制“见死不救”、“见义不为”,建议设立“见死不救罪”。

但也有专家认为,针对中国目前的状况,“见死不救”不宜入罪。

“小悦悦事件”反映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事情,法律是把“双刃剑”,用法律规制“见死不救”,会混淆犯罪和违背道德的界限,设立“见死不救罪”应慎之又慎。

11月28日,广东省深圳市法制办公室发布《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引起了社会的大反响,也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

四、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期望通过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穗将3月5日定为志愿服务行动日。

3月5日,省文明委、省直机关工委、团省委和广州市文明委将在广州市英雄广场举行仪式,正式启动“粤志愿粤幸福”——广东省全民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暨广州志愿服务行动日,倡导公共文明,弘扬“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1、把握雷锋精神,突出的主要有这么五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是要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三是要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四是要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五是要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2、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一是有助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二是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遵循,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三是有助于引导党员干部,因为雷锋首先是一个共产党员,今天我们党员干部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也要从学雷锋活动和雷锋精神中寻找我们的思想源泉,从而我们才能忠实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是有助于凝聚干部群众的思想和意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要求。

深化学雷锋活动的总体要求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眼于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青少年为重点,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学雷锋活动,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铸就人们的精神支柱,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培育文明新风。

4、学雷锋活动九个方面的常态化项目。

一是每年3月5日,围绕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在全社会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

二是每年3月举办中国公民道德论坛,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三是注重发挥青少年学雷锋的生力军作用。

四是组织开展社会志愿服务。

五是重点加强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长沙雷锋纪念馆、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建设。

六是成立雷锋精神研究的学术性社会组织。

七是广大基层组织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学雷锋实践活动。

八是加强学雷锋活动的新闻宣传。

九是组织创作一批弘扬雷锋精神的歌曲、影视剧和文学作品。

  5、开展或设计主题活动:

  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进程中,以“快乐志愿,随手公益”为主题,开展全城公益大行动。

各级共青团组织将陆续举办雷锋精神大讨论,“寻找身边的雷锋”优秀青年志愿者团队和个人事迹征集,“携手志愿社区行”“随手志愿文明行”“牵手志愿周末行”“小手公益我能行”“碎片时间为公益”等一系列活动。

发布倡议书,号召青少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放飞公益梦想,找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6、讨论

1、什么是雷锋精神?

2、雷锋叔叔有那些方面是值得你学习的?

3、做好事时遇到讽刺打击你怎么办?

4、少年儿童应掌握哪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去帮助别人?

5、你是否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

有什么收获、体会和建议?

6、少年儿童如何将学习雷锋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

五、关注并讨论反映学生生活的公共话题

  事件1:

2011年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五颜六色的一年,大家可以通过“绿领巾”“红校服”这些醒目的标识,来了解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

作为教学改革试点的陕西省西安市某小学,尝试让成绩差的学生戴“绿领巾”;在内蒙古包头市,一所学校在企业的赞助下,为成绩好的学生发放了“红校服”;在山东省,一所学校将学生成绩高低分成三个等级,出现了“三色作业本”。

这样做,可以吗?

  事件2:

2011年,网络上还迅速蹿红了“五道杠少年”和“最小博士生”。

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七岁开始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的13岁少年黄艺博,与16岁就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