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264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docx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徐州市暑假教师业务能力科目考试辅导资料

徐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追朔殷(yān)红驰骋(chěng)销声匿(nì)迹相形见绌

B.静谧濒(bīn)临遒劲(jìn)叱咤(zhà)风云耸人听闻

C.蓦然雾霭(ǎi)深邃(suì)高屋建瓴(ling)粗制滥造

D.窘迫舐(shì)犊清洌(liè)满载(zài)而归谈笑风声

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4分)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①(曲折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②(从容不迫从容自扣)的纯正的脸。

脸如同一个人的心。

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

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

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

,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选自《读者》2008年第10期,有删改)

(1)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

①挫折②从容不迫

(2)请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补写出第二节中的一句话。

(1分)

不是异常显赫的家世

(3)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的人。

3.名著阅读(3分)

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

“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

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1)文段中A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嫉恶如仇(行侠仗义)、豁达明理、粗中有细。

(2)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他的另一个故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4.语文实践活动:

(4分)

学校开展“魅力徐州”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以下两个板块的主题活动:

【文化名城】

徐州北接齐鲁大地,南临江淮平原,纵横四百里,上下五千年。

其灵山秀水,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

汉高祖刘邦、音乐家马可、美术家李可染等都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其雄风雅韵,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

李白、韩愈、苏东坡等都在此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1)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推介一位名人作为“文化名城”的代表,你的建议是:

(2分)

我建议推介刘邦(填人名),因为他开创了汉朝四百年帝业,汉文化对后世影响极大,徐州因而成为汉文化的发祥地。

另一答案:

我建议推介苏东坡,因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徐州知府率民抗洪,建黄楼、修苏堤,其佳作《放鹤亭记》、《黄楼集》等增强了徐州文化名城的魅力。

【聚焦奥运】

(中国江苏网消息)5月23日上午,从全市各行业选拔出的9名北京奥运会徐州火炬手启程前往苏州。

他们将代表900多万徐州人民参与奥运圣火25日上午在江苏境内首站的传递。

9名火炬手包括丰县女交巡警张敏、《都市晨报》记者王瑜珩、第九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冠军苏红等。

据悉:

江苏境内传递火炬手总数为624名。

5月25日至27日,北京奥运圣火将在我省传递。

届时,徐州火炬手将和其他615名火炬手一道,高擎奥运火炬,在江苏境内完成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宣传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理念的神圣使命。

(2)标题是对消息内容的概括,请帮助校报记者在下面的横线上为此消息拟个标题

9名徐州奥运火炬手赶赴苏州参加火炬传递

5.默写古诗文名句或填写作家作品名称。

(8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

(王维《使至塞上》)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作者:

辛弃疾《破阵子》)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出师表》中有这样两句话“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雄不辱使命》)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l)故不错意也:

通“措”,置

(2)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分)

答:

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

(二)溥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俄顷立就完成

(2)日沃汤数次热水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2分)

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12.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l分)

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分)

答: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分)

答: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至19题.(12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省略中间几段)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

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

开得细小而执著。

15.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分)

答:

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

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

16.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17.品读第⑥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

(可以引用原文回答)(2分)

答:

他有些耳聋。

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

(2)他同答我:

“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3)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4)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蠕半天,说:

“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18.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

(3分)

答:

形象:

“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

(1分)作用:

“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19.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

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

(不得出现真实姓名,60字左右)。

(3分〕

答:

自己写,没有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20至24题。

(13分)

记住回家的路

1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省略中间几段)

心灵的宁静。

(选自《记住回家的路》百花文艺出版社周国平/文有删改)

20.读完全文,你认为题目中“家”的含义是什么?

(2分)

答:

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

21.研读①②两节,归纳作者所持的观点。

(2分)

答:

作者认为:

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22.第⑧节画线句中的“禀斌”和”习惯”分别指什么?

(3分)

答:

“禀赋”指的是:

过内心生活的禀赋(1分);“习惯”指的是:

关注心灵,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进而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的习惯

23.周国平的文章淡泊中蕴含着积极,平实中闪烁智慧,给人启迪。

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④节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并举出一例作为事实论据。

(3分)

答:

一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并为此不断努力,追求尽善尽美,就能坚守自我的精神家园,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毕生从事科学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她淡然面对荣誉,把奖章作为女儿的玩具。

她抵御物质诱惑,坚守心灵家园,致力于科学探索。

24.请你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并联系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3分)

(1)春节联欢晚会上,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就传播了大江南北;听肴优美的萨克斯乐曲《回家》,总会让天涯游子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2)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答:

人们应该关注生活家园,(1分)也应该更多地关注精神家园,(1分)只有找到精神家园,才能活得充实,才能像钱学森那样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抵挡得住名利诱惑,公而无私,投身于祖国的事业,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

四.作文——成长回眸

成长回眸

成长,一个人走过的,在走的和将要走的路。

成长是烦恼的,因为有时荆棘遍布,见不到阳光;有时阳光灿烂,但路旁却是万丈深渊;有时冲破荆棘,见到的是汪洋大海……成长之路坎坷崎岖,为何不是一帆风顺呢?

因为烦恼让人思考,困难使人强大。

啊!

金色童年!

那炙热的熏烤,那萧瑟的刮割,那酷寒的砭骨,那厚重的覆盖,那缥缈的遮掩,都不曾流逝的铭刻在我内心的璀璨记忆中。

在蹒跚中起步,在起步中跌倒,在跌倒后爬起,在爬起后继续前行……是我第一次看到陌生人和蔼的笑脸,是我第一次专心地玩弄玩具,是我第一次写下自己的名字,是我第一次被老师批评到哭,是我第一次自己穿衣和上学,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坐公交车,是我第一次爬到“竿顶”欣喜若狂,是我……只有逝去了,才能想到怀恋,一盒粉笔,一只笔袋,一个篮架,一个发卡,一滴眼泪,一声欢笑……都那么清晰,恍如昨日。

心在隐隐地痛,得到的为何会这样快就失去?

老师的目光、同学的目光和无数目光交织,凝聚,飘散,升华……铸造出华丽无比的灵魂,镶嵌在精美的闪烁的成长相册。

又是一年春来报。

树抽新芽,花含苞;春风拂堤,杨柳俏。

在这大好光景中,我颇想吟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更多的莘莘学子会涌入课堂,坐着我坐过的位置,享受美好的无忌童年。

而我们必须在逆境中磨砺,接过前辈的交接棒,用双手和智慧创造未来!

回眸成长,是为了面对未来,活在过去的人将碌碌无为,只有把握现在,乐观放眼未来的人才会活得有意义,困难始终会来临,不如做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摒弃那些胆怯的麻雀的作为,在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空中,冲破一层层黑压压的乌云,去矗立在美丽的绚烂的凌驾乌云的彩虹之巅,去迎接耀眼的温暖的太阳吧!

2009徐州中考语文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濒(bīn)临悄(qiāo)然阴霾鲜(xiǎn)为人知迫不急待

B.提(dī)防角(jiǎo)色沮丧满载(zài)而归提心掉胆

C.泥泞(nìng)狩(shòu)猎遐想叱咤(zhà)风云粗制滥造

D.栈(zhàn)桥附和(hè)决别浑身解(xiè)数谈笑风生

2.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

(1)_采菊东篱下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_我寄愁心与明月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相见时难别亦难__,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4)马作的卢飞快,_弓如霹雳弦惊_。

(辛弃疾《破阵子》)

(5)子日:

“岁寒,_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_____。

”(《论语·子罕》)

(6)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7)“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3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总是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

因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久,就会感觉到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只好跳槽。

他觉得很①(沉痛无奈),就把烦恼向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②(倾诉反映)。

老人说:

“你换了这么多单位根本没有用啊。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人总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或者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真正的“伯乐”来赏识自己。

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

像这样的人,必须深刻地看待自己,正确地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

而一个单往也没有必要为失掉这样的“人才”而遗憾。

(l)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①__无奈_②__倾诉_

(2)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把文中老人的话补充完整。

(1分)

因为_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你自身存在问题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答:

像这样的人,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深刻地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

4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3分)

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

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__冰心(谢婉莹)_____(1分)

(2)请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答:

比喻。

人只有耐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才能迎来辉煌的成功。

5请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中选出四个最能体现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和文化底蕴

的关键词(四字短语).填在文后的方格中。

(2分)

历史悠久、帝王之乡、汉代三绝、人文荟萃

徐州,古祢彭城.是江苏境内建城最早的城市,历史悠久。

秦汉之际,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刘邦一统天下.建立了辉煌的汉王朝。

两汉四百多年间,徐州共有l3个楚王,5个彭城王,是有名的帝王之乡。

徐州城周围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

徐州更是人文荟萃之邦,彭祖、刘邦、项羽自不必说,还有萧何、刘裕、李煜、刘向、刘禹锡、李蟠、李可染、马可、宋绮云等,从帝王将相到丈人骚客.从艺术大家到革命志士.无数风流人物.闪烁寰宇。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段)文言文,完成第6到第9题(15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吾孰与徐公美?

”妾日: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

“吾与徐公孰美?

”客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日: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臣之妻私臣私:

____偏爱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以:

___认为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

_当面指责___(4)卒得反国反:

_通“返”,返回____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6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

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

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3分)

原因:

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

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

启发:

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_最爱_(1分)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

请作具体分析。

(2分)

答: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阅读《我的母亲》中的节选部分,完成第l2到第l4题。

(6分)

①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省略中间几段)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2以上两段文字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我”的母亲的?

(2分)

答:

____“教之严,爱之慈。

”_______________

13母亲为什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2分)

答:

__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14.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细节描写中包含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包含了“我”对母亲的怀念、爱戴、感激和敬爱之情。

二)阅读面篇说明文,完成第15到第l8题。

(11分)

动物也在全球化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

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

“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

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

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论。

…………(省略中间几段)

⑦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目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境发

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选自《语文新圃》2009年第1期,略有改动)

15.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分)

答:

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正在长得越来越像。

或:

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追加人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16.从文中看,造成“动物全球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分)

答:

①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人侵。

②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

17.文章第⑥段说明的结论是什么。

请具体分析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4分)

结论:

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分析:

把“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

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18请从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个句子并进行简要分析。

(3分)

答:

①“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中的“正在不断”形象地说明了基因资源的减少正处在持续发展的的过程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中的“严重’一词.强调了人类不恰当的做法对生态系统适应力危及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第19到第22题。

(l2分)

汉语,我为你不平【卢新宁】

①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省略中间几段)⑩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略有改动)

19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鲜明的情感态度?

(2分)

答:

“汉语,我为你不平!

20请列举“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句中”危机”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4分)

答:

(1)在校学生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高学历青年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

(2)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平庸乏味,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21文章第⑤段中说“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